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0卷第6期封面+目录
    2023, 60(6): 0-0. 
    摘要 ( 99 )   PDF(28592KB) ( 81 )  
    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绿色丰产提质增效专栏
    播期对超晚冬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的影响
    田文强, 董艳雪, 史永清, 雷钧杰, 孙刚刚, 王泓懿, 聂凌帆, 郭飞, 艾洪玉, 石书兵, 张金汕
    2023, 60(6): 1301-130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1
    摘要 ( 280 )   HTML ( 5 )   PDF(823KB) ( 111 )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1、T2、T3、T4、T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主茎分蘖茎秆性状及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主茎、分蘖平均整齐度减少11.19%、25.99%,平均株高降低5.35%、6.70%,节间总长度降低9.27%、14.83%,第三节间长度减少18.05%、22.18%,第四节间减少25.73%、11.89%,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整齐度、株高及节间长度均以T3处理最小;主茎平均节间直径几乎无差异,分蘖平均节间直径减少7.05%,T3处理各直径指标较其它超晚播小麦处理均较大;总茎数峰值较CK峰值减少20.26%,叶面积指数峰值减少28.79%,成熟期干物质重减少17.01%,随超晚播小麦生长,总茎数均以T1最高、T3最低,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均为T1>T4>T2>T5>T3【结论】与适期播种冬小麦相比,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株高和整齐度降低,节间直径差异较小,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及群体干物质重大幅降低,群体质量差。超晚播小麦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出苗率较高,获得较合理的群体。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不同生育期小麦光合参数分析
    董德誉, 程宇坤, 王睿, 雷钧杰, 王伟, 陈传信, 张永强, 耿洪伟
    2023, 60(6): 1308-13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2
    摘要 ( 279 )   HTML ( 1 )   PDF(1456KB) ( 71 )  

    【目的】研究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分析不同长势差异的冬小麦对估算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16个冬小麦品种作为材料,在无氮处理N0(0 kg N/667m2)和正常施氮处理N1(15 kg N/667m2)下获得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无人机蓝(B)、绿(G)、红(R)、红边(RE)和近红外(NIR)5个波段的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同时期4种光合参数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i),采用梯度增强回归和岭回归方法建立正常施氮处理下开花期和全生育期4个光合参数的估算模型,并用该估算模型估算无氮处理下开花期和全生育期4个光合参数。【结果】梯度增强回归可以较好的预测施氮下开花期净光合速率(Pn),决定系数(R2)为0.82,CiGsTi的预测反演精度分别为0.44、0.64和0.48,在无氮处理下,该模型估算精度大于0.5的为PnGsTi【结论】岭回归在估算正常施氮下全生育期的4个光合参数时,R2 > 0.5的是PnGsTi,而在无氮处理水平下,该估算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2 > 0.5的是GsPn。对不同生育期的小麦光合参数的实时监测,可以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获取的植被指数结合梯度增强回归和岭回归方法来实现。

    氮肥增效剂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冬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强,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雷钧杰, 刘昌文
    2023, 60(6): 1319-13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3
    摘要 ( 255 )   HTML ( 4 )   PDF(1068KB) ( 73 )  

    【目的】研究氮肥增效剂在小麦氮肥减施上的应用效果,为氮肥增效剂与氮肥减量配施在冬小麦生产中提供指导。【方法】2020~2021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氮肥增效剂(CP)为材料,设置5个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减氮5%+CP、减氮15%+CP、减氮25%+CP、减氮35%+CP、减氮45%+CP)、1个常规模式和1个不施氮(对照),共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光合生理、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使用氮肥增效剂(CP)条件下,减氮5%~25%时冬小麦的旗叶SPAD值仍有提高,减氮35%~45%时降低了冬小麦旗叶SPAD值;冬小麦旗叶PnTrGs,在减氮5%时均有明显提高,减氮15%时略有提高,减氮25%时略有降低,减氮35%~45%时明显降低;冬小麦旗叶CiPnTrGs基本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减氮模式下,CP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但减轻了千粒重。与常规模式相比,减氮5%~25%时小麦增产幅度在1.60%~5.88%,减氮35%~45%时小麦产量降低了6.22%~19.32%。与常规模式相比,CP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氮肥减量15%~25%配施氮肥增效剂时冬小麦仍有增产,可实现冬小麦减氮不减产。

    温度和盐胁迫对播娘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来汉林, 沈煜洋, 陈利, 杨红, 李月,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2023, 60(6): 1326-133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4
    摘要 ( 244 )   HTML ( 3 )   PDF(1426KB) ( 61 )  

    【目的】研究播娘蒿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盐分之间的关系,为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种子为材料,采用温度10~30℃和50~200 mmol/L NaCl 胁迫处理种子,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播娘蒿种子在10~2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在最适萌发温度下,播娘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和活力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1.50%、84.00%、12.00、2.88 cm、2.00 mg、34.55。播娘蒿种子在NaCl浓度50~150 mmol/L均能萌发,在200 mmol/L时不能萌发。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播娘蒿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仅为3.50%。【结论】播娘蒿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0℃,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播娘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分子遗传学
    有机无机配施对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赖宁, 耿庆龙, 李永福, 李娜, 信会男, 步生兵, 陈署晃
    2023, 60(6): 1335-13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5
    摘要 ( 208 )   HTML ( 6 )   PDF(871KB) ( 69 )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2)优化施氮处理,OPT(80%常规施氮);(3)无氮处理,N0;(4)无磷处理,P0;(5)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NM1(OPT配施腐殖酸肥1.80 kg/hm2);(6)有机无机配施处理2,NM2(OPT配施腐殖酸肥3.60 kg/hm2);(7)有机无机配施处理3,NM3(OPT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80%常规施氮配施不同剂量腐殖酸肥超晚播冬小麦穗数提高了16.42%~24.16%,穗粒数提高了4.35%~12.42%,产量提高了13.93%~32.48%,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08%~9.83%,磷素积累量提高了16.08%~30.62%,REN34.92%~71.68%,AEN提高了164.49%~350.28%,PFPN提高了42.41%~65.61%,REP提高了87.23%~166.09%,AEP提高了166.67%~388.30%,PFPP提高了13.92%~32.49%。0~20 cm土壤全氮含量提高7.59%~46.84%,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1.79%~50.76%,有效磷含量提高63.31%~78.92%,速效钾含量提高12.63%~17.20%。【结论】选择氮肥减量20%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对提高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不同滴头间距和毛管间距对匀播冬小麦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罗四维, 贾永红, 张金汕, 王凯, 李丹丹, 王润琪, 董艳雪, 石书兵
    2023, 60(6): 1344-13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6
    摘要 ( 218 )   HTML ( 3 )   PDF(1340KB) ( 68 )  

    【目的】研究优化匀播冬小麦的滴灌配置方式。【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在立体匀播方式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滴头间距,设20 cm(T1)和30 cm(T2)2个处理,副区毛管间距,设30 cm(D1)、40 cm(D2)、50 cm(D3)、60 cm(D4)、70 cm(D5)5个水平。研究滴头间距和毛管间距对匀播冬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根干质量、根系形态、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适宜的滴头间距和毛管间距处T1D1、T1D2、T1D3和T2D1、T2D2有利于土壤水分,根干质量、根系形态、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以T1D2表现最优;而在滴头间距和毛管间距过大处T1D5和T2D5表现较低。产量以T1D2表现最优,其值为9 247.95 kg/hm2【结论】T1D3(滴头间距20 cm,毛管间距50 cm)是最佳滴灌配置组合。

    引进春小麦品种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王兴州, 时晓磊, 张恒, 曲可佳, 耿洪伟, 丁孙磊, 张金波, 严勇亮
    2023, 60(6): 1353-13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7
    摘要 ( 209 )   HTML ( 2 )   PDF(993KB) ( 60 )  

    【目的】挖掘国外引进春小麦品种中的优异种质资源,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品种,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及耐盐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鉴定评价77份国外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并进行室内萌发期耐盐性,测定最长根长、苗高、根数、胚芽鞘、根鲜重、苗鲜重、根干重、苗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应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小麦萌发期耐盐性。【结果】在盐胁迫下,10个性状在77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之间差异显著。盐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与对照相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小麦品种间的耐盐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D值的变幅为0.08~0.77。77份材料按耐盐性强弱可分为4类,澄利马拉等17份小麦品种为耐盐型,濑户小麦等36份小麦品种为中度耐盐型,Kenya 178 Q8等16份小麦品种为盐敏感型,Sea Wari 48等8份小麦品种为盐高度敏感型。幼苗鲜重、根数在生物量因子和根部性状因子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87、0.62。【结论】幼苗鲜重以及根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可靠指标。

    PEG处理下引进春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评价
    曲可佳, 时晓磊, 张恒, 王兴州, 耿洪伟, 丁孙磊, 张金波, 严勇亮
    2023, 60(6): 1363-137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8
    摘要 ( 224 )   HTML ( 5 )   PDF(760KB) ( 59 )  

    【目的】研究引进春小麦苗期抗旱形态变化,分析不同品种抗旱性,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小麦苗期抗旱鉴定指标的筛选及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3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进行苗期抗旱试验,研究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变化。【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各根部性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除根平均直径外,根总长、最长根长等7个根部性状均呈现下降趋势;根平均直径与总根长、最长根长、根尖数和根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表面积抗旱系数与总根长抗旱系数和根体积抗旱系数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752和0.855;将小麦8个根部性状分为根部伸长因子和根部扩展因子;聚类分析将83份引进春小麦品种分为抗旱(5份)、中等抗旱(37份)、干旱敏感(33份)、干旱高度敏感(8份)4个类别;濑户小麦(0.69)、Sea Wari 48(0.63)、Cnt 1(0.77)的D值较大,为抗旱性小麦。【结论】引进春小麦材料分为抗旱型、中等抗旱型、干旱敏感型和干旱高度敏感型等四类;抗旱性较好的品种为Sea Wari 48、Cnt 1和濑户小麦。

    玉米ZmCDPK22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邵盘霞, 赵准, 邵武奎, 郝晓燕, 高升旗, 李建平, 胡文冉, 黄全生
    2023, 60(6): 1372-13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09
    摘要 ( 232 )   HTML ( 7 )   PDF(1143KB) ( 66 )  

    【目的】研究玉米ZmCDPK22基因的功能特征,分析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分析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及蛋白互作及其功能,以叶片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指标,研究ZmCDPK22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基因的基本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该基因编码一个分子式为C2675H4217N779O798S21,分子量为60 731.91,氨基酸大小为539 aa,等电点为6.44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无跨膜结构以及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且与10个蛋白存在互作,属于PK_like亚家族;该基因启动区含有大量的光响应和多种激素响应等元件。在不同含水量情况下,ZmCDPK22的表达量不同,与叶片含水量87%相比,其相对表达量随着叶片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叶片含水量为78%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含水量为33%时相对表达量最低。【结论】该基因在叶片不同含水量的表达量不同,该基因响应干旱胁迫,可能在干旱应答反应中发挥一定功能。

    历年新疆和宁夏审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化及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陆晏天, 桑志勤, 徐灿, 张力, 夏春兰, 王友德, 李伟, 陈树宾
    2023, 60(6): 1379-138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0
    摘要 ( 278 )   HTML ( 3 )   PDF(1728KB) ( 64 )  

    【目的】分析新疆和宁夏历年来审定玉米品种株型、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及选育单位和亲本来源,研究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审定品种的更替及玉米品种性状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2000~2020年新疆和宁夏审定通过的529份玉米品种信息,分析其中占比81.28%的普通玉米品种的株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相关性状。【结果】(1)品种年际间差异极显著。随年份的更替,新疆和宁夏审定品种的株高和产量极显著增加,其分别增加1.06、1.91 cm和103.08、219.62 kg/hm2;雄穗分枝数、生育期和穗长显著下降,其分别下降0.46、0.45个,1.00、0.67d,0.07、0.06 cm;新疆和宁夏审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变化差异较大,宁夏审定品种的容重、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年均分别增2.16%、0.50%和0.002%。新疆审定品种的粗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年均增加3.54%。新疆和宁夏审定品种的其他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变幅不显著。(2)新疆与宁夏审定玉米品种的18个性状间紧密关联,彼此间协同或抑制作用共同形成了品种的 DUS 特性。(3)宁夏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5.966%的7个主成分,新疆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1.262%的5个主成分。其中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始终是被选择的对象。(4)审定品种数量上种业公司占71.22%,排名第一,但科研院所的育种效率最高,平均为3.55。新疆和宁夏审定品种的亲本数量也逐年增加,极大的丰富了种质资源。【结论】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株高、雄穗分枝数、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是新疆和宁夏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新疆和宁夏存在差异。新疆和宁夏品种审定数量目前以种业公司居前列,审定品种中新命名的亲本自交系数量迅速增加,使统计上的亲本重复使用率逐年下降。

    膜下咸水滴灌水肥盐调控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江柱, 张江辉, 白云岗, 杨鹏年, 刘洪波, 肖军, 刘旭辉
    2023, 60(6): 1389-13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1
    摘要 ( 954 )   HTML ( 1 )   PDF(1080KB) ( 60 )  

    【目的】研究膜下咸水滴灌条件下利用咸水资源高效的水肥盐综合管理模式。【方法】设置不同淡咸水混合比例和施氮量,观测不同生育期棉花生长指标,通过最终产量分析水氮利用效率,分析适宜的淡咸水混合比例和施氮量。【结果】棉花各项生长指标和产量受灌溉水矿化度和施氮量影响显著(P<0.05);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棉花各生长指标和籽棉产量显著降低(P<0.01),而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棉花各生长指标和籽棉产量(P<0.05)。将淡水与咸水混合灌溉,灌溉淡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1);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淡水利用效率(P<0.01)和水分利用效率(P<0.05),而偏肥生产力降低(P<0.01);再利用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时,除需控制混合灌溉水矿化度外,在增施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还需控制施氮量保证氮肥利用效率。【结论】淡咸比例4∶1灌溉合理的增施氮肥在减少20%淡水使用的情况下,产量(6 829.8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0.97 kg/m3)达到了对照处理水平。

    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品种和优化施肥
    刘兴宇, 袁建钰, 李广, 张娟, 徐万恒, 张霞霞
    2023, 60(6): 1398-14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2
    摘要 ( 248 )   HTML ( 4 )   PDF(1256KB) ( 52 )  

    【目的】研究陇中黄土高原不同施肥和品种对旱作春小麦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施肥与品种的高产高效组合。【方法】以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肥(N:单施有机肥、M:单施氮肥、NM:氮肥有机肥配施)及不同品种(甘春27号、甘春32号)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化学计量特征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1)NM处理可显著提高春小麦干物质量、全氮含量和产量。(2)同一施肥处理下甘春32号干物质量,茎、叶中全氮含量,穗粒数,穗数和产量均高于甘春27号。(3)不同施肥与品种组合处理下春小麦全氮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甘春32号NM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全氮含量和产量最高。NM处理可以缩小不同品种春小麦产量的差距。M处理显著降低了甘春27号根、叶干重,但对甘春32号无显著影响。【结论】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地区,甘春32号选用氮肥有机肥配施是春小麦高产高效组合。

    陆地棉磷高效基因GhMYB4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耿翡翡, 孟超敏, 卿桂霞, 周佳敏, 张富厚, 刘逢举
    2023, 60(6): 1406-141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3
    摘要 ( 266 )   HTML ( 0 )   PDF(1604KB) ( 44 )  

    【目的】基于陆地棉根部低磷胁迫基因谱芯片差异表达序列数据分析,挖掘相关基因,分析其克隆与表达,为研究棉花GhMYB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培育棉花磷高效利用新种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克隆GhMYB4基因并进行基因组DNA与cDNA测序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hMYB4的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与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该基因于根、茎、叶、花四个组织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GhMYB4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774 bp,共编码257个氨基酸,属于MYB家族。半定量RT-PCR和qRT-PCR试验结果均表示,GhMYB4基因主要表达于根,中量表达于茎和叶,微量表达于花。【结论】获得GhMYB4基因及表达特性,该基因在棉花根中的表达量是最大的,在花中表达相对较小,中量表达于茎和叶。

    新疆阿拉尔垦区不同播期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王文涛, 吴博, 邰红忠, 练文明, 戴翠荣, 李双江, 蒲艳梅
    2023, 60(6): 1413-14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4
    摘要 ( 990 )   HTML ( 0 )   PDF(1476KB) ( 59 )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生长影响,分析阿拉尔垦区适期早播与晚播对棉花生长造成的差异,为垦区棉花品种选择、促早栽培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陆地棉品种J206-5,选择4月14日、4月17日、4月20日、4月23日、4月26日5个播种时间,研究播期对棉花出苗、棉苗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棉花出苗率增加,出苗时间缩短,苗期株高、主根长、节位、茎粗、各器官干物质量减少,生育进程减缓,生育期延长,产量降低,生殖器官进入快速积累期的时间提前,快速积累期缩短,马克隆值和成熟度下降。【结论】在阿拉尔垦区,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不宜超过4月20日;3 d膜下5 cm日平均地温≥12℃可作为棉花播种的适宜温度指标,在此条件下早播的棉花生长优势明显,易于形成产量,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宜采用中熟品种,晚播宜采用熟性较早的品种。

    微生物·园艺特产·贮藏保鲜加工
    棉秆固体发酵中木质素降解与酶活性变化的关联分析
    李佩琪, 孙庆培, 王志慧, 秦新政, 樊永红
    2023, 60(6): 1423-14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5
    摘要 ( 339 )   HTML ( 7 )   PDF(1423KB) ( 62 )  

    【目的】分析棉花秸秆经固体发酵转化为有机基质过程中的木质素降解与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关联性,为研究木质素降解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棉秆进行固体发酵,测定温度、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利用紫外检测和高温灼烧法分别测定发酵过程中酸溶性木质素和酸不溶性木质素的含量变化以及3种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结果】在棉秆固体发酵过程中,棉秆木质素含量由31.51%显著降低至25.38%(P<0.05),木质素降解速率在高温期后显著升高,在熟化期时持续升高,直至发酵结束时达到最高,为13.84 g/d。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在熟化期时显著升高,在发酵结束时达到最高值,其中锰过氧化物酶活性12.91 U/g,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55.28 U/g,漆酶活性0.19 U/g。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和木质素降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3种木质素降解酶活性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锰过氧化物酶在棉秆固体发酵的木质素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结论】棉秆固体发酵过程中木质素降解的规律及其与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关联。

    田间晾晒时间对饲用油菜发酵品质的影响
    杨寒珺, 黄星宇, 王旭哲, 张凤华, 鲁为华, 张凡凡
    2023, 60(6): 1433-144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6
    摘要 ( 277 )   HTML ( 5 )   PDF(982KB) ( 55 )  

    【目的】研究田间晾晒对饲用油菜含水率的影响,分析含水率对青贮饲用油菜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饲用油菜青贮实际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罐装青贮法,设计6个晾晒时间处理,分别为晾晒0 h(A1处理)、12 h(A2处理)、24 h(A3处理)、36 h(A4处理)、48 h(A5处理)、60 h(A6处理),将晾晒后的原料直接青贮,青贮60 d后开罐,进行感官评价,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饲用油菜随晾晒时间的延长,干物质含量(DM)、铵态氮含量(NH3-N)均显著增加(P<0.05),pH值、乳酸含量(LA)、乙酸含量(AA)均增加不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含量(EE)、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WSC)均下降;对比不同晾晒时间饲用油菜青贮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品质,晾晒12 h(含水率73.53%)蛋白质含量(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WSC)最高(分别为11.04%和12.3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最低为(16.80%),pH值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乳酸含量(LA)、乙酸含量(AA)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丙酸含量(PA)最低(0.04%)。【结论】发酵后晾晒12 h的饲用油菜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最好,在南疆麦后饲用油菜收获时田间晾晒时间12 h左右,综合价值最优。

    库尔勒香梨不同类型果柄差异比较
    曹艺洁, 艾沙江·买买提, 仙米斯娅·塔依甫, 史智勇,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
    2023, 60(6): 1442-14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7
    摘要 ( 305 )   HTML ( 9 )   PDF(1426KB) ( 46 )  

    【目的】比较成熟期库尔勒香梨正常果柄、香梨肉质化果柄与砀山酥梨果柄3者之间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结构物质、营养物质、矿物质元素之间差异,研究细胞壁结构物质和矿质元素与香梨肉质化果柄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香梨产量和品质、培育果柄抗机械损伤能力高的香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15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与砀山酥梨树为材料,田间调查成熟期果柄形态指标,利用正态分布方法确定香梨肉质化果柄的标准,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3种(ZC、RZ、DS)果柄的解剖结构,比较3种类型里果柄在显微结构上的差异。分析肉质化果柄和正常果柄的矿物质元素差异及3种果柄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细胞壁物质差异。【结果】库尔勒香梨肉质化果柄的发生率高达84%,库尔勒香梨肉质化果柄粗度取值范围≥3.70 mm。香梨正常果柄和肉质化果柄中的维管束数量没有差异,均为9条;3种类型果柄中香梨肉质化果柄维管束面积占比小于香梨正常果柄和砀山酥梨果柄。肉质化果柄中的纤维素含量高于正常果柄和砀山酥梨果柄,而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却低于正常果柄和砀山酥梨果柄;香梨肉质化果柄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果柄,而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香梨正常果柄和砀山酥梨果柄,正常果柄和肉质化果柄中检测出33种矿物质元素,其中两种类型果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的元素有25种(VIP大于1且P<0.05)。【结论】香梨肉质化果柄中的水分含量、维管束的面积、纤维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矿物质元素中的Se、P、B、Na元素的含量均高于香梨正常果柄,库尔勒香梨不同类型果柄中细胞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库尔勒香梨果柄发生肉质化。

    山葡萄‘双优’组织培养生根期愈伤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韦伟, 单守明, 徐文娣, 李光宗
    2023, 60(6): 1451-145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8
    摘要 ( 425 )   HTML ( 15 )   PDF(1903KB) ( 62 )  

    【目的】研究山葡萄生根的分子机理,为山葡萄生产繁殖中生根提供理论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对山葡萄‘双优’进行组织培养至生根阶段,设置不同浓度IBA(0.1、0.3和0.5 mg/L)、NAA(0.1、0.3和0.5 mg/L)和蔗糖(15、25和35 g/L)处理,选择根系数目差别较大的两组,对其基部生根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6个样本共获得的高质量序列共284.40 Gb,89.15%~90.3%的Clean Reads 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 S6 较S1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 537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 277个,共8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共805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COG的21个分类中,主要包括未知功能、细胞内运输和信号转导机制等条目。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多糖结合、驱动蛋白复合体和生长素激活信号通路等条目。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生长素途径中的11个差异表达基因均为上调表达,表达量差异较大的5个基因为IAA14、IAA22、IAA27、LAX3和A-ARR基因。转录组数据可信。【结论】通过对不同浓度的IBA、NAA和蔗糖诱导‘双优’葡萄组培苗生根的愈伤组织进行测序,获得了较为完整的转录组数据,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激素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番茄SlLCY-B2及其启动子的分子特征和sgRNA分析
    刘江娜, 张西英, 李荣霞, 张小伟, 白云凤, 张爱萍
    2023, 60(6): 1460-14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19
    摘要 ( 1177 )   HTML ( 12 )   PDF(1255KB) ( 44 )  

    【目的】番茄红素合成后会在β-番茄红素环化酶SlLCY-B(lycopene-β-cyclase)催化下进入代谢途径,抑制SlLCY-B2的表达可增加番茄红素的积累。对番茄红素代谢调控基因SlLCY-B1的分子特征及sgRNA进行系统分析,为利用CRISPR/ Cas9 技术对SlLCY-B2及其上游启动子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或片段删除、调控SlLCY-B2的表达以减少代谢的途径,提高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方法】利用生物在线工具,对SlLCY-B2多肽特性及保守结构域、基因组结构、数字表达谱、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系统分析,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设计筛选出适宜的sgRNA。【结果】SlLCY-B2位于番茄6号染色体,编码498 个氨基酸,gDNA不含内含子,呈果实特异性表达。SlLCY-B2分布145条sgRNA,其中21条有高特异性。SlLCY-B2上游-1 500 bp 启动子序列分布15个顺式作用元件和112条sgRNA。【结论】SlLCY-B2和其启动子区进行基因编辑,可调控SlLCY-B2的表达,将提高番茄红素含量。

    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马瑟兰花色苷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户金鸽, 白世践, 陈光, 蔡军社
    2023, 60(6): 1466-147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0
    摘要 ( 256 )   HTML ( 5 )   PDF(1666KB) ( 73 )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马瑟兰果皮花色苷种类和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嫁接的酿酒葡萄马瑟兰为材料,砧木分别为SO4、5BB、3309M和101-14,以未嫁接的为对照,利用LCMS/MS法测定果皮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不同砧木嫁接的马瑟兰葡萄果皮中有48种花色苷种类(锦葵苷8种、飞燕草苷12种、矮牵牛苷8种、芍药苷7种、花青苷9种、天竺葵素4种)和11种非花色苷(黄酮5种、黄烷酮2种、原花青素4种)种类。马瑟兰果皮中以锦葵苷、飞燕草苷、矮牵牛苷、芍药苷、花青苷为主,锦葵苷占50%左右,飞燕草苷约占33.00%,并检测到了极少量的天竺葵素。花色苷单体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约占45%。【结论】砧木SO4下调了总花色苷含量,比对照减低了11.860%,但与对照间不存在极显著差异,砧木5BB、3309M、101-14分别比对照上调了26.621%、2.759%和12.629%,M/3309M、M/101-14花色苷含量与对照间无极显著差异,M/5BB的总花色苷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不同品种厚皮甜瓜采后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比较
    贾斌鑫, 杨世英, 王艳, 杨朋朋, 何伟忠, 王成, 刘峰娟, 范盈盈
    2023, 60(6): 1476-14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1
    摘要 ( 307 )   HTML ( 10 )   PDF(1382KB) ( 60 )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品种甜瓜糖组分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差异。【方法】以9种新疆特色厚皮甜瓜为试材,提取和测定甜瓜中可溶性糖和转化酶(Ivr)、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分析糖组分和糖代谢相关酶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甜瓜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存在差异,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范围分别为2.17~3.21、1.09~2.56和0.77~5.76 g/100 g;其中果糖含量最高的是黄梦脆,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俊秀,蔗糖含量最高的是早醉仙。甘甜蜜宝的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分别为7.5和8.7 μmol/(h·g),9种成熟甜瓜中转化酶处在低活性状态。【结论】不同品种厚皮甜瓜的糖组分和糖代谢相关酶存在着不同相关性。

    高温胁迫对枣花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冠玉, 贾平平, 靳娟,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 樊丁宇, 赵晓梅, 郝庆, 杨磊, 耿文娟
    2023, 60(6): 1485-14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2
    摘要 ( 334 )   HTML ( 12 )   PDF(1241KB) ( 60 )  

    【目的】分析高温胁迫下伏脆蜜和骏枣花器官的生理特征差异,为红枣花器官的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伏脆蜜和骏枣盆栽苗为材料,测定45℃高温胁迫不同时间(0、2、6、24 h)对2个品种花器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细胞膜遭受高温胁迫后受损伤程度增大,且在不同时长高温胁迫处理下骏枣花器官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始终大于伏脆蜜,高温胁迫下骏枣花器官细胞膜受损害程度较大。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花器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骏枣花器官脯氨酸含量比伏脆蜜提前下降。2个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且伏脆蜜花器官的POD、CAT酶活性始终大于骏枣,伏脆蜜提高更多的自身抗氧化酶活性以此抵御高温胁迫。【结论】高温胁迫下,伏脆蜜花器官细胞膜稳定性优于骏枣,在生理特征上表现出比骏枣花器官有更强的耐热性。

    冷害对多茸毛型线辣椒幼苗生理水平的影响
    陈艳, 黄璐瑶, 邓昌蓉, 张彦君, 侯全刚, 邵登魁
    2023, 60(6): 1492-149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3
    摘要 ( 257 )   HTML ( 6 )   PDF(1093KB) ( 36 )  

    【目的】研究茸毛型线辣椒种质资源的抗寒性以及对低温的适应性,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特色品种多茸毛型辣椒青线椒2号为材料,采用低温培养箱对幼苗期植株进行低温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的不同生理指标变化相对趋势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茸毛型线辣椒种质资源具有更好的抗寒性以及对低温的适应性。

    黑核桃组培中消毒及防止褐化最适浓度分析
    付强, 王琴, 徐彩芹, 牛俊丽, 牛建新, 王建友
    2023, 60(6): 1499-15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4
    摘要 ( 287 )   HTML ( 9 )   PDF(936KB) ( 51 )  

    【目的】筛选出消毒的最佳时间和抗褐化剂的最适浓度,研究外植体细胞结构在褐化过程中的变化,为黑核桃的组培研究和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时长对黑核桃叶片和茎段进行消毒处理,观察其对污染率、褐化率的影响;以AC、PVP、VC 3种抗褐化剂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其对黑核桃茎段褐化率和萌发率的影响;观察褐化外植体徒手切片。【结果】 (1)叶片以0.1%HgCl2消毒5 min,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低;(2)茎段以二次消毒法,0.1%HgCl2加吐温80消毒5 min,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低;(3)以AC 2 g/L、PVP 110 mg/L、VC 100 mg/L处理的褐化率最低;以AC 1 g/L、PVP 70 mg/L、VC 50 mg/L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叶片以0.1%HgCl2消毒5min为最佳消毒时间;茎段以二次消毒法,0.1%HgCl2加吐温80消毒5 min为最佳消毒时间;最适的抗褐化剂浓度配比为AC1g/L、PVP 110 mg/L、VC100 mg/L。

    低压静磁场处理对鲜食核桃解冻效果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孙席平, 孔娜, 许铭强, 王苹, 徐斌, 张婷
    2023, 60(6): 1506-151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5
    摘要 ( 280 )   HTML ( 5 )   PDF(1616KB) ( 47 )  

    【目的】研究低压静磁场处理对鲜食核桃解冻效果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磁场强度,为生产中长期冻藏的鲜核桃适时解冻销售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温185冷冻鲜核桃为试材,在前期预实验基础上,于4℃低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2、4和6 mT 4个不同强度的低压静磁场处理后,测定其解冻后及低温货架期间果实的汁液流失率、含水量、色泽及质构等指标,研究并统计其感官指标,分析低压静磁场处理对鲜食核桃解冻效果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低压静磁场处理可有效抑制冷冻鲜核桃果实汁液流失和含水量下降,使果实解冻后低温货架期间核仁保持较好的色泽、硬度和感官品质;与对照相比,4 mT磁场处理可使冷冻鲜核桃解冻后4℃低温货架时间延长36 h,达到72 h,核仁口感较脆、有香味,具有一定的食用品质。【结论】4 mT低压磁场处理可有效保持冷冻鲜核桃解冻后及低温冷藏货架期间果实品质。

    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兽医
    巴旦木细菌性穿孔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药剂筛选
    宋单波, 张国新, 王权, 刘保军, 黄涛, 韩宏伟, 白剑宇, 郭庆元
    2023, 60(6): 1515-15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6
    摘要 ( 289 )   HTML ( 8 )   PDF(1082KB) ( 75 )  

    【目的】研究巴旦木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防控药剂,为病害田间防控药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备选药剂。【方法】供试8种培养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病原菌在不同温度、培养基、碳源、氮源、pH和NaCl浓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运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比较12种不同药剂的抑菌效果。【结果】最适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LB,最适生长温度为28℃,在以甘露醇为碳源和酵母膏为氮源时生长量最好;病原菌在pH为5~10均能生长,最适pH为7.5,致死温度为50℃;在供试的12种药剂中,0.3%四霉素和1.2%的中生菌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2.925、6.474 mg/L,其次是3%噻霉酮和53.8%氢氧化铜,EC50分别为20.245、50.947 mg/L,80%波尔多液和30%噻唑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当浓度达到10 000 mg/L以上才能抑制病原菌。【结论】6种供试培养基中最适合病原菌生长的为LB培养基,最适合温度为28℃,最适pH为7.5,8种供试碳源中,最适合碳源为甘露醇,8种供试氮源中,最适合氮源为酵母膏,12种供试药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0.3%四霉素的毒力最强,其次为1.2%中生菌素和3%噻霉酮,3种防治药剂较好。

    文冠果根腐病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张国新, 宋单波, 刘保军, 王权, 白剑宇, 郭庆元
    2023, 60(6): 1523-15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7
    摘要 ( 272 )   HTML ( 9 )   PDF(951KB) ( 57 )  

    【目的】研究文冠果根腐病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r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抑菌效果明显的杀菌剂,为文冠果根腐病田间药剂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病原菌在不同碳源、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分析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运用病原菌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试验,筛选高效抑菌药剂。【结果】病原菌在8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在PDA上生长速率明显优于其它7种培养基,病原菌在PDA上生长最好,其次为CMA、PCA、OA、PSA、胡萝卜、WA和MA;病原菌在15~40℃均可生长,且最适温度在(35±1)℃;病原菌在pH值为4~11均可生长,其中pH值为8.0时生长最优;30%甲霜·噁霉灵毒力最大,EC50值为1.259 9 mg/L,其次为50%腐霉·福美双,EC50值为8.156 4 mg/L,而2×109 CFU/g 枯草芽孢杆菌毒力最小,EC50值为4 107.327 mg/L。【结论】在8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中,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值为8。供试12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甲霜·噁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腐霉·福美双和代森锰锌,3种药剂可作为文冠果根腐病田间防治药剂的备选药剂。

    天山北坡前山带典型灌木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汤东, 安玉光, 程平, 李宏, 杨建军, 王凯
    2023, 60(6): 1531-15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8
    摘要 ( 284 )   HTML ( 9 )   PDF(1118KB) ( 52 )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典型灌木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典型灌木(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indl.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为研究对象,人为控制土壤水分补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监测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4种灌木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下的变化特征,分析4种灌木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响应机制。【结果】4种灌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表现为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锦鸡儿、沙棘、刺蔷薇和文冠果光合速率明显被抑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分别是10.08%、12.59%、9.85%、10.59%,土壤含水量极限值分别是7.76%、9.19%、7.52%、8.17%。锦鸡儿和沙棘的WUE均是在轻度干旱程度时达最大值,而刺蔷薇和文冠果则是在中度干旱程度达最大值,并且锦鸡儿、沙棘、刺蔷薇和文冠果在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11.60%、12.25%、8.75%、12.00%时具有最优WUE;灌木叶片WUE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nTrGsCi相关性较弱。【结论】当土壤含水量低于9.85%时,4种灌木植物光合特性明显被抑制,但土壤含水量达到8.75%~12.25%,植物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4种灌木抗旱性为刺蔷薇>锦鸡儿>文冠果>沙棘。适当补水对灌木植物抗逆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耐受性分析
    王新月, 訾方泽, 葛建民, 陈生熬, 姚娜, 肖青, 艾尼瓦尔·依布拉音
    2023, 60(6): 1540-15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29
    摘要 ( 342 )   HTML ( 12 )   PDF(1013KB) ( 71 )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适应生物学,评估扁吻鱼幼鱼机体抗逆性能,分析其濒危机制,为扁吻鱼的苗种培育和驯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扁吻鱼幼鱼盐碱耐受性及进行行为学分析。【结果】在pH值(7.78±0.09)、温度(21±1)℃条件下,扁吻鱼对照组幼鱼无明显应激反应,活动平缓,呼吸正常,对外界刺激(光、声音等)有正常反应,未出现死亡个体。实验组幼鱼初始接触实验水体应激过强,随盐碱浓度梯度升高,游动急躁,挣扎撺动,继而死亡,碱度浓度梯度下的行为特征与盐度实验类似。扁吻鱼幼鱼24、48、72、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302 1、13.721 4、13.614 4、13.533 2 g/L,安全浓度(SC)为3.789 1 g/L;碳酸氢钠(NaHCO3)碱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856 1、39.502 5、32.951 5、31.777 9 mmol/L,安全浓度(SC)为11.850 8 mmol/L。【结论】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89 1 g/L、11.850 8 mmol/L,与曾栖息水体环境理化指标相比,扁吻鱼受碱度较大胁迫,栖息水体盐碱的持续升高极大影响其生态位和栖息生境的选择致其濒危。

    补饲精料补充料对育肥驴体重增加、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杨帆, 李晓斌, 陈开旭, 黄新新, 马晨, 肖海霞, 阿不来提·苏来曼, 解鹏
    2023, 60(6): 1548-155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30
    摘要 ( 246 )   HTML ( 7 )   PDF(785KB) ( 50 )  

    【目的】研究补饲精料补充料对育肥驴体重增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新疆本地驴育肥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头年龄3~5岁、体重相近(186.65±10.39) kg、健康状况良好的母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按照金胡杨牧业有限公司对育肥驴常规饲养管理的方法饲喂,试验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补饲研究提供的精料补充料2 kg/(d·头),进行为期90 d的育肥试验,定期称量育肥驴体重,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1)补喂精料补充料的试验组母驴总增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94.89%和100.00%。(2)补饲能够显著提高母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9.79%和34.31%(P<0.05)。(3)补饲可显著提高母驴血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提高了4.6%、7.92%和7.25%(P<0.05)。(4)试验组血浆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育肥驴补喂精料补充料,可显著促进体重的增加,提高蛋白质代谢,促进育肥驴整体的育肥效果。

    奶山羊CAEV感染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
    王登峰, 古努尔·吐尔逊, 李建军, 洪都孜·波拉提, 杨学云, 孟肖潇, 吴建勇
    2023, 60(6): 1555-15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6.031
    摘要 ( 281 )   HTML ( 12 )   PDF(723KB) ( 61 )  

    【目的】研究山羊感染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 encephalitis virus,CAEV)后血清总抗体的消长规律,为CAEV检疫、净化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我国分离的CAEV山东株(试验组)、参考株ATCC VR-905(参考株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经颈静脉注射感染3~5月龄关中奶山羊9只(每组3只),选用OIE推荐的CAEV/MVV总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定期检测抗体。【结果】阴性对照组始终为阴性,试验组和参考株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4 d出现抗体转阳个体,试验组在第42 d时全部转阳,参考株对照组在第71 d时全部转阳,且在后续监测期内抗体OD值均处较高水平并。【结论】山羊感染CAEV后能够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前2个月内抗体水平差异较大,抗体刺激起来后将持续处在较高水平。血清中CAEV总抗体水平可作为山羊CAE检疫的判断标准,但必须进行间隔期不少于60 d的2次以上的检疫。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765990 今日访问:20158 在线人数:2175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