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0卷第5期封面+目录
    2023, 60(5): 0-0. 
    摘要 ( )   PDF(13592KB) ( )  
    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绿色丰产提质增效专栏
    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张燕红, 侯天钰, 巴音花, 赵彩月, 吕玉平, 布哈丽且木·阿不力孜, 赵志强, 李冬, 杜孝敬, 袁杰, 王奉斌
    2023, 60(5): 1041-10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1
    摘要 ( )   HTML ( )   PDF(1336KB) ( )  

    【目的】鉴定水稻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性优良的种质资源,为挖掘水稻耐盐种质和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稳定的219份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芽期和苗期分别利用1.2% NaCl和0.7% NaCl溶液鉴定和评价耐盐性。【结果】芽期用1.2% NaCl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筛选出4份耐盐材料和6份敏感材料。耐盐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下降缓慢,敏感材料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显著下降。苗期用0.7% NaCl处理后,群体材料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耐盐材料和敏感材料的表型比较发现,耐盐材料株高和存活率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敏感材料株高和存活率显著下降,耐盐材料相比敏感材料受抑制程度较轻。【结论】219份材料的芽期受到盐胁迫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耐盐材料和敏感材料的耐盐性不同,耐盐材料受盐胁迫的程度低于敏感材料;筛选出芽期耐盐性强材料18份;苗期耐盐性强材料2份。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倩楠, 马尔合巴·艾司拜尔, 邹辉, 王彩荣, 艾力买买提·库尔班, 孙娜, 雷钧杰
    2023, 60(5): 1050-10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2
    摘要 ( )   HTML ( )   PDF(750KB) ( )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 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是直接且正向的,可以作为提高单株产量的筛选指标,且有效分蘖数这一性状应优先选择。

    超晚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田文强, 郭飞,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史永清, 尚艳明, 吴利, 石书兵, 张金汕
    2023, 60(5): 1059-106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3
    摘要 ( )   HTML ( )   PDF(1087KB) ( )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平均出苗率减少57.22%,开花期晚8.2 d,成熟期晚6 d,灌浆时间短2.2 d,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D1,且D1进入开花期和成熟期最早,灌浆时间最长;花后0~14 d旗叶平均SPAD值降低,而花后21~28 d升高,灌浆期平均Pn增加1.92%,超晚播小麦花后0~28 d旗叶SPAD值D3最高D1最低,但灌浆期Pn D1最高,较D3增加11.25%;分蘖期-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减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增大,超晚播小麦孕穗期-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D3最高;平均穗数、产量分别减少19.33%、5.55%,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7.87%、4.64%,超晚播小麦穗数、千粒重及产量D1最高,较D3分别增加19.21%、2.85%、20.88%,穗粒数D3最高,较D1减少4.47%。【结论】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且播种后近期无明显降雪最佳。

    不同调节剂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张景灿, 张永强, 雷钧杰,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徐文修
    2023, 60(5): 1067-107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4
    摘要 ( )   HTML ( )   PDF(980KB) ( )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筛选滴灌冬小麦最适外源生长调节剂,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冬18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不同的抗倒伏调节剂为试验因子,设置清水对照(CK)、调环酸钙·烯效唑(A)、矮壮素(B)、麦巨金(C)、抗倒酯(D)、多效唑(E)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茎粗、茎秆抗折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处理外,其余处理滴灌冬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基部茎秆抗折力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升,各处理滴灌冬小麦基部茎秆抗折力分别较CK提高了10.14%、16.11%、7.70%、14.22%和18.08%。与CK相比,A、C处理能明显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不同调节剂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B>C>A>D>E,与CK相比,喷施调节剂处理下的滴灌冬小麦可增产1.10%~14.39%,其中A、B、C处理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结论】调环酸钙·烯效唑(A)和矮壮素(B)处理下,滴灌冬小麦株高相对适宜、茎秆抗倒伏性较好、籽粒增产幅度大。

    基肥种类与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强, 徐其江, 陈传信, 马芯, 张虎梅, 聂石辉, 雷钧杰
    2023, 60(5): 1075-10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5
    摘要 ( )   HTML ( )   PDF(887KB) ( )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及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冬小麦基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方法】2019~2020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60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种施肥方式:种肥分离(S1)、种肥同播(S2)和2种基肥种类:磷酸二铵(F1)、美可辛(F2)共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美可辛种肥分离处理(F2S1)相较于其它处理,冬小麦株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表现较好;与磷酸二铵种肥同播(F1S2)相比,美可辛种肥同播(F2S2)下冬小麦的株高表现为降低、茎粗表现为增加、穗长表现为增长,且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量均表现较高。【结论】美可辛采用种肥同播方式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增产。

    小麦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沈煜洋, 赖宁, 范贵强, 崔燕华, 杨红, 来汉林, 林敏,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2023, 60(5): 1082-108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6
    摘要 ( )   HTML ( )   PDF(669KB) ( )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显著影响,5月19日至6月8日晚播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3.40、5.82、5.44、2.32和0.00,均显著低于正常播期处理。不同肥料处理和调查时间对AP值有显著影响,晚播小麦有机肥替代氮肥60%、40%和20%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4.83、4.70和4.11,均显著高于晚播无替代处理。【结论】与正常播期相比,小麦晚播可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有机肥替代氮肥有利于麦长管蚜取食为害,且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越高,麦长管蚜发生越重。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不同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分析
    桑志伟, 梁亚军, 龚照龙, 郑巨云, 王俊铎, 李雪源, 陈全家
    2023, 60(5): 1088-109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7
    摘要 ( )   HTML ( )   PDF(992KB) ( )  

    【目的】研究分析27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筛选出其中表现好的材料,为机采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15个陆地棉机采性状。【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3.93%~20.68%。单株铃数与株高、始节高、果枝数、果节数衣分、比强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始节位与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夹角、单株铃数显著负相关(P<0.05);比强度与叶面积、单株铃数、绒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马克隆值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绒长、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932%。材料分为5类,第Ⅰ类76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Ⅱ类164份材料、第Ⅲ类7份材料,都属于品质较好的材料;第Ⅳ类24份材料,整体表现最好;第Ⅴ类有2份材料,整体表现较差。【结论】27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共分成5类,第Ⅰ类76份材料,第Ⅱ类164份材料,第Ⅲ类7份材料,第Ⅳ类24份材料,第Ⅴ类2份材料。其中第Ⅳ类共24份材料表现最好,可用于新品种选育的亲本。

    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棉花产量与品质
    逯涛, 曾庆涛, 张文, 王文博, 王政洋, 杨芮, 孙玉岩
    2023, 60(5): 1099-110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8
    摘要 ( )   HTML ( )   PDF(926KB) ( )  

    【目的】筛选出适宜兵团第七师棉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棉材料,为品种推广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份棉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DPS 软件分析14个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结果】19份棉花品种(系)的性状变异系数在0.92%~15.08%,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15.08%;株高与果枝数、始果节高、籽棉产量、伸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籽棉产量与始果节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单铃重、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整齐度指数与断裂比强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89 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排名靠前的4位依次是K07-12、中棉所92、Z1112和中棉所113。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较大的材料有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加权关联度越大越接近理想品种,因此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表现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K07-12、中棉所92、Z1112和中棉所113为第七师棉区种植优质高产棉花品种。

    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申莹莹, 张巨松, 彭增莹, 段松江, 李宗润, 吴一帆
    2023, 60(5): 1110-111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9
    摘要 ( )   HTML ( )   PDF(1193KB) ( )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二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包括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包括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结果】在各处理中H1处理较H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0%、25.5%、8.9%、18.1%;D1处理较D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9%、11.0%、16.1%、3.2%、10.9%;H1处理较H0处理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分别增加了43%、9.8%,存在显著差异;D1处理单株结铃数较D2、D3处理,分别平均增加了9.2%、31.9%,单铃重分别平均增加了4.0%、11.7%。棉花的籽棉产量以H0D3处理最低,为3 350.7 kg/hm2,H1D1处理最高,为7 023.6 kg/hm2,H1D1处理较H0D3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109.6%,各处理籽棉产量整体表现为D1>D2>D3。H1处理较H0处理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42.6%、42.3%。【结论】选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进行全程化学调控,可以塑造适宜机采棉采收的合理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并提高棉花的产量,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

    小麦近缘种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哈力旦·依克热木, 刘娜, 刘联正, 周安定, 姜奇彦, 达买力江·合孜尔, 曹俊梅, 张新忠
    2023, 60(5): 1118-11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0
    摘要 ( )   HTML ( )   PDF(1122KB) ( )  

    【目的】鉴定与评价小麦近缘种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方法】选用38份(含对照)小麦近缘材料,设芽期、苗期盐胁迫处理,鉴定与评价适宜的芽期和苗期耐盐性NaCl浓度,分析小麦近材料芽期、苗期耐盐性鉴定的NaCl溶液浓度分别为1.2%和1.5%。【结果】获得芽期高耐盐材料21份(占55.2%),耐盐材料8份(占21%),中耐盐材料3份(占7.8%),敏感材料4份(占10.5%),高敏材料2份(占5.2%);苗期耐盐材料7份(占18.4%),中耐盐材料17份(占44.7%),敏感材料12份(占31.5%),高敏材料2份(5.2%);成活率与成苗率均为100%的材料有2份。耐盐材料有7份,敏感材料有4份,成活率与成苗率100%的材料有2份。【结论】不同耐盐类型的材料在芽期和苗期耐盐性不一致,部分材料没有可比性,差异较大。

    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生长、抗病及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 匡恩俊, 滕占林, 孟庆英, 王囡囡, 冯浩原, 邱磊, 高雪冬, 张春峰
    2023, 60(5): 1127-113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1
    摘要 ( )   HTML ( )   PDF(674KB) ( )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性状、抗病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常规施肥和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研究大豆干物质、根瘤、抗病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了苗期和盛花期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根干重和根瘤数,干物质提高幅度为5.31%~12.86%,根干重提高幅度为10.35%~20.24%,根瘤数提高幅度为12.34%~37.5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苗期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提高大豆的株高、株荚数、株粒数及提高百粒重,提高大豆产量,2019~2020年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25%~8.67%和6.50%~8.82%,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大豆的产值和效益值,效益值最高增加1 066.16元/hm2【结论】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降低病害,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啤酒大麦的籽粒外观品质与麦芽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王菲菲, 谷洋洋, 于国琦, 程婧晔, 潘惠, 王顺猛, 朱娟,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2023, 60(5): 1134-11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2
    摘要 ( )   HTML ( )   PDF(887KB) ( )  

    【目的】筛选适合江苏种植的优质啤酒大麦品种。【方法】以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培育出的8份优异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测定其粒长、粒宽及千粒重等籽粒外观品质性状以及浸出物、α-氨基氮、糖化力、可溶性氮、蛋白质含量、库尔巴哈值等麦芽品质性状。【结果】参试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标准;参试品种的浸出物含量以及库尔巴哈值均较低,麦芽蛋白质含量、α-氨基氮、糖化力含量均较高。【结论】扬农啤9号的综合啤麦品质最好,可作为江苏优质啤酒大麦原料生产品种。

    藜麦种子对萌发温度的响应及低温胁迫萌发能力鉴定
    姚庆, 阿里别里根·哈孜太, 杨明花, 李强, 苗昊翠, 崔宏亮
    2023, 60(5): 1141-11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3
    摘要 ( )   HTML ( )   PDF(936KB) ( )  

    【目的】研究藜麦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多个萌发指标综合评价其耐低温特性,分析不同藜麦品种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生理特性,为生产上藜麦适期播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种植适应性较好的6个藜麦品种为材料,于1、5、10、15和20℃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各藜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芽鲜重等指标,根据不同指标的差异性,采用相对萌发指标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6个藜麦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耐低温能力。【结果】随着温度降低,所有萌发指标值都随之降低,且不同藜麦品种在不同温度下各萌发指标差异显著,6个萌发指标的相对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子1的特征值为4.855,占总信息量的80.924%,其他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小于1,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可作为藜麦萌发期耐低温特性的主要鉴定指标。【结论】YN1、YN3品种在萌发期对低温最敏感,不适合早播;YN2、YN5、YN6品种在不同温度下指标表现稳定,在低温条件下虽然发芽速度较慢,但是发芽率较高,耐低温性较强,属于耐低温品种;YN4品种在低温条件下表现最突出,属于极耐低温品种。

    园艺特产·贮藏保鲜加工·植物保护
    基于辣椒种间杂交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主要果实性状QTL定位
    袁雷, 唐亚萍, 张国儒, 吉雪花, 杨生保
    2023, 60(5): 1150-116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4
    摘要 ( )   HTML ( )   PDF(1693KB) ( )  

    【目的】研究辣椒果实主要性状关键基因,为挖掘辣椒果实功能基因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ZL-280(C.chinense)和GB-35(C.annuum)杂交获得的F2代群体为材料,构建辣椒种间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果实主要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总图距为1 23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59 cM的辣椒高密度种间遗传图谱。共计检测到与色价关联的3个QTL位点,分别为位于第2、4和5条染色体上的cv.2.1、cv.4.1和cv.5.1,贡献率分别为8.58%,10.66%,12.44%;检测到与辣椒红素关联的2个QTL位点,分别为位于第2、5号染色体上的c.2.1和c.5.1,贡献率分别为7.14%和11.40%;检测到与辣椒素关联的3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和8号染色体上的cap.1.1、cap.2.1、和cap.8.1,贡献率为13.00%,、18.95%、13.29%;与果实纵径关联的QTL位点有3个,分别为位于第2、4号染色体上的fl.2.1、fl.2.2和fl.4.1,贡献率为6.18%、4.71%和4.01%;与果实横径关联的QTL位点1个,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的fd.6.1,贡献率为10.07%;检测到与胎座大小关联的QTL位点2个,分别为位于第2号和第7号染色体上的ps.2.1和ps.7.1,贡献率为4.55%和5.35%;1个与果肉厚关联的QTL位点,为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pt.11.1,贡献率为1.64%;检测到与单果重关联的QTL位点1个,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sfw.7.1,贡献率为4.33%。【结论】构建了一张高密度辣椒种间遗传图谱,检测到16个与辣椒果实主要性状关联的QTLs位点,贡献率范围为1.64%~18.95%。

    9个欧洲李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亚铜, 玉米提·玉素甫, 耿文娟, 章世奎, 孙召展, 王绍鹏, 王尚栋, 樊国全
    2023, 60(5): 1162-116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5
    摘要 ( )   HTML ( )   PDF(994KB) ( )  

    【目的】鉴定9个欧洲李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为提高生产效率和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对蔷薇科通用引物对9个欧洲李品种的叶片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片段回收,将克隆测序的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并分析序列。【结果】9个欧洲李品种均扩增出2条带,鉴定出9个样品中的8个欧洲李品种的S基因型,其中理查德早生和斯泰勒的S基因型相同为S1S9,法兰西和Silvia的S基因型相同为S1S5,乌孜干1号、总统、Decbrowice 和女神的S基因型分别为S1S11、S6SSJ、S1SSJ、SSAS11,塔城酸梅仅鉴定出具有一条S1-RNase等位基因,未能确定出其S基因型。基因频率分析发现S1-RNase基因出现频率最高,S6-RNase和SSA-RNase基因频率最低。欧洲李SSA、S6、S9、SSJ和S5亲缘关系较近,参试李亚科树种的S-RNase基因不能单独聚成一个亚类,而是彼此交错分布在李亚科各个分支中。【结论】欧洲李的S基因型是由2种不同的S等位基因组成,鉴定的9个样品中,有8个欧洲李品种得到完整的S基因型,其中S1-RNase基因出现频率最高,李亚科植物S基因的分化早于各个种形成之前,而S基因种内的进化发生在各自单独的系统中。

    不同葡萄砧穗组合嫁接对根系生长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周伟权, 侯毅兴, 刘春燕, 阿克居里德孜·努尔改里得, 薛靖, 李树德, 周龙
    2023, 60(5): 1170-11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6
    摘要 ( )   HTML ( )   PDF(1415KB) ( )  

    【目的】研究葡萄不同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砧木根系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砧穗组合奠定基础。【方法】以户太8号、红地球和苏欣1号品种为接穗,5BB、1103P和山河1号品种为砧木硬枝嫁接。统计各砧穗组合嫁接苗的成活率,测定各砧穗组合嫁接苗的根系生长情况、生理生化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根尖解剖结构。【结果】9个砧穗组合中,嫁接成活率较高的4个砧穗组合分别为苏欣1号/山河1号、红地球/山河1号、苏欣1号/5BB和户太8号/山河1号,分别为74.33%、65.67%、63.33%和60.00%,而户太8号/5BB、户太8号/1103P和红地球/5BB组合的嫁接成活均低于40.00%。苏欣1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的根系分别在0~5 cm、5~10 cm和10~15 cm三个土层深度的数量均最多,户太8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次之;相比红地球/1103P、红地球/5BB和户太8号/1103P这几个砧穗组合,苏欣1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嫁接苗根系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这几个砧穗组合,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这几个砧穗组合。不同接穗对砧木根系的导管直径、导管面积、导管密度、木质部面积及中柱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相对电导率指标外,其余各指标与嫁接成活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接穗对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根系形态特性、生理特性及根尖解剖结构均会产生影响。山河1号可作为苏欣1号、户太8号及红地球的砧木,5BB可作为苏欣1号的砧木,最佳砧穗组合为苏欣1号/山河1号。

    不同等级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营养成分变化
    孙小惠, 李静, 玛尔哈巴·帕尔哈提, 王贤, 马玉娥, 汪晖, 朱靖蓉
    2023, 60(5): 1181-11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7
    摘要 ( )   HTML ( )   PDF(1572KB) ( )  

    【目的】温度3℃,湿度85%的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等级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在120 d的贮藏期间内的营养成分变化,为筛选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安全贮藏期与分级果品贮藏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HPLC)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方法,测定分析5个等级的苹果进行VC(VC)、可溶性固形物(SSC)、总糖、还原糖、总酸和矿质元素。【结果】在低温贮藏期间,5个等级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水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下降率在1.0%~2.5%。VC含量先升高再下降较明显,在贮藏90 d后趋于稳定,其中,高次果的VC含量损失最高,一级果次之,特级果和二级果损失量最小。SSC含量在贮藏期间呈现平缓下降趋势,高次果的SSC值降低5.10%,损失最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变化趋势平缓,呈微弱上下波动趋势,而总酸含量总体呈现平缓下降趋势。矿物元素Na含量在贮藏90~120 d呈现陡增趋势,K和P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Mg、Mn、Cu、Fe、Zn和Sr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论】低温有利于延长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耐贮藏性,并且能够保持苹果的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特级果、一级果实在贮藏120d时糖酸比增加,贮藏末期的苹果口感甜度增加。有轻微裂果或表皮有伤疤的高次果在贮藏期内营养损失更快速,不易于长期贮藏。

    蛭石复混基质对辣椒育苗的影响
    刘衍晨, 刘志刚, 白新慧, 乔鹏, 徐诚, 白慧敏, 张娟
    2023, 60(5): 1190-119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8
    摘要 ( )   HTML ( )   PDF(1182KB) ( )  

    【目的】选用新疆南疆产蛭石复配菇渣、炉渣,筛选出适合南疆温室辣椒育苗的基质配方。【方法】于2021年5~7月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连栋温室内进行辣椒育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纯蛭石作为对照,设置7个处理组,测定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及辣椒的株高、茎粗、根面积、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CK(纯蛭石)可以为辣椒提供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除T2(蛭石:炉渣:菇渣的体积比为1∶0∶1)、T4(蛭石∶炉渣∶菇渣的体积比为1∶1∶1)处理,其余处理组合的理化性质都符合辣椒育苗基质标准。八叶一心时T2株高最高为8.5 cm、CK茎粗最粗为1.59 cm、T7(蛭石∶炉渣∶菇渣的体积比为4∶1∶1)叶面积最大为4.41 cm2,CK出苗率最高为90%、根系生长也最好分别为主根长度93.25 mm、根面积511.29 mm2、根尖数21.33个、根平均长度49.8 mm,生理指标中T1(蛭石∶炉渣∶菇渣的体积比为1∶1∶0)均相对最优分别为,Chla为0.62 mg/cm2、Chla+b为0.82 mg/cm2、Caros为0.57 mg/cm2、可溶性糖含量为0.66 mS/cm、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78 mS/cm,CK的Chlb、Anths含量最高分别为0.25、0.04 mg/cm2【结论】菇渣与蛭石的协同性较差不适宜混用培育辣椒幼苗;蛭石与炉渣的协同性较好,在新疆南疆温室条件下,CK(纯蛭石)适合培育辣椒幼苗。

    不同品种杏果实不同发育期功能性成分变化规律
    李硕, 王娟,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 朱金芳, 冯作山, 帕尔哈提·艾尼瓦尔
    2023, 60(5): 1200-120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19
    摘要 ( )   HTML ( )   PDF(856KB) ( )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杏果实不同发育期总糖、总黄酮、总酚、可滴定酸的含量,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杏4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采用相关分析法综合评价杏果实品质指标。【结果】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不断上升,完熟期总糖含量到达峰值。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山杏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其余杏品种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幼果期,小白杏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04 mg/g,在转色期和青熟期,山杏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4和1.01 mg/g。托克逊杏总酚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趋于稳定,而其余3个杏品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和发育期中,青熟期小白杏总酚含量最高为6.42 mg/g。【结论】青熟期小白杏总酚含量最高,青熟期山杏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其他杏品种,且口感较佳、重量较大。

    授粉液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库尔勒香梨树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姬瑞, 王兰, 王喆, 苟长青, 郝海婷, 冯宏祖
    2023, 60(5): 1208-121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0
    摘要 ( )   HTML ( )   PDF(983KB) ( )  

    【目的】在库尔勒香梨授粉液中添加几丁聚糖,研究植物免疫诱抗剂几丁聚糖对花粉活力、香梨树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几丁聚糖喷施浓度,为生产上合理利用几丁聚糖提高香梨坐果率及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授粉花粉(鸭梨花粉)与库尔勒香梨树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萌法和田间人工液体授粉法,研究7个浓度的几丁聚糖处理下授粉花粉活力、香梨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几丁聚糖浓度在0.25~1.25 mL/L时能够提高花粉萌发率、坐果率及改善果实品质,几丁聚糖浓度达到2.50~5.00 mL/L时会导致花粉萌发率、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下降。0.5 mL/L几丁聚糖在提高花粉萌发率和坐果率的同时改善香梨品质。【结论】香梨授粉液中以添加0.5 mL/L几丁聚糖为最适用量。

    二氧化硫对木纳格葡萄采后糖含量及糖代谢途径的影响
    常雪花, 闫波雯, 翟荣臻, 张政, 吴斌, 魏佳
    2023, 60(5): 1216-12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1
    摘要 ( )   HTML ( )   PDF(1884KB) ( )  

    【目的】研究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对木纳格葡萄果实中糖含量及糖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木纳格葡萄果实贮藏过程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分析20个与糖代谢有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结果】SO2处理使得贮藏0~10 d时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贮藏第60 d,SO2处理组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O2通过上调细胞壁转化酶(Cell wall invertase,CWINV)、中性/碱性转化酶(Neutral/Alkaline invertase,CIN)、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和蔗糖磷酸合成酶1(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1,SPS1)基因的表达水平来维持葡萄果实的高糖含量。调控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xK2)、果糖-二磷酸羧醛酶(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FB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GK)基因的表达水平,SO2激活葡萄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光合活性。【结论】SO2可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调节木纳格葡萄采后贮藏中的糖代谢相关途径。

    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乔小燕, 王斌, 孙九胜, 孙晨, 崔磊, 槐国龙, 陈波浪
    2023, 60(5): 1226-123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2
    摘要 ( )   HTML ( )   PDF(1526KB) ( )  

    【目的】研究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方法】以麦麸(MF)和新疆农田残膜(NTCM)不同配比作饲料(即MF,50%NTCM,100%NTCM 3个处理),在恒温30℃、60%±10% RH(相对湿度)条件下饲养大蜡螟2个世代。【结果】(1)大蜡螟幼虫取食麦麸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取食残膜量随添加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对农田残膜和麦麸的总取食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MF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减少,50%NTCM和100%NTCM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增加。(2)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P>0.05);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P>0.05),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3)大蜡螟雌蛾产卵量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P>0.05),MF和5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小于第一代(P<0.05);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农田残膜添加量增加而减小(P>0.05),第二代孵化率小于第一代(P>0.05)。【结论】以新疆农田残膜和麦麸不同配比为饲料,大蜡螟幼虫取食残膜量随麦麸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大蜡螟产卵量、卵孵化率均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第二代孵化率均小于第一代,但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

    基于MaxEnt模型的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及定量风险分析
    李静霞, 张学祥, 李丰, 马思洁, 张萍, 朱天生
    2023, 60(5): 1235-12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3
    摘要 ( )   HTML ( )   PDF(1149KB) ( )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的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软件,预测柳树植原体病害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模型精度,并结合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同时建立有害生物风险量化分析体系,计算柳树植原体病的风险性危害值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柳树植原体病MaxEnt 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为0.979 5,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在22°36'~49°10'N、73°40'~135°05'°E的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中、华东地区,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中部;低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非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港澳台地区。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最干月降水量(Bio14)对柳树植原体病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为72.1%和17.4%;等温性(Bio3)、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9)有一定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7%、3.7%、1.9%、1.2%。低温、干旱的区域有利于柳树植原体病的发生。建立5 个准则层、14个指标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层定量分析,柳树植原体病在我国的风险性危害值(R值)为1.997,属于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结论】柳树植原体病风险性较高,需要尽快建立监测体系并针对该病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微生物·畜牧兽医
    新疆野生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华兰兰, 林青, 时红玲, 王娜, 娄恺, 李金玉, 霍向东
    2023, 60(5): 1244-12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4
    摘要 ( )   HTML ( )   PDF(1171KB) ( )  

    【目的】分析新疆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方法】由采自新疆阿勒泰的桦褐孔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HS819,利用Biolog FF微孔板表征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利用GC-MS分析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菌株HS819与桦褐孔菌菌株PAT29027(OP019327)的相似性为99.73%,结合菌核、菌落、菌丝形态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桦褐孔菌;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表明其对D-核糖、甘氨酰-L-谷氨酸、水杨苷、β-甲基-D-半乳糖苷、α-酮戊二酸、D-纤维二糖、L-谷氨酸等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GC-MS在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出43种、39种和38种成分,烃类、酸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醛类与醇类,其中酸类是菌核及菌丝体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66.07% 和60.03%,在发酵液中,烃类为主要成分,占54.01%。【结论】桦褐孔菌可利用的碳源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占主要成分;该菌株在自然环境下和液态发酵过程中检测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差异明显,两者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生物胁迫、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哈密瓜种植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田敬宇, 高雁, 高兴旺, 曾军, 赵鹏安, 苏比努尔·居来提
    2023, 60(5): 1253-12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5
    摘要 ( )   HTML ( )   PDF(1326KB) ( )  

    【目的】研究哈密瓜种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筛选功能菌株及开展哈密瓜连作障碍的防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五家渠市甜瓜之乡3个大田的哈密瓜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为材料,检测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种植哈密瓜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哈密瓜种植后呈现出根际土壤pH显著增加,而土壤有机质、总磷、总钾等指标总体呈下降变化(P<0.05);哈密瓜种植后细菌α和β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略微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三个样地共检测到细菌43门、103纲、271目、440科、820属,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粘球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类群,甜瓜种植后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哈密瓜的种植而增加,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下降;全磷和pH是影响哈密瓜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类群的主要因素。【结论】哈密瓜种植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棉花根际溶磷菌WJP-7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防病增产效果
    王宁, 史应武, 牛新湘, 杨红梅, 楚敏, 詹发强, 包慧芳, 杨蓉, 龙宣杞, 丁荣荣
    2023, 60(5): 1263-127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6
    摘要 ( )   HTML ( )   PDF(913KB) ( )  

    【目的】研究棉花根际溶磷菌WJP-7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效溶磷菌株P.taiwanensis WJP-7为出发菌株,在优化的假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结果】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 20 g/L,MgCl2 15 g/L,K2SO4 1.4 g/L。使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摇瓶增菌发酵最优培养基发酵验证试验结果最高活菌数为3.60×109CFU/mL。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花期黄萎病防治效果为44.57%,絮期防治效果为50.53%。施用WJP-7水剂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菌剂增产率为14.35%和19.51%,【结论】优化了台湾假单胞菌WJP-7摇瓶发酵培养基,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为50.53%,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不显著外,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显著影响(P<0.05),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伊犁鹅和霍尔多巴吉鹅在繁殖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量的比较
    唐碧徽, 张俐华, 李海英, 张冲, 蒋廷浩, 赵晓钰, 蒋腾, 丁雅文, 吴盈萍, 赵全庄
    2023, 60(5): 1271-12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7
    摘要 ( )   HTML ( )   PDF(1238KB) ( )  

    【目的】研究伊犁鹅和霍尔多巴吉鹅在生产性能、孵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不同组织中与鹅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表达量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伊犁鹅杂交育种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健康状况良好、饲养条件一致、处于产蛋期的2岁伊犁鹅和霍尔多巴吉鹅各120只,进行产蛋量、血清激素水平及BMP2、BMP6、MIS、ENO1及EP300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①伊犁鹅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蛋形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料蛋比极显著高于霍尔多巴吉鹅(P<0.01);在孵化性能方面,伊犁鹅的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②伊犁鹅血清GnRH、LH、FSH、E2和P4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PRL水平显著高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③在下丘脑中,伊犁鹅的ENO1和MIS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在垂体中,伊犁鹅的MIS、ENO1和BMP6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在卵巢中,伊犁鹅的ENO1和MI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在输卵管中,伊犁鹅的ENO1和EP300基因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霍尔多巴吉鹅(P<0.05或P<0.01),其余基因表达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伊犁鹅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等均低于霍尔多巴吉鹅,血清生殖激素除PRL水平高于霍尔多巴吉鹅,其余激素均低于霍尔多巴吉鹅。BMP2、BMP6、MIS、ENO1、EP300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不同品种鹅之间的卵泡发育差异,继而调控鹅的繁殖性能。

    也迷离鸡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李家辉, 赵晓钰, 李海英, 张俐华, 张杰, 魏彦, 周军, 赵全庄, 李宗福
    2023, 60(5): 1281-12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8
    摘要 ( )   HTML ( )   PDF(1163KB) ( )  

    【目的】研究也迷离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也迷离鸡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0日龄、同批次,且健康状况良好的也迷离鸡200只(公、母各半),测定并记录其0~20周龄的体重、体尺数据,通过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也迷离鸡公、母鸡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后,基于拐点周龄结果进行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周龄以后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和母鸡分别在8周龄和6周龄达到生长高峰期;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均能很好的拟合也迷离鸡的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5以上,其中Gompertz模型为也迷离鸡体重生长发育过程的最佳模型。在体尺指标方面,2~20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深和背宽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4~6周龄公鸡的胸围显著高于母鸡(P<0.05),8~20周龄公鸡的胸围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在6~20周龄公鸡的胸宽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8周龄公鸡的体重与体斜长、胸深、胸宽、背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龙骨长、胸围和胫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的体重与龙骨长、胸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斜长、胸围、胫长、胸深和背宽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也迷离鸡的生长曲线呈近“S”型,体重生长规律的最佳拟合模型是Gompertz模型,体斜长、胸深、胸宽和背宽可作为公鸡早期体重选择指标,龙骨长和胸宽可作为母鸡早期体重选择指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新疆细毛羊遗传多样性
    陈开旭, 郭翠洁, 杨帆, 任斐儿, 李晓斌, 刘武军
    2023, 60(5): 1292-13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29
    摘要 ( )   HTML ( )   PDF(992KB) ( )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新疆细毛羊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新疆细毛羊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NCBI下载获得的策勒黑羊、巴音布鲁克羊、阿勒泰羊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检测不同绵羊品种的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态性,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现状,计算群体分化指数、观望/观测杂合度,分析遗传多样性,评价不同绵羊品种现有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了97647435个高质量的常染色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15886270个插入或缺失(Indel);新疆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阿勒泰羊,低于巴音布鲁克羊,略高于策勒黑羊;4个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顺序:阿勒泰羊> 巴音布鲁克羊> 策勒黑羊> 新疆细毛羊。【结论】选取的4个绵羊群体中,新疆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