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目录
    2022, 59(2): 0-0. 
    摘要 ( )   PDF(13649KB) ( )  
    作物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种质资源
    化学预处理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相结合分析棉花纤维细胞壁组分
    胡文冉, 杨洋, 李波, 郝晓燕, 赵准, 邵武奎, 黄全生
    2022, 59(2): 261-26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1
    摘要 ( )   HTML ( )   PDF(1331KB) ( )  

    【目的】 研究能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相结合的分析棉花纤维细胞壁组分的化学预处理方法,使棉花纤维细胞壁断裂破碎但不造成其组分结构破坏,为实现应用FTIR分析细胞壁的真实结构组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化学试剂巯基乙酸和盐酸预处理棉花纤维,用去离子水清洗游离的化学试剂,再通过FTIR化学预处理后的棉花纤维细胞壁。利用木质化程度和硬度较高的樟子松枝条进行相同处理作为对照,观察分析。【结果】 采用化学试剂巯基乙酸和盐酸预处理棉花纤维,纤维在其与巯基乙酸中的巯基结合的部位被打碎,可以有效破碎棉花纤维细胞壁,克服了纤维样品难以磨碎的问题,再用去离子水清洗游离的化学试剂,通过FTIR观察化学预处理后的棉花纤维细胞壁,发现化学处理过的棉花纤维在1 800~1 650 cm-1的波谱区间内显著高于原始切碎棉花纤维,在1 800~1 550 cm-1的波谱区间内,化学处理棉花纤维和切碎纤维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 320~1 200 cm-1波谱内,处理棉花纤维的FTIR光谱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切碎棉花纤维。【结论】 化学试剂巯基乙酸和盐酸预处理棉花纤维,再与FTIR相结合可以正确评价棉花纤维细胞壁组分。

    1膜3行下株距与氮肥对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卡地力亚·阿不都克力木, 张巨松, 陈振, 贺宏伟, 崔建平, 林涛, 郭仁松
    2022, 59(2): 269-2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80KB) ( )  

    【目的】 研究1膜3行条件下氮肥配比及种植株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组合。【方法】 以新陆中 88 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氮肥追施策略,副区为10、8、6 cm 3个株距。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棉铃时空分布、蕾铃脱落率及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氮肥均施的处理N2铃数多,铃数比N1、N3高8.7% ~23.3%、8.82% ~36.5%,其棉铃时空分布更理想,蕾铃脱落率低从而增加产量,且N2处理纤维品质显著优于其他2个处理。综合收获株数及单株结铃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可得,氮肥均施处理N2及株距8 cm(D2)的处理N2D2皮棉产量最高,为3 025.65 kg/hm2【结论】 在1膜3行模式下,氮肥均施及株距8 cm的处理N2D2能取得高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不同陆地棉纤维发育重要阶段形态学差异比较
    毛廷勇, 孔杰, 胡守林, 张伟, 陈佳林, 李燕芳, 万素梅, 陈国栋
    2022, 59(2): 279-29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3
    摘要 ( )   HTML ( )   PDF(2087KB) ( )  

    【目的】 研究不同陆地棉品种纤维发育形态学变化,比较棉纤维发育重要阶段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以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新陆中38号以及15-1242为材料,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在开花前1 d至开花后1 d的胚珠、发育21和28 d的纤维以及成熟纤维。【结果】 随着开花时间的增加,胚珠表皮细胞的突起数量或伸长数量逐渐增加,开花当天的突起数量在5 900~7 800个/mm2,且中部棉铃的突起数量最多,在7 000个/mm2以上,开花后1 d的伸长数量在3 000~6 400个/mm2,中部棉铃的伸长数量最多,在5 000个/mm2以上;发育21和28 d的纤维表现为生育期短的品种比生育期长的品种早进入纤维加厚期,且生育期越短,在同一发育时期纤维的扭曲程度越大,不同开花期进入加厚期的快慢表现为7月14日开花的纤维最早,7月21日开花的纤维最晚;成熟纤维的中段纤维的扭曲和纵纹在不同开花期均有差异,新陆中70号的扭曲和纵深程度表现最明显,新陆中38号最不明显。【结论】 生育期短的棉花品种纤维发育进程快,不同开花期纤维发育进程表现为中部棉铃纤维发育快于下部和上部,结合成熟纤维的扭曲和纵深程度来看,不同品种和开花期纤维形态学上发育的快慢差异可能是纤维品质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牛媛, 杨相昆, 张占琴, 马富裕
    2022, 59(2): 291-30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4
    摘要 ( )   HTML ( )   PDF(1432KB) ( )  

    【目的】 研究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花生育期揭膜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陆早45号(水分胁迫迟钝型)和新陆早42号(水分胁迫敏感性)为供试材料,在出苗后40 d揭膜并设置3个水分处理,即4 425 m3/hm2(W1)、5 310 m3/hm2(W2)、6 637.5 m3/hm2(W3),分析揭膜后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特征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2棉花品种在揭膜种植方式下的不同灌水处理间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增加灌水量对提高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无益,棉花揭膜种植最适宜的灌水量为4 425 m3/hm2【结论】 在相同灌水量下,揭膜种植方式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并且提高了干物质向生殖器官的转运比例,延长了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维持的时间。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等行距机采棉根系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徐高羽, 林涛, 邵亚杰, 张昊, 汤秋香
    2022, 59(2): 302-30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5
    摘要 ( )   HTML ( )   PDF(1260KB) ( )  

    【目的】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根系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为主区密度(M1:22.5×104 株/hm2 、M2:18×104 株/hm2、M3:13.5×104 株/hm2)和副区氮肥(N1:0 kg/hm2 、N2:300 kg/hm2 、N3:600 kg/hm2),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机采棉根系各形态指标、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施氮量为N2(300 kg/hm2)可使籽棉产量显著增加10.6%~14.5%。但施氮量过高(6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会有所下降。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等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最高处理M1N2(22.5×104 株/hm2,300 kg/hm2)在根系质量和根体积分别比最低处理M3N3(13.5×104 株/hm2,600 kg/hm2)高34.3%、50.1%,在根系平均直径和平均根表面积分别比最低处理M3N2(13.5×104 株/hm2,300 kg/hm2)分别高36.1%、56.2%.根长密度在处理M1N3(22.5×104 株/hm2,600 kg/hm2)下最大,比最低处理高M3N2 20.8%。最佳高产组合为M2N2(18×104 株/hm2,300 kg/hm2),较最低组合M2N3(18×104 株/hm2,600 kg/hm2)高18.5%。【结论】 种植密度为18×104 株/hm2,施氮量(纯氮)为600 kg/hm2,能促进新疆南疆地区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产量提升和形成良好的根系构型。

    引进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延龙, 马君, 师维军
    2022, 59(2): 310-31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6
    摘要 ( )   HTML ( )   PDF(907KB) ( )  

    【目的】 研究我国新疆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方法】 采用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方法,分析及综合评价来源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92份陆地棉种质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植株、主茎、叶、花、铃等不同部位表现不同。25个质量性状中有13 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 0,其余12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28%,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5;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94%~10.44%,平均为6.80%,多样性指数为2.58~4.52,平均为3.86。在遗传距离为2.5处,所有材料被分成6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的难度;主成分分析将 6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79%,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等产量相关的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结论】 92份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材料的聚类结果与其来源地和原产地没有必然的联系。

    包蛋麦品种间干物质分配、籽粒灌浆特性比较
    周安定, 李磊, 孙诗仁, 章建新, 孔德鹏, 苗雨, 薛丽华
    2022, 59(2): 320-32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7
    摘要 ( )   HTML ( )   PDF(703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 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 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 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 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4 727.8~16 983.26 kg/hm2,春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3 588.6~17 634.7 kg/hm2,冬性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16 140.9 kg/hm2)比春性品种(15 804.1 kg/hm2)高2.09%,但冬、春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冬性小麦品种花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平均值、分配率平均值、对粒重贡献率平均值依次为4 508.46 kg/hm2、57.13%、78.78%,与春性小麦品种(依次为4 324.77 kg/hm2、56.36%、77.71%)均差异不明显。春性小麦品种包蛋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的平均值(16.25 d)、最大灌浆速率的平均值(2.23 g/d)、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1.12 g/d),冬性小麦品种包蛋依次为15.70 d、2.22 g/d、1.09 g/d,冬、春性小麦品种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 新春6号、新冬41号是适合新疆北疆小麦包蛋种植方式的品种。

    减量施肥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李怀胜, 艾海峰, 王贺亚, 张磊, 李金科, 杨杰
    2022, 59(2): 329-33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8
    摘要 ( )   HTML ( )   PDF(772KB) ( )  

    【目的】 研究不同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的减肥模式,为滴灌冬小麦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施肥(N240P105K37.5)和空白处理(N0P0K0)为对照,设置4个减肥处理,测定滴灌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和肥料利用率。【结果】 与常规种植相比,4个减肥处理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以T3处理产量最高,为9 673.54 kg/hm2,增产幅度36.8%;减量施肥下干物质积累增长变化趋势与常规种植、空白对照表现一致,均在拔节期快速增长,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T3处理的花前、花后干物质转运量相比T5处理显著增加30.2%、29.4%,其他减肥处理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籽粒贡献率差异不显著;T3处理的小穗数、穗长、株高、单穗粒重4项指标上表现最佳,为16.57个、6.69 cm、84.87 cm、2.13 g;对比常规施肥,减肥处理氮、磷肥农学效率提高在1.6~20.19 kg/kg和5.13~59.00 kg/kg;偏生产力提高在2.25~45.53 kg/kg和5.13~116.91 kg/kg。【结论】 化肥减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且氮磷肥的合理配施有利于产量的增加;T3减量施肥模式(N240 、P52.5、K37.5)更适合新疆。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党根友, 李新, 关雅静, 朱永兴, 罗湘宁, 张文博, 王兆川
    2022, 59(2): 337-3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09
    摘要 ( )   HTML ( )   PDF(1607KB) ( )  

    【目的】 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 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 500、90 000、97 500和105 000 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秃尖长度增加,而除秃尖长度外的11个穗部性状指标降低;密度增加下各品种玉米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秃尖长度、穗上部的百粒重、行粒数最大,而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增密下穗上部百粒重变化幅度大于穗中部、穗下部;行粒数降低幅度长穗品种大于中短穗品种,在密度97 500 株/hm2以上时表现最明显。【结论】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增加了有效穗数,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宁玉51号、宁1530在105 000 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先玉335、宁单41号在97 500 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

    山区旱作条件下不同燕麦品种品质分析及评价
    付东青, 王彦超, 毛家乡, 杨帆, 宋磊, 张凡凡, 马春晖
    2022, 59(2): 344-3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0
    摘要 ( )   HTML ( )   PDF(876KB) ( )  

    【目的】 分析21个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为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区旱作条件筛选出最佳饲用燕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为240 kg/hm2,施氮量为80 kg/hm2,重复3次,共计63个小区。采用隶属函数结合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品种贝勒二代(25.28 t/hm2)和牧王(24.53 t/hm2)鲜草产量最高(P<0.05)。林纳(12.48 t/hm2)和丹麦440(12.25 t/hm2)干草产量最高(P<0.05)。青海444(35.70%)、巴燕3号(36.13%)和林纳(36.24%)干物质含量最高(P<0.05)。贝勒(11.84%)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青燕1号(6.47%)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巴燕3号(37.90%)和甜燕麦(37.6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魅力(20.7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巴燕3号(13.1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P<0.05)。陇燕3号(8.80%)粗灰分含量最高(P<0.05)。巴燕3号(169.25)相对饲用价值最高(P<0.05)。【结论】 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区旱作条件下,最适宜种植中熟燕麦品种巴燕3号、甜燕麦和贝勒。

    大豆籽粒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鉴定与特异种质筛选
    李俊茹, 秦宁, 李文龙,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2022, 59(2): 353-3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1
    摘要 ( )   HTML ( )   PDF(934KB) ( )  

    【目的】 研究大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关系,遴选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特异种质,为大豆低聚糖含量遗传改良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鉴定336份大豆资源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分析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并筛选高、低含量特异种质。【结果】 供试大豆资源蔗糖、棉籽糖、水苏糖、低聚糖含量平均为4.01%、1.16%、2.60%及7.77%,3种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变异系数为15.21%、25.51%、19.16%与9.04%,以棉籽糖变异系数最大;低聚糖与蔗糖、棉籽糖、水苏糖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蔗糖与棉籽糖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水苏糖与蔗糖、棉籽糖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基于供试品种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将其分为3类,并筛选出各组分高、低含量特异种质各5份,其中包括高含量种质呼交282、青杂豆、合丰44等,低含量种质宾县黑豆、哈12-4547、绥无腥豆3号等。【结论】 优化了大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检测方法,分离高效稳定;供试群体材料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存在丰富遗传变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

    核麦间作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变化
    朴涵琪, 余晓娥, 欧源, 王宝庆, 陈虹, 虎海防
    2022, 59(2): 361-36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2
    摘要 ( )   HTML ( )   PDF(1345KB) ( )  

    【目的】 研究6a生核桃树与冬小麦间作巷道的光环境特性以及对比单间作核桃之间果实品质差异,为核桃与小麦的提升光合作用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使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和LI- 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2种模式下核桃各时期叶面积指数以及冬小麦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数据;对比分析间作园与单作园核桃果实品质差异。【结果】 在核桃各个生长期中,单作园核桃叶面积指数要高于间作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饱和点为灌浆期>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光补偿点为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灌浆期;间作园核桃果实在干鲜果重、横、纵、侧径上要好于单作园果实,但出仁率、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要单作园果实要优于间作园果实。【结论】 间作条件下核桃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核桃叶面积指数;核桃果实品质单作园优于间作园,光合生理指标间作小麦低于单作小麦;应改变间作园内光环境,增大核桃株行距;在6a生以上树龄核桃园不再进行间作。

    园艺特产·林业·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不同留芽间距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钟海霞, 周晓明, 张付春, 潘明启, 韩守安, 伍新宇
    2022, 59(2): 370-37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3
    摘要 ( )   HTML ( )   PDF(930KB) ( )  

    【目的】 比较并分析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的留芽量,为梅鹿辄葡萄生产上留果方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6年生‘梅鹿辄’为材料,设置‘厂’形树形,对其结果母枝距离按照4、6、8 cm控制处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测定各处理下枝条及髓心粗度、果实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果实总酚、黄酮、花青素、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有影响,枝条纵横径以6 cm处理最粗,髓心直径则以8 cm处理较小,第4节节间长度以6 cm处理最短、8 cm处理最长。产量随着留芽间距的增大而下降,穗重随留芽间距的增大而略有增加,粒重差异不大。果实酚类物质、单宁和花青素含量以8 cm留芽间距处理最高,黄酮含量以6 cm处理最高。6 cm处理产量适中,8 cm产量和果实品质均较佳。【结论】 ‘厂’形梅鹿辄葡萄在留芽间距8 cm处理下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优良品质。

    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品质变化规律
    郭航, 张瑞, 王智, 乔坤云, 闫娜娜, 赵多勇
    2022, 59(2): 377-3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4
    摘要 ( )   HTML ( )   PDF(1216KB) ( )  

    【目的】 比较新疆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甘肃酒泉市3个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糖酸含量的差异,研究果实生育期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香梨的品质调控和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花后100~150 d(2次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和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和苹果酸、丁二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5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分析其随果实生长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果实不断的生长成熟,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呈逐渐增长趋势,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在花后140 d(酒泉为150 d),果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库尔勒市的香梨在花后120 d(阿克苏和酒泉为130 d),葡萄糖含量达到最大值;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主要有机酸呈逐渐下降趋势,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在花后140 d(酒泉为150 d)时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小值;糖酸比由花后100 d时的29增至140 d的57。成熟库尔勒香梨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分别为51.1、51.0、0.83 mg/g;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酒石酸、富马酸的含量分别为0.68、0.20、0.17、0.15和0.04 mg/g。【结论】 库尔勒香梨3种糖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两者占3种糖含量的99%。有机酸主要以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和酒石酸为主,四者占5种有机酸含量的97%。花后140 d香梨糖酸比达到最佳比例,新疆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采收时间在花后140 d,甘肃酒泉市的香梨在花后150 d。

    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因子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蔡军社, 刘洪波, 白世践, 白云岗, 张江辉, 郑明, 丁平
    2022, 59(2): 385-39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5
    摘要 ( )   HTML ( )   PDF(1830KB) ( )  

    【目的】 分析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技术方式,为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 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 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1.5~3.0℃,夜晚平均温度低1.3~2.1℃,平均温度差低0.1~1.6℃,平均温度低1.5~2.5℃,白天平均湿度高5.7%~7.6%,夜晚平均湿度高4.7%~7.0%,平均湿度高5.0%~7.0%。葡萄果实品质,WP1、WP2、WP3和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1.5%、21.1%、19.5%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9.1%、18.2%、17.9%和17.5%,总酸含量分别为4.0、5.1、5.9和6.4 g/L,VC含量分别为2.8 、2.5、2.5和2.1 μg/g,弥雾调控处理果粒均重高出CK处理0.26、0.18、0.26 g。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当夜晚平均湿度值为46.2%~51.1%时,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结论】 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 h,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并可以用晚上平均湿度对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对设施冬枣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振东, 陈奇凌, 郑强卿, 王晶晶, 王文军
    2022, 59(2): 396-40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6
    摘要 ( )   HTML ( )   PDF(848KB) ( )  

    【目的】 研究拱棚栽培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对冬枣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拱棚栽培冬枣。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双吉儿-GGR”处理浓度0.01、0.005、0.002 5 g/L,清水喷施为对照,对冬枣进行不同浓度叶面肥喷施处理。【结果】 (1)叶面肥喷施较低浓度均能使冬枣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而胞间 CO2浓度(Ci)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处理下冬枣叶片Pn显著高于对照,Tr显著降低,GsCi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冬枣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随着处理浓度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冬枣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着叶面肥浓度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3)叶面肥处理后提高了枣果的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增加了还原糖、总糖、蔗糖含量,而VC含量均有降低,0.005 g/L浓度处理下总酸含量相比于对照增加。【结论】 叶面喷施适宜浓度叶面肥可以增强冬枣光合作用,并改善冬枣果实品质;0.005 g/L浓度叶面肥效果最好。

    骏枣生育期内源苯甲酸及3种酚酸变化规律
    方晓彤, 范盈盈, 刘峰娟, 薛鹏, 康露, 田维娜, 王成
    2022, 59(2): 403-40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7
    摘要 ( )   HTML ( )   PDF(1029KB) ( )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新疆骏枣中苯甲酸含量与其合成途径相关的酚酸变化规律,为研究红枣中内源苯甲酸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新疆3个产地8个生长阶段骏枣中与苯甲酸及3种酚酸的含量,采用邓肯氏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骏枣中苯甲酸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积累,喀什地区骏枣生长过程中反式肉桂酸含量最高,其苯甲酸含量也最高,生长末期达到69.25 mg/kg。生长末期骏枣内酚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苯甲酸>水杨酸>对香豆酸>反式肉桂酸。【结论】 苯甲酸为骏枣内源代谢所产生,反式肉桂酸含量与苯甲酸含量呈现正相关,不同产地骏枣中4种酚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评估
    谭慧林, 吴忠红, 金永生, 牛贵洋, 包东东, 陈海元, 张志东
    2022, 59(2): 410-41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8
    摘要 ( )   HTML ( )   PDF(666KB) ( )  

    【目的】 分析食品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方法】 分别购买市售苹果脆片和真空包装水果玉米,采用国标GB 4789.10-2006和快检试剂盒测定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采用人工污染样品,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评估其快检试剂盒的相关指标。【结果】 苹果脆片和水果玉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最高分别为20和50 CFU/g,均低于国标中相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要求。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6.6%,假阳性率为0,显著性差异为0.5,相对准确度为96.7%,与参比方法检测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检验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单,检验结果较为准确,适合基层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筛查。

    外源腐胺处理对黄皮甜瓜采后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安路明, 李学文, 潘俨, 徐斌, 孟新涛, 张婷
    2022, 59(2): 417-42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1222KB) ( )  

    【目的】 研究外源腐胺(Putrescine,Put)处理对黄皮甜瓜冷害的控制效果,筛选适宜的外源腐胺处理浓度,为生产中甜瓜果实采后冷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黄皮甜瓜新密3号为试材,分别用0、1.0、1.5和2.0 mmol/L 4个不同浓度外源Put处理后,置于5℃、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黄皮甜瓜果实冷害指数,测定果实失重率、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结果】 2 mmol/L外源腐胺可显著控制黄皮甜瓜采后冷害发生,维持其果实硬度,延缓色泽变化,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抗坏血酸(VC)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 2 mmol/L外源腐胺处理可有效控制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

    新疆发现甜菜新病害甜菜黄萎病
    赵志强, 张卢慧, 赵全新, 郭庆元
    2022, 59(2): 425-4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0
    摘要 ( )   HTML ( )   PDF(1298KB) ( )  

    【目的】 研究甜菜黄萎病病原及病名,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株叶柄组织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牙签接种法对纯培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的形态与变黑轮枝菌(Gibellulopsis nigrescens)基本一致; 基于ITS、LSU及ACT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BV4均与经G. nigrescens 聚为一支,且同源性分别为99%、99%、100%。【结论】 G. nigrescens可侵染甜菜并引起甜菜黄萎症状,所致病害可定名为甜菜黄萎病。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灌漠土养分特征变化分析
    杨金钰, 许咏梅, 孙九胜
    2022, 59(2): 433-4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1
    摘要 ( )   HTML ( )   PDF(929KB) ( )  

    【目的】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东部灌漠土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东部吐鲁番肥力长期监测点的黄土状灌漠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施用有机肥(M)、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1/2M、1/4NP+1/3M)、撂荒(CK0)5种典型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 1)长期单施有机肥(M),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长期单施化肥(NP),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外,有机质在表层与亚表层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在表层0~20 cm土壤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亚表层20~40 cm的含量无差异。3)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2个处理养分变化特征相似,即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CK0处理。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含量与其他各处理相比无差异,速效钾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减量有机肥配施的处理(NP+1/2M),表层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的处理(1/4NP+1/3M),表层土壤的全氮、速效氮、速效P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处理CK0。4)长期撂荒处理(CK0),速效氮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表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均大于亚表层,NP处理亚表层全氮、速效P含量大于表层,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处理(1/4NP+1/3M),亚表层速效钾含量大于表层。【结论】 在新疆东部灌漠土区,通过减施化肥和有机肥及合适配比,土壤养分保持较高水平,为灌漠土区推荐的施肥方式。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不同施肥均对土壤浅层具有较强影响。

    草业·贮藏保鲜加工·微生物
    干旱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卫霞, 阿丽娅·阿力木, 杨光, 王振锡
    2022, 59(2): 441-4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2
    摘要 ( )   HTML ( )   PDF(1138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 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 > 枣麦间作 >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 > 枣园 >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 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基于PROSAIL模型的山地草原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
    贠静, 郑逢令, 安沙舟, 阿斯娅·曼力克, 李超, 艾尼玩·艾麦尔, 田聪
    2022, 59(2): 451-45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3
    摘要 ( )   HTML ( )   PDF(855KB) ( )  

    【目的】 研究基于PROSAIL模型监测天然草地的动态变化,掌握草地的质量与数量。【方法】 研究使用地物光谱仪连续3年在天山北坡中段的2个山地草原样区采集光谱数据和配套数据,基于PROSAIL模型进行冠层LAI的高光谱反演,重点研究应用不同代价函数、植被种类变化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 多数代价函数反演LAI的决定系数(R2)在0.54~0.55,均方根误差(RMSE)在0.23~0.2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在17~19。在9个来自不同统计类型的代价函数中,常用的RMSE代价函数的反演精度相对不高。将获取的427个样方数据依据种类数分成组,然后用PROSAIL进行LAI反演。种类数越多,RMSE在增大,R2在减少,反演精度越差。但精度的下降幅度不是均匀的,种类数≤2的组和种类数≤3的组之间精度差异最大。【结论】 在利用物理模型反演天然草地的叶面积指数时,不同代价函数获得的反演精度差别比较大;随着植被种类数量的增多,反演的精度是下降的。

    运输过程中振动对哈密瓜的机械损伤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纪锋, 李志元, 尚志勇, 张连文
    2022, 59(2): 458-4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4
    摘要 ( )   HTML ( )   PDF(1369KB) ( )  

    【目的】 研究运输过程中不同强度振动对哈密瓜机械损伤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减轻运输振动逆境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影响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模拟哈密瓜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条件,哈密瓜的包装设置为半筐包装方式和全筐包装方式。在经过2、4和6 h的振动处理后分析哈密瓜的机械损伤变化。测定与分析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果实果胶含量以及相关性水解酶。【结果】 在采收后12 d,半筐处理6 h后(T3)的商品率下降到最低,为70.00%,腐烂指数为0.96,其硬度相比对照降低了12.64%;采收第9 d时,半筐振动6 h处理(T3)的失重率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增加幅度为8.1%。各个处理的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91~16.52%,总体变化趋势较小。此外,半框振动处理时(T3)的单果平均损伤数最高,可达4.65 g个,损伤面积最大为4.34%。振动还诱导了果胶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大量积累,尤其在采收第9 d,半筐振动6 h 处理(T3)的PE和PG相对对照分别增加了224.13%和361.29%,使细胞壁主要成分原果胶、总果胶含量快速降低,各个处理的哈密瓜的原果胶含量变化范围在0.62~2.13 mg/g和0.79~2.59 mg/g。相对于半筐的包装方式,全筐的包装方式会减轻果实在贮运中受到的机械损伤。【结论】 运输振动不但造成哈密瓜的机械损伤,还会导致哈密瓜的快速软化,降低其储藏品质。相比于半筐处理方式,全筐方式进行哈密瓜包装会降低哈密瓜因运输振动造成的机械损伤,提高哈密瓜的商品价值。

    白星花金龟对糖醋液9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李明杰, 王少山
    2022, 59(2): 466-4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5
    摘要 ( )   HTML ( )   PDF(1032KB) ( )  

    【目的】 研究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对糖醋液的趋性,寻找对白星花金龟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运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 白星花金龟对9种糖醋液挥发物均有一定的EAG反应,雌、雄成虫对戊酸乙酯、2,2,4,6,6-五甲基庚烷和糠醛有较高的EAG反应值,此外,雄成虫还对乳酸乙酯和正己酸有较高的EAG反应值。“Y”型嗅觉仪分析表明,2,2,4,6,6-五甲基庚烷和乳酸乙酯对白星花金龟雌、雄两性成虫均有良好的引诱作用;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糠醛和正己酸的选择存在性别差异,糠醛对雌成虫具有较好引诱作用,雄成虫对其无明显趋性,正己酸对雄成虫具有较好引诱作用,雌成虫对其无明显趋性。【结论】 2,2,4,6,6-五甲基庚烷、乳酸乙酯、糠醛和正己酸可作为白星花金龟引诱剂配方的组成成分。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
    顾美英, 徐万里, 马凯, 欧提库尔·玛合木提, 张志东, 朱静, 唐琦勇, 楚敏, 张丽娟
    2022, 59(2): 474-4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6
    摘要 ( )   HTML ( )   PDF(1245KB) ( )  

    【目的】 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生态特征在时间(5、8~10、15、20~25 年的定植年限)和空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核桃定植年限的延长,0~20 cm和20~40 cm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土壤总盐和除速效磷外的其余养分含量有明显表聚现象,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存在表聚现象,随着核桃定植年限延长,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增长趋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降低,但不同定植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0~20 cm土壤微生物生态综合得分排名为核桃定植15年>20~25年>8~10年>5年;20~40 cm土壤为核桃定植20~25年>8~10年>15年>5年。【结论】 5年定植的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差;0~20 cm表层定植15年、20~40 cm亚表层定植20~25年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好。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兽医
    基于PCA-BPNN的温室番茄果实直径预测模型
    韩坤林, 王钊英, 杨会民, 陈毅飞, 蒋永新, 张佳喜
    2022, 59(2): 485-49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7
    摘要 ( )   HTML ( )   PDF(1672KB) ( )  

    【目的】 研究温室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的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所需水肥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番茄果实横径为研究对象,以5株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生理生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提取主要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输出变量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叶片温度及果实横径的BP神经网络回归动态预测模型,并以3株番茄果实膨大期内所测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预测,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结果】 第1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R2)0.96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38,第2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51,第3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51,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7。【结论】 该模型可以预测温室短时内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可以用于新疆连栋温室内的秋季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预测,可根据预测量与实测量之间差值对水肥实行微调。

    新疆砌块复合墙体和砖墙日光温室的传热数值模拟分析
    马月虹, 李保明, 李慧霜
    2022, 59(2): 493-50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8
    摘要 ( )   HTML ( )   PDF(1360KB) ( )  

    【目的】 研究建立新的二维传热模型来模拟和优化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墙体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ansys软件进行温度场和流场模拟,使用UG软件对日光温室造型,将顶部保温被等结构适当简化,计算域分为内部与外部空气两部分。运用DO辐射模型和湍流模型模拟,采用CFX-Post计算处理,得到温度云图 。【结果】 日光温室墙体为内外扰均为周期性非线性条件的二维非稳态热传导,白天14:00时2种墙体温室内超过12.0℃,各墙面间温差较小,对流传热不明显。夜间03:00时,砌块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地面上部有高度2.2 m、温度11.2℃的高温区。与北墙体表面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砌块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温度值高于砖墙温度值,距离墙体表面越远,两日光温室温差逐渐降低,但砌块复合墙体日光温室温度始终高于砖墙日光温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日光温室温差逐渐增加,到夜间06:00时,砖墙温度低于室内,没有散热;砌块复合墙体温度仍高于室内,继续散热。后屋面、脊高处是热量散失较多的部位。【结论】 砌块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热性能明显好于砖墙日光温室,与实际栽培试验结果相同。

    1978~2018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王建平, 阿依努尔·买买提, 庞朝悦, 马元旭
    2022, 59(2): 502-5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29
    摘要 ( )   HTML ( )   PDF(1779KB) ( )  

    【目的】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变对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新疆喀什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1978、1988、1998、2008和2018年5期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估算新疆喀什地区1978~2018年41a间各土地类型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结果】 (1)41a间,耕地、林地、湿地、建设用地和沙地面积扩大,而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盐碱地面积缩小;(2)41a间喀什地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呈现减少趋势。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78年的593.23×108元减少到1988年的585.06×108元,在1998年增加到592.89×108元,而到2018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又减少到552.70×108元;(3)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功能的价值贡献最大,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的价值贡献最小,新疆喀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属于调节性功能;(4)41a间,新疆喀什地区各土地类型各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新疆喀什地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结论】 近41a来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建设活动相吻合,引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运用于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定量的分析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生态效应。

    高、低产蛋量伊犁鹅血清激素与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差异比较
    吴盈萍, 杨奕凡, 李海英, 赵晓钰, 马彦涵, 陶美妮
    2022, 59(2): 512-52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2.030
    摘要 ( )   HTML ( )   PDF(1245KB) ( )  

    【目的】 研究高、低产蛋量伊犁鹅血清生殖激素、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的差异,为伊犁鹅产蛋性状的辅助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处于产蛋期的高、低产蛋量伊犁鹅各20只,测定其相关血清参数,再分别从高产组和低产组中挑选10只伊犁鹅进行屠宰,取其卵巢样品,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1)在血清生殖激素方面,HEP组伊犁鹅血清中GnRH、LH、FSH、E2及P4水平均极显著高于LEP组(P<0.01),PRL水平则差异不显著(P>0.05)。(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HEP组伊犁鹅血清中ALP和ALT活性以及TP、Cr、UA、GLU、TG、Ca及Pi含量极显著高于LEP组(P<0.01);BUN含量显著高于LEP组(P<0.05),TC含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3)在卵巢切片方面,HEP组伊犁鹅各级卵泡发育活跃,生长卵泡较多,卵泡光滑圆润,颗粒层和膜层较厚;而LEP组伊犁鹅卵泡缺乏优势卵泡,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较多,一些卵泡向内凹陷、萎缩。【结论】 高、低产蛋量伊犁鹅的血清参数以及卵巢发育均存在显著差异。较高水平的GnRH、LH、FSH、E2以及P4;较高水平的ALP、ALT活性以及TP、Cr、UA、GLU、TG、Ca、Pi及BUN含量可作为伊犁鹅高产蛋量选育的血清参数指标。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