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1卷第1期封面+目录
    2024, 61(1): 0-0. 
    摘要 ( )   PDF(45830KB) (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土壤肥料
    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黄幸磊, 王为然, 王萌, 朱家辉, 林峰, 秦国礼, 杨静, 阿里甫·艾尔西, 吴全忠, 孔杰
    2024, 61(1): 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970KB) ( )  

    【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号、新海55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21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35份棉花品系对黄萎病抗性鉴定及综合分析
    欧阳单华, 赵康, 宋东博, 柳自清, 郭旺珍, 刘燕, 顾爱星, 阿扎提古丽·麦麦提图尔, 艾力卡尔江·艾麦尔
    2024, 61(1): 9-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993KB) ( )  

    【目的】筛选出品质优、产量高和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系。【方法】以35份棉花品系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1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35份棉花品系的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67%(整齐度,UI)~43.10%(相对病情指数,IR),其中相对病情指数(IR)、铃数(TBN)、有效铃数(EBN)和单株皮棉产量(LYPP)变异系数较大,1号(4-13)、2号(4-22)、10号(4-2-7-3)和16号(10Q-67-3)相对病情指数小于20,4个品系对黄萎病的抗性较强;单株皮棉产量与各性状之间相关性不一,与品质性状之间也存在制约;5个主成分特征根值分别为5.334、3.423、3.105、1.298和1.105,贡献率分别为29.636%、19.019%、17.249%、7.214%和6.141%,累计贡献率达到79.259%;将35份棉花品系分为四类,第I类和第Ⅱ类品系综合表现为品质优异,抗病性强类群,但产量低;第Ⅲ类品系综合表现为高产类群,但品质差,抗病性弱;第Ⅳ类品系综合表现为耐病性类群,但产量略低,品质略差。【结论】将各类群与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排名前10取交集,优异品系为21号(37-129-3)和30号(44-17-8)。

    陆地棉正反交F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赵康, 任丹, 梁维维, 庞博, 马尚洁, 张梦媛, 高文伟
    2024, 61(1): 19-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680KB) ( )  

    【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1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2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微生物菌剂对滴灌棉田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林毅, 陈瑞杰, 阮向阳, 任晓辉, 曲奥, 苏海婷, 冶军
    2024, 61(1): 26-3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1026KB) ( )  

    【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土壤养分活化、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棉田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室内培养将微生物菌剂施入含有土壤的培养盒中,分别培养0、5、10、15、20 d,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活化效率最大的时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CK(不施微生物菌剂)、T1(施微生物菌剂75 L/ hm2)、T2(施微生物菌剂150 L/hm2)、T3(施微生物菌剂300 L/ hm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0~20 cm、20~40 cm土层的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增加而增加,T3处理效果最显著。T3处理的单铃重较CK增加8.7%,产量增加14.6%。T3处理的绒长、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较CK显著增加;马克隆值由C2级提高至B2级。【结论】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的第5 d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效果最佳,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的有效含量,提高棉花产量并改善品质。

    15N同位素标记氮肥减施棉田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成志慧, 李红梅, 赵红梅, 涂永峰, 宋海英, 盛建东
    2024, 61(1): 34-4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1112KB) ( )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氮肥减施(N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2,3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处理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0),而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减施处理棉花壳、籽的干物质量和籽的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02%、6.81%和16.59%;2个施肥处理棉籽的肥料氮(15N)积累量占比最高,占全株的26.02%~35.99%,其次为叶(22.40%~23.81%)和茎(14.48%~18.98%),絮中最少(3.05%~6.62%);氮肥减施处理生殖器官的肥料氮吸收量比当地推荐施肥处理高19.02%;2个施肥处理的棉株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Ndff%)为21.14%~21.70%;氮肥减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36%和3.12%。【结论】氮肥减施(225 kg/hm2)可以显著提高棉籽中的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Ndff%以及棉花整株的氮肥利用率,在确保棉花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的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汪天玲, 侯献飞, 施俊杰, 孙全喜, 贾东海, 顾元国, 单世华, 苗昊翠, 李强
    2024, 61(1): 42-5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58KB) ( )  

    【目的】分析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花生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67份匍匐型花生质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参试材料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在6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8~1.14,在11个数量性状中,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3.55,单株产量和百仁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均为4.20。总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6.40%。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0.30%。将67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第Ⅰ类群蛋白质、含油量及亚油酸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第Ⅱ类群整体性状指标良好,特别是平均单株产量高达77.01g,第Ⅲ类群的油酸含量最高。【结论】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改良潜力较大。

    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对食葵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
    王贺亚, 罗静静, 艾海峰, 李怀胜, 孟玲, 王鹏
    2024, 61(1): 55-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875KB) ( )  

    【目的】研究新疆塔额垦区食用向日葵(以下简称食葵)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双效应互作对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获得食葵最佳种植密度与最佳施肥量协同处理,为新疆塔额垦区食葵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同庆5号品种材料,采用密度、减量施肥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共计36个小区,主区为种植密度,设置4个水平:M1、M2、M3、M4;副区为减量施肥,设置3个处理:F1(N 277 kg/hm2、P 115 kg/hm2、K 130 kg/hm2)、F2(减量10%)处理、F3(减量20%)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和减量施肥双效应对食葵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食葵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减量施肥对食葵株高、花盘直径、茎粗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影响不显著,均以F2(减肥10%)处理株高最高,分别为208.03、220.40、236.27、240.67 cm,花盘直径表现为最优,分别为21.91、20.41、19.94、19.77 cm,径粗表现最粗,分别为3.95、3.87、3.73、3.61 cm;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呈现显著影响,株高表现为M4密度最高为240.34 cm,茎粗和花盘直径均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同一密度下化肥施用量对食葵产量构成因子结实率、单盘粒重、百粒重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因子影响显著。食葵单盘粒重177.62~187.43 g,百粒重19.36~21.88 g,且均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食葵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同一密度条件下,食葵产量以F2平均产量处理最高,为3 976.94 kg/hm2,适宜的减量施肥对食葵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双效应互作对食葵产量影响显著,以组合M2F2处理为最佳,产量表现最高,为4 344.35 kg/hm2,M2F2处理即种植密度为25 965株/hm2,化肥减量10%,即尿素4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结论】新疆塔额垦区食葵种植密度与化肥施用量组合在M2F2处理为最优,产量达到最高,为4 344.35 kg/hm2,且产量构成因子优势明显,结实率达到最高,为82.06%,单盘粒重和百粒重均表现较好,M2F2处理更适宜新疆塔额垦区食葵种植的推广。

    园艺特产·农产品加工工程
    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新郁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户金鸽, 白世践, 陈光, 蔡军社
    2024, 61(1): 63-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2350KB) ( )  

    【目的】研究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两种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鲜食葡萄新郁果皮黄酮相关组分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为筛选新郁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新郁葡萄为试材,以清耕栽培为对照,分别进行行间铺设园艺地布和行间生草栽培两种地面覆盖方式处理,分析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结果】(1)园艺地布覆盖获得差异表达基因587个,其中上调基因317个、下调基因270个,生草栽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77个,其中上调基因56个、下调基因121个。(2)GO数据库将园艺地布覆盖注释的基因涉及45个功能组,将生草栽培覆盖注释的基因组涉及37个功能组,均主要集中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KOG数据库分别将其注释到的175个和86个DEGs进行直系同源分类,各自获得22个和16个功能分类,园艺地布覆盖的193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植物昼夜节律、二苯乙烯类二芳庚类和姜辣素类的生物合成;生草栽培的61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3)新郁葡萄果皮共检测到12类60个黄酮代谢物,其中地布覆盖差异代谢物7个(下调2个,上调5个),生草覆盖差异代谢物11个(全部下调)。黄烷醇含量占总黄酮含量的52.41%~63.70%,所占比例最高,生草栽培和园艺地布栽培的黄烷醇类含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2%和7.55%。(4)与黄酮合成相关富集途径主要集中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园艺地布覆盖筛选出7个候选基因:C4HCHSF3HLARHCTFLSC12RT1,生草筛选出5个候选基因:CHSF3HF3'5'HFLSLAR【结论】筛选出在地布和生草栽培模式下新郁葡萄黄酮生物合成候选基因。在新疆吐鲁番极端干旱地区鲜食葡萄新郁地面覆盖方式可选择生草栽培。

    2种栽培模式对酿酒葡萄马瑟兰果际微域环境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白世践, 户金鸽, 李帅, 薛锋, 张雯, 潘绪兵, 魏登攀, 赵荣华, 蔡军社
    2024, 61(1): 79-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09
    摘要 ( )   HTML ( )   PDF(2182KB) ( )  

    【目的】研究2种栽培模式对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果际微域环境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为产区酿酒葡萄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材,采用低‘厂’字形(结果高度40 cm,处理组)和高‘厂’字形(结果高度80 cm,对照组)2种模式栽培,比较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果实生育期果际微域环境指标和果实发育指标变化及采收期果实品质、花色苷组分。【结果】与高‘厂’字形栽培相比,低‘厂’字形栽培果实生育期果际日最高温、日均温度分别降低1.66和2.21℃,月均超过35℃温差总和与月均≥35℃高温时长分别减小39.25℃和40.12 h;日最大湿度、日最小湿度和日均湿度分别提高2.89%、1.70%和2.64%,日均低湿时长减小11.56 h;叶幕透射辐射、土壤反射辐射和总辐射分别降低36.94 %、50.38%和44.91%。低‘厂’字形栽培相比高‘厂’字形栽培更有利于果实发育,转色期浆果具有更高的酒石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质量浓度,采收期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分别增大38.74%和25.61%,萎蔫率降低14.20%,可溶性固形物减小2.67 °Brix,总酸质量浓度提高0.83 g/L,皮总黄烷醇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23.83%和5.80%,但低‘厂’字形栽培降低了3',5'-羟基取代类花色苷比例、花色苷甲基化修饰比例和花色苷总修饰比例。【结论】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采用低‘厂’字形栽培能够改善果际微域环境,提高果实品质。

    不同预冷方式结合1-甲基环丙烯对红提葡萄的保鲜效果
    李自芹, 李文绮, 王纪文, 马小宁, 赵志永, 党富民
    2024, 61(1): 92-1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0
    摘要 ( )   HTML ( )   PDF(1374KB) ( )  

    【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对红提葡萄预冷速度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提葡萄为试材,分别用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装置、预蓄冷周转箱、冷库预冷三种预冷方式结合1.5 μL/L 1-MCP熏蒸处理,无1-MCP熏蒸作为对照(CK)。置于(0±0.5)℃、相对湿度85%的保鲜库中贮藏,每20 d测定1次果实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的红提葡萄降温速率明显比冷库预冷的速率快,1.5 μL/L 1-MCP结合隧道式差压预冷、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的果实较1-MCP结合冷库及CK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和落粒率低,对葡萄的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激发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较好的维持了果实品质和营养成分,有效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结论】1.5 μL/L 1-MCP结合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处理,推迟了红提葡萄的后熟软化衰老进程,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2个葡萄品种授粉结实特性分析
    王勇, 李玉玲, 苏来曼·艾则孜, 户金鸽, 孙锋, 伍国红
    2024, 61(1): 101-1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1
    摘要 ( )   HTML ( )   PDF(831KB) ( )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的授粉结实特性,为葡萄杂交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郁和绿洲宝石2个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去雄后在不同时间人工分别授粉(阳光玫瑰、昆香无核花粉)等处理,在授粉1个月后统计果穗坐果率(以下简称坐果率),分析新郁和绿洲宝石授粉结实特性。【结果】新郁葡萄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坐果率为34.32%,自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30.79%。绿洲宝石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坐果率为24.21%,自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18.67%。在始花期前2 d新郁有约3.51%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绿洲宝石有约5.22%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在始花期新郁有约19.08%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绿洲宝石有约24.39%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4个杂交组合早上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均高于傍晚授粉处理的,其中新郁×昆香无核、新郁×阳光玫瑰、绿洲宝石×阳光玫瑰组合的差异显著,绿洲宝石×昆香无核组合的差异不显著。以阳光玫瑰为父本的2个组合坐果率高于以昆香无核为父本的2个组合。6个处理中,处理2早上授粉的平均坐果率最高,处理3傍晚授粉的平均坐果率最低。早上和傍晚授粉的处理1、处理2平均坐果率均高于处理3;处理1与处理2的平均坐果率高低因组合不同存在差异。【结论】新郁和绿洲宝石2个葡萄品种均存在闭花授粉现象,且绿洲宝石的闭花授粉程度高于新郁,吐鲁番市新郁和绿洲宝石葡萄的最佳去雄时间应在始花期的前3~4 d,最佳授粉方式应是待柱头粘液出现时开始授粉,每天授1次,累计授粉3次。

    3个酿酒葡萄品种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杨波, 王昊, 陈永伟, 哈蓉, 靳韦, 徐灿, 张敏, 杨桂丽, 杨宏波, 马文礼
    2024, 61(1): 109-11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2
    摘要 ( )   HTML ( )   PDF(1093KB) ( )  

    【目的】研究提高酿酒葡萄苗木品质(质量)和良种繁育速度(效率)的技术,建立酿酒葡萄品种紫大夫、小味儿多和长相思等品种的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为提高小众酿酒葡萄品种苗木的品质及快速繁殖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酿酒葡萄1年生腋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消毒方式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6-BA、IBA、NAA和不同培养基组合对腋芽萌发、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腋芽经10%次氯酸钠消毒7.5 min,75%乙醇消毒30 s,0.1%HgCl2消毒10 min能提高腋芽的成活率,降低污染率;经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添加1.0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其萌芽率最高;将启动培养的无菌新芽接种到添加1.0 mg/L 6-BA和0.3 mg/L IBA 的1/2MS培养基中,丛生芽增殖效果最佳,将增殖培养后的单芽切下接种到添加0.4 mg/L IBA和0.4 mg/L NA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组培苗的生根综合质量最佳。【结论】建立了3个酿酒葡萄品种组培快繁脱毒技术体系。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进行组培苗的脱毒,能够脱除绝大部分的葡萄病毒。

    无花果叶提取液复合保鲜膜的研制及其在甜瓜保鲜上的应用
    姚军, 秦勇, 郑贺云, 张翠环, 再吐娜·买买提, 汪志伟, 耿新丽
    2024, 61(1): 118-1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3
    摘要 ( )   HTML ( )   PDF(1135KB) ( )  

    【目的】研究一种无毒安全、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的植物源抑菌材料,并在甜瓜贮藏与保鲜中应用,为无花果叶提取液复合保鲜膜在甜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优化具有抑菌效果的植物源材料无花果叶提取液的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并分析对无花果叶提取液总黄酮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提取液对甜瓜采后主要病原菌镰刀菌、链格孢的抑菌效果,并将无花果叶提取剂与被膜剂海藻酸钠,抗氧化剂柠檬酸,助剂蔗糖酯进行复合,采用正交法优化各制剂对贮藏期甜瓜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获得无花果叶提取液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百分比为79.73%、超声时间为36.81 min、料液比为1∶24。无花果叶提取液复合膜保鲜剂的最佳组成配方为80 mg/mL无花果提取液+1.5%海藻酸钠+500 mg/L柠檬酸+0.5%蔗糖酯。【结论】无花果叶提取液在抑制甜瓜采后主要病原真菌上效果显著,无花果叶提取液复合保鲜膜在减少甜瓜贮藏期腐烂率和失重率降低上效果明显,可作为甜瓜贮藏保鲜的新型绿色的植物源保鲜材料运用于甜瓜生产中。

    苹果新品种瑞阳在新疆伊犁河谷的引种适应性分析
    王瑾, 刁永强, 郭秀玲, 陈伊宇, 秦德明, 罗秉瑜, 刘君
    2024, 61(1): 127-13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4
    摘要 ( )   HTML ( )   PDF(1028KB) ( )  

    【目的】研究苹果新品种瑞阳在新疆伊犁河谷的生长表现及适应性,为伊犁河谷苹果品种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引进的苹果新品种瑞阳设置区域栽培试验,主测品种瑞阳,对照品种分别是瑞雪和伊美,田间调查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分析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性、结实性等;以1年生休眠枝条作为材料,采用电导法测定瑞阳等3个苹果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抗寒性,采用Logistic方程计算瑞阳苹果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瑞阳苹果在伊犁河谷表现为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一年生枝颜色红褐色,平均长度47.62 cm,节间长3.02 cm,枝粗4.82 mm;叶片平均长8.07 cm,宽4.64 cm,叶片颜色浓绿,有复锯齿;花芽为圆锥形,每花序花朵数4~6朵,花冠大小平均为4.23 cm。瑞阳苹果在伊犁河谷萌芽期集中在3月底至4月初,花期在4月中下旬,开花持续天数9~11 d,落叶期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果实发育天数174 d,较富士短11 d,营养生长天数246 d,果实10月中旬成熟。新疆野苹果/KM23/瑞阳砧穗组合苗嫁接口普遍愈合良好,苗木生长正常,抗病性强,部分单株成花能力强,结合低温处理后的冻害分级,确定瑞阳的半致死温度(LT50) 为-30.2℃。【结论】瑞阳苹果引入伊犁河谷以来能够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具有品质佳、外观着色好、抗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晚熟苹果品种,可在新疆伊犁河谷阳坡沿山800~1 200 m的逆温带区域栽植,矮化栽培可以选择新疆野苹果/KM23/瑞阳为适宜的砧穗组合。

    骏枣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对果实氨基酸的影响
    冯梅, 肖莉娟, 张世卿, 王晶晶
    2024, 61(1): 136-1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5
    摘要 ( )   HTML ( )   PDF(994KB) ( )  

    【目的】筛选影响骏枣果实氨基酸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提高骏枣氨基酸含量和分类开发利用以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新疆阿拉尔市骏枣果园土壤养分状况、果实氨基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当地骏枣含有15种氨基酸,6种必需氨基酸,9种非必需氨基酸;骏枣中药用氨基酸7种,含量为1.08 μg/100g;支链氨基酸3种,含量为0.172 μg/100g;芳香族氨基酸5种,含量为0.31 μg/100g;鲜味氨基酸4种,含量为0.211 μg/100g;苦味氨基酸7种,含量为0.322 μg/100g;酸味氨基酸2种,含量为0.789 μg/100g。骏枣园土壤pH为8.03;含盐量为7.14 g/kg;有机质含量为12.96 g/kg;全氮含量为1.08 g/kg;全磷含量为1.01 g/kg;全钾含量为19.40 g/kg;有效磷含量为55.60 mg/kg;速效钾含量为232.37 mg/kg;有效铜含量为1.88 mg/kg、有效锌含量为1.63 mg/kg、有效铁含量为24.39 mg/kg,有效锰含量为4.33 mg/kg,有效硼含量为1.35 mg/kg;水解性氮含量为111.76 mg/kg。土壤养分间以及与骏枣氨基酸含量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骏枣含有15种氨基酸,与其他类氨基酸相比,药用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酸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枣园土壤盐碱重,有机质及锰含量低,钾含量适中,其他养分含量均偏高,各养分间存在协同与拮抗作用,且骏枣氨基酸含量受土壤中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有机质的影响较大,施肥过程中应增加有机肥和微肥的施用。

    农产品分析检测·林业·农业信息·植物保护
    石榴果实表面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于吕健, 阳瑾, 丁宇, 李晓曼, 刘峰娟, 范盈盈, 梁红玉, 焦子伟, 王成
    2024, 61(1): 148-15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6
    摘要 ( )   HTML ( )   PDF(1770KB) ( )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石榴果实表面真菌的种类,并测试其对石榴果实的致病能力。【方法】分离纯化石榴果实表面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通过刺伤接种试验测定真菌对石榴果实的致病性,为新疆石榴果实真菌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分离鉴定了7株不同的石榴表面真菌,其中4株可明显致石榴果实腐烂: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对石榴果皮和籽粒均表现出较高的侵染能力,水葫芦链格孢(Alternaria eichhorniae)仅对籽粒果肉具有较高侵染能力,阿氏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oide)对石榴果皮和籽粒侵染能力较弱。红色篮状菌(Talaromyes rubrifaciens)、南极枝孢菌(Cladosporium antarcticum)和煤油霉菌(Amorphotheca resinae)未表现出对果皮和籽粒明显的致病能力。【结论】新疆南疆生态条件下石榴果实主要致病菌较其他适生地存在一定区别。

    干旱区骏枣根系分布和土壤养分关系分析
    邓永辉, 郑强卿, 兖攀, 王文军, 陈奇凌, 王晶晶, 张锦强, 王振东
    2024, 61(1): 156-1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7
    摘要 ( )   HTML ( )   PDF(1292KB) ( )  

    【目的】研究干旱区骏枣吸收根和输导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以阿拉尔垦区6年生骏枣为试材,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使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骏枣不同直径的根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指标,并测定不同生长期(0~60 cm深度)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各土壤空间,吸收根根长密度始终高于输导根,根体积则相反。垂直方向上,吸收根和输导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0~20 cm土层根系最密集,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占比分别为77.1%、76.5%,输导根占比为76.0%、74.6%。水平方向上,吸收根在0~20 cm和20~40 cm水平距离土壤密集分布,根长密度占比为20.0%~20.7%,根表面积密度占比20.0%~22.2%,输导根占比分别为21.8%~22.1%,18.4%~23.8%;40~140 cm水平距离土壤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占比8.8%~14.4%,输导根为8.7%~14.5%,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水平距离增加缓慢下降,输导根表现为上升下降往复变化,存在差异性。吸收根和输导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展叶期土壤碱解氮、幼果期碱解氮和速效磷相关系数大于0.820,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展叶期土壤速效磷相关系数大于0.809,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速效钾成负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骏枣根系分布较浅,0~20 cm深度、0~40 cm水平距离的土壤根系分布较为密集,是水分和养分利用的重要区域,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与展叶期和幼果期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

    辣椒小G蛋白CaRO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思洁, 朱天生, 何璐, 杨叔青
    2024, 61(1): 165-17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2304KB) ( )  

    【目的】研究辣椒内小G蛋白CaROP的生物学功能、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运用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5.0、TMHMM、NetPhos3.1和NetCGlyc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9个CaROP蛋白的蛋白理化特性;运用SOPMA和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9个CaROP蛋白的结构;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11分析9个CaROP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9个CaROP蛋白的亲水性总平均值均小于0,均为亲水蛋白,其中6个为稳定的亲水蛋白;9个CaROP蛋白均无信号肽,即均为非分泌性蛋白;9个CaROP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即均非膜蛋白;9个CaROP蛋白均存在磷酸化位点,均无糖基化位点。9个CaROP蛋白的主要二级结构原件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其次是β-折叠,最后是β-转角。9个CaROP蛋白聚为4个分支,其中分支Ⅰ和分支Ⅲ各包括1个CaROP蛋白。分支Ⅱ包括2个CaROP蛋白,其余5个CaROP蛋白均聚于分支Ⅳ中。【结论】9个CaROP蛋白具有完整的Rho功能域,均为非分泌性亲水蛋白。9个CaROP蛋白在系统进化树中共聚为了4个分支,其三级结构建模的预测结果也均较为理想,9个CaROP蛋白结构较稳定。

    7.2%萎锈灵和40%拌种灵包衣对棉花幼苗冷胁迫生理生化特征的功效比较
    周小云, 雷斌, 张军高, 梁晶, 龚静云, 周广威, 张少民, 李进
    2024, 61(1): 176-18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65KB) ( )  

    【目的】研究比较具有活性结构相似的2种杀菌剂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棉种提高棉种适应冷胁迫能力功效,分析2种杀菌剂包衣提高棉花适应冷胁迫的能力差异,及其生理作用机制,为开发提高棉花适应冷胁迫能力的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50号为材料,以基础种衣剂包衣棉种为对照,将萎锈灵和拌种灵分别添加到基础种衣剂中分别制成7.2%萎锈灵和40%拌种灵的种衣剂进行包衣,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4℃/16℃)进行低温胁迫处理,观测各包衣处理对低温条件下棉花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和耐冷性的生理响应。【结果】与对照比较,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处理的发芽势分别增加9.67%和5.33%;发芽指数分别增加12.00%和6.00%,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3.33%和6.67%,电导率REC分别增加-12.5%和-3.75%,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分别增加11.00%和6.00%,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10.67%和6.67%,冷胁迫指数CI分别降低-10.67%和-5.33%,且差异均显著;棉苗CI与REC、SP、SOD等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萎锈灵包衣处理提高棉花幼苗生长适应冷胁迫能力优于拌种灵。【结论】在冷胁迫下,萎锈灵和拌种灵包衣处理均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理特征有一定影响,能促进萌发期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合成,提高种子活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过诱导棉花幼苗细胞内部酶的活性增强,清除幼苗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加快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保护幼苗细胞膜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棉苗适应冷胁迫的能力。2种药剂中,萎锈灵种衣剂诱导棉苗适应冷胁迫效果优于拌种灵。

    新疆荒漠绿洲区大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沈煜洋, 王仙, 陈利, 郭小玲, 苗雨, 董裕生, 陈智军, 方伏荣, 向莉, 高海峰
    2024, 61(1): 184-1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0
    摘要 ( )   HTML ( )   PDF(667KB) ( )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药后50 d,20%双氟·氟氯酯WG 19.50 g/hm2、10%双唑草酮OD 37.5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 210.00 g/hm2、22%氟吡·双唑酮OD 165.00 g/hm2、50% 2甲·氯·双氟SC 450.00 g/hm2、87.5% 2,4-滴异辛酯EC 577.50 g/hm2、25%辛酰溴苯腈EC 562.50 g/hm2和75%苯磺隆WG 22.50 g/hm2对阔叶杂草灰绿藜和卷茎蓼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87%~96.02%和94.15%~98.08%,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双氟·氟氯酯WG、10%双唑草酮OD、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22%氟吡·双唑酮OD、50% 2甲·氯·双氟SC、87.5% 2,4-滴异辛酯EC、25%辛酰溴苯腈EC和75%苯磺隆WG可防除大麦田灰绿藜、卷茎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大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及访花行为特征
    席欧彦, 王晨日, 古丽奴尔·吐拉西, 胡红英
    2024, 61(1): 190-19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1
    摘要 ( )   HTML ( )   PDF(1501KB) ( )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及访花行为特征,分析传粉昆虫资源及昆虫访花行为,为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主要分布的4个县(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县和伊宁县)为研究样地,采集并鉴定该地的传粉昆虫,并分析4个样地的传粉昆虫和春夏2个季节传粉昆虫的组成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其次,运用定点调查方法研究野苹果花和林下草地2种主要显花植物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评价其传粉效率。【结果】发现并记录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1 485头,155种,隶属6目39科110属,其中地蜂(Andrena sp.)、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sp.)和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为主要传粉昆虫,4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相似性指数表明伊宁县的传粉昆虫与其它3个样地均不同;意大利蜂的日访花节律最高值出现在13:00~13:30;野生地蜂和淡脉隧蜂的传粉效率明显高于家养的意大利蜂。【结论】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是重要的野生果树发源地,野生蜂的访花频率高于家养蜂,野生蜂淡脉隧蜂和地蜂传粉效率在家养蜂意大利蜂之上。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孔晓双, 魏然, 董应宏, 侯敏,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新强, 杨文琦, 崔卫东
    2024, 61(1): 199-2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2
    摘要 ( )   HTML ( )   PDF(1098KB) ( )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 和 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不同分辨遥感影像下天山云杉林分形特征
    马琪瑶, 郝康迪, 胡天祺, 陈哲, 王振锡
    2024, 61(1): 209-21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3
    摘要 ( )   HTML ( )   PDF(1086KB) ( )  

    【目的】研究分辨率改变较小的情况下的天山云杉林分形特征的稳定性,为天山云杉林区划调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分辨率为0.1 m(无人机影像)和0.5 m(WorldView-3影像)2种遥感影像,分别计算其分形维数,使用ENVI、PIX4D等软件对WorldView-3影像和无人机影像进行预处理,在MATLAB中分别采用双毯覆盖模型法和分形布朗运动法计算171个不天山云杉林样方的分形维数。【结果】(1)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的取值范围主要集中在2.3~2.6;在WorldView-3影像下,采用双毯覆盖模型法和分形布朗运动法计算得到: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的取值范围主要集中在2.2~2.7。(2)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的值不会随着值数量的增加而发生较大的改变,始终处于稳定的取值区间内。【结论】无人机影像和WorldView-3影像下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分别为2.451 3和2.478 2,2种不同分辨率(0.1和0.5 m)下的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值取值区间基本相同,即天山云杉林在一定的分辨率下有着稳定的分形特征。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畜牧兽医
    鲜食玉米柔性采摘低损集穗收获割台设计与试验
    王善博,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 李谦绪, 杜志高, 张伟
    2024, 61(1): 217-2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4
    摘要 ( )   HTML ( )   PDF(2396KB) ( )  

    【目的】设计一种鲜食玉米柔性采摘低损集穗收获割台,为鲜食玉米机械收获减损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一种两级过渡切削式拉茎辊,对摘穗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拉茎辊与拨禾带尺寸及工作参数范围及切削式拉茎辊中心距取值范围91.65~107.00 mm,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的离散元仿真分析拉茎辊中心距合适值在102 mm左右及拉茎辊采用交错刀式装配,以便有效减少因茎秆被扯断导致含杂率高。测试两种不同材质橡胶拨禾带耐疲劳性及橡胶拨禾带主要失效形式。【结果】设计了一种柔性采摘低损集穗收获割台,橡胶拨禾带主要失效形式为内圈传动齿磨损、拨禾带体断裂和外圈拨禾齿疲劳开胶,加氧化锌的丁腈橡胶拨禾带有更好抗磨损和抗疲劳性能。有效防止了因果穗磕碰搅龙叶片导致的籽粒损伤,在试验中籽粒破损率减小了0.08%。机器前进速度为7.2 km/h,拉茎辊中心距为103 mm,拉茎辊转速为700 r/min时作业效果最好。【结论】优化后试验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368%,平均含杂率为0.43%,优于行业标准。

    2010~2021年新疆库鲁斯台草原动态遥感监测变化分析
    刘亮, 彭建, 李刚勇, 韩万强, 刘玉佳, 关靖云, 刘程才, 郑江华
    2024, 61(1): 230-2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5
    摘要 ( )   HTML ( )   PDF(2250KB) ( )  

    【目的】监测新疆库鲁斯台草原近12年动态变化状况,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新疆库鲁斯台草原2010~2021年Landsat影像,计算7种植被指数,基于野外实测草地高度、盖度及生物量数据构建草地退化指数(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GDI),建立基于最优植被指数和GDI的库鲁斯台草原草地退化反演模型;并对库鲁斯台草原草地退化状况进行分等定级,从草地退化等级、变化方向及变化强度综合分析库鲁斯台草原动态变化。【结果】(1)地上生物量、覆盖度及高度3个指标在草地退化监测中的权重由大到小为覆盖度(37.6%)>地上生物量(34.3%)>高度(28.1%)。(2)7种植被指数中NDVIGDI相关性最高,R2为0.854,基于NDVI的草地退化监测模型为GDI=0.860×NDVI+0.038。(3)2010~2021年库鲁斯台草原重度退化面积有所减少,变化方向主要以退化恢复型和未变化型为主,退化增强型面积为减少趋势,变化强度主要为无变化强度及慢速变化强度。【结论】近12年新疆库鲁斯台草原退化过程减弱。

    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经宏鑫, 李佳豪, 郭庆勇, 钟明彬, 张城铭, 马壮,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李晓斌
    2024, 61(1): 241-2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6
    摘要 ( )   HTML ( )   PDF(1105KB) ( )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0 d日均8 h挤奶量为(2.79±0.02) kg。24匹马驹平均体重为(71.36±14.3) kg,8母16公。结合马驹性别将24匹马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2母,4公),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马驹分组与母马相对应。在相同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补喂赖氨酸40 g/(d·匹)+苏氨酸20 g/(d·匹),试验Ⅱ组补喂赖氨酸60 g/(d·匹)+苏氨酸40 g/(d·匹),试验Ⅲ组补喂赖氨酸80 g/(d·匹)+苏氨酸60 g/(d·匹)。进行为期为120 d的补饲试验。【结果】(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极显著提高哺乳马驹的60 d体重、60 d体高、90 d体高、总增高、30 d体斜长和120 d体斜长,分别提高了8.37%、4.44%、4.27%、24.22%、5.31%、5.20%和6.25%、4.05%、4.09%、22.14%、5.55%、6.22%(P<0.01)。试验Ⅰ组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胸围、90 d胸围、120 d胸围和胸围总增长,分别提高了6.34%、9.38%、9.52%和33.83%(P<0.05);试验Ⅲ组仅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的体高、61~90 d和91~120 d胸围增长,分别提高3.53%(P<0.01)、25.17%(P<0.05)和21.26%(P<0.05),另外,各试验组在管围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哺乳马驹血液中 Glu、ALT、AST 和 ALP 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提高了 13.08%、 33.91%、26.93%、6.19%、17.08%、38.18%、26.69%、9.43%和 12.02%、38.14%、18.38%、6.35%(P<0.01),同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哺乳马驹血液中 TP、UA、T-Bil、γ-GT 和 Ca2+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 6.19%、23.44%、29.89%、15.47%、15.02% 和 6.67%、31.18%、30.07%、20.02%、14.00%(P<0.01)。【结论】在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赖氨酸和苏氨酸,能够显著促进哺乳马驹体重、体尺的增长,同时提高马驹血液中TP、ALB、GLB、Glu和Ca2+的含量,增加ALT、AST和ALP的活力,进而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补喂泌乳母马40~60 g/(d·匹)赖氨酸和20~40 g/(d·匹)苏氨酸,能够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

    蓝舌病新疆分离株VP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及一步法RT-PCR方法的建立
    马晓菁, 谷文喜, 叶锋, 刘帅, 刘丽娅, 谢彩云, 钟旗, 易新萍
    2024, 61(1): 253-25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1.027
    摘要 ( )   HTML ( )   PDF(737KB) ( )  

    【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t比对,用软件MEGA 5.0分析序列差异,根据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运用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对蓝舌病新疆分离株S7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序列与哈尔滨报道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较高为89.64%,与中国云南报道BTV-29型分离株、蒙古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分别为87.49%和87.39%;与德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为80.70%,其余均无同源性序列。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序列与4条同源序列间存在26处核苷酸差异,9处氨基酸差异。【结论】建立的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BTV中国新疆分离株扩增获得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敏感性为 4.0×103 copies/mL。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