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0卷第8期封面+目录
    2023, 60(8): 0-0. 
    摘要 ( )   PDF(12965KB) (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土壤肥料
    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王心, 林涛, 崔建平, 吴凤全, 唐志轩, 崔来园, 郭仁松, 王亮, 郑子漂
    2023, 60(8): 1821-18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1
    摘要 ( )   HTML ( )   PDF(1179KB) ( )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为促进机采长绒棉产量与品质协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田间微区控制条件下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最适密度,以机采种植模式为主区:1膜3行(S3)、1膜4行(S4)和1膜6行(S6);灌溉定额为副区:3 150 m3/hm2[W1,重度亏缺(田间持水量50%)]、4 050 m3/hm2[ W2,轻度亏缺(田间持水量75%)]和4 980 m3/hm2 [ W3,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100%)],分析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机采品质的影响。【结果】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 Logistic 生长函数模型。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可提早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S3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分别比S4和S6处理增加0.62和0.77 g/(株·d)。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持续时长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行距和灌溉定额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株结铃数与单铃质量及产量。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化学脱叶效率显著提高,挂枝率显著降低,棉纤维半均长、整齐度和纺织参数得到显著改善;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同样显著提高,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等行距处理和轻度亏缺灌溉组合(S3W2),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提高,且机采品质较好。

    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农艺性状鉴定分析
    马青山, 杜霄, 陶志鑫, 韩万里, 龙遗磊, 艾先涛, 胡守林
    2023, 60(8): 1830-18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42KB) ( )  

    【目的】分析鉴定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宜机采的棉花优良材料。【方法】对120份种质材料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5个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叶绿素SPAD值的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4.9%与4.6%,其余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5%,其中叶片总数变异系数最大,为47.7%。生育期与叶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果枝数、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度、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高度与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叶枝数、叶片总数、单铃重、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为5时,120份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各有优势,第Ⅰ类群材料除株高外,第Ⅱ、Ⅲ、Ⅳ类群除生育期外,其余性状均较符合机采要求。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07%,解释了120份棉花材料12个数量性农艺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前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单株铃数、生育期、果枝始节高度,因子4与因子5为单铃重。【结论】获得10份机采棉育种的后备优良材料。

    不同覆膜宽度对棉花农田环境的影响
    李雪玲, 郭俊先, 陈莉, 宋鹤岭, 张众
    2023, 60(8): 1840-18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3
    摘要 ( )   HTML ( )   PDF(1265KB) ( )  

    【目的】研究不同覆膜宽度对棉花全生育期内0~6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含水率及土壤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监测土壤中水分、温度实时状况。同位监测连续6个土层深度(每10 cm一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以及连续6个土层深度(每10 cm一层)的土壤温度。根据棉花生育阶段,分别读取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每天地温以及水分变化,分析4.4 m超宽膜与2.05 m宽膜对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4.4 m超宽膜与2.05 m宽膜在0~60 cm土层深度下的地温日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温度在地面表层和地下10 cm处主要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棉花生育后期时,不同土层的温度逐渐下降,4.4 m超宽膜的土壤温度较2.05 m宽膜滞后。从棉花苗期到花铃期,中层土壤深度以下的平均温度与平均含水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结论】超宽膜有增温保水的能力,可以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加快棉花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可用于新疆北疆地区推广试用。

    不同生态区环境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分析
    董艳雪, 贾永红, 张金汕, 李丹丹, 王凯, 罗四维, 王润琪, 石书兵
    2023, 60(8): 1848-185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4
    摘要 ( )   HTML ( )   PDF(1232KB) ( )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不同生态区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制定育种目标和实现春小麦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在新疆北疆奇台、木垒及塔城3个生态区种植新春44号、新春37号、新春48号、新春26号、宁春16号5个品种,研究不同生态区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春小麦叶面积指数、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库容量及产量表现为奇台最大。奇台各品种春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库容量及产量分别比木垒提高26.73%、32.20%、11.66%和45.87%,较塔城提高21.33%、17.29%、1.17%和17.58%;灌浆速率为奇台最小,塔城次之、木垒最大。在奇台生态条件下,新春37号产量较其他品种高出0.92%~8.25%;在木垒生态条件下,新春37号产量较其他品种高6.14%~19.52%;在塔城生态条件下,新春44号产量较其他品种增大4.12%~19.64%。【结论】奇台生态区最适宜春小麦种植,奇台和木垒生态区宜种植新春37号,塔城生态区宜种植新春44号。

    小麦不同杂交F1代性状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冯梅, 刘超勤, 陈杰, 刘文龙, 杨志刚, 田杰英, 黄鑫
    2023, 60(8): 1858-18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5
    摘要 ( )   HTML ( )   PDF(703KB) ( )  

    【目的】研究小麦杂交F1代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为筛选优良杂交子代提供参考。【方法】以邯5316为母本,6个不同小麦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及其母本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7个表型性状。【结果】①小麦F1代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4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范围为4.00%~17.71%;②小麦F1代性状间的遗传传递力有差异,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传递力最高,均大于100%;③性状中亲优势率为-32.95%~99.13%,且不同组合性状杂种优势不同;④7个性状均存在相互影响,且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影响较大。【结论】筛选出18-4、18-5两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子代具有穗长、穗粒数多、穗粒较大等特性。

    减氮下运筹养分吸收高峰期追施比例对春小麦的影响
    李怀胜, 艾洪玉, 孟玲, 王贺亚, 张磊, 艾海峰
    2023, 60(8): 1866-187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6
    摘要 ( )   HTML ( )   PDF(703KB) ( )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合理减氮养分运筹,为春小麦拔节至开花的氮肥施用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43号为供试材料,调研213户农户氮肥施入量390 kg/hm2的基础上,按照氮肥减量20%、30%和40%设置3个施氮水平(312、270和234 kg/hm2)及拔节至开花运筹比例(7∶3、5∶5、6∶4),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运筹调控拔节至开花期的氮肥追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的影响。【结果】N1条件下,产量以R3最高,较R1、R2增产7.4%、3.7%,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R1分别增加13.9%、17.5%、26.2%、10.3%,较R2分别增加7.7%、3.6%、10.6%和2.6%;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差异性不显著,叶面积指数也表现为R3>R2>R1。N2条件下,产量与N1条件下表现一致,干物质积累量各时期表现为R2>R1>R3,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均在R2达到最大,分别为2 614.35和6 284.79 kg/hm2,叶面积指数表现为R3>R2>R1。N3条件下,R2的产量显著高于R1、R3,增产幅度分别为25.4%和32.0%,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R1分别增加4.8%、10.8%、8.5%和23.2%,花前、花后同化物以R3最大,为2 242.32 kg/hm2,较R1、R2分别增加了50.6%和36.8%,叶面积指数表现为R2>R1>R3【结论】纯氮234 kg/hm2,拔节至开花期氮肥运筹比例6∶4更加适应春小麦生产。

    矮壮素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分析
    张永强, 陈传信, 聂石辉, 徐其江, 赛力汗·赛, 雷钧杰
    2023, 60(8): 1873-18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7
    摘要 ( )   HTML ( )   PDF(698KB) ( )  

    【目的】研究矮壮素不同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措施,分析矮壮素最佳滴施时期,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盆栽模拟大田滴灌模式,在前期研究得出最佳矮壮素滴施量4 500 mL/hm2的基础上,设置返青期(S1)、起身期(S2)、拔节期(S3)和不滴施矮壮素对照(S0)共4个不同矮壮素滴施时期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小麦株高、茎粗、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特征、抗倒伏指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起身期滴施矮壮素较返青期和拔节期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起身期滴施矮壮素小麦基部第2节间最短为4.07 cm、直径最大为3.38 mm、壁厚最大为0.543 mm、节间充实度最大为25.57 mg/cm、抗折力最大为5.44 N、茎秆抗倒伏指数最大为15.96 N/m。与S0处理相比,矮壮素滴施提高了小麦单茎生物量,以S2处理小麦单茎生物量最大为3.42 g/茎。可孕小穗S1处理最多,不孕小穗S0最多,穗粒数S1处理最多为38.50粒;穗粒重以S2处理最重为1.68 g,其与S1、S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S0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滴施矮壮素均能降低滴灌小麦的株高,提高其茎秆抗倒伏性,但以起身期滴施效果最佳。

    干旱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鞠乐, 齐军仓, 陈培育, 牛银亭, 阴志刚
    2023, 60(8): 1879-18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8
    摘要 ( )   HTML ( )   PDF(644KB) ( )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PEG处理液最佳浓度,为构建大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进行大麦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芽鞘长、苗干重、根干重、芽干重,以及SOD、CAT、POD活性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1)随着PEG浓度增加,大麦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发芽势仅在20%PEG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2)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对大麦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随着PEG浓度的增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而CAT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20%PEG 8 000是大麦种子萌发期比较理想的抗旱性鉴定浓度。

    新疆谷子种质资源评价及产业研究进展
    冯国郡, 胡相伟, 赵云, 于明, 张述功, 周道良
    2023, 60(8): 1887-189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09
    摘要 ( )   HTML ( )   PDF(825KB) ( )  

    【目的】综合评价谷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新疆谷子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汇总。【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试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应用SSR分子标记研究新疆谷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明确新疆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特点、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等,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数为0.75 处,124份谷子种质资源被划分为4个类群。通过SSR聚类分析,结合表型性状筛选鉴定出12份适宜新疆不同生态区种植的谷子优异种质。目前,即主要采用杂交选育、诱变等常规手段,分子标记为辅。【结论】新疆生产的小米色泽金黄、口感粘香,主要营养成分蛋白、淀粉、脂肪、硒等含量超过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新疆小麦、玉米、棉花等生产上使用的中耕机、割晒机、联合收获机经过改装调整可应用于谷子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结合研制出的谷子精量穴播器,使新疆谷子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

    园艺特产·农产品加工工程
    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韩守安, 王敏, 麦合木提·图如普, 谢辉,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刘佳乐, 张雯, 潘明启
    2023, 60(8): 1894-190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0
    摘要 ( )   HTML ( )   PDF(1368KB) ( )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6种不同色泽(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在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理化品质指标,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6种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等光参数有所下降,其中,白色和蓝色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最好;不同光质处理对果皮、种子和酒体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析白色和红色处理条件下,皮果比增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黄烷醇和原花青素含量及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但是,红色处理对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旗布进行光质调控,能够保持赤霞珠葡萄的最大光合能力,并提高果皮和酒体中酚类物质含量。

    肽肥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肖乐乐, 李志强, 冶军, 蒲敏, 阮向阳, 刘怀金
    2023, 60(8): 1904-191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1
    摘要 ( )   HTML ( )   PDF(1012KB) ( )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多肽(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分析多肽单独喷施和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作用效果,筛选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施肥方案。【方法】于葡萄坐果期至膨大期进行3次施肥处理,叶面喷施多肽、氨基酸并分别与镁配施,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新梢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0.3%硫酸镁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用多肽、多肽与镁配施能促进新梢中氮含量的提高,提升果实的品质。多肽与镁配施后葡萄新梢叶片中镁含量较CK增高了19.01%,净光合速率提高39.84%,产量增高了17.93%。单独施用氨基酸对葡萄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氨基酸与镁混合施用。【结论】多肽与镁配施对促进葡萄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最佳。

    不同生态环境下葡萄光合特性差异性
    朱学慧, 张雯, 马云龙, 何鹏飞, 韩守安, 王敏, 田嘉, 谢辉
    2023, 60(8): 1913-192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2
    摘要 ( )   HTML ( )   PDF(1392KB) ( )  

    【目的】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葡萄光合特性变化,研究2个葡萄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主栽葡萄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安宁渠镇和吐鲁番市鄯善县2个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以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2个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LI-6400和FMS-2测定其光合指标和荧光参数,分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差异对2个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鄯善葡萄架下最高温度持续时间和光照时间均高于乌鲁木齐,鄯善最高温度为43℃,乌鲁木齐最高温度仅有38℃,日最高温度超出35℃的天数分别为86和20 d。鄯善PAR值高于乌鲁木齐,鄯善最高值为1 975.5 μmol/(m2·s)。2个葡萄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趋势,鄯善高于乌鲁木齐,10:00时无核白鸡心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鄯善为41.8 μmol/(m2·s),显著高于乌鲁木齐的39.4 μmol/(m2·s)。2个葡萄品种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ΦPSⅡqPNPQ等值均表现为在鄯善高于乌鲁木齐,电子传递速率在乌鲁木齐高于鄯善。【结论】无核白鸡心葡萄在鄯善环境条件下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优于乌鲁木齐,鄯善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乌鲁木齐,该葡萄品种对鄯善环境逐渐适应;鄯善环境条件下实际光化学效率、qPNPQ值均大于乌鲁木齐,电子传递速率在乌鲁木齐值更高。无核白葡萄对光能的利用率在乌鲁木齐环境条件下优于鄯善,相较于无核白鸡心葡萄该品种对鄯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鄯善实际光化学效率、qPNPQ、电子传递速率等值均高于乌鲁木齐。

    木纳格葡萄谷胱甘肽-S-转移酶VvGST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曼, 张政, 伊丽达娜·迪力夏提, 吴斌
    2023, 60(8): 1922-19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3
    摘要 ( )   HTML ( )   PDF(2618KB) ( )  

    【目的】克隆木纳格葡萄果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VvGST1全长并研究其序列特征,为该基因在葡萄果实抗病作用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有的基因序列,设计3'和5'端RACE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VvGST1基因cDNA全长。【结果】该基因序列全长719 bp,均为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21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55 k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6.32;分子式为C1178H1799N293O321S11;不稳定指数为39.22;该蛋白质是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没有预测到信号肽,可能存在于细胞基质中,是典型的基质蛋白。VvGST1氨基酸序列与棉花、桃、西梅、樱桃、李子、板栗等植物聚为一类,其中与棉花属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获得了木纳格葡萄谷胱甘肽-S-转移酶VvGST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探明了该序列的结构特征。

    极端干旱区葡萄水肥协同效应
    张超, 白云岗, 郑明, 肖军, 丁平
    2023, 60(8): 1931-19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4
    摘要 ( )   HTML ( )   PDF(1050KB) ( )  

    【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提质增效的水肥协同模式。【方法】以多年生无核白葡萄为材料,展叶期(营养生长期)设置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配施处理,膨大期和成熟期(生殖生长期)在展叶期的基础上加设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情况,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设置田间水肥协同试验,研究水肥协同对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水肥协同下,葡萄叶面积指数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整体呈递增的趋势,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均为中水平水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固酸比要优于其他处理,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适宜的水肥协同可以有效的促进葡萄的生理生长。【结论】葡萄最优水肥模型为全生育期中水平水肥处理,即总灌水量8 925 m3/hm2、总施肥量240 kg/hm2

    ClO2熏蒸处理对湿鲜核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王苹, 孔娜, 潘俨, 孙席平, 徐斌, 张婷
    2023, 60(8): 1940-19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5
    摘要 ( )   HTML ( )   PDF(1524KB) ( )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湿鲜核桃低温贮藏期间效果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为生产中湿鲜核桃贮运保鲜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湿鲜核桃为试材,采用0(CK)、50、100和150 mg/L四个浓度ClO2熏蒸处理后,置于(0±1)℃、相对湿度(RH)75%~80%条件下,定期统计其种壳霉变率,测定种仁相关的品质和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浓度ClO2熏蒸处理对湿鲜核桃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ClO2熏蒸处理可显著抑制核桃坚果表面霉菌发生,降低其种皮褐变指数,维持核桃新鲜度和较好的核仁感官品质,且酸价和ClO2残留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100和150 mg/L ClO2处理可使湿鲜核桃种壳霉变发生时间推迟7 d,霉变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67%和7.33%。【结论】100 mg/L ClO2熏蒸处理效果最好,贮藏49 d时,种壳霉变率为26.67%,种皮褐变指数为18.89,好果率达到86.67%。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品质的影响及预测模型建立
    郑贺云, 姚军, 李超, 张翠环, 耿新丽
    2023, 60(8): 1950-195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6
    摘要 ( )   HTML ( )   PDF(1128KB) ( )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贮藏特性的影响,为甜瓜贮藏保鲜过程中的贮藏期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瓜品种黄梦脆为研究对象,在4、6、8、10℃条件下进行贮藏保鲜试验,测定甜瓜果实的失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乙烯含量、呼吸强度,并统计冷害率、腐烂指数,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以质量损失率、果肉硬度为基础的动力学变化特性与寿命预测方法,并验证预测模型。【结果】适当的贮藏条件能够延缓甜瓜贮藏期间品质的降低。可以拟合确定失重率和硬度为变量的贮藏期预测模型,其品质的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以失重率为变量的贮藏期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775%,预测精度相对较高。【结论】10℃条件下甜瓜品种黄梦脆的感官品质保持较好,好果率相对较高,是较为适宜的贮藏温度。应用Arrhenius方程能够得到贮藏期预测参数。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沙棘真空冷冻干燥果粉挥发性成分
    连雅丽, 孟新涛, 杨永兴, 杨海燕, 张婷, 车凤斌, 马燕
    2023, 60(8): 1958-19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7
    摘要 ( )   HTML ( )   PDF(1285KB) ( )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沙棘果粉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沙棘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沙棘果粉的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沙棘果粉共检出56个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定性了38个物质,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等;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贡献率分别为44%和26%,累计贡献率为70%,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品种沙棘果粉的差异。【结论】6个品种沙棘果粉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黄色果沙棘果粉和黄色袋果沙棘果粉,状元黄沙棘果粉和红色大果沙棘果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较为相似。

    水氮耦合对沙培黄瓜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马新超, 轩正英, 闵昊哲, 齐志文, 成宏宇, 谭占明, 王旭峰
    2023, 60(8): 1966-197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8
    摘要 ( )   HTML ( )   PDF(1272KB) ( )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沙培黄瓜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沙培黄瓜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胜美水果黄瓜为试材,采用2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沙培黄瓜水氮耦合的田间试验,共设7个处理,在结果盛期测定黄瓜叶片光合日变化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结果】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为单峰曲线,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总体上呈现为“升-降-升”的“N”型曲线。在适宜的水分供应下增施氮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随着灌水水平和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趋势,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灌水水平会降低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施氮量是影响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键因子,施氮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和PSⅡ活性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呈正相关,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灌水水平的增加大体上呈现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趋势;灌水水平和施氮量与RuBP羧化酶活性之间均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趋势。水氮耦合下各处理光合特性的优劣排序为T4>T5>T6>T7>T3>T2>T1【结论】T4为光合特性表现最优处理,水氮耦合方案是灌水水平为86.10%,施氮量为893.49 kg/hm2

    植物保护·微生物
    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病症棉花叶片的植物挥发物对比
    阳妮, 玛依拉·玉素音, 杨延龙, 李春平, 张大伟, 徐海江, 赖成霞
    2023, 60(8): 1975-19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19
    摘要 ( )   HTML ( )   PDF(1383KB) ( )  

    【目的】分析棉花中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研究与病症差异相关的挥发性组分,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棉花叶片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本材料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和检测,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病症叶片中的差异化合物。【结果】采用SPME-GC-MS方法,从健康叶片、枯斑状病叶和黄化状病叶中共鉴定出15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21种醇、9种绿叶挥发物、49种萜烯、16种烷烃、38种酯、5种芳香烃、13种醛和8种其他类,其中健康叶片检测到的化合物总数为104种、枯斑状病叶为112种、黄化状病叶为54种,不同叶片中的化合物数量差异较大。枯斑状病叶中萜烯类的相对含量小于黄化状病叶,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均大于黄化病叶。与健康叶片相比,黄化状和枯斑状病叶分别有61、24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有6个共有差异化合物均在病症叶片中显著富集,且在黄化状病叶中的倍数变化大于枯斑状病叶。枯斑状与黄化状病叶相比有26种差异化合物,其中特有差异化合物(Z)-2-丁酸己烯酯,(Z)-3-己烯基乙酸酯,(Z)-3-己酸己烯酯,γ-依兰油烯和正十六烷均显著上调,(Z)-3-己烯基2甲基丁酸酯显著下调。【结论】不同病症叶片中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数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酯类化合物上,含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和绿叶挥发物上,差异化合物是黄萎病菌与棉花互作的结果,是病症叶片呈现不同表型的关键。

    枸溶性钙镁肥对加工番茄钙、镁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蒲敏, 阮向阳, 肖乐乐, 索常凯, 陈国永, 冶军, 高波
    2023, 60(8): 1987-199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0
    摘要 ( )   HTML ( )   PDF(1120KB) ( )  

    【目的】研究枸溶性钙镁肥对加工番茄果实钙、镁吸收及品质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条件下枸溶性钙镁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加工番茄为材料,不施钙镁肥为对照(CK), 设3个钙镁肥用量:450 kg/hm2(C450)、900 kg/hm2(C900)、1 800 kg/hm2(C1 800)。测定果实的钙、镁含量、品质及脐腐病发生率,并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施用枸溶性钙镁肥可显著促进果实对钙、镁元素的吸收,并提高吸收速率,降低脐腐病发生率。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枸溶性钙镁肥均可提高单果重、颜色指数、果肉厚度、可溶性糖、VC含量并达到显著水平,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C1 800处理下果实的糖酸比、果肉厚度、VC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55.01%、29.51%、18.86%,硝酸盐含量最低,脐腐病发生率分别比CK、C450、C900处理减少了37.43%、19.11%、8.63%。【结论】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枸溶性钙镁肥可显著促进果实对钙、镁的吸收,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提高加工番茄品质,以施用量为1 800 kg/hm2的效果最优。

    荒漠绿洲农田盐渍化过程中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王燕, 武兴宝, 秦新惠, 张永久, 杨丽, 赵哈林
    2023, 60(8): 1996-20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1
    摘要 ( )   HTML ( )   PDF(1172KB) ( )  

    【目的】研究荒漠绿洲农田盐渍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盐渍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干旱绿洲区紫花苜蓿和大麦2种作物不同盐渍化农田为对象,以未盐渍化农田为对照,研究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0~40 cm)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在0~40 cm土层,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紫花苜蓿地土壤SOC和TN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全磷(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大麦地土壤SOC、TN和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的变化。2种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2)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随盐渍化的加剧,在紫花苜蓿地,C/N呈“V”型变化;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N比值最低;C/PN/P值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PN/P值比值最高;在大麦地,C/N值表现为波动式增加,C/P值和N/P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在紫花苜蓿地,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C/N在不同盐渍化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2种作物地,在各盐渍化阶段土壤C/NC/PN/P在不同土层间也无显著性差异。(3)2种作物地,土壤SOC与土壤TN、土壤TP、C/PN/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N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NN/P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PN/P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2种作物地,TP与C/NC/PN/P没有显著相关性。(4)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在紫花苜蓿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和土壤黏粉粒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在大麦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容重和土壤温度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SOC与TN是影响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TP不是土壤养分限制的主要因素。

    盐穗木HcALDH7B4基因的原核表达增强耐盐抗旱性
    毛晓菲, 黄世平, 银芳柳, 曾幼玲
    2023, 60(8): 2006-201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2
    摘要 ( )   HTML ( )   PDF(1063KB) ( )  

    【目的】研究盐穗木乙醛脱氢酶7B4基因(HcALDH7B4)在原核细胞中的耐盐抗旱功能,为耐盐抗旱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利用qRT-PCR检测高盐和干旱胁迫下HcALDH7B4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原核表达重组大肠杆菌(pET-28a-HcALDH7B4)在盐旱胁迫下的菌落大小和生长活力分析其盐旱抗性。【结果】在600 mM NaCl处理和自然干旱条件下,盐穗木同化枝中HcALDH7B4被显著诱导。相较对照菌株(pET-28a),原核表达的重组大肠杆菌在500 mM NaCl、500 mM KCl和500 mM、800 mM Mannitol胁迫下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活力。【结论】盐穗木HcALDH7B4是一个胁迫应答基因,可以提高重组菌盐旱胁迫的耐受性。

    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主要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魏迎凤, 张全成, 查慧, 王小丽, 王俊刚
    2023, 60(8): 2013-202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3
    摘要 ( )   HTML ( )   PDF(1197KB) ( )  

    【目的】研究喷施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主要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喷施不同浓度(0、300、600、900、1 200、1 500 g.a.i/hm2)二甲戊灵,于施药后不同时间内(5、10、15、20、25、30 d)测定龙葵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龙葵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随二甲戊灵剂量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当浓度为1 500 g.a.i/hm2时对其影响最为严重。其中在处理第30 d时龙葵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最小,相比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02 cm、0.32 cm2、0.47 g。在处理前15 d时茎粗相比对照明显增粗,随着龙葵后期的生长对照茎粗明显高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在第30 d时达到最小值3.12、0.06、0.62 mg/g,且分别减少了7.82、0.05、1.05 mg/g。【结论】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及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随药剂剂量浓度升高其各项指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且高浓度对其影响最为严重。

    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徐静, 石书兵, 秦小钢, 朱军
    2023, 60(8): 2022-202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4
    摘要 ( )   HTML ( )   PDF(791KB) ( )  

    【目的】分析核桃西红花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研究核桃林下间作西红花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新型核桃间作西红花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选取15年树龄核桃林下间作西红花为处理组(H15),以15年树龄核桃单作(HCK)和西红花单作(CK)为2个对照,采用稀释分离法测定不同处理下西红花生长期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西红花生长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3月微生物数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较,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其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2)在西红花生长旺盛期3月H15微生物总量为33.21×105 cfu/g,分别是CK和HCK的1.55倍和7.27倍,差异性显著;H15的真菌菌落数量分别较CK对照组提高61.2%,较HCK对照组提高72.43%,达到显著性差异;间作模式下细菌数量为33.05%,分别较CK和HCK提高36.66%和86.39%,均达到显著性差异;H15放线菌菌落数较HCK提高53.58%,差异性显著(P<0.05),较CK提高9.59%,无显著差异。且CK放线菌数量较HCK提高48.65%,差异显著。(3)不同生长年限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处理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H15>CK>HCK。【结论】核桃间作西红花种植模式,明显优于核桃单作与西红花单作种植模式,且西红花单作模式下的微生物数量高于核桃间作模式,种植西红花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土壤肥力的转化,且以核桃间作西红花模式最优。

    新疆哈密地区枣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李凯亮, 张振宇, 胡红英
    2023, 60(8): 2028-203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5
    摘要 ( )   HTML ( )   PDF(1416KB) ( )  

    【目的】研究新疆哈密地区枣园昆虫结构类群和时序变化,分析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为害虫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扫法和马来氏网获取昆虫标本,运用多样性指数等统计分析哈密地区枣园内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昆虫样本23 898头,隶属于9目74科,以膜翅目(32.43%)、双翅目(31.08%)和半翅目(12.16%)为枣园昆虫群落优势类群;枣园8月中旬昆虫数量最多(3 484头),群落多样性指数在1.80~3.01,8月中旬科级丰富度最高(55科),群落均匀度指数在0.53~0.77,群落优势集中指数在0.08~0.30。枣园主要害虫有蚜科、粉虱科、蓟马科和瘿蚊科,主要天敌有蚜茧蜂科、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和草蛉科。【结论】新疆哈密地区枣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三者呈一致趋势,哈密枣园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荒漠草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土壤水盐响应特征及生态策略
    李志强, 陈昱东, 吕光辉, 王金龙, 蒋腊梅, 王恒方, 李韩鹏, 张磊
    2023, 60(8): 2038-204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6
    摘要 ( )   HTML ( )   PDF(1167KB) ( )  

    【目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艾比湖荒漠草本群落为对象,调查120个草本植物群落样方,并选中8个植物功能性状进行群落权重均值(CWM)计算,采用K-means聚类法将土壤水、盐含量聚类成3个梯度,利用多元因子分析法(MFA)、单因素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CSR生态策略等方法,分析土壤水盐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生态策略。【结果】(1)综合3个梯度变化,株高(H),冠幅(S)随土壤盐分升高表现出亲水性。(2)土壤水分对单个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在低水低盐梯度最强,土壤盐分对单个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在高水高盐梯度最强。(3)荒漠草本植物在土壤高水高盐和中水中盐梯度中植被倾向于C/CR,在土壤低水低盐梯度中更倾向于CSR策略。(4)植物S和叶面积(LA)在生态策略和土壤群落梯度间差异性最大。【结论】(1)植物冠幅面积和株高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土壤盐分含量增加会造成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更加依赖。(2)荒漠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并非是随土壤水、盐协同变化,土壤高水盐群落由盐胁迫主导,土壤低水盐群落由干旱胁迫主导,并且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强烈。(3)受环境影响,艾比湖荒漠区草本植物主要形成了C/CR、C/CSR和CSR 3种生态策略,并且是受干旱胁迫影响,植物功能性状在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中S和LA对3种生态策略响应最强烈。

    基于Biolog FF技术解析辐射对产黑色素短梗霉代谢活性的影响
    朱静, 张志东, 唐琦勇, 顾美英
    2023, 60(8): 2046-205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7
    摘要 ( )   HTML ( )   PDF(1288KB) ( )  

    【目的】分析辐射对短梗霉代谢活性的影响,研究真菌耐辐射机理机制。【方法】分离鉴定一株产黑色素短梗霉,并进行菌株的60Co γ射线照射试验。根据菌株的耐辐射能力,设置60Co γ射线0、2 500、5 000和10 000 Gy 4个辐射剂量,采用Biolog FF 技术检测不同辐射下菌株对FF微平板中碳源的利用程度,分析辐射对产黑色素短梗霉代谢碳源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辐射剂量下菌株AWCD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细胞代谢活性明显下降,羧酸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呈下降趋势,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菌株对碳源的利用率发生了变化。在Biolog FF微平板95种碳源中,共有46个碳源被利用,其中7种碳源利用率随辐射剂量上升而增加。其中,D-核糖,蔗糖,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的利用率增加最为明显。【结论】辐射能明显降低产黑色素短梗霉的代谢活性,其在高剂量辐射下碳源利用类型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可能是该菌辐射应激和适应的一种有效机制。

    草业·畜牧兽医
    新疆北疆荒漠群落组成及种间联结与相关性分析
    费诚, 董乙强, 安沙舟
    2023, 60(8): 2055-20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8
    摘要 ( )   HTML ( )   PDF(2245KB) ( )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荒漠物种的种间联结特征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为北疆生态系统荒漠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二元数据关联矩阵模型,利用该模型矩阵计算方差模型(VR),计算北疆荒漠物种总体关联性,计算χ2值检验其显著性。结合Ochiai、Dice和Jaccard三种指数计算方法,降低指数计算误差,分析荒漠群落物种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新疆北疆荒漠草本层和灌木层总体关联性VR>1,66个草本层和22个灌木层物种间呈现正关联。正负联结总数2 145个种对,其中正联结率21.63%,不显著联结率66.8%,北疆荒漠区草本层中以不显著联结种对为主。灌木层中,正负联结总数231个种对,其中,正联结种对数60个,占总种数的26%,不显著联结种对占总种数的70.13%。在北疆荒漠区灌木层中以不显著联结种对为主。【结论】新疆北疆荒漠群落种间呈较独立分布的不显著正联结,是物种共同生存的机制之一。呈不显著正关联是北疆荒漠植物群落草本层、灌木以及草本和灌木层总体种间关系的表达。北疆荒漠群落中有较稳定和完善的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野山杏总黄酮对LPS诱导鸡肝炎的影响
    束佳敏, 郭元印, 卫丁一, 刘浩然, 依斯马依力, 黄磊, 何子涵, 姚刚, 戴小华
    2023, 60(8): 2066-20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29
    摘要 ( )   HTML ( )   PDF(1472KB) ( )  

    【目的】研究野山杏总黄酮对LPS诱导鸡肝炎的影响。【方法】给予鸡腹腔注射5 mg/kg LPS制备急性肝损伤(ALI)模型,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组和野山杏总黄酮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为试验组,测定鸡体温、体重的变化和血液学参数及血液生化指标,观察鸡肝脏病理,分析野山杏总黄酮对鸡肝炎的影响。【结果】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LPS导致的体温升高;缓解了炎症造成的体重减轻;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逆转LPS导致的炎性细胞增加,其中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对白细胞数的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对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中间细胞不呈现剂量依赖性;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抑制炎症条件下ALT、AST的水平;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LPS引起的鸡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恢复炎症导致的体温升高,对鸡体重有促进作用,能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抑制ALT、AST含量升高,改善LPS致鸡肝炎的病理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肝炎作用。

    石榴皮瓤提取物对成年小鼠体重增长及血浆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刘佳佳, 韩涛
    2023, 60(8): 2074-20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8.030
    摘要 ( )   HTML ( )   PDF(790KB) ( )  

    【目的】研究石榴皮瓤提取物对小鼠体重、血浆抗氧化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平均体重(37.31±5.57) g的成年小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基础日粮条件下试验组小鼠灌喂1.5 g/(d·只)石榴皮瓤粗提物[即鞣花酸的灌喂量为40.74 mg/(d·只)],对照组小鼠灌喂相应体积的无菌蒸馏水,灌喂试验21 d。试验结束当天,小鼠晨饲前空腹称量体重,断尾采集小鼠血液。【结果】(1)试验组小鼠的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8.21%(P<0.05)、47.56%(P<0.05)和48.39%(P<0.05);(2)试验组小鼠血浆中SOD、CAT、和T-AOC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4.44%(P<0.05)、54.82%(P<0.05)和27.69%(P<0.05),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了36.01%(P<0.01)和43.21%(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组小鼠血浆中MAD的浓度(P<0.05);(3)试验组小鼠血浆中TNF-α和IL-17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7.16%(P<0.05)和30.34%(P<0.05)。【结论】对小鼠灌喂石榴皮瓤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小鼠体重,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和抗炎症能力。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