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目次
    2022, 59(7): 0-0. 
    摘要 ( )   PDF(13206KB) ( )  
    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种质资源
    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唐纪元, 陈民志, 闫江伟, 王宇轩, 左文庆, 田景山, 张旺锋
    2022, 59(7): 1561-157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1
    摘要 ( )   HTML ( )   PDF(1751KB) ( )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的增效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品种的封顶效果,为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早61号、新陆早67号、新陆早72号为材料,不打顶和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低浓度(缩节胺90 g/hm2+助剂60 ml/hm2)、中浓度(180 g/hm2+120 ml/hm2)、高浓度(270 g/hm2+180 ml/hm2)3个处理,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化学封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打顶相比,化学封顶有效控制棉株农艺性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高浓度处理(270 g/hm2+180 ml/hm2)下株高增加了3.0~8.7 cm、果枝数增加了0.8~1.93 台、株宽降低1.4%~3.4 %、主茎节间数增加了0.7~1.2 节。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产量构成因子各浓度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高浓度增效缩节胺封顶具有更好的封顶效应。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打顶,且产量、品质不降低。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钟信念, 梁其干, 李有忠, 赵建华, 马海霞, 李志博
    2022, 59(7): 1573-15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2
    摘要 ( )   HTML ( )   PDF(1504KB) ( )  

    【目的】分析蕾期不同低温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响应规律,筛选蕾期棉花耐冷性相关的光合指标,为耐冷资源鉴定、耐冷棉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材料蕾期设3个低温梯度: T1(20/15℃,昼/夜)、T2(15/10℃)、T3(10/5℃)和对CK(28/20℃)处理。【结果】蕾期棉花在各低温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明显下降,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随着胁迫强度的提升及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先降后升;水分利用率(WUE)先升后降。【结论】可根据蕾期棉花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来判断其受到的低温胁迫程度。T1胁迫下蕾期棉花光合速率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导致;T2胁迫下蕾期棉花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先为气孔因素后转为非气孔因素;T3胁迫下非气孔因素是限制蕾期棉花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低温胁迫对蕾期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抑制的作用。胁迫强度越大,对蕾期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低温处理的时间持续越长,对蕾期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水氮耦合对滴灌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国宏, 付彦博, 扁青永, 魏亚媛, 魏彦宏, 张万旭, 朱锦泉
    2022, 59(7): 1582-15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3
    摘要 ( )   HTML ( )   PDF(843KB) ( )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水肥耦合对滴灌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冬52号为供试材料,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处理3个水平:W1(2 241m3/hm2)、W2(3 486m3/hm2)、W3(4 731m3/hm2);设置施肥处理(氮素)4个水平:N0(0 kg/hm2)、N1(135 kg/hm2)、N2(195 kg/hm2)、N3(255 kg/hm2),分析不同水氮组合对滴灌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或施N的增加, 新冬52号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呈现同步增加趋势;(2)但灌水量过少时(W1处理),增加N并不明显提高产量和光合性能;当灌水量提高到W2和W3水平后,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随着施N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表现出以水带肥的良好效果。 (3)在各处理中, W3N2(灌水4 731m3/hm2、施氮N195kg/hm2)的产量最大(8 570 kg/hm2),相对应的各项光合特性值也达到最大值; (4)W2N2处理(灌水3 486m3/hm2、施N195kg/hm2)的产量则处于次大值(8 465 kg/hm2),W2N2的光合特性值并非最大,但其N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值(16.69 kg/kg ),灌溉水生产效率也达到最大值(1.66 kg/m3 );(5)W2N2与W3N2相比,虽然产量减少了105 kg/hm2(减少1.2%),但灌水量减少了1 245 m3/h2(减少26.3%)、施肥量减少60 kg/hm2(减少23.53%)。【结论】灌水3 486 m3/hm2和氮肥195kg/hm2 的技术组合可作为新冬52号冬小麦的节本增效生产方案。

    不同株高杂交种玉米抗倒伏特性及杂种优势
    潘志远, 段燕燕, 常宝学, 崔振坤, 祁炳琴, 胡静, 勾玲
    2022, 59(7): 1590-15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4
    摘要 ( )   HTML ( )   PDF(1224KB) ( )  

    【目的】研究不同株高玉米杂交种的抗倒性状的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方法】以9个不同株高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测定与倒伏有关的植株形态、三节形态、茎秆穿刺强度、倒伏率指标。【结果】随着杂交种玉米株高增加,玉米杂交种穗位高及穗位系数升高。基部节间长度变长,茎粗系数变小。茎秆穿刺强度变弱,田间倒伏率增加。玉米杂交种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玉米杂交种株高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且高秆类型明显高于矮秆类型。穗位高的超母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均表现为随植株高度的升高而增大。玉米基部节间长度杂种优势均表现比较高,且超母优势大于超父优势,高秆类型也高于矮秆类型。茎秆穿刺强度的杂种优势指数较强,且超父优势大于超母优势。【结论】玉米株高的母本优势大于父本优势,穿刺强度的父本优势大于母本优势,着重选择母本的株高较低、父本的穿刺强度较高的组合,有利于培育高产抗倒的玉米杂交种。

    腐植酸水溶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侯献飞, 苗昊翠, 李强, 顾元国, 贾东海, 石必显, 林萍
    2022, 59(7): 1598-16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93KB) ( )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腐植酸水溶肥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3年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果】不同水肥处理下,其中S3全生育期最长,为136 d,较对照长11 d,S1处理下的花针期较对照提前3 d,增长结荚期,与对照生育期相差较小,在干物质增长速率方面,不同处理下对花生的叶片、茎秆、荚果、根系干物质增长速率、根冠比差异较明显,其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式,S1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速率相当较高,在产量方面处理S1的单株产量(鲜重)、折合667 m2最高,分别是140.33 g、386.69 kg,分别较对照增产21.84%、3.5%,处理S1综合得分最高,处理S1的腐植酸水溶肥N-P-K配比更适合花生的生长。【结论】N-P-K比例为10-40-10水润土腐植酸水溶肥处理(S1)可以促进花生花针期提前,延长结荚期,高P含量促进了茎秆、荚果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提高了花生单株产量,较传统的三元复合肥增产117.86%,且S1处理下花生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处理。

    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条件分析
    许同心, 李涛, 王浩东, 钱灿灿, 马江锋, 杨德松
    2022, 59(7): 1606-161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6
    摘要 ( )   HTML ( )   PDF(1170KB) ( )  

    【目的】研究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球茎休眠特性及萌发环境条件。【方法】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不同储存方式对扁秆荆三棱球茎解除休眠的影响,分析不同温度、pH、盐分、土壤湿度、埋土深度对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的影响,测定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率、萌发指数及平均萌发时间。【结果】室温水储方式眠解除效果最好,30 d后萌发率高达88.89%,而-20℃干储条件解除效果最差,储存30 d后球茎未能萌发;25~30℃是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的适宜温度,萌发率在70%,其中30℃为最适萌发温度,之后随温度的升高抑制球茎的萌发;pH在5~9均能萌发,萌发率在71.11%~88.89%,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不受pH的限制;NaCl浓度在0~25 mmol/L时,萌发率在80%以上,随着浓度的增大,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逐渐降低,在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球茎萌发率仅为11.11%,在高盐浓度下,扁秆荆三棱球茎仍能萌发;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其发芽率随之增大;埋土深度10 cm时发芽率最大,为82.22%,扁秆荆三棱一般处于土层10 cm。【结论】扁秆荆三棱喜温湿且耐受性强,属于棉田恶性杂草,防治难度极大。

    棉秆炭对灰漠土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潘金龙, 唐光木, 徐万里, 马雪琴, 张云舒, 马海刚, 贾宏涛
    2022, 59(7): 1615-162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7
    摘要 ( )   HTML ( )   PDF(1415KB) ( )  

    【目的】研究棉秆炭炭化条件对灰漠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为西北干旱区棉花秸秆生物炭在灰漠土土壤上改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棉秆炭定量施入对灰漠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添加棉秆炭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相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48%~2.65%、25.62%~39.61%和54.99%~213.09%;T4H0、T4H4、T6H0、T6H2和T6H4 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较CK处理含量增加了67.73%、9.38%、95.49%、5.21%和6.90%,添加棉秆炭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CEC(T4H0除外)27.89%~49.50%和0.08%~5.12%,T4H1、T6H1、T6H4处理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总含量,其他处理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总含量;随着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的增长,土壤pH值增加。炭化时间一致,炭化温度升高,降低土壤CEC、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炭化处理间炭化时间过短或长(0.5、4 h)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炭化温度高时(600℃),炭化时间影响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结论】低温短时间(450℃,1 h)制备的棉秆炭对灰漠土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氮变化影响较好,是较适宜的炭化处理。

    紫色甘薯资源的形态学和ISSR荧光标记分析
    吴巧玉, 何天久
    2022, 59(7): 1625-163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8
    摘要 ( )   HTML ( )   PDF(697KB) ( )  

    【目的】分析紫色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为紫色甘薯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进的10份紫色甘薯为材料,利用形态学性状和ISSR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结果】基于20项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图,在欧式距离为9.97处,可分为两大类群,第一大类为宁紫1号、山东紫薯、渝紫2号、徐紫8号、越南紫薯 ;第二大类为鄂12、宁紫4号、渝紫3号、渝紫11、南紫018 。紫色甘薯种质资源的观测等位基因为(Na)为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19 0,期望杂合度(He)为0.237 5,香农指数(I)为0.433 3,在遗传距离为0.96时,10份供试紫色甘薯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部分供试材料的ISSR标记聚类结果与形态学标记在遗传背景和类群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两种鉴定分类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紫色甘薯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将形态学及ISSR标记结合能有效提高品种间特异性的鉴定,更能客观、准确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响应面优化甜高粱汁酶解工艺分析
    叶勒生·托合达别克, 涂振东, 李斌斌, 娜迪拉·外力, 陈紫芸, 李学文
    2022, 59(7): 1632-164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09
    摘要 ( )   HTML ( )   PDF(1614KB) ( )  

    【目的】研究甜高粱汁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甜高粱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疆3号甜高粱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分析试验因素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对甜高粱汁的酶解效果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酶解pH值4.0,在该条件下,甜高粱汁透光率为85.54%、粘度为1.30 mPa.s,与预测模型值(85.71%、1.23 mPa.s)吻合度高。【结论】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甜高粱汁澄清度显著提高,最大程度保持其营养价值。

    园艺特产·林业·生理生化
    不同裂性葡萄品种果皮结构及代谢物质差异分析
    王敏, 韩守安, 张雯, 谢辉,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张付春, 钟海霞, 弓佳琪, 潘明启
    2022, 59(7): 1642-16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0
    摘要 ( )   HTML ( )   PDF(1452KB) ( )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裂果特性的调控因子,为易裂果品种在新疆高效栽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红地球、里扎玛特、新郁、无核紫、木纳格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转色期至成熟期,测定细胞壁结构性物质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及代谢水解酶PG、PEP、PL、CE活性,分析采收期细胞壁结构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细胞凋亡与裂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红地球为不易裂果品种,里扎玛特为极易裂果品种,其他3个品种为易裂果品种。红地球原果胶采收期含量最高,花后80~90 d原果胶含量增幅最高达到31.6%,里扎玛特的增幅最小为1.1%;花后70~90 d新郁和里扎玛特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幅分别为80.8%和67.2%,红地球水溶性果胶增幅最低,增幅为26.1%,采收期果胶裂解酶酶活性下降;花后80~90 d里扎玛特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4.7%,红地球成熟期含量下降,增幅为-5.9%。里扎玛特角质层不平整有断口与缺链,表皮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有间隙;新郁亚细胞间由于胞间质降解出现空腔;红地球角质层平整光滑,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无明显间隙。采收期里扎玛特细胞凋亡现象严重,新郁、木纳格、无核紫有不同程度凋亡现象,红地球无明显凋亡现象。【结论】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不易裂果品种原果胶含量及增速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水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这3个指标与裂果相关。随着果实的成熟易裂品种在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作用下降解细胞壁结构多糖,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纤维素转化为半纤维素,致使角质层不平整出现断口与缺链,细胞出现凋亡,降低了果皮的强度及细胞壁的延伸性,诱导了裂果发生。

    不同贮藏方式对油桃呼吸代谢和质构指标的影响
    王明, 刘子豪, 程平, 杨璐, 张志刚, 李宏
    2022, 59(7): 1650-16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1
    摘要 ( )   HTML ( )   PDF(2646KB) ( )  

    【目的】研究新疆油桃果实不同贮藏方式对其呼吸代谢和质构指标的影响,为延长桃果的商品货架期提供参考。【方法】以阿克苏地区4个新疆油桃优良种质绿光5号、13-6#、绿光6号、黄光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1±1)℃ MA冷藏和(1±1)℃冷藏两种方式,测定贮藏期间新疆油桃果实的呼吸代谢指标(果实呼吸强度、气体比率变化、乙烯释放量)和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新疆油桃果实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具有明显的呼吸及乙烯释放高峰;MA冷藏处理较冷藏方式更能有效抑制4种新疆油桃果实的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冷藏处理到第15 d时4种油桃均达最高值,13-6#最高为37.74 mgCO2/(kg·h),绿光6号最低为28.39 mgCO2/(kg·h);MA冷藏处理到第35 d时才达最高值,黄光1号最高为32.40 mgCO2/(kg·h),绿光6号最低为25.17 mgCO2/(kg·h)。MA冷藏处理能有效抑制乙烯的释放,冷藏处理的乙烯释放量出现明显峰值在第15 d,高峰范围在10.92~17.64 μL/(kg·h),MA冷藏处理的出现明显峰值在第20~30 d,范围在18.47~24.23 μL/(kg·h)。低温、低O2、高CO2的微环境有效抑制了硬度、胶黏性、内聚性、咀嚼性的降低,从而更好地抑制果实腐烂。【结论】MA冷藏方式较冷藏方式延缓果实腐烂时间15 d左右,贮藏期间绿光6号的成熟度明显有所延缓,果实质地优于其它3个种质。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陈丽靓, 孙军利, 常心怡, 叶家发
    2022, 59(7): 1659-16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2
    摘要 ( )   HTML ( )   PDF(1007KB) ( )  

    【目的】研究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酸枣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内源ALA含量、胆色素原含量、原卟啉Ⅸ含量、Mg-原卟啉Ⅸ含量、原叶绿酸酯含量以及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结果】与150 mmol/L NaCl处理相比,外施100 mg/L ALA显著提高了酸枣幼苗的内源ALA含量、胆色素原含量、原卟啉Ⅸ含量、Mg-原卟啉Ⅸ含量、原叶绿酸酯含量、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总含量,较NaCl处理分别提高44.8%、20.8%、21.2%、26.4%、36.5%、36.0%、38.4%和41.2%;且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在ALA向PBG转化过程。【结论】外源ALA可以促进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幼苗生长。

    葡萄砧木苗期对混合盐碱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性评价
    白世践, 户金鸽, 李超, 蔡军社, 王勇, 赵荣华, 陈光
    2022, 59(7): 1666-167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3
    摘要 ( )   HTML ( )   PDF(1306KB) ( )  

    【目的】研究葡萄砧木品种苗期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不同葡萄砧木耐盐碱性,筛选强耐盐碱品种。【方法】以SO4、5BB、3309M、110R、101-14 MG、河岸7号、St.George、5C、1103P等9个葡萄砧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技术,定期浇灌混合盐碱液(100 mmol/L,NaCl∶Na2SO4∶NaHCO3 =1∶2∶1)进行盐碱胁迫,浇灌清水为对照,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及叶片、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根据混合盐碱胁迫和浇灌清水条件下各项指标的耐混合盐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葡萄砧木品种耐盐碱性。【结果】在混合盐碱液(100 mmol/L,NaCl∶Na2SO4 ∶NaHCO3=1∶2∶1)胁迫处理下,5BB、110R、5C、101-14MG和1103P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以110R、5C、101-14MG、1103P降幅较大;110R、5C、1103P、St.George气孔导度降幅较大,胞间CO2浓度升幅也较大。各葡萄砧木叶绿素质量分数、单叶质量、新梢干物质、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以河岸7号降幅最小;植株生长指标以河岸7号和5BB降幅较小;根系生长指标以河岸7号、3309M降幅较小;根系活力以3309M、河岸7号、101-14MG降幅较小,均在30%以下。其他指标各品种间表现各异;相对含水量以1103P降幅最大;叶片相对电导率以3309M、101-14MG升幅较大,丙二醛含量升幅也较大,河岸7号、5C变幅较小。不同砧木品种11个混合盐碱系数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提取信息量达93.315%,9个葡萄砧木品种按照耐盐碱性的强弱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强耐盐碱型。第Ⅱ类属于中度耐盐碱型,第Ⅲ类属于不耐盐碱型。【结论】河岸7号属于强耐盐碱品种,5BB、5C、St.George 、3309M属于中度耐盐碱品种,SO4、1103P、101-14MG、110R属于不耐盐碱品种。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郭权, 郭印山, 郭修武
    2022, 59(7): 1680-16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4
    摘要 ( )   HTML ( )   PDF(2104KB) ( )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绿洲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
    兖攀, 王久照, 姜继元, 陈奇凌
    2022, 59(7): 1690-16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5
    摘要 ( )   HTML ( )   PDF(924KB) ( )  

    【目的】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新疆绿洲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地面覆盖材料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普通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编织布、黑色防水布、白膜、黑膜6个覆盖处理,对比土壤环境的差异。【结果】地面覆盖可使杂草覆盖度降至10%以下,但普通无纺布的杂草较多。对照土壤表层温度峰值出现在18时,深层温度峰值出现在24时,铺设覆盖材料后,峰值时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黑膜土壤表层温度日较差为17.36℃,深层温度日较差为5.66℃,均大于对照。地布降低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增加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土壤温度峰值比对照高2.1~5.3℃。土壤湿度在下午17时最大,各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土壤温度与湿度显著正相关,土壤湿度与酸碱度显著正相关,但与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地布覆盖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而地膜覆盖则增强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论】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峰值有显著影响,但对均值影响不显著。地面覆盖对土壤表层酸碱度和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深层土壤影响不显著。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力最强,具有较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

    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因子与柽柳液流速率关系的差异
    黄雅茹, 马迎宾, 李永华, 段瑞兵, 刘源, 董雪, 韩春霞, 郝需婷
    2022, 59(7): 1697-170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6
    摘要 ( )   HTML ( )   PDF(2572KB) ( )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柽柳液流的影响及存在时间尺度差异,为不同时间尺度下更为准确的分析柽柳液流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PS-TDP8树木液流监测系统及5TM土壤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液流速率及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SWC及土壤温度Ts)持续 5个月同步观测。【结果】月尺度下,Ts20cm是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单独能解释91.7%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进入的土壤因子依次为Ts20cm、Ts200cm、SWC50cm、SWC150cm、SWC20cm,Ts20cm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72.1%,5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82.9%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对柽柳液流速率影响最大的也是20 cm层土壤温度;小时尺度下,对液流影响最大的是Ts20cm,Ts20cm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37.6%,6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55.9%的液流速率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与柽柳树干液流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个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对其解释程度则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土壤因子模拟计算小时尺度柽柳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较多,预测月尺度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最少,可靠性最大,能够较好地解释柽柳液流速率变化,月尺度预测柽柳液流速率更加准确。

    不同引进白蜡品种光合日变化
    史开奇, 王和平, 李斌, 程勇, 杨建军, 程平
    2022, 59(7): 1708-171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7
    摘要 ( )   HTML ( )   PDF(1638KB) ( )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引种白蜡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伊犁地区优良白蜡引种和选育及区域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新疆伊犁地区自然条件下8种3年生引种白蜡(鲁蜡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红叶白蜡、金叶白蜡)苗木的光合日变化,以相同年份大叶白蜡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生理生态因子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引进的8个白蜡品种除金叶白蜡外均表现出了比本地大叶白蜡更优的光合特性,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各品种Pn受不同生理生态因子影响,其中气孔导度(Gs)为大部分品种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8个引进白蜡品种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合特性,尤以鲁蜡3号、6号最佳,在伊犁地区的光合适应性最强。

    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麦麦提艾则孜·穆合塔尔, 赵晓梦, 王东
    2022, 59(7): 1716-17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8
    摘要 ( )   HTML ( )   PDF(1714KB) ( )  

    【目的】研究比较在室外盆栽条件下,几种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伽师瓜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且对伽师瓜植株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的豆科植物,为苦豆子绿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伽师瓜为供试作物,选取苦豆子、三叶草、苜蓿、豌豆、豇豆和绿豆等6种豆科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豆科植物种子干粉对伽师瓜种子发芽、伽师瓜植株形态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三叶草种子干粉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小,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5.0±0.105)、(62.5±0.088)和(1.188±0.173),绿豆种子干粉处理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82.5±0.068)、(80.0±0.112)和(1.425±0.176),绿豆种子干粉对伽师瓜种子萌发的抑制性最弱。苦豆子种子干粉处理的伽师瓜植株高度、植株粗度和叶片总面积第5次测量的净增长量分别为(160.313±22.129)、(0.373±0.107)和(160.313±22.129)。苦豆子种子干粉处理的伽师瓜植株总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4.220±0.157)和(0.445±0.018)。【结论】与其他豆科植物相比,苦豆子种子干粉对伽师瓜植株形态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开发伽师瓜绿肥时,苦豆子种子可以作为优先选择对象。

    植物保护
    辣椒细菌性果实条斑病病原鉴定
    张卢慧, 赵志强, 郭庆元
    2022, 59(7): 1726-173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19
    摘要 ( )   HTML ( )   PDF(1511KB) ( )  

    【目的】研究鉴定2018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辣椒种植区内新发现一种辣椒细菌性果实条斑病病原,为该病田间病害规律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回接证病、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分子鉴定等方法,鉴定该病病原菌,运用针刺接种法对辣椒果面进行致病性回接测定。【结果】从田间采集的发病辣椒果面上分离、纯化共获得30个单菌落;获得了4个致病性强的菌株,4个菌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4个致病菌株均与已报道的阿根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聚在一个进化发育分支中,并且与模式菌株P. argentinensis CH01T (登录号:AY691188)的相似性达到99.2%。【结论】新疆和硕县辣椒细菌性果实条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P. argentinensis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分离方法评价
    贾培松, 贾文捷, 罗影,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王艺华, 温切木·阿布列孜, 魏鹏
    2022, 59(7): 1734-17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0
    摘要 ( )   HTML ( )   PDF(885KB) ( )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的分离方法,为双孢蘑菇线虫病调查、分离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贝曼漏斗法分离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对不同栽培基质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评价不同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对线虫发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材料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显著,在分离24 h时线虫分离速率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棉秆、麦草、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分离速率分别为86.05%、70.91%、37.98%和28.03%;孔隙度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麦草、棉秆、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其孔隙度依次为3.36、2.48、2.02和1.24 mL/g;线虫浓度差异显著,工厂化生产方式和二次发酵处理条件下,基质材料中线虫浓度最低,出菇前后,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0和59.21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12和79条/100g;农法生产方式和一次发酵处理条件下,线虫浓度最高,出菇前后,培养料中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1 556.33和5 371.33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79和5 236.67条/100g。【结论】不同基质材料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十分显著,活体线虫分离速率与材料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线虫发生数量与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生产方式越先进、培养料发酵处理越彻底,线虫数量越低。

    新疆野果林杏树鬃球蚧的发生及危害
    王玉丽, 吕昭智, 令狐伟, 王强, 高桂珍
    2022, 59(7): 1741-17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1
    摘要 ( )   HTML ( )   PDF(1124KB) ( )  

    【目的】研究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为有效防治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 ~ 2020年在新疆野果林野杏集中分布区设置7个样地,以目测法调查杏树鬃球蚧的发生量及野杏受害程度。【结果】杏树鬃球蚧在不同受害等级野杏上的发生量不同。杏树鬃球蚧1龄若虫发生量最高可达1108.46头/50 cm枝条,且与前一代雌成虫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调查样地杏树鬃球蚧发生及危害不同,其中巩留县萨哈杏树鬃球蚧发生量最大,野杏受害指数较高;新源县交托海杏树鬃球蚧发生量较少,野杏受害指数最低,但有增长趋势。【结论】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区域及其周边的农业区域的扩散速度比较快,防治难度大,抓住防治杏树鬃球蚧的最佳时期及采用区域性的防治策略管理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芹菜叶斑病病原菌细极链格孢药剂筛选
    张建强, Abdramane salah zene, 王江来, 李佳佳, 张晓梦, 吴康莉, 田永强
    2022, 59(7): 1748-175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2
    摘要 ( )   HTML ( )   PDF(880KB) ( )  

    【目的】研究筛选对芹菜叶斑病(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片法分别用14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菌丝和孢子萌发做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4种杀菌剂中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5%香芹酚、10%苯醚甲环唑、其EC50分别为10.8、19.9、26.2 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25%嘧菌酯、43%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5.7、29.5、38.7 μg/mL。只有3%甲霜恶霉灵具有最佳的防治效果。防效最好的药剂为3%甲霜恶霉灵和5%香芹酚,其防效分别为96.3%和83.9%。【结论】3%甲霜恶霉灵最适用于田间芹菜叶斑病的防治。

    土壤肥料·农业装备工程·畜牧兽医·草业
    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功能菌筛选及对设施番茄品质、生理活性的影响
    许俊锋, 杨蓉, 詹发强, 侯敏, 包慧芳, 王宁, 龙宣杞, 张志东, 崔卫东
    2022, 59(7): 1758-176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3
    摘要 ( )   HTML ( )   PDF(1232KB) ( )  

    【目的】筛选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高渗环境下稳定性好的不同功能性微生物,分析不同浓度菌液与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后,对番茄果实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为基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番茄有机种植和提质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功能芽孢杆菌以芽孢形式分别接入等量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摇瓶,室温保存,采用平板计数法定期检测菌落总数,筛选出耐受性好、稳定性高的菌株,将此菌株按不同浓度比例制备生物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在番茄两穗时期开始,每隔10 d分别施用生物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与常规肥料,49 d后检测番茄果实品质与生理活性的差异。【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LYT-5(Bacillus velezensis LYT-5)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中稳定性最强,在高渗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有效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复配。与对照(常规肥料,300 kg/hm2)相比,T3(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300 kg/hm2+菌液,15 L/hm2)处理后番茄果实品质综合提升最高,49 d后番茄单果均重增加15 %,果形指数增大13 %,可溶性多糖含量显著提高43 %,糖酸比增大13 %,可溶性蛋白增加6 %,适宜短期内食用和加工等;且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功能菌处理49 d后,番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高增加220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增加21 %,有效提高了番茄果实抗逆性与耐储能力。【结论】筛选出一株可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中稳定存在且活性较高的功能菌株,且浓度在T3(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300 kg/hm2+菌液,15 L/hm2)时施用后能明显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减少摘后损失。

    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贺婷婷, 王旭哲, 宋磊, 马春晖
    2022, 59(7): 1767-177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4
    摘要 ( )   HTML ( )   PDF(1128KB) ( )  

    【目的】分析不同添加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青贮品质变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青贮添加剂。【方法】设计3个不同添加剂处理,分别为0.2%植物乳杆菌(W1 处理)、0.5%纤维素酶(W2处理)、0.2%植物乳杆菌+ 0.5%纤维素酶(W3处理),以不添加为对照处理(CK),添加至粉碎的油莎豆中,共发酵60 d,检测发酵期间各处理的第 0、7、15、30、45和60 d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氨态氮(NH3-N)和pH值的变化,并动态监测开窖后各处理青贮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对比开袋前后的相对饲喂价值(RFV)。【结果】青贮发酵时间和3个添加剂处理在油莎豆青贮pH 、DM、CP、WSC、NH3-N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 NDF、ADF有显著影响(P<0.05)。处理W3的pH、NH3-N、NDF和ADF最低,且CP、WSC、RFV含量最高;处理W3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达到115 h。综合评价排序W3处理>W1处理>W2处理>CK处理。【结论】3种添加剂均能有效改善油莎豆青贮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延长青贮有氧稳定性的时间,其中添加植物乳杆菌(0.2%)+纤维素酶(0.5%)的处理青贮效果最好。

    基于GIS的塔额盆地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信会男, 赖宁, 耿庆龙, 陈署晃, 李娜, 李永福, 赵海燕
    2022, 59(7): 1776-178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5
    摘要 ( )   HTML ( )   PDF(1857KB) ( )  

    【目的】研究新疆塔额盆地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方法】基于该地区2010年和2018年2个时期的样点养分数据(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利用统计学、地统计手段,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耕层土壤的时空变异性。【结果】2010~2018年期间耕层土壤指标都处于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为2018年的有效磷为85.79%。2018年各项指标的标准化Z值均低于2010年,近年来以下指标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减弱趋势。养分指标含量整体呈现四周低中间高。在不同土壤类型下潮土的养分含量增加最少,其余2种土类下都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滴灌和漫灌的灌溉方式养分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出现漫灌方式养分含量增加较滴灌下增长较低的现象。【结论】2010-2018年5种养分指标都呈中等程度变异,人为活动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各养分含量都有所上升,有效磷与速效钾上升最为明显;不同土类养分含量均为增加趋势;滴灌和漫灌下养分含量有所增长,但畦灌条件下养分有所下降;耕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下。

    新疆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张智斌, 范燕敏, 武红旗, 董通, 刘静, 李昱朋, 谷海斌
    2022, 59(7): 1786-179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6
    摘要 ( )   HTML ( )   PDF(1502KB) ( )  

    【目的】评价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低等地障碍因素,为耕地的改良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和耕地管理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定量化对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4等,优等地(一至三等)、中等地(四至六等)、低等地(七至十等)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2.30%、62.84%和24.86%,以中等地为主,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现状良好。(2)对阿勒泰地区低等地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发现评价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灌溉能力和有效土层厚度的障碍度占比较高,分别为16.30%、13.41%、12.27%和8.32%,以轻、中度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尔津县、福海县和青河县,富蕴县的耕地障碍因素不明显。【结论】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受海拔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理清了低等地中障碍因素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

    肉牛自动化无应激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赵慧兵, 马娟, 张杰, 李浩, 郭磊, 冯斌
    2022, 59(7): 1795-180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7
    摘要 ( )   HTML ( )   PDF(1283KB) ( )  

    【目的】牛只体重数据是衡量牛体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定期对牛只称重对实施精细化养殖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带围栏的地磅称重、月龄推算、体尺估算测量以及采用保定架等方法对肉牛进行静态称重。【结果】可以实现肉牛全程无障碍通过,在肉牛自然行走状态下监测出肉牛体重信息,有效避免了肉牛产生应激反应;称重效率高,系统锁定肉牛有效体重数据在2~4 s。平均每头牛从进入通道排队到称重结束,时间在10 s之内。肉牛速度较快通过称重平台时,误差在0.5%以下;肉牛在行走—停顿运动状态和平稳行走运动状态下,误差在0.2%以下。【结论】肉牛无应激自动化动态称重系统,主要由主体机械结构框架、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供电系统、称重系统、数据传输5部分组成。

    镰芒针茅、博洛特绢蒿草地群落年际动态
    张鲜花, 李江艳, 吴咏梅, 朱进忠
    2022, 59(7): 1802-180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8
    摘要 ( )   HTML ( )   PDF(1155KB) ( )  

    【目的】研究长时期自然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方法】采用定位连续测定方法,分析测定1985~2001年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以镰芒针茅(Stipa caucsica)、博洛特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果】在连续测定的17 a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1985~1995年时段内,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产量波动幅度不大,与自然降水量波动规律保持基本一致,影响草地基本数量特征的变化,降水量是主因,放牧干扰是次因;1996年~2001年时段内,草地基本数量特征波动较大。【结论】在1985~2001年期间,研究区草地群落植物种类组成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群落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在群落中的序位稳定,始终保持着群落原有的结构与功能。

    eGFP标记狂犬病病毒G基因与EgM123基因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胡美荷, 王楠, 刘来珍, 古丽妮尕尔·阿力普江, 翟少华
    2022, 59(7): 1808-181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29
    摘要 ( )   HTML ( )   PDF(869KB) ( )  

    【目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SRV9病毒疫苗株,研究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eGFP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效果与蛋白免疫原性,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FP标记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制备狂犬病-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携带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3033 bp)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BHK-21细胞,使其在BHK-21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试验鉴定融合蛋白的荧光蛋白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在转然后48 h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表达获得分子量约为120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蛋白凝胶转移PVDF膜分别经狂犬病病毒G蛋白单克隆抗体、EgM123多克隆抗体、GFP单克隆抗体分别孵育,均在120KDa处可见抗原抗体结合条带。【结论】eGFP标记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融合性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

    新疆褐牛、哈萨克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对比分析
    杜玮, 李红波, 周振勇, 张金山, 崔繁荣, 叶志兵, 袁理星, 张杨
    2022, 59(7): 1814-181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7.030
    摘要 ( )   HTML ( )   PDF(751KB) ( )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