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0卷第9期封面+目录
    2023, 60(9): 0-0. 
    摘要 ( )   PDF(13223KB) (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土壤肥料
    陆地棉种质资源材料的耐热性评价及指标筛选
    王朋, 郑凯, 赵杰银, 高文举, 龙遗磊, 陈全家, 曲延英
    2023, 60(9): 2081-209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1
    摘要 ( )   HTML ( )   PDF(1450KB) ( )  

    【目的】评价陆地棉种质资源材料的耐热性及筛选指标,为选育耐热性棉花品种及研究耐热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年试验,选用24份棉花种质资源,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相关指标,综合评价2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材料的耐热性。【结果】24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可分为3类。其中第一类为耐热材料,第二类为中间型材料,第三类为敏热型材料,建立陆地棉耐热性的评价模型:D=-0.111+0.175X2+0.470X3+1.211X4 (R2=0.914 8),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陆地棉材料的耐热性。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可作为棉花大田耐热的评价指标,而株高和衣分与耐热性无关。【结论】筛选出4份耐热陆地棉资源材料,建立了以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皮棉产量作为陆地棉大田耐热性的评价指标,以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作为室内耐热性的评价指标。

    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刘海军, 张昊, 王一帆, 陈茂光, 吴凤全, 林涛, 汤秋香
    2023, 60(9): 2091-21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2
    摘要 ( )   HTML ( )   PDF(1249KB) ( )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地膜覆盖材料(裸地(A1)、高堡膜覆盖(A2)、普通PE地膜覆盖(A3)为主区),灌溉量(3 150 m3/hm2(W1)、4 050m3/hm2(W2)、4 950m3/hm2(W3))为副区3个灌溉量,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但棉田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在不同覆盖材料条件下,A2处理较A1和A3处理可提高苗期棉田土壤温度,分别提高2.39、0.20℃,A2处理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较A1和A3分别提高6.96%、0.77%。二者互作条件下,W1A2处理的棉田有效积温最高为1 476.98℃·d,单株干物质生长速率最快,达到1.61 g/d,生殖器官占比最高为47.00%,产量最高为6 431.10 kg/hm2,有效积温生产效率达到4.58 kg/(hm2·℃·d)。【结论】高堡膜覆盖条件下,采用3 150 m3/hm2的灌溉量时,有助于提高棉田土壤温度,增加有效积温,提高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促进棉花籽棉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提高。

    地膜类型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自身降解和回收特性分析
    陈茂光, 林涛, 张昊, 刘海军, 王一帆, 汤秋香
    2023, 60(9): 2101-21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3
    摘要 ( )   HTML ( )   PDF(1019KB) ( )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地膜对棉花长势的影响及自身降解和回收特性的分析。【方法】以聚乙烯地膜(CK)为对照,设置全回收高强度地膜(G)和4种可降解地膜(J1、J2、J3和J4)处理,对比分析地膜类型对棉花长势和产量的影响及地膜回收效果和田间降解情况,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棉田绿色生产地膜。【结果】CK处理蕾期和花期株高茎粗分别是62.08、7.36和103.75、10.36 cm。降解地膜处理株高较CK显著降低4.66%~13.21%,G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无显著差异;CK处理蕾期、花期和铃期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是17.77、43.36和744.97 g/株。G处理在各生育时期较CK显著提高7.45%~19.90%,且均显著高于降解地膜。CK处理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分别为5.37个/株、5.18 g/个和5 642.14 kg/hm2。G处理单铃重较CK显著降低0.23 g/个,但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0.94个/株,产量显著提高620.91 kg/hm2,增幅11.00%。降解地膜处理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均较CK分别显著降低0.22~0.47个/株、0.15~0.30 g/个和8.75%~15.22%。G和CK处理回收率为82.81%和92.16%,但G处理较CK显著提高9.35%。J2处理降解率较高为89.49%,较CK残留率降低6.67%。【结论】降解地膜处理较聚乙烯地膜产量更低。全回收高强度地膜增产620.91 kg/hm2,增幅11.00%,回收率提高9.35%,覆膜应用潜力较好。

    高温胁迫下陆地棉GhCIPK6转基因后代生理生化分析
    王辉, 郭金成, 宋佳, 张庭军, 何良荣
    2023, 60(9): 2109-211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4
    摘要 ( )   HTML ( )   PDF(2061KB) ( )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GhCIPK6转基因后代幼苗体内光合特性指标、抗性指标、植物激素的变化,为陆地棉响应高温胁迫奠定基础。【方法】以构建GhCIPK6转基因后代超表达、RNAi和对照野生型为材料,采用温室培养的方法,在4、12、24、48 h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幼苗叶片比较,高温下超表达叶片已经发黄,出现大量斑点,野生型叶片发黄程度次之,RNAi叶片只轻微发黄;光合特性中,高温胁迫下随着时间延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超表达材料在光合指标中增幅较慢,RNAi和野生型增幅较快,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趋势缓慢;在抗性指标中,高温胁迫下,超表达随着时间延长MAD含量逐渐增加,SOD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后上升,POD含量表现出较高水平,RNAi中MAD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SOD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POD含量缓慢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ro含量在整个时期相对呈现较高的水平;植物激素中,随着时间延长超表达材料IAA含量呈上升趋势,ABA含量较低,JA含量先缓慢增加后下降,SA先增加后下降,RNAi材料中IAA含量逐渐上升,ABA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J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S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后下降,野生型中IA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BA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J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S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后下降。3种材料抗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为RNAi,野生型,超表达。【结论】在高温下可通过提高蒸腾速率来减弱逆境胁迫的危害,提高生长素含量来积极调控植物生长,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来减轻细胞遭受的损伤。

    棉花植株形态特征对不同水分状况的响应
    杨川, 张凯, 陈冰, 张慧, 柳萍, 常松, 盛建东
    2023, 60(9): 2120-212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94KB) ( )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形态特征对不同水分状况的响应,为棉花水分特征的识别和科学灌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不同水分处理(正常滴灌量的100%、85%、75%、60%),在花蕾期和花铃期,观测正常滴灌条件下灌水周期内棉花形态特征(顶两叶距离、叶柄夹角、叶夹角)和植株含水量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灌溉量处理下棉花形态特征差异。【结果】(1)在花蕾期一个灌溉周期,灌水后叶柄夹角和棉花植株含水量表现出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趋势,顶两叶距离表现出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间植株形态存在差异,叶夹角随灌水量降低而略微降低。(2)在花铃期一个灌溉周期,灌水后叶柄夹角和棉花植株含水量表现出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趋势,顶两叶距离和叶夹角表现出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间植株形态存在差异,顶两叶距离和叶夹角随灌溉量降低而增加,叶柄夹角随灌溉量降低而降低。(3)相关分析表明,顶两叶距离与植株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叶柄夹角与植株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棉花花蕾期和花铃期,棉花形态特征指标顶两叶距离、叶柄夹角以及叶夹角对棉花水分均有较好的响应规律,可以作为大田棉花水分诊断依据。

    改性棉秆炭对新疆灰漠土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朱玉洁, 林玲, 唐光木, 张云舒, 徐万里
    2023, 60(9): 2128-213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6
    摘要 ( )   HTML ( )   PDF(1544KB) ( )  

    【目的】研究不同改性棉秆炭对新疆灰漠土氮肥氨挥发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棉秆炭化还田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灰漠土为供试土壤,利用密闭法室内培养模拟试验,设 0、200、400 mg/kg 3个施氮水平,棉秆炭(不添加棉秆炭、未改性棉秆炭、味精废液改性棉秆炭、木醋液改性棉秆炭、酒石酸改性棉秆炭)以2%土重均匀施入。研究不同改性棉秆炭及不同施氮量处理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以及与灰漠土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各处理于施基肥后第1~8 d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灰漠土氨挥发室内培养61 d后,与灰漠土处理相比,添加不同改性棉秆炭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增加了46.1%~99.8%。与未改性炭处理相比,味精废液改性棉秆炭和木醋液改性棉秆炭显著促进土壤氮肥氨挥发,酒石酸改性炭差异不显著。添加改性棉秆炭,可以降低新疆灰漠土壤的pH、增加土壤中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以及电导率。改性炭对土壤氨挥发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土壤的电导率和土壤全氮含量,而pH表现出抑制效应。土壤全氮含量对土壤氨挥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受到有机碳的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影响 (P>0.05)。【结论】利用味精废液、木醋液、酒石酸3种材料改变棉秆炭特性,酒石酸改性炭抑制灰漠土中氨挥发的效果最好。

    氮肥减施下有机肥替代对滴灌棉花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杨国江, 陈云, 林祥群, 何江勇, 刘盛林, 曲永清
    2023, 60(9): 2138-214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7
    摘要 ( )   HTML ( )   PDF(920KB) ( )  

    【目的】比较氮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在滴灌棉花上的肥效及其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替代氮肥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氮肥(N0);(2)习惯施肥(N300);(3)习惯施肥减氮20%(N240);(4)习惯施肥减氮20%后,75%由尿素提供,25%由有机肥提供(N180MN60);(5)在处理(4)的基础上增加黄腐酸150 kg/hm2(N180MN60FA)。分析有机肥替代氮肥技术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与习惯施肥相比,N180MN60FA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增产3.3%~6.4%;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与习惯施肥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2)与习惯施肥相比,N180MN60、N180MN60FA的棉花氮素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4和11.0个百分点,减少了土壤氮素盈余。(3)等氮量条件下,N180MN60FA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论】在减氮20%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再配施黄腐酸的效果优于习惯施肥,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效果与习惯施肥相当。

    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滴灌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陈传信, 张永强, 聂石辉, 孔德鹏, 赛力汗·赛, 徐其江, 雷钧杰
    2023, 60(9): 2146-215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8
    摘要 ( )   HTML ( )   PDF(861KB) ( )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滴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分别为0 t/hm2(CK)、20 t/hm2(T1)、40 t/hm2(T2),研究不同处理下滴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差异。【结果】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T2处理和T1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CK。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活性,T2处理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叶绿素SPAD值分别比T1、CK增加0.55%、0.31%、0.90%、2.28%和1.41%、1.18%、2.95%、3.67%。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其中T2处理产量表现最好,为8 244.40 kg/hm2,T2处理比T1、CK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25%、12.58%。【结论】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高,在T2处理40 t/hm2生物质炭施用量下冬小麦产量表现较好,可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异形成的干物质生产、转运及氮肥利用分析
    王立红, 张宏芝, 张跃强, 李剑峰, 王重, 高新, 时佳, 王春生, 夏建强, 樊哲儒
    2023, 60(9): 2152-21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09
    摘要 ( )   HTML ( )   PDF(1072KB) ( )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差异,为缩小新疆冬小麦产量差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20年2年在昌吉军户进行,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模拟高产Ⅰ(SH:≥9 000 kg/hm2)、高产Ⅱ(HH:7 500 kg/hm2~9 000 kg/hm2)、农户(FP:6 000 kg/hm2~7 500 kg/hm2)、基础(CK:≤4 500 kg/hm2)4个产量水平,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SH、HH、FP的2年产量平均与CK产量差为6 863.27、5 496.76和3 735.73 kg/hm2。收获穗数和穗粒数均表现为SH>HH >FP>CK,千粒重表现为HH>SH>FP>CK。SH、HH、FP与CK的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差为11 221.65、8 220.05和5 527.81 kg/hm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为16 026.10、11 918.25和7 645.80 kg/hm2,随着产量差增大,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增高,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开花期和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均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产量水平越高,需氮量越大,氮素吸收越高,氮素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越低;籽粒产量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需氮量及氮素吸收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缩小产量差应通过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尤其是滴灌条件下生育后期磷钾肥随水滴施,增加花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在适宜收获穗数技术上,协同提高穗粒数与千粒重。

    拔节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王晓雨, 王小平, 史文宇, 刘美艳, 马健, 郭云鹏, 宋瑞欣, 王清涛
    2023, 60(9): 2163-217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0
    摘要 ( )   HTML ( )   PDF(1479KB) ( )  

    【目的】研究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冬小麦春季灌溉制度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冬小麦品种邯麦17号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充分灌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和重度干旱(T3)4个处理。【结果】拔节期冬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T2处理下最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均有所降低。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PSⅡ 的潜在活性(Fv/Fo)和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Fm/Fo)均表现为T1 > CK > T2 >T3。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8%和3.0%,T3处理降低4.0%;T1、T2和T3处理地下部分干物质占比分别提高4.0%、6.0%和11.0%。灌溉水利用效率在T1处理下最高,且籽粒产量略有增加,T2和T3处理籽粒产量则分别降低14.8%和42.4%(P<0.0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轻度干旱处理下,拔节期冬小麦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增加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比以适应干旱环境,并提高籽粒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但随着干旱加剧,冬小麦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影响干物质积累,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

    外源丁酸对干旱胁迫下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向莉, 王仙, 董裕生, 郭小玲, 方伏荣, 陈智军, 马艳明, 苗雨
    2023, 60(9): 2173-21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1
    摘要 ( )   HTML ( )   PDF(1119KB) ( )  

    【目的】研究外源丁酸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抗旱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啤4号为材料,采用水分处理和γ-氨基丁酸处理两因素试验设计,比较分析干旱胁迫下外源丁酸对大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外源丁酸拌种处理对出苗期、抽穗期没有影响,开花期喷施对成熟期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期略有推迟。干旱胁迫处理下对出苗期没有影响,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外源丁酸对干旱胁迫下大麦基本苗差异不显著,对最高总茎数、成穗数、分蘖成穗率差异显著;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随着外源丁酸处理而不断增加;外源丁酸处理能提高干旱胁迫下大麦的产量,拌种、花期喷洒、拌种+花期喷洒3种丁酸施用技术,可分别减少大麦受旱损失的7.0%、6.3%和18.3%。外源丁酸可提高直链淀粉的比例,但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外源丁酸拌种可增加大麦的总茎数和总穗数,喷洒则可提高千粒重。拌种和花期喷施均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大麦的产量、抗旱性和直链淀粉比例。

    不同类型叶面肥喷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红梅, 张跃强, 史应武, 吾买尔江·库尔班, 林青, 王宁, 楚敏, 曾军
    2023, 60(9): 2182-218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2
    摘要 ( )   HTML ( )   PDF(835KB) ( )  

    【目的】研究灌浆期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冬小麦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供试材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吨田宝、磷酸二氢钾+尿素、光合菌肥、清水对照(CK,不施叶面肥)共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3种不同类型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产效应大小依次为吨田宝>光合菌肥>磷酸二氢钾+尿素,增幅分别达到7.46%、6.08%、5.15%;叶面肥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重和千粒重提高小麦籽粒产量。3种类型叶面肥中,光合菌肥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性能略优于磷酸二氢钾+尿素、吨田宝;与CK比较,3种类型叶面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光合菌肥还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结论】灌浆期适当施用叶面肥是冬小麦优质高产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其中,光合菌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改善明显,可以应用于小麦生产。

    园艺特产·贮藏保鲜加工·林业
    不同温度和成熟度对杏贮藏期腐烂率和品质的影响
    刘玉芳, 张志刚, 李长城, 李宏, 程平, 杨璐
    2023, 60(9): 2189-21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3
    摘要 ( )   HTML ( )   PDF(1383KB) ( )  

    【目的】不同采收成熟度在常温及冷藏处理下对杏果实品质、腐烂率的影响,为杏果实在常温贮藏、冷藏条件下适宜采收成熟度提供判断指标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白杏、油光大白杏为试材,按“转黄率”将果实分别划分为3个成熟度Ⅰ、Ⅱ、Ⅲ,测定果实硬度、品质、腐烂率,分析相关性。【结果】同品种杏果实不同成熟度之间存在差异,特别是VC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腐烂率、果胶及纤维含量升高,其他指标存在小幅度变化。在腐烂率上,同一成熟度常温贮藏远高于冷藏,同品种成熟度Ⅲ>Ⅱ>Ⅰ;常温条件下小白杏成熟度Ⅱ、油光大白杏成熟度Ⅰ表现较优,冷藏条件下小白杏成熟度Ⅲ、油光大白杏成熟度Ⅲ表现较优。【结论】常温储运时适宜采收小白杏成熟度Ⅱ、油光大白杏成熟度Ⅰ果实,冷藏储运时适宜采收小白杏成熟度Ⅲ、油光大白杏成熟度Ⅲ的果实。

    模拟冷链处理下不同储藏温度对杏果实贮藏期细胞膜脂过氧化及品质的影响
    巩多蕊, 杨莉玲, 韩江, 杨忠强, 刘佳, 文钰, 朱占江, 崔宽波
    2023, 60(9): 2198-220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4
    摘要 ( )   HTML ( )   PDF(1713KB) ( )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1)、4~6℃(CK2)、近冰温(-1.1~-1.6℃)条件下,振动处理8 h后,贮藏期间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近冰温(-1.1~-1.6℃)运输处理的杏果实较(1~2℃、4~6℃)冷链运输处理的杏果实有效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积累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增加,及杏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杏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下降。【结论】近冰温冷链运输有效减缓了杏果实细胞膜脂的氧化损伤及衰老软化。

    不同预冷方式结合H2O2处理对绿糖心冬枣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李自芹, 陈雅, 李文绮, 贾文婷, 郭慧静, 宋方圆, 赵志永, 刘成江
    2023, 60(9): 2208-221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5
    摘要 ( )   HTML ( )   PDF(1299KB) ( )  

    【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H2O2熏蒸处理对采后绿糖心冬枣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特产绿糖心冬枣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预冷、冷库直冷预冷并结合1%H2O2对绿糖心冬枣果实进行熏蒸及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包装的预处理措施,以无预冷及熏蒸处理为对照(CK),测定果实转红指数、腐烂指数、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乙醇、乙醛、丙酮、纤维素等指标,分析绿糖心冬枣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3种预冷方式结合H2O2熏蒸处理,均减缓了绿糖心冬枣的转红指数、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乙醇、乙醛、丙酮酸含量的上升,抑制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纤维素含量的下降。在贮藏第50 d,原位压差预冷结合H2O2熏蒸处理组果实腐烂率、失重率、乙醇和丙酮含量分别为CK的53.6%、7%、71.6%和34.8%,纤维素含量较CK提高了45.2%。【结论】3种预冷方式结合H2O2熏蒸处理维持了绿糖心冬枣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脆度,有效阻止了果实的软化、酒化以及腐烂变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糖心冬枣的新鲜品质。

    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
    席丽, 李思瑶, 夏晓莹, 陈玉雯, 李林, 王杰, 马小龙, 米尔扎提·柯尼加里木, 阿丽耶·麦麦提, 王卫霞
    2023, 60(9): 2216-22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6
    摘要 ( )   HTML ( )   PDF(832KB) ( )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为天山云杉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郁闭度的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土壤测定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不同郁闭度对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1) 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均为中等变异性,具有明显的聚表性,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2) 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含量均随郁闭度的增大呈递增的趋势,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显著(P<0.05);20~60 cm土层土壤各养分含量随郁闭度变化其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均无显著差异。整个土壤剖面上天山云杉林郁闭度达到0.8时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3) 土壤各养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机质与碱解氮、速效磷、全氮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郁闭度对天山云杉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显著影响(P<0.05),郁闭度0.8条件下更有利于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的积累。

    灰枣扩展蛋白基因ZjEXPA8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靳娟, 苏比娜·肖克来提,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 杨磊, 郝庆, 樊丁宇
    2023, 60(9): 2223-22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7
    摘要 ( )   HTML ( )   PDF(1541KB) ( )  

    【目的】克隆灰枣扩展蛋白基因ZjEXPA8,分析其序列特征,为研究该基因在灰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发育形态的灰枣花和幼果为试材,根据灰枣ZjEXPA8基因(LOC107414006)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RT-PCR技术克隆ZjEXPA8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ZjEXPA8核苷酸序列。【结果】ZjEXPA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762 bp(基因登录号为NP_001310794.1),编码2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 26.91 kDa,等电点为8.32,不稳定系数为30.09,脂肪指数为66.72,总亲水性平均数为-0.107,属于稳定亲水蛋白。ZjEXPA8蛋白主要含有无规则卷曲。ZjEXPA8蛋白的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含有DPBB_1和Pollen_allerg_1两个保守结构域。ZjEXPA8蛋白与大豆(Glycine max,XP_003523276.1,GmEXPA8)的相似性最高,为93.13%。ZjEXPA8基因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XP_021684783.1,HbEXPA8)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NP_181593.1,AtEXPA8)的亲缘关系最近。灰枣ZjEXPA8基因在枣花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蕾黄期表达量最高,萼片展平期次之,该基因可能主要在蕾黄期和萼片展平期发挥作用。【结论】ZjEXPA8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大豆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灰枣ZjEXPA8与橡胶HbEXPA8和拟南芥AtEXPA8亲缘关系较近。ZjEXPA8基因在灰枣花蕾黄期表达量最高。

    植物保护·微生物
    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
    秦鹏亮, 周霄, 王爽, 李佳琪, 刘颖, 张娜, 杨文香
    2023, 60(9): 2231-223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8
    摘要 ( )   HTML ( )   PDF(1079KB) ( )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品种衡观35进行诱变,以未经诱变的衡观35为感病对照,以石优17为中度抗病对照。人工接种假禾谷镰刀菌,对诱变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经温室加代获得抗茎基腐病M3代材料。【结果】适于衡观35突变的EMS浓度为0.4%,并且从106株M3衡观35材料中获得7株期表现免疫的突变株,突变体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整体病情指数比感病对照分别降低34.93%和34.62%。【结论】EMS突变小麦衡观35,适宜的突变浓度为0.4%,共从供试突变品种M3代中筛选获得了7份免疫的抗小麦茎基腐病的资源。

    新型转基因高产棉花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与耐碱性评价
    宋冰梅, 姜岩, 陈鑫, 张宇, 程宛楠, 潘洪生
    2023, 60(9): 2239-22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19
    摘要 ( )   HTML ( )   PDF(891KB) ( )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新型转基因高产棉花萌发期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其耐盐性与耐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转Bn-csRRM2基因高产棉花HN9311和亲本对照中棉所12号(CCRI-12)为研究对象,在盐胁迫(150 mmol/L NaCl)和碱胁迫(70 mmol/L NaHCO3)下,统计和分析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除真叶数和根冠比以外,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HN9311萌发期和苗期各项直接指标均显著下降;除萌发期碱胁迫下相对下胚轴长和相对发芽指数以及苗期碱胁迫下相对根冠比以外,HN9311萌发期和苗期各项相对指标均显著低于或等于中棉所12号;HN9311萌发期相对盐/碱害率分别为27.00%、21.00%,中棉所12号分别为22.75%、23.00%,HN9311相对盐害率显著大于中棉所12号。【结论】盐/碱胁迫对HN9311萌发期和苗期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盐胁迫相比其苗期对碱胁迫更为敏感,萌发期耐盐胁迫能力和苗期耐盐/碱胁迫能力均低于中棉所12号。

    不同微生物菌处理对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丹丹, 李燕, 张庆银, 李世东, 庞永超, 马琨芝, 马龙, 牛瑞生, 钟增明, 齐连芬, 师建华
    2023, 60(9): 2248-225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0
    摘要 ( )   HTML ( )   PDF(1637KB) ( )  

    【目的】评估不同微生物菌处理对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番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水果型番茄农博粉18109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放线菌(T1)、枯草芽孢杆菌(T2)、哈茨木霉菌(T3)3种微生物菌处理,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对照(CK)进行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哈茨木霉(T3)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含量最高,放线菌(T1)处理的土壤中真菌含量最高,T1、T3的细菌和真菌的比例均大于对照,土壤微生物呈现“细菌化”。Alpha多样性显示T1和T3的细菌种类多于CK,T1、T2、T3的真菌种类均少于CK;T2处理的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CK,T1和T3处理的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CK,3种微生物菌处理的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对照、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4个处理间存在差异,相同处理间存在较强的一致性。T1和T3微生物菌处理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较为相似。细菌中Unspecified_iii1_15、Unspecified_RB41、Unspecified_Gemm_5、Unspecified_SyntrophobacteraceaeKaistobacter为优势细菌属。真菌中Fusarium(镰刀菌属)、Unspecified_Chaetomiaceae(未分类毛壳菌科)、Unspecified_PezizalesUnspecified_Hypocreales_fam_Incertae_sedisMortierella(被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镰刀菌属(Fusarium)在4个不同处理中相对丰度最高。细菌和真菌中叶宽与微生物群落分布间的相关性均最小,叶长、株高、茎粗和产量与微生物群落分布间的相关性高;放线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大,叶长、叶宽、茎粗与放线菌的相关性最高,产量与哈茨木霉的相关性最高。【结论】不同微生物菌处理对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同,但放线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大,叶长、叶宽、茎粗与放线菌的相关性最高,哈茨木霉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

    新疆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徐李娟, 陈勇, 王则玉, 王博, 艾尼江·尔斯满, 郭瑞, 李克梅, 宋素琴
    2023, 60(9): 2258-22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1
    摘要 ( )   HTML ( )   PDF(1109KB) ( )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采集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个不同种植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块茎及薯表土壤,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分离法,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分离出的72株放线菌中,菌株K6含致病基因txtAB、 tomA、 nec1且对萝卜幼苗有较强致病性;经鉴定为同一种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bobili,为新疆首次报道的病原菌。所有供试碳源、氮源均可作为单一碳源、氮源被菌株S.bobili K6利用,在酪氨酸琼脂培养基上有黑色素产生,对6%NaCl、0.1%苯酚、20 μg/mL链霉素敏感,在pH4的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结论】新疆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为S.bobili,包含3种致病基因txtABtomAnec1,且致病性较强。

    四斑月瓢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文霞, 田立超, 高桂珍
    2023, 60(9): 2266-227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2
    摘要 ( )   HTML ( )   PDF(779KB) ( )  

    【目的】研究四斑月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控害能力。【方法】以紫薇上主要害虫紫薇长斑蚜及其天敌四斑月瓢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研究四斑月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结果】四斑月瓢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拟合方程为$N_{a}0.7172N_{t}/(1+0.0025N_{t})$,四斑月瓢虫对紫薇长斑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286.86头。四斑月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四斑月瓢虫的种内干扰方程为$E=0.4644P^{-1.3675}$。【结论】四斑月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和控害潜力。

    朝鲜球坚蚧成虫寄生蜂资源调查
    杨海涛, 席欧彦, 赵倩, 曹竹君, 胡红英
    2023, 60(9): 2273-22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3
    摘要 ( )   HTML ( )   PDF(1234KB) ( )  

    【目的】调查研究林果害虫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描述形态,确认优势寄生蜂,为朝鲜球坚蚧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朝鲜球坚蚧成虫于室内饲养获得寄生性天敌,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物种鉴定及描述;室内饲养寄生蜂,比较不同寄生蜂的寿命及性比。【结果】室内饲养朝鲜球坚蚧成虫,获得4种寄生蜂,分别为球蚧跳小蜂Encyrtus infidus Rossi、球蚧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ea Dalman、赖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lycimnia Walker和松毛虫楔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 Hartig。4种寄生蜂的占比分别为65.14%、21.14%、13.14%、0.57%。球蚧跳小蜂和球蚧花角跳小蜂数量较多,为朝鲜球坚蚧优势寄生蜂,雌雄比分别为1.33∶1、1.31∶1。球蚧跳小蜂雌性最长能活18 d,雄性最长能活9 d;球蚧花角跳小蜂雌雄最长寿命均为17 d。【结论】朝鲜球坚蚧寄生蜂资源丰富,记录4种,其中球蚧跳小蜂和球蚧花角跳小蜂为其优势寄生蜂,雌雄比均为1.3∶1,并且2种优势寄生蜂雌性寿命无明显差异。

    白菜抗根肿病分子标记开发与种质资源鉴定
    张立国, 郭春贵, 常立春, 郭新磊, 张涛, 武剑, 梁建丽, 高杰, 王晓武
    2023, 60(9): 2281-229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4
    摘要 ( )   HTML ( )   PDF(854KB) ( )  

    【目的】开发可在白菜中高效鉴定根肿病抗病基因的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研究大量白菜资源材料中抗病基因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已克隆白菜抗根肿病基因信息,使用Primer3与DNAMAN开发KASP标记。利用代表性的62份白菜材料组成测试群体筛选标记,获得高可靠性标记,对862份白菜资源进行抗病基因型鉴定。【结果】从4个已克隆的抗根肿病基因(CRaCRbCRdCrr1a)内开发并筛选出6个基因特异性KASP标记。白菜资源中鉴定出105份含有抗病基因型材料,其中芜菁与油用白菜占70.48%;CRa分布最广,占所有抗病材料的58.09%;含有2个或2个以上抗病基因的材料16份。【结论】获得6个稳定可靠的抗根肿病基因特异性KASP标记。CRa分布最广,筛选出同时携带多个抗根肿病基因的资源材料。

    重金属镉胁迫对甜菜夜蛾体内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影响
    吴梦露, 孙清明, 吴娇娇, 王凯, 杨旸, 杨益众, 苏宏华
    2023, 60(9): 2291-22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5
    摘要 ( )   HTML ( )   PDF(750KB) ( )  

    【目的】研究重金属镉胁迫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重金属镉胁迫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镉含量分别为0、0.2、3.2和51.2 mg/kg的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直至化蛹,测定不同虫态(3龄幼虫、5龄幼虫、雌/雄成虫)甜菜夜蛾体内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滴度。【结果】低浓度镉(0.2 mg/kg)胁迫下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滴度升高;随着镉浓度的升高,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滴度逐渐下降。镉胁迫下甜菜夜蛾成虫体内保幼激素滴度升高,蜕皮激素滴度降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的滴度无明显变化。【结论】JH和MH是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调控因子,重金属镉胁迫通过改变昆虫体内JH和MH的滴度进而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产生影响。

    草业·畜牧兽医·食品工艺技术
    天山北坡蒿类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
    周时杰, 董乙强,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聂婷婷, 姜安静, 安沙舟
    2023, 60(9): 2298-23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6
    摘要 ( )   HTML ( )   PDF(1034KB) ( )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蒿类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地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差异,为该类荒漠草地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调查分析天山北坡西段、中段和东段蒿类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1)从天山北坡西段到东段,半灌木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东段比西段显著高了266.51%(P<0.05);而多年生草本盖度、密度和生物量从西到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一年生草本和短生、类短生植物在数量特征上均在中段呈现最大值。(2)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由西向东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中段达到最大值。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空间上均表现为由西向东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趋势。(3)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草地之间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多样性的相关性各有差异,蒿类荒漠草地群落盖度、密度和生物量对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而植物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呈负相关。(4)引起蒿类荒漠植物群落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土壤有机碳、年均温度。【结论】天山北坡蒿类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在空间上由西向东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海拔、土壤有机碳和年均温度是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最主要环境因子。

    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土壤水分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明杰, 赵经华, 李冬民, 杨胜春, 王克贤, 李池
    2023, 60(9): 2306-231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7
    摘要 ( )   HTML ( )   PDF(865KB) ( )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1、指针式喷灌W2、浅埋滴灌W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 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 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生鲜乳中优势嗜冷菌对UHT乳蛋白浓度的影响
    王辉, 邵伟, 张少颖, 王富兰, 王帅, 武亚婷, 范雪, 赵艳坤
    2023, 60(9): 2314-23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8
    摘要 ( )   HTML ( )   PDF(1486KB) ( )  

    【目的】研究UHT乳在接入不同数量级的嗜冷菌时,不同储存温度下UHT乳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1)采用混培法,将原料乳从原液稀释至10-5稀释梯度,每个梯度做2个平行,6.5℃培养10 d,分离纯化保留单个菌落;(2)运用嗜冷菌基因组DNA提取与PCR反应鉴定筛选出优势嗜冷菌;(3)选用乳平板可视鉴定法,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最强的菌株。(4)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将UHT乳稀释8倍、12倍、20倍、24倍、28倍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定不同稀释倍数的UHT乳在蛋白浓度测定试验中线性关系最好的稀释倍数。(5)UHT乳同时接入103、104、105 CFU/mL的优势嗜冷菌,3组试验组分别在4、7和21℃环境下储存,培养7 d,每24 h BCA蛋白浓度测定法检测一次蛋白浓度。【结果】(1)在33份生鲜乳样品中,共筛选出212株嗜冷菌。(2)假单胞菌为生鲜乳中优势嗜冷菌,分离率为5.19%。(3)99号菌株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最强,透明圈带直径为0.3 mm;(4)UHT乳在28倍稀释浓度下的蛋白定量线性系数为R2=0.998,线性关系最好。(5)4℃条件下时,假单胞菌添加量为103、104 和105 CFU/mL 3个试验组的蛋白浓度变化均不显著(P>0.05);7℃时,3组接菌量的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 21℃条件下,除了104 CFU/mL试验组蛋白浓度下降差异显著(P<0.05),103和105 CFU/mL 2个试验组蛋白浓度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生鲜乳中嗜冷菌含量、储藏温度、储存时间对UHT乳蛋白浓度均有影响,温度越高、嗜冷菌含量越高,蛋白水解的程度越明显,影响UHT乳的品质。

    赛里木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何齐, 冯倩, 李雪, 易鸳鸯, 顾美英, 朱静, 孙建, 张志东
    2023, 60(9): 2323-23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29
    摘要 ( )   HTML ( )   PDF(937KB) ( )  

    【目的】挖掘和利用赛里木酸奶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12份阿克苏地区赛里木镇周边酸奶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观察和明确菌株分类学地位,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结果】在12种赛里木酸奶样品中筛选得到4种乳酸菌,分属于Eremococcus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 4个属下的4个种,试验菌株可耐受0.5%胆盐,0.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并展现出良好的自聚合能力;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除H5-4外利用氨基酸均不产生物胺,并不产生硝基还原酶。【结论】从赛里木酸奶中分离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早期生长性能的比较
    巴音花, 梁龙, 何鹏飞, 李佳莹, 贺鑫, 贺三刚, 李文蓉
    2023, 60(9): 2331-23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9.030
    摘要 ( )   HTML ( )   PDF(1055KB) ( )  

    【目的】比较不同血统比例特克赛尔羊与哈萨克羊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筛选早期生长快、增重显著的杂交组合,为培育哈萨克羊肉用新类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4个不同杂交组合(即特克赛尔羊×F1、F2×F1、F2×哈萨克羊、F1×F2),共计1 193只单胎型羔羊出生至180日龄期间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比较4个不同杂交组合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等生长性状,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非线性拟合模型拟合与分析体重数据生长曲线,筛选出早期生长性能最佳的杂交组合。【结果】羔羊从出生至180日龄生长过程中,F2×F1杂交组合羔羊生长速度快,生长强度大,增重较显著,拐点体重较高的同时也能最快到达拐点体重。其次是特克赛尔×F1、F2×哈萨克羊杂交组合羔羊。F1×F2杂交羔羊生长发育速度较迟缓,生长强度较低,体重显著低于同一日龄的其它杂交组合。尽管F1×F2杂交组合公羔拐点体重高,但到达这一体重所需时间也过长。【结论】哈萨克羊早期生长发育性能最佳的杂交组合是F2×F1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