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科学·分子生物·园艺·林业
    干旱胁迫下玉米开花期雄穗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与筛选
    杨杰, 韩登旭, 王业建, 阿布来提·阿布拉, 梁晓玲, 郗浩江, 李铭东, 王仙
    2020, 57(2): 197-2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1
    摘要 ( )   PDF(2078KB) ( )  
    【目的】 研究玉米开花期不同耐旱性玉米自交系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玉米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代谢途径并发掘有价值的耐旱基因,对响应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进行筛选和鉴定分析。【方法】 以强耐旱系PHBA6和弱耐旱系吉63为材料,设计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处理。在玉米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取雄穗小花提取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图像扫描和质谱分析。【结果】 质谱分析共筛选出542个高清晰、重复性强的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丰度达2.0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共有59个,强耐旱系PHBA6中有26个,弱耐旱系吉63中有37个,在强耐旱系PHBA6与弱耐系吉63中都表达且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4个。【结论】 干旱胁迫蛋白参与代谢物和能量前体合成、核苷酸代谢、氧化还原辅酶代谢过程、蛋白翻译调控、细胞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过程的调控、含硫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过程和光合作用等。细胞组分分类显示二者中的差异蛋白都与叶绿体及其结构相关,而且差异蛋白的细胞组分分类一致,但在生物学代谢过程及分子功能分类上相差较大,这些显著的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是形成不同品系间耐旱性强弱的主要原因。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王天友, 冯春晖, 王有武, 曹新川, 郭伟锋, 刘春艳, 黄光伟, 何良荣
    2020, 57(2): 209-2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2
    摘要 ( )   PDF(2506KB) ( )  
    【目的】 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型果枝)分别收获300个单株的棉铃,采用R语言对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混合型果枝表现最好,长果枝次之,零式果枝最差;品质性状:长果枝表现最佳,混合果枝混合型果枝次之,零式果枝表现最差。3种果枝类型各性状间相关系数不同,但部分性状表现有相同趋势。在产量性状中,3种果枝类型相关性趋势一致,籽棉重与铃数、单铃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数相关系数均为0.85以上,且高于与铃重的相关系数,铃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关系,衣分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单株铃数对籽棉产量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品质性状中,零式果枝中纤维品质5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另2种果枝中,除马克隆值以外,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零式果枝中单铃重与5个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长果枝和混合型果枝中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 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表现并不相同,混合果枝类型产量和品质性状整体表现最好。
    盐碱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及离子组含量分布的影响
    廖欢, 侯振安
    2020, 57(2): 219-2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3
    摘要 ( )   PDF(2526KB) ( )  
    【目的】 分析盐碱胁迫对棉花生长、生理及离子平衡的影响,从离子平衡角度研究棉花抗盐性的内在机制。【方法】 以鲁棉研24号与新陆早45号棉花为材料,设置无盐(CK)、混盐(SA)2个盐度。【结果】 盐碱胁迫下,鲁棉研24号与新陆早45号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受明显抑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鲁棉研24号叶中P含量显著增加了55.80%,新陆早45号无显著变化。 鲁棉研24号与新陆早45号各器官中的Na含量均显著增加,鲁棉研24号茎、根中K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20%、26.04%,叶中K及植株总体Ca、Mg含量有所下降。鲁棉研24号与新陆早45号地上部分Zn、Al、Mn、Mo含量显著增加,地下部分显著降低。【结论】 盐碱胁迫下新陆早45号较鲁棉研24号吸收了更多的Na,导致植物对N、P、K、Ca、Mg等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降低,且鲁棉研24号较新陆早45号具有更强的将各离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能力,提高自身在盐碱胁迫下的耐盐性。
    2个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累积对干旱的响应
    高宏云, 李军宏, 王远远, 夏军, 时晓娟, 郝先哲, 田雨, 罗宏海
    2020, 57(2): 233-24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4
    摘要 ( )   PDF(2603KB) ( )  
    【目的】 研究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为棉花抗逆栽培和耐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土柱栽培的条件下,以棉花品种新陆早17号(敏旱型)和新陆早22号(耐旱型)为材料,设常规灌溉(4 500 m3/hm2,CK)、轻度干旱(2 700 m3/hm2,W1)和中度干旱(900 m3/hm2,W2)水分处理,测定棉花产量形成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 2个棉花品种的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Chl a)、叶绿素b含量(Chl b)、叶绿素总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品种间以新陆早22号降幅较小。与CK相比,W1条件下2棉花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未显著降低,但新陆早17号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受到抑制,且轻度和中度干旱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盛铃期显著增加。在W1条件下,新陆早17号吐絮期的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分别比CK下降了30.44%和16.61%,新陆早22号仅下降12.50%和5.74%。CK、W1、W2条件下,新陆早22号的根冠比在盛铃期较新陆早17号高2.54%、9.56%和14.48%。【结论】 耐旱性较强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通过保持更好的光合性能和较大的根冠比,来保持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以适应干旱胁迫。
    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马腾飞, 李杰, 陈志, 郭峰, 韩咏香, 娄善伟, 郭蕾, 何红, 马兴旺, 张鹏忠
    2020, 57(2): 245-25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5
    摘要 ( )   PDF(2025KB) ( )  
    【目的】 研究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膜下滴灌棉花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新陆早52号为材料,设N0(不施氮)、N150(150 kg/hm2)、N250(250 kg/hm2)、N350(350 kg/hm2)、N450(450 kg/hm2)共5个处理,研究膜下滴灌棉花的氮肥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施用量。【结果】 不同氮肥处理地上部生物累积量进符合Logistic 曲线模型Y=a/(1+b×exp(-k×t)),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71~77 d,进入快速积累期在56~60 d。2试验年各处理LAI表现为N450>N350>N250>N150 >N0,最大可达4.51~4.81。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表现为随土层深入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现蕾阶和铃期消耗土壤硝态氮较多。产量、肥利用率、氮肥贡献率2试验年N350最大,分别在为7 477.5和7 731.7 kg/hm2,40.32%、43.24%,56.09%、57.02%。【结论】 N350(35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27.70~340.6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品质的比较
    王彦超, 宋磊, 张凡凡, 王旭哲, 孙艳梅, 马春晖
    2020, 57(2): 254-26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6
    摘要 ( )   PDF(2090KB) ( )  
    【目的】 研究10个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方法】 选择燕麦品种是青引1号、林纳、丹麦440、加燕2号、巴燕3号、魅力、燕王、美达、贝勒2代、爱沃,于2018年4月28日播种,观测各品种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测定每个品种营养指标。【结果】 早熟品种生育期在78~83 d,早、中熟品种在88 d左右,中熟品种在88~92 d,晚熟品种在91~103 d。株高随着燕麦生长逐渐增加,贝勒2代株高最高,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128.26 cm。抽穗期加燕2号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品种(P<0.05)。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其中爱沃干草显著高于其它燕麦品种(P<0.05),乳熟期产量为10.68 t/hm2。在营养品质方面,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随着燕麦生长呈减少趋势,粗脂肪随着燕麦生长呈增加趋势。各营养指标变化范围,粗蛋白8.75%~15.88%,粗脂肪1.98%~5.25%,中性洗涤纤维41.84%~59.45%,酸性洗涤纤20.35%~39.42%。爱沃粗蛋白含量最高,林纳、燕王和贝勒2代粗脂肪含量最高。魅力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爱沃和贝勒2代中性洗涤纤维较低。巴燕3号和美达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贝勒2代。【结论】 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晚熟品种推荐爱沃、贝勒2代,早、中熟品种推荐加燕2号,最佳刈割时间为乳熟期。
    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丁邦新, 刘雪艳, 白云岗, 刘洪波, 丁平, 肖军
    2020, 57(2): 264-2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7
    摘要 ( )   PDF(2034KB) ( )  
    【目的】 研究典型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样品测定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和各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 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呈碱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受季节及灌溉影响,秋季蒸发强烈处于积盐阶段,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均大于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根域层盐分、Cl-、Mg2+、SO2-4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深层盐分、K++Na+符合高斯模型,HCO-3、Ca2+符合球状模型。根域层盐分大多处于轻、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荒漠化程度高、地形复杂的区域,深层土壤盐分受秋季潜水蒸发影响,绝大部分处于轻度盐渍化,变化范围小,分布较为均匀。各土层中阴离子均以SO2-4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SO2-4、Cl-、K++Na+与根域层土壤盐分有着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1团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各层土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状态,47.12%的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处于中度盐渍化状态,90.01%的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处于轻度盐渍化状态。
    成龄枣树光合特性与光响应曲线模型
    张梦丽, 岳春芳, 李艺珍
    2020, 57(2): 274-28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8
    摘要 ( )   PDF(2064KB) ( )  
    【目的】 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研究红枣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及适用于滴灌模式下红枣的光响应曲线模型,为红枣滴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地表滴灌的6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 6年生红枣在20、30 m3667 m2灌溉水量区间内,最大净光合速率呈递减趋势。拟合模型针对新疆南疆成龄枣树叶片适用性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模拟机制的模型。【结论】 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南疆成龄枣树叶片的适用性最好。
    赤霉素对枣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 樊丁宇, 郝庆, 曾斌, 张翔飞, 余镇藩, 唐义莲
    2020, 57(2): 283-2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09
    摘要 ( )   PDF(2739KB) ( )  
    【目的】 研究赤霉素对枣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赤霉素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和骏枣的鲜花粉为材料,于盛花期喷施赤霉素(GA3)处理,采用离体培养基,I-KI(碘-碘化钾)染色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分析赤霉素对红枣花粉萌发和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10~30 mg/L)赤霉素对灰枣和骏枣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花粉活力、花粉量和柱头可授性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对花粉的萌发特性产生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后7 d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跟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枣花粉萌发、花粉管长度、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特性,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基于VSD模型的新疆生态脆弱性评价
    陆海燕, 孙桂丽, 李路, 卢航, 白一纯
    2020, 57(2): 292-30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0
    摘要 ( )   PDF(3085KB) ( )  
    【目的】 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评估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变化。【方法】 研究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估新疆各地州市2007~2017年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其综合脆弱性。【结果】 (1)受气候条件影响吐鲁番市一直处于极端脆弱区,新疆南疆大部分地区处于重度脆弱区,而北疆以轻度脆弱区为主。(2)2007~2017年新疆的暴露度指数和敏感性指数变化不大,适应力指数有所提升,综合生态脆弱性呈小幅下降趋势。(3)新疆生态脆弱性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综合脆弱性的下降与适应力的提升有较大关系。【结论】 针对中重度脆弱区着重提高其生态适应力是降低新疆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植物保护·畜牧兽医
    5种杀虫剂对梨冠网蝽室内毒力测定及药剂筛选
    范伟彦, 张嘉宇, 杨德松, 张国强, 陈刘生
    2020, 57(2): 303-31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1
    摘要 ( )   PDF(1038KB) ( )  
    【目的】 筛选对梨冠网蝽若虫、成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为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5种药剂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对梨冠网蝽进行毒力测定。【结果】 4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对梨冠网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每个药剂各浓度之间防效并无显著差异,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497.47、574.765、589.343 6 mg/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505.445、545.484、596.254 6 mg/L。这5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45%毒死蜱EC>25 g/L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P>25%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结论】 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可用于梨冠网蝽的防治。
    基于增效剂与杀虫剂协同作用的玉米螟超低量喷雾防治技术
    王志慧, 丁新华, 贾尊尊,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2020, 57(2): 311-3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2
    摘要 ( )   PDF(1405KB) ( )  
    【目的】 基于新型增效剂与杀虫剂协同使用,研究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方法】 选取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做为施药器械,并以2种代表性杀虫剂的田间适宜用药量作为减药基线,对比分析3种新型增效剂协同使用减药处理(0%、-15%、-30%)下的玉米螟田间防效。【结果】 添加增效剂在减药15%水平及减药30%水平下药后28 d防效最佳的是激健,防效达80.06%~92.17%。20%氯虫苯甲酰胺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辉丰,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13.80%;杀虫剂34%乙多 甲氧虫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欧克森,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2.77%。其中34%乙多 甲氧虫CS35.0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防效最高,药后28 d防效为98.28%;其次34%乙多 甲氧虫29.75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欧克森增效剂30.00 mL/667m2药后28 d防效是92.47%;防效最差的是34%多乙 甲氧虫CS24.5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辉丰增效剂10.00 mL/667m2,其药后28 d防效为53.92%。【结论】 添加新型增效剂,实现减施30%是完全可行的,但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农药种类及性质等合理搭配使用。
    新疆双峰驼纳米抗体、重链抗体和常规抗体的热稳定性比较
    坤杜孜阿依·阿布都沙拉木, 姜志强, 刘娅菲, 熊静璠, 娜斯拜·阿卜杜瓦哈普, 李江伟
    2020, 57(2): 319-3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3
    摘要 ( )   PDF(1466KB) ( )  
    【目的】 比较纳米抗体、HCAbs与常规抗体之间在温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研究HCAb的功能特性和骆驼适应极端环境的免疫特点提供参考。【方法】 从溶菌酶、蒜氨酸酶和丹毒丝菌表面抗原A 3种抗原免疫的新疆双峰驼血清中,采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色谱纯化IgG1、IgG2和IgG3 3种亚型抗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表达和纯化3种纳米抗体。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过22~90℃一系列热处理后、平衡至室温的各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活性,以剩余抗原结合活性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抗体温度稳定性的参数。【结果】 3种抗原免疫后均能在骆驼激发明显的抗体反应。采用Protein A/G亲和色谱,从血清中纯化获得分子量分别为50 KD+25 KD、 46 KD和43 KD的IgG1、IgG2和IgG3亚型抗体。骆驼IgG2和IgG3重链抗体比IgG1具有更高的温度稳定性,其中IgG3表现出比IgG2对温度更高耐受的趋势。从细菌表达纯化的3种纳米抗体都表现出比重链抗体和常规抗体更高的温度稳定性。【结论】 抗体结构形式和分子大小可能显著影响了双峰驼抗体对温度的耐受性。
    牛羊源沙门氏菌在某定点屠宰场和农贸市场的污染分布与耐药性调查
    刘英玉, 郑晓风, 李睿鹏, 郑晓琴, 朱梦含, 胥兰, 朱明月, 卢玮, 姚刚
    2020, 57(2): 326-3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4
    摘要 ( )   PDF(1252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某定点屠宰场和农贸市场中牛羊源沙门氏菌的污染和耐药性。【方法】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定点屠宰场、库尔勒市某定点屠宰场和农贸市场采集的胴体拭子、肉样、加工用具拭子841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 4789.4-2016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17种药敏纸片的耐药性调查。【结果】 共分离出47株沙门氏菌属,分离率为5.59%。在屠宰场中沙门氏菌污染程度依次为:胴体拭子<加工用具拭子<肉样。而在农贸市场中沙门氏菌污染程度依次为:加工用具拭子<肉样<胴体拭子。对17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13%~59.57%。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数量较多,其中有1株沙门氏菌耐12种抗菌药。【结论】 市场中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比屠宰场的严重。沙门氏菌在屠宰和市场环节均存在污染,且大多数都是耐药菌株。
    马遗传繁育与运动生理专栏
    调教训练对1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
    王建文, 姚新奎, 褚洪忠, 任万路, 王川坤, 孟军
    2020, 57(2): 333-3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5
    摘要 ( )   PDF(1038KB) ( )  
    【目的】 研究调教训练对1 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为国产速步赛马调教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8匹健康伊犁马母马为试验对象,速步专项训练2个月,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组织速步测试赛,采集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马匹血液样本,测定样本血气指标,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测定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调教训练前,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后15 min(P<0.01),HCO-3浓度、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PCO2和TCO2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Hct和Hb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调教训练后,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5 min(P<0.05),Na+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Hct和Hb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通过对调教训练前和调教训练后对比发现,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调教训练前、后静脉血液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调教训练后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PCO2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后(P<0.05),Hb浓度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极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1),Hct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5)。【结论】 综上所述,调教训练后能够增强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酸碱平衡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及血液运输能力,有效降低马匹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损伤。
    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
    姚闰晨, 孟军, 姚新奎, 王建文, 孔麒森, 张月, 任万路   李长林, 刘晔, 巴燕·吾力木汗
    2020, 57(2): 340-34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6
    摘要 ( )   PDF(1059KB) ( )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卵泡发育的影响
    任万路, 孟军, 王建文, 王旭光, 团勇, 李云涛, 王浩, 刘润, 高英, 姚新奎
    2020, 57(2): 349-35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7
    摘要 ( )   PDF(1046KB) ( )  
    【目的】 研究新疆昭苏地区伊犁马发情周期内卵泡发育变化规律,分析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的影响,为掌握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康苏马业配种站内,同一草场放牧情况下8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发情期内卵泡发育,分析对比不同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卵泡发育时长的差异性。【结果】 年龄Ⅱ组TF3-F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年龄Ⅱ组TF4-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平均高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高温Ⅰ组TF1-F2显著高于平均高温Ⅱ组(P<0.05)。平均低温对TF1-F2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平均低温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平均低温Ⅱ组(P<0.01)。积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积温Ⅱ组TF1-F2极显著高于积温Ⅰ组(P<0.01)。膘情对TF1-F2、TF3-F4、TF1-F5、TF2-F5、TF3-F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TF2-F3具有显著影响(P<0.05)。膘情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3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Ⅲ组TF3-F4极显著低于膘情Ⅰ组(P<0.01),膘情Ⅲ组TF3-F4显著低于膘情Ⅰ组、膘情Ⅱ组(P<0.05)。膘情Ⅰ组TF1-F5极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1),膘情Ⅱ组TF1-F5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Ⅰ组TF2-F5极显著高于第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5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5)。【结论】 年龄、温度、膘情均一定程度的影响伊犁马母马的卵泡发育,其中膘情对卵泡发育有极显著影响,体况较差可抑制母马卵泡发育。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闫睛, 孟军, 王建文, 任万路, 郑国鹏, 李云霞张鑫, 张雯, 袁鑫鑫, 姚新奎
    2020, 57(2): 357-3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8
    摘要 ( )   PDF(1218KB) ( )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不同时段伊犁马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王菊花, 孟军, 王建文, 孔麒森, 姚新奎, 王川坤, 蒋文东, 姚闰晨, 刘钰颖, 包红艳
    2020, 57(2): 365-37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19
    摘要 ( )   PDF(1056KB) ( )  
    【目的】 研究马的行为规律及变化过程,为马匹的选择、训练及健康评估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母马12匹,采集视频数据,记录马匹在各时间段摄食、静息、探究、修饰、排泄和其他等各种行为指标,比较分析各时段行为的差异性。【结果】 舍饲伊犁马在行为规律上全天时间摄食>静息>探究>其他>修饰,不同时段伊犁马行为时间分配上,咀嚼、伸展时间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早、晚时间段(P<0.01),卧息、站息时间晚上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站立、警觉时间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舔食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1),频次指标中,咀嚼次数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显著大于早上时间段(P<0.05),舔食、摇头次数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卧息次数晚上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警觉、站立次数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伸展早上时间段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5),排便次数早上、下午、晚上各时间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舍饲伊犁马全天中用于摄食的时间最长,其后依次是静息、探究、其他、修饰。咀嚼、舔食多集中在早上、下午各时间段;蹭痒多集中在早上时间段;卧息、站息、伸展多集中于晚上时间段;站立、警觉在白天各时间段均较集中;在嗅探、蹭痒、哈欠、刨地、抬蹄、排尿上没有发现差异,通过观察不同时段所表现的行为指标对马匹行为进行监测,可为实际生产过程中马匹的管理提供客观参考指标,减少对马的伤害,防止恶癖的发生。
    伊犁马1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蒋文东, 孟军, 王建文, 孔麒森, 姚新奎, 王川坤,    陈晴, 郑明德, 曲呼拉·赛依提哈孜
    2020, 57(2): 375-38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20
    摘要 ( )   PDF(1047KB) ( )  
    【目的】 研究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各赛段步态特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速度赛伊犁马专项运动性能的训练、调教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挑选18匹3岁身体状况良好的伊犁马并组织1 000 m速度赛,用高清摄像机拍摄马匹在起跑、直道、弯道、终点处的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取步态特征指标,分析不同赛段之间步态特征的差异性与各赛段步态特征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 直道、弯道处的步频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终点处(P<0.01),起跑处步频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终点、弯道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直道处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直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弯道、终点处(P<0.01),起跑、弯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弯道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腾空期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起跑、直道、终点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直道、弯道处的最大开张角度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且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弯道处的步速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除了终点处的后肢步幅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所有赛段的步态特征均与该赛段步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不同赛段下,马匹的步态特征均差异较大,各赛段步幅、步频等步态特征均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可作为马匹训练调教、性能测定的相关参考指标,提升马匹的运动性能及该项赛事运动水平。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王川坤, 曾亚琦, 孟军, 王建文, 孔麒森, 姚新奎, 杨曦曦, 杨利平, 冉立杰, 杰苏尔·吐尔洪江
    2020, 57(2): 384-39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2.021
    摘要 ( )   PDF(1043KB) ( )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时步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障碍赛马的越障性能评估,调教训练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7~12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障碍赛运动马20匹,按照越障能力将马匹分为优秀组、良好组、一般组、较差组。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试验马匹跳跃单杆40、60、80 cm障碍的动态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处理,获取马匹在跳跃障碍时的步态特征数据,分析不同水平障碍赛马在越障时步态特征的差异性和在不同高度时步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0 和 6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良好组、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位置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显著大于优秀组(P<0.05)。起跳位置与起跳角度、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跳跃距离、着陆位置、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与起跳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8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较差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优秀组、良好组的起跳位置显著大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起跳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跳跃距离、着陆角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在40、60、80 cm障碍高度时马匹的后肢步幅、起跳位置、起跳角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障碍赛马越障性能的选择指标。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