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5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永强, 张恒, 方辉, 陈传信,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陈兴武, 雷钧杰
    2020, 57(7): 1177-11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1
    摘要 ( )   PDF(1564KB) ( )  
    【目的】 研究核桃小麦(以下简称核麦)间作模式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核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50×104株/hm2(M1)、525×104株/hm2(M2)、600×104株/hm2(M3)、675×104株/hm2(M4)、750×104株/hm2(M5)5种冬小麦种植密度,观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冠层透光率的变化过程。【结果】 核麦间作下,远冠区冬小麦单片单面积、株高、茎粗均高于冠下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冠下区、远冠区冬小麦各叶层叶面积、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6.49~81.66 cm(冠下区)和78.34~86.27 cm(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冠层空气温度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冠下区M1处理最高,远冠区M4、M5处理相对较高,冠下区上午升温、下午降温速度慢,高温持续期短,冠下区各密度冠层温度(18.19~35.99℃)的变幅低于远冠区(17.82~38.92℃);湿度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均在M1最低,远冠区冠层空气湿度上午降速、下午升速均慢,湿度低谷持续期短,冠下区冠层空气湿度(44.73%~100%)变幅高于远冠区(36.62%~100%)。小麦冠层顶部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量(PAR)冠下区明显低于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M2处理达到最大。【结论】 种植密度525×104株/hm2(M2)时,核麦间作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较适宜。
    小麦ZY96-3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杨帅, 任明见, 李振华, 李鲁华, 徐如宏
    2020, 57(7): 1187-119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2
    摘要 ( )   PDF(875KB) ( )  
    【目的】 研究小麦ZY96-3籽粒在灌浆过程中与籽粒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了解基因调控籽粒灌浆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小麦ZY96-3籽粒灌浆期间6个与籽粒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 从小麦ZY96-3开花后6个目标基因的表达模式均是先增后降,且都在花后7 d开始表达;与粒重相关基因TaTGW6在花后7 d表达量最高,与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5、蛋白质合成基因TaPBF-D和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SBE1、AGPase1都在花后15 d左右表达量达到最大;自花后19 d开始,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与粒重相关基因TaTGW6主要在小麦ZY96-3籽粒灌浆初期起关键作用,而其余5个基因主要在籽粒灌浆中后期发挥功能。基因在小麦ZY96-3籽粒灌浆期间的表达模式。
    种植密度对新疆红花采收部位籽粒品质的影响
    周远航, 曾翠云, 王慧珍, 郭建富, 马小龙, 杜弢, 陈勇
    2020, 57(7): 1195-12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3
    摘要 ( )   PDF(717KB) ( )  
    【目的】 研究新疆玛纳斯县周边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不同采收部位籽粒品种的影响,为红花种质资源选择、良种繁育等育种手段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方法】 选用新疆红花主栽品种新红花4号作为试验材料,设1.5×104、1.6×104、1.8×104、2.0×104、2.2×104株/667m25个播种密度,3次重复,15个小区处理。在水肥等生长条件均同的情况下,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红花籽粒产量与不同部位的分枝数、花球数、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厚度、千粒重、籽粒含油率及脂肪酸含量等性状指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疆红花采收部位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采收部位籽粒性状存在差异,下部采收红花的千粒重、籽粒含油率及脂肪酸含量等指标均要大于中部和顶端采收的红花籽粒,而顶端采收指标略高于中部采收。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品质与红花不同部位分枝数量,花球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采收部位籽粒品质及产量形成影响,当种植密度达到2.0×104株/667m2时,红花顶部、中部、下部籽粒千粒重与产量最高,整体品质优势显著。【结论】 新红花4号在玛纳斯县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0×10 4 株/667m2。在红花的良种繁育及生产实践过程中,应选取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下部红花籽粒作为繁殖材料。
    向日葵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雷中华, 黄启秀, 张黎, 吴伟, 杨辉, 孙逊, 向理军
    2020, 57(7): 1201-121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4
    摘要 ( )   PDF(1290KB) ( )  
    【目的】 研究向日葵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各组分所占比例。【方法】 以种植在不同生态区5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脂肪以及脂肪酸组分,运用相关、主成分等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及不同生态条件对向日葵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向日葵种胚形成前期脂肪酸总量的合成速率较高,积累量前期均能达到总量的20%以上,而后期的积累量普遍都在15%以内,合成速率明显低于前期。油酸的合成速率也具有相同的趋势,除个别品种外,前期积累量均能占到总脂肪酸的30%以上,明显高于后期的10%以内。种子成熟后期温度降低导致种子中油酸积累速率降低。【结论】 向日葵最终脂肪酸总量与种胚发育阶段脂肪酸的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油酸品种在后期保持较高的油酸合成速率。
    干旱区连作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吐尔逊·吐尔洪, 朱敏, 涂振东, 艾克拜尔·伊拉洪
    2020, 57(7): 1211-12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5
    摘要 ( )   PDF(1900KB) ( )  
    【目的】 研究连作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连作施肥方式,为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的合理施肥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定位测定2年连作甜高粱,分析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生育期、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重、单秆重等农艺性状,以及含糖锤度、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生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 连作抑制了新高粱3号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产量并推迟了生育周期。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单秆重均比第1年极显著降低。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均比第1年晚熟15 d。连作第2年的平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均比第1年分别降低了1.51%、17.81%和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含糖锤度及产量也有影响,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均可以明显增加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锤度。不施任何肥料(CK)明显抑制了新高粱3号的生长并降低品质。连作期间在各施肥处理中NPK处理的株高、节数、茎粗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度1.80%~8.90%。NPK处理籽粒产量、千粒重高达4.46 t/hm2、21.54 g,而PK处理含糖锤度及生物产量高达20.60%、89.73 t/hm2【结论】 虽然连作抑制了甜高梁的生长、降低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连作对甜高粱的生长障碍,主要生长参数均是 NPK 处理最高。
    CRISPR/Cas9技术在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黄少勇, 王娟, 王柏柯, 李宁, 唐亚萍, 杨生保, 杨涛, 张国儒, 帕提古丽·艾斯木托拉, 高杰, 余庆辉
    2020, 57(7): 1223-12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6
    摘要 ( )   PDF(909KB) ( )  
    【目的】 回顾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园艺作物的基础研究与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收集查阅CRISPR/Cas9技术在园艺作物研究中的研究报道,对其分析汇总。【结果】 传统育种手段难以满足园艺作物对产量和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CRISPR/Cas9技术为其品种改良开辟新的道路,改变园艺作物育种格局,促进其在抵御生物胁迫,响应非生物胁迫,提高果实品质和作物驯化。【结论】 CRISPR/Cas9技术在园艺作物研究中是育种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
    薰衣草DXS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
    龚林涛, 苏秀娟, 尹松松, 孙明辉, 闫博文, 阿迪莱·阿布都热依木, 陈全家
    2020, 57(7): 1233-124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7
    摘要 ( )   PDF(3471KB) ( )  
    【目的】 研究拟克隆薰衣草DXS基因,并分析其表达,为揭示该基因在调控薰衣草萜类物质合成中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薰衣草杂花为试材,同源克隆薰衣草DXS基因,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表达量比较和原核表达。【结果】 (1)薰衣草DXS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2 181 bp,编码由72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序列;薰衣草DXS蛋白等电点为6.57,分子量约为78.39 KD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狭叶薰衣草、冬凌草、毛喉鞘蕊花的DXS蛋白亲缘关系相近;(2)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的衰败期表达量最高,在法国蓝花器官的盛开期表达量最高,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五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DXS基因在杂花花萼中表达量最高,在法国蓝雄蕊中表达量最高,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5个不同组织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雌蕊、雄蕊除外);(3)在37℃、IPTG 0.8 mM条件下诱导4 h后,DXS蛋白表达量最大。【结论】 DXS基因表达量与薰衣草精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核桃主栽品种新新2和温185光合特性与其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阿卜杜许库尔·牙合甫, 木合塔尔·扎热, 马凯, 张强, 黄闽敏, 宁万军
    2020, 57(7): 1243-12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8
    摘要 ( )   PDF(907KB) ( )  
    【目的】 研究核桃光合特性与其品质和产量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优良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为材料,对照分析2个品种的光合作用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 温185和新新2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这与2个品种单株产量和单产一致。2个品种在出仁率上有显著差异,即温185出仁率显著高于新新2,温185呼吸速率也显著高于新新2,出仁率可能与其代谢特性有关。总叶绿素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温185的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新2。【结论】 温185和新新2的产量与其光合特性有关,而其品质与其它代谢有关。温185比新新2具有更强的光保护能力。
    红富士苹果不同化学疏花剂的疏除效果及成本分析
    王安丽, 李文胜, 周文静, 吴泽珍, 张振军, 胡安鸿
    2020, 57(7): 1251-12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09
    摘要 ( )   PDF(715KB) ( )  
    【目的】 研究对比不同化学疏花剂对红富士苹果花的疏除效果并分析成本,筛选出适宜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化学疏花剂及浓度,为减少人工疏花成本、调控树体负载量、提升果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初果期和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新红1号为试材,在中心花75%~85%和全树70%~85%的花开放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以人工疏果为对照,分析化学疏花剂的疏除效果及成本。【结果】 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对初果期树和盛果期树的花均有疏除作用,疏除效果不同,与对照相互比较均有差异,成本相差较大。【结论】 通过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单果占比、空台率、疏除率综合比较,石硫合剂200倍液在初果期树的疏除效果与人工疏果效果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17.08%;石硫合剂150倍液在盛果期树上的疏除效果与人工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24.79%。化学疏花的成本与疏花剂的价格及树龄呈正相关。
    不同留果穗数对戈壁设施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宋羽, 蒋程瑶, 李玉姗
    2020, 57(7): 1259-126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0
    摘要 ( )   PDF(3607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番茄留果数对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获得戈壁温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留果穗数。【方法】 以NS3389番茄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留果穗处理(T3:留3穗果;T4:留四穗果;T5:留五穗果;T6:留六穗果),测定各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植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筛选出综合效益较优的戈壁设施番茄留果数。【结果】 除T3和T6处理外,不同留果穗数的番茄功能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普遍随留果数增加而增加,T4和T5处理下的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下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数据却较高。单株果实产量T6处理组数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的设施年产量最高。果实果形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以及番茄红素的果实品质指标T4和T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温室番茄生产较适合采用4穗和5穗的留果模式。
    筛选品质优良的新疆主栽加工番茄品种
    宋方圆, 赵志永, 李冀新
    2020, 57(7): 1267-127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1
    摘要 ( )   PDF(1603KB) ( )  
    【目的】 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新疆加工番茄品种。【方法】 以新疆主栽的17个加工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17个早、中、晚熟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果实挂枝时间、果实生长期间腐烂率、果实耐压力。【结果】 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成熟比较集中,早、中、晚成熟期相差7~15 d;挂枝时间与腐烂率成反比,腐烂率越低的品种挂枝时间越长,挂枝长短的顺序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整个红熟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顺序依次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所有品种果实硬度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早熟品种石番28硬度保持最好,中熟品种中亨氏3402、亚心8号最好,晚熟品种中亨氏9780、垦番2号硬度保持最好;早、中、晚熟品种中最耐压的分别是垦番3、SF227、石番35。【结论】 选出优质早熟品种3个,亨氏2206、石番15和石番28;中熟品种2个,亚心8号、SF227;晚熟品种3个,亨氏9780、垦番2号和垦番5号。
    预处理及培养方法协同作用对新铁炮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吴小媚, 袁延平, 魏肖如, 曹福祥, 陈己任, 吕长平, 李玉帆
    2020, 57(7): 1276-12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2
    摘要 ( )   PDF(1975KB) ( )  
    【目的】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培养方法协同作用对新铁炮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以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平的预处理方式、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对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培养温度是影响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预处理方式和培养方式。雷山1号种子的最佳预处理方式是4℃浸种7 d,最佳培养温度是21℃,最佳培养方式是土壤播种,发芽率为99.18%,播种后第9 d发芽指数为4.65。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21℃处理下种子的抗逆性和贮藏物质的转化利用要高于15、18和25℃处理下的种子,21℃为适宜温度。【结论】 雷山1号种子的最佳处理方式为4℃浸种7 d于21℃下土壤播种。
    基质中化肥施用量对辣椒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谢彦如, 唐丹, 张蒲, 赵志信, 董瑞芳, 崔拥民, 徐有章, 桂瑞琪, 叶丽红, 李美辰, 秦勇
    2020, 57(7): 1287-129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3
    摘要 ( )   PDF(803KB) ( )  
    【目的】 研究基质中不同化肥施用量对辣椒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合新疆和田地区辣椒(Capsicum frutescence L.)穴盘育苗基质中适宜的化肥施用量。【方法】 选择辣椒品种航椒S605为试材,以椰糠∶沙子∶有机肥=20∶1∶1为育苗基质配方进行辣椒穴盘育苗,育苗期间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按不同比例进行施肥,通过对基质中不同化肥施用量的辣椒幼苗生长状况、生理指标的观测和比较,筛选出适合新疆和田地区辣椒穴盘苗生长的化肥施用量。【结果】 采用椰糠:商品有机肥∶沙子=20∶1∶1(体积比)的基质配方进行辣椒育苗时,处理2(N∶P2O5∶K2O=200∶200∶200,g/m3)的辣椒幼苗在茎粗、干重、干鲜比等方面优于其他处理。处理2(N∶P2O5∶K2O=200∶200∶200,g/m3)的壮苗指数最大,为0.099 6。处理4(N:P2O5∶K2O=400∶400∶400,g/m3)的辣椒幼苗在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方面均是最小值,壮苗指数也是最小,仅为0.055 6。【结论】 处理2(N∶P2O5∶K2O=200∶200∶200,g/m3)可以作为辣椒穴盘育苗时基质中的化肥施用量,有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
    兰州食用百合不同种植区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分析
    林玉红, 裴怀弟, 李淑洁, 石有太
    2020, 57(7): 1295-130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4
    摘要 ( )   PDF(1878KB) ( )  
    【目的】 研究兰州食用百合不同种植区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分析地域差异。【方法】 采用生长分析方法,检测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特征。【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永靖县、渭源县、临洮县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增长幅度不同,3个种植区相比较,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大小为临洮县>渭源县>永靖县。百合鳞茎粗淀粉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24.74%)和渭源县(68.02%),粗淀粉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百合鳞茎粗蛋白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8.55%)和渭源县(11.09%),粗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渭源县和临洮县种植区鳞茎干物质累积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99**,1.00**,P<0.01)。【结论】 不同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区域间差异显著。
    无核白葡萄酒澄清剂的筛选与优化
    陈雅, 雷静, 廉苇佳, 韩琛, 吴斌, 任红松
    2020, 57(7): 1305-131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5
    摘要 ( )   PDF(1692KB) ( )  
    【目的】 研究澄清剂对无核白葡萄酒澄清的效果,为酿造优质的无核白葡萄酒奠定基础。【方法】 以无核白葡萄酒为原料,以透光率为指标,设置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壳聚糖添加量、皂土添加量、明胶添加量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无核白葡萄酒澄清效果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和方差分析,得到无核白葡萄酒最佳澄清剂并验证。【结果】 5种单一澄清剂(果胶酶、明胶、壳聚糖、皂土、植酸)中,壳聚糖、明胶、皂土对无核白葡萄酒的澄清效果比较好,以壳聚糖添加量、皂土添加量、明胶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无核白葡萄酒复合澄清剂的最佳用量,透光率达到98.45%,与理论值基本吻合(98.473 1%)。【结论】 无核白葡萄酒最佳复合澄清剂为0.09 g/L壳聚糖、0.16 g/L皂土、0.11 g/L明胶,澄清效果最佳。
    盐环境下氮素对苗期盐角草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黄建, 段婧婧, 马晓东, 祁通, 付彦博
    2020, 57(7): 1314-132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6
    摘要 ( )   PDF(1165KB) ( )  
    【目的】 研究盐环境下施氮水平对盐角草幼苗对氮催化和同化的能力,了解盐角草对氮素吸收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盐环境下生长的盐角草幼苗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在重度盐环境条件下,施氮可现在提高盐角草幼苗根、茎、同化枝NR、GS、GOGAT、GLDH的活性;施N(1.2 g/kg)时,盐角草幼苗根、茎、同化枝活体NR活性、茎活体GS、GOGAT活性达到最大值;施N(2.4 g/kg)时,盐角草幼苗根、同化枝活体GS、GOGAT活性及根、茎、同化枝活体GLDH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 盐环境下施氮能够显著增强盐角草幼苗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提高了盐角草对氮素胁迫能力,增强其对高氮环境的适应性。
    基于GF-2影像对恰西国家森林公园的遥感分类
    师玉霞, 王振锡, 杨勇强, 连玲, 高亚利
    2020, 57(7): 1321-13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7
    摘要 ( )   PDF(1440KB) ( )  
    【目的】 选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法,对研究区域的天山云杉林进行遥感分类,选取一种分类效果最佳的方法,为该区域的林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SP 尺度评价工具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筛选研究区各地物最优分割尺度,利用3种不同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遥感分类。【结果】 研究区内的水体、道路、其他用地、林地和草地的最优分割尺度,分别为390、372、316、296、246;其次在各地物最优分割尺度下,比较最邻近分类、结合矢量数据分类和阈值分类3种方法,经过精度评估发现,3种分类方法的 Kappa 系数和总体精度值分别为0.760 7、0.782 0、0.840 6和0.814 8、0.830 5、0.876 5。【结论】 阈值分类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选用更为优良的阈值分类方法引入解决该地区林地资源调查是可行的。
    作物布局对玉米螟种群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王小武, 丁新华, 付开赟, 刘芳慧, 张惠菊, 吐尔逊, 郭文超
    2020, 57(7): 1330-133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8
    摘要 ( )   PDF(1197KB) ( )  
    【目的】 研究玉米螟发生与作物布局间的关系,为玉米螟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玉米螟典型发生区,用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蛹量以及玉米蛀秆率、玉米茎秆和果穗蛀孔数、活虫数等指标,依次评估玉米+棉花(Tr1)、玉米+甜瓜(Tr2)、玉米+小麦(Tr3)邻作模式下玉米螟种群动态与危害。【结果】 不同邻作模式下诱捕器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蛹量有一定的差异(P < 0.005);其中,Tr1邻作田诱蛾量(越冬代、1代和2代)、落卵量、幼虫量和蛹量显著高于Tr2和Tr3邻作田(P < 0.005),Tr2邻作田的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和蛹量高于Tr3邻作田但差异不显著(P > 0.005);不同邻作模式下玉米螟发生与危害有一定的差异(P < 0.005);Tr1、Tr2、Tr3 3种不同邻作模式下玉米螟蛀秆率均值为18.03%且差异显著(P < 0.005),总蛀孔数、总活虫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r1>Tr3>Tr2、Tr1>Tr2>Tr3。【结论】 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更偏好于向玉米+棉花(Tr1)邻作田迁移且1 代和2代成虫以及棉花周围有种植玉米的田,通过作物布局和合理的药剂防治调控玉米螟种群发生与危害。
    天山野苹果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
    马志龙, 彭彬, 卡德艳·卡德尔, 张元明, 阿地力·沙塔尔
    2020, 57(7): 1338-134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19
    摘要 ( )   PDF(1665KB) ( )  
    【目的】 研究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自然种群在天山野苹果林的发生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17块天山野苹果林标准地,以苹果小吉丁为研究对象,研究天山野苹果林生态系统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野苹果比例、树种丰富度等林分因子对苹果小吉丁种群影响效应等,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海拔>1 400 m的林分内平均虫口数量最低,仅为0.49头/m样枝,1 250~1 299 m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6头/m样枝。随着样地坡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缓坡(6°≤坡度≤15°)林分的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4头/m样枝,显著高于陡坡(26°≤坡度≤35°)的0.39头/m样枝(P<0.05)。林分郁闭度为0~0.29的林分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44头/m样枝,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30~0.49和0.50~0.79的林分(P<0.05)。林分密度<0.11的稀疏林分平均虫口数量最高,为1.5头/m样枝。海拔和坡度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598和0.542,是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两者与平均虫口数量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X1=0.031;PX3=0.047;均小于0.05)。由海拔(X1)、坡度(X4)与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Y)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5.541-0.003X1-0.033X4。经F检验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达到显著水平(F=12.021,df=2,16,P=0.001)。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差异度为0.193;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海拔和坡度是影响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其次为坡位,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坡向、野苹果比例和树种丰富度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稍弱,均为非主要因子。
    亮斑扁角水虻形态观察及诱产卵菌的筛选
    荆海全, 钟问,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侯敏, 龙宣杞
    2020, 57(7): 1349-13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20
    摘要 ( )   PDF(2765KB) ( )  
    【目的】 研究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室内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史、成虫种群雌雄比例变化规律,对其卵表及幼虫肠道中诱成虫产卵菌进行筛选和鉴定,为亮斑扁角水虻在本地区的规模养殖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室内光照条件下饲喂4代,用直接观察法记录亮斑扁角水虻在不同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显微拍照记录水虻各龄期的形态特征;用稀释涂布平板及平板划线的方法,对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菌及其幼虫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可诱导产卵的菌株,并鉴定。【结果】 与内地相比,亮斑扁角水虻在新疆饲养周期稍有延长,但其发育完好,能够在本地区进行世代饲养;观察并记录了其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其生殖器形态;筛选到对亮斑扁角水虻雌性成虫有诱导产卵效果的两株菌e1Y3,其发酵液处理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26和7.40倍,两株菌皆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NA测序初步鉴定e1为暹罗芽孢秆菌,Y3为节杆菌属,且Y3为1种潜在的新菌。【结论】 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新疆能够周年循环养殖,具有规模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潜力。
    基于Citespace方法对《新疆农业科学》等期刊信息化相关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马吉宏, 田长彦, 吕光辉
    2020, 57(7): 1361-137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7.021
    摘要 ( )   PDF(1911KB) ( )  
    【目的】 了解我国农业类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演变过程及热点,为农业类期刊出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应用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对包括农业类的期刊信息化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期刊信息化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和信息化技术网络主要节点演变图谱,直观的展现其信息化研究、应用和发展过程。【结果】 CNKI数据库中2000至2019年期刊信息化相关文献共2 472篇,关键词共现网络具有304个节点、1 718条网络线,代表性的关键节点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有网络化、数字化、新媒体、大数据、微信公众平台和媒体融合。关键词共现聚类中以微信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主的聚类最大。关键词频次分布也反映了新媒体技术及其融合是当前期刊信息化建设和出版的主流。农业科技期刊信息化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高频出现的仅“新媒体”。【结论】 农业科技期刊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已有提升,但仍滞后于我国期刊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新疆农业科学》在加快信息化和数字化同时,通过新媒体运营提升了出版和学术传播能力,已经走在我国农业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媒体融合与智慧出版可能是下一阶段该刊信息化建设和出版、提高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向。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