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长绒棉品种的蕾铃脱落规律及影响因素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长绒棉品种的蕾铃脱落规律及影响因素

张士荣;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宁新民;阿力甫;冯固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9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 收稿日期:2007-02-25 修回日期:2007-02-25 出版日期:2007-02-25 发布日期:2007-02-25

Study on the Dynamics of the Abscission of Square and Boll in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L.) in South Xinjiang

ZHANG Shi-rong;Baidengsha·Maimaitiaili;NING Xin-min;Alifu;FENG Gu   

  • Received:2007-02-25 Revised:2007-02-25 Published:2007-02-25 Online:2007-02-25

摘要: 对南疆6个长绒棉品种新海7号、新海3号、新海14号、新海16号、新海20号和新海21号的蕾铃脱落规律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长绒棉蕾铃脱落率高于50;,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品种之间差异明显,新海14号脱落率最高,达到65;以上.蕾铃脱落的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而且蕾铃脱落率的变化趋势与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个品种不同果枝之间的脱落率变化规律相似,上部果枝蕾铃脱落率高于中下部果枝,主要是因为上部果枝的落蕾率显著的高于中下部果枝,新海16号甚至高出了35个百分点.除了新海3号和新海16号中部结铃数高于两端以外,其余4个品种结铃数皆是下部>中部>上部,即通常指的"中空"现象.从产量上看,蕾铃脱落率高的品种其最终产量偏低,相反蕾铃脱落率低的品种,最终其产量也高,总体来讲新海7号>新海20号>新海3号>新海21号>新海16号>新海14号.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586340 今日访问:514 在线人数:12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