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小麦籽粒黑胚病及病原的致病性研究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疆小麦籽粒黑胚病及病原的致病性研究

马德英;贾菊生;羌松   

  1.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 收稿日期:2004-01-25 修回日期:2004-01-25 出版日期:2004-01-25 发布日期:2004-01-25

The Study on Wheat Black Embryo and It's Pathogenicity of Pathogen in Xinjiang

  • Received:2004-01-25 Revised:2004-01-25 Published:2004-01-25 Online:2004-01-25

摘要: 通过对新疆28个县(市)的小麦黑胚病粒进行病原分离,认为引起小麦黑胚病的病原由Alternaria tenuis, Bipolaris sorokiniana, Fusarium spp, Cladosporium spp,和Rhizoctonia spp等组成.其中以Alternaria tenuis为主,Bipolaris sorokiniana次之.病原接种和回接试验表明,Alternaria tenuis对小麦的致病性弱,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致病性强,寄主范围广,是引起小麦苗期根腐病的主要病原之一.Bipolaris sorokiniana的pH值范围广,在pH4.6~7.8下,最适宜该菌生长.同时土壤的含盐量对该菌的生长影响显著,0.1;的含盐量促进病原的生长,但10;的含盐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584041 今日访问:1255 在线人数:4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