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
    新疆野苹果幼苗叶片响应NaCl胁迫的miRNAs及靶基因筛选
    何晨晨, 刘俐君, 鲁晓燕
    2021, 58(4): 589-59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1
    摘要 ( )   PDF(1714KB) ( )  
    【目的】 筛选新疆野苹果响应NaCl胁迫相关差异miRNA及靶基因。【方法】 以新疆野苹果组培苗为材料,对150 mmol/L NaCl处理6和48 h时的新疆野苹果幼苗叶片进行small RNA测序。【结果】 NaCl处理6 h时3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2个上调表达,1个下调表达,miRNA对应的靶基因数目为64个;NaCl处理48 h时13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4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miRNA对应的靶基因数目为108个。对差异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类注释,NaCl处理6 h时,GO主要富集包括:肌醇磷酸2激酶活性、寡糖基转移酶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活性、木聚糖生物合成过程等;NaCl处理48 h时,GO主要富集包括:氧氧化还原酶活性、DNA结合、质外体、次生代谢过程等。KEGG共同富集在N-glycan生物合成通路。【结论】 mdm-miR168b、mdm-miR159c、mdm-miR827、mdm-miR390f、mdm-miR171i、mdm-miR399j基因在NaCl处理6和48 h时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mdm-miR390f及其靶基因HF10976、mdm-miR171i及其靶基因HF33844、mdm-miR399j及其靶基因HF11095表达量呈负相关,3个miRNA参与了新疆野苹果对NaCl胁迫的响应过程。
    叶面调节剂对新疆鲜食葡萄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陈宽, 史蛟华, 安梦洁, 王晓丽, 王开勇
    2021, 58(4): 599-60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2
    摘要 ( )   PDF(1731KB) ( )  
    【目的】 对比自主研发调节剂与市售调节剂及叶面肥的优劣,研究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对葡萄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自主研发的叶面调节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葡萄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喷施不同调节剂及叶面肥的条件下对葡萄着色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喷施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相比于其它处理可有效调高葡萄的色泽参数,加强花色苷的累积,着色相关酶活性逐渐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加,其膨大率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结论】 自主研发叶面调节剂相较于市售调节剂与叶面肥,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指标。
    低温贮藏下不同SSC阿克苏富士苹果制汁的适宜性
    袁超, 李晓磊, 孟新涛, 马燕, 徐斌, 张平, 潘俨
    2021, 58(4): 607-61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3
    摘要 ( )   PDF(1664KB) ( )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等级阿克苏富士苹果贮藏期内的鲜榨汁品质变化,研究适宜非浓缩还原苹果汁加工原料果实的品质等级、分级方法和贮藏时限,为生产上选择适宜的制汁原料果实提供参考。【方法】 采收3个成熟期的果实,以SSC作为果实采收品质的分级识别指标,使用近红外无损检测器测定样果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分级标准。果实分级包装后于(-1±1)℃环境下冷藏,比较不同SSC等级果实贮藏150 d内的鲜榨汁品质指标变化,分析适宜制汁果实的等级以及贮藏期限。【结果】 低SSC(11.0%~12.9%)、中SSC(13.0%~14.9%)、高SSC(15.0%~16.9%)3个等级果实贮藏90 d后的鲜榨汁品质均发生明显劣变,风味和色度降低以及褐变度升高。低SSC(11.0%~12.9%)等级果实适宜贮藏期90 d内,鲜榨汁固酸比为37.04,酸甜风味突出;色泽值分别为49.20、30.65、85.74,呈亮黄色;总酚含量为169.25 mg GAE/L,悬浮稳定性为25.48%,褐变度为0.331,鲜榨汁较为稳定,于3个SSC等级果实的鲜榨汁中品质保持较为突出。【结论】 SSC为11.0%~12.9%、(-1±1)℃条件下贮藏期小于90 d的阿克苏富士苹果,可作为其适宜制汁的原料,加工非浓缩还原苹果汁的品质相对较好。
    不同树形对灰枣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文军, 陈奇凌, 郑强卿, 王晶晶, 王振东
    2021, 58(4): 616-62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4
    摘要 ( )   PDF(1697KB) ( )  
    【目的】 研究灰枣树形改造后的篱壁形、主干形、Y形与原树形小冠疏层形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获得具有高光效能的枣树树形,为简约标准化的枣树形栽培模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利用LI-6400XT光合分析仪和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II,分别测定4种不同树形的4~5a生灰枣树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光合特性中,不同树形的光合参数Pn、Gs、Ci和Tr均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AR逐渐增强,各树形的Pn均会升高。当PAR在0~500 μmol/(m2·s)左右时,Y形的Pn值最高且增速最大,其次为篱壁形、主干形和对照(CK);在500 μmol/(m2·s)以上时,篱壁形的Pn最高,其次为主干形、Y形和对照(CK)。相对于CK,篱壁形、主干形和Y形的Gs、Tr值较高,Ci则较低,其中篱壁形的Gs、Tr最高,Ci最低,为0.202、6.563 mmol/(m2·s)和196.79 μmol/mol,其次为主干形和Y形,对照(CK)的Gs、Tr最低,Ci最高,分别为0.171、4.828 mmol/(m2·s)和246.25 μmol/mol。叶绿素荧光参数中,不同树形间的Fv/Fm、ΦPSII、qP、NPQ和ETR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篱壁形的Fv/Fm、ΦPSII、qP和ETR值>主干形>Y形>对照(CK),而NPQ相反,且篱壁形Fv/Fm、ΦPSII、qP和ETR值最大,NPQ值最小,分别为0.81、0.55、0.763、53.52和2.88;对照(CK)为0.73、0.45、0.693、38.53和3.51。篱壁形的光能转化效率均高于主干形、Y形和对照(CK)。从Pn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可知,Pn与Fv/Fm、ФPSII、q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PQ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且Pn与qP、Fv/Fm相关性要比ФPSII和NPQ更为密切。【结论】 在株行距为(1×4.5) m下改造的3个树形当中,篱壁形是具有较好的高光效能树形,其次为主干形,Y形次之。
    不同浓度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孙艳芸, 朱普生, 刁明, 崔金霞, 徐巍, 刘慧英
    2021, 58(4): 625-63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5
    摘要 ( )   PDF(1008KB) ( )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提高番茄耐盐性的适宜施用浓度。【方法】 选用番茄品种中蔬4号。采用营养液栽培法。NaCl(100 mmol/L)胁迫下,番茄幼苗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GSNO(0、0.1、0.2、0.3、0.4、0.5、0.6 mmol/L)。测定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 (1)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电解质渗透率无显著影响;(2)外源施用0.1~0.3 mmol/L GSNO可通过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膜完整性的破坏程度而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提高盐适应性,而实验施用的高浓度(0.5~0.6 mmol/L)GSNO的施用虽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已造成伤害,但尚未达到抑制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作用。【结论】 NaCl胁迫显著影响了番茄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GSNO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影响。以0.1 mmol/L GSNO施用效果最佳。
    盐环境对杂交树种密胡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孙阳, 韩占江, 师建银, 唐宏宥, 李康
    2021, 58(4): 634-64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6
    摘要 ( )   PDF(2043KB) ( )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密胡杨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密胡杨盐环境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盆栽密胡杨为材料,测定分析密胡杨叶片在不同浓度NaCl(0、200、250、300、350、400、450 mmol/L)处理后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 200~450 mmol/L NaCl环境对密胡杨叶长抑制作用较明显,450 mmol/L NaCl环境对叶宽有显著抑制。200~350 mmol/L NaCl环境对密胡杨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变化影响不显著,在400~450 mmol/L NaCl环境时Pn显著降低,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密胡杨在中低浓度盐环境(0~350 mmol/L NaCl)下生长良好,在高浓度盐环境(400~450 mmol/L NaCl)下叶形窄小,仍保持较高净光合速率,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特性。
    新疆绿洲干旱区不同棉种主要性状综合评价及分析
    吾买尔江·库尔班, 努斯热提·奥斯曼, 阿尔曼·阿不利米提, 李杰, 张鹏忠, 吐尔逊江·买买提
    2021, 58(4): 643-6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7
    摘要 ( )   PDF(1035KB) ( )  
    【目的】 研究新疆绿洲干旱区不同棉种主要综合性状,综合评价南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为南疆品种选择和提质增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棉区历来选育的有代表性的16个品种为材料,分析新疆干旱绿洲区栽培下棉花农艺形状、品质、根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主要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各品种铃重为4.5~6.5 g,单株铃数和产量10-108-3最多,铃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其值为0.93。籽指与籽棉重、纤维重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538,衣分与种子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2。各品种马克隆值为4.62~5.73,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总根长与果节始节、果枝数、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子叶节高度、果枝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果节始节、比强度、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
    不同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
    赵经华, 胡建强, 杨磊, 胡文军, 彭艳平
    2021, 58(4): 653-6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8
    摘要 ( )   PDF(1137KB) ( )  
    【目的】 对比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和优化AHP法对灌溉制度评价的特点与优劣。【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和膜下滴灌技术,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37.5、45.0、52.5和60.0 mm),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以及优化前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灌水定额的合理性。【结果】 水分利用效率法能大致确定45.0~52.5 mm灌水定额范围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为追求最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只能定性的确定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发育。传统AHP法的评价结果能确定最优且唯一的评价值,成对比较矩阵经本领域专家多次赋值后得到层次总排序权向量Z=(0.041,0.086,0.422,0.250,0.200),即45.0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优化AHP法不仅保留传统AHP法的优点而且结合水分利用效率法弥补了其缺点,加强因素间及层次间的联系性,规避主观判断与定性分析,52.5 mm灌水定额最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生长。【结论】 优化AHP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AHP法及水分利用效率法相比更加清晰、客观、科学。
    马铃薯生物炭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
    马贵, 韩新宁, 赵文霞, 刘成龙, 曹江平, 杨宏斌, 刘婷
    2021, 58(4): 663-67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09
    摘要 ( )   PDF(1536KB) ( )  
    【目的】 研究马铃薯生物炭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方法】 以马铃薯秸秆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的3种生物炭(B300、B400、B600)对水中Cd2+的吸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量(0.5%、1.5%、3.0%)生物炭(B400℃)对2种宁南山区典型土壤(黑垆土和山地草甸土)的pH、有机碳及DTPA-Cd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生物炭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结果】 3种生物炭对Cd2+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B400>B300>B600;生物炭显著降低2种土壤中DTPA-Cd含量,其中3.0%添加量效果最好,黑垆土DTPA-Cd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山地草甸土;2种土壤的pH值和有机碳含量均与各自DTPA-Cd含量变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0%添加量的马铃薯生物炭能促进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对Cd的吸收,有效抑制Cd由土壤到玉米体内的转移。【结论】 马铃薯秸秆生物炭对2种土壤中Cd的钝化效应明显。
    黄腐酸对土壤养分、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朱会调, 高登涛, 白茹, 冯建荣, 魏志峰, 刘丽
    2021, 58(4): 672-6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0
    摘要 ( )   PDF(1082KB) ( )  
    【目的】 研究黄腐酸在葡萄上应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肥在郑艳无核葡萄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4年生的郑艳无核葡萄为试材,黄腐酸施用量分别为0、2.5、5、 11、 33和100 g/株,分别于葡萄开花期、幼果期、着色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际施入。【结果】 与未施黄腐酸的处理相比,施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葡萄的L*值、色泽指数、糖酸比、V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葡萄产量。6种施黄腐酸处理中以施33 g/株(0.33 g/L)黄腐酸对提高土壤养分、葡萄果实品质、葡萄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施用黄腐酸肥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提高葡萄品质,增加葡萄产量。33 g/株(0.33 g/L)为黄腐酸推荐用量。
    “3414”肥料效应函数分析香梨初果期施肥参数
    吉光鹏, 张栋海, 牛蛉磊, 姜继元, 赵思峰, 吴玉蓉
    2021, 58(4): 682-6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1
    摘要 ( )   PDF(796KB) ( )  
    【目的】 研究库尔勒香梨最佳效益产量的推荐施肥量,为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库尔勒香梨初果期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验完全施肥方案,分析氮磷钾肥配施对果实膨大期枝条、果实生长量及SPAD值、比叶重、单叶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一元二次、二元二次、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得出初果期库尔勒香梨的推荐施肥量。【结果】 果实膨大期氮肥对枝条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磷肥则对枝条生长有抑制作用,氮肥对SPAD值、比叶重、单叶净光合速率影响相较于磷钾肥最大;钾肥能够显著促进果实生长,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均符合报酬递减率;3种肥料配施下,互作效应PK>NP>NK,均为正向互作效应。【结论】 施肥量为氮(N)167.48 kg/hm2,磷(P2O5)118.65 kg/hm2,钾(K2O)205.42 kg/hm2,最佳效益产量为2 915.99 kg/hm2
    亚洲玉米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双酰胺类药剂抗性靶标分子检测
    支昊宇, 王智慧, 王兴仔, 丁新华, 贾尊尊, 郭文超, 姜卫华
    2021, 58(4): 690-69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2
    摘要 ( )   PDF(2963KB) ( )  
    【目的】 研究监测和检测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对双酰胺类等药剂的抗性,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和2019年,采用人工饲料浸药法,测定新疆乌鲁木齐市、伊宁市、疏勒县、泽普县和昌吉市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阿立卡(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亮泰(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利用定量PCR分析不同田间种群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利用PCR扩增检测RyR分子突变。【结果】 2018年的测试种群中,与相对种群相比,疏勒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为敏感性下降,对阿立卡达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分别为3.67和20.17倍;伊宁种群分别对溴氰虫酰胺、阿立卡产生了15.26和14.10倍的中等水平抗性;泽普种群对阿立卡和亮泰具有中等水平抗性,RR分别为10.97和13.48倍。2019采集的田间种群中,与敏感种群JZ-S相比,除了疏勒种群对溴氰虫酰胺为敏感性降低,其它3个种群(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和昌吉市)都产生了低至极高水平的抗性,RR分别为3.61、8.14、96.49和1 429倍。2018年新疆亚洲玉米螟各种群的RyR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2019年昌吉、伊宁种群的RyR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4.04、3.86倍);昌吉种群RyR第1 424位谷氨酸(E)替换为天冬氨酸的突变(E1424D),突变频率为30%。【结论】 新疆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其抗性与鱼尼丁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和突变有关。
    4种原核表达双链RNA的dsRNA提取方法效果评价
    常瑞, 王俊, 付开赟, 廖兰兰, 丁新华, 何江, 郭文超,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任羽
    2021, 58(4): 700-7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3
    摘要 ( )   PDF(2774KB) ( )  
    【目的】 构建表达不同片段长度和GC含量的dsegfp片段,比较4种dsRNA提取方法,获得最佳的提取方法以及dsRNA相对最优的表达载体,为dsRNA的降解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以pET-2p和L4440为载体,分别构建5组不同长度、不同CG含量的gfp-201-30CG、gfp-201-50-CG、gfp-423-30CG、gfp-423-50CG和gfp-423-70CG为目的片段的dsgfp表达载体,运用Trizol法、酚氯仿法、RNA-easy提取液以及75%酒精沉淀法分别提取1和50 mL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菌液表达的dsgfp,核酸检测A260/A280、A260/A230比较纯度,以体外合成dsgfp为对照,评价4种方法提取效率及2种载体dsgfp表达能力。【结果】 4种提取方法经多重方差分析,其中提取纯度最高的是Trizol法和酚氯仿法A260/A280、A260/A230均值分别可达1.83、1.79;1.78、2.1,损失率分别为23.83%、21.44%。其次是75%酒精沉淀法A260/A280、A260/A230均值可达1.8、1.78,损失率为32.3%。提取纯度最低的为RNA-easy提取液,其A260/A280、A260/A230均值可达1.56、1.56,损失率为37.62%。利用内标混合纯dsRNA的方法,计算获得每毫升pET-2P和L4440表达载体诱导菌液可发酵产生8.7~24.39 μg 、7.48~22.47 μg dsgfp。【结论】 提取pET-2p和L4440表达的dsgfp,其中酚氯仿法可用于快速提取高质量、高纯度原核表达的dsgfp,pET-2p为dsgfp最优表达载体。
    石竹叶斑病病原鉴定
    李番, 任毓忠, 焦瑞莲, 孙璘, 李国英
    2021, 58(4): 712-71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4
    摘要 ( )   PDF(1833KB) ( )  
    【目的】 研究鉴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为石竹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典型石竹叶斑病发病叶片利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和纯化,选取8个代表性菌株,采用菌丝块贴接法和喷雾法测定致病性;应用病菌形态学和rDNA-ITS区、组蛋白3和β-微管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建立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 经形态学鉴定其分生孢子与Alternaria nobilis相似;供试菌株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与已报道的石竹链格孢(A. nobilis)同源性高达99.0%以上,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个代表菌株均与A. dianthi处于同一分支上,与其它链格孢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引起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石竹链格孢Alternaria nobilis
    4种抗生素用于干木耳组织分离方法的评价
    陈艳琦, 吕艳聪, 贾培松, 张芳芳, 田龙, 宋冰, 李玉
    2021, 58(4): 720-7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5
    摘要 ( )   PDF(1602KB) ( )  
    【目的】 筛选出4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及用于木耳的干制条件。【方法】 以野生及栽培木耳为供试材料,以干耳浸泡于抗生素75%酒精混合溶液消毒的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对比污染率、萌发率筛选4种抗生素的适宜使用方法和木耳干制方法,显微观察木耳不同部位的萌发能力。【结果】 4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分别为:青霉素6 mg/mL消毒3~5 min;链霉素15 mg/mL消毒1~3 min;头孢曲松钠15 mg/mL浸泡3~5 min;庆大霉素1.5 mg/mL浸泡1~3 min,经65℃烘干8 h的处理后均可萌发,可育层、菌肉以及不育层均可观察到菌丝萌发。【结论】 4种抗生素均可用于干木耳菌种获得,65℃烘干木耳可用于组织分离,未经长时间高温处理的新鲜子实体干燥后,于室温下保存1年仍可分离成功,木耳具有周身萌发的能力。
    盐穗木叶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高通量分析
    迪拉热·海米提, 樊永红, 王伟楠, 喻文丽, 艾海白尔·卡斯木
    2021, 58(4): 731-7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6
    摘要 ( )   PDF(1638KB) ( )  
    【目的】 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的根际土壤及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为利用根际促生细菌制作生物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盐穗木根际土壤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在门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根际盐穗木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门水平下,盐穗木叶片内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Alpha 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 个土壤样品中,YS1的Shannon,Simpson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结论】 在3个叶片样品中,YP3的Shannon,Simpson等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盐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多样性。
    180份番茄种质资源对3种主要叶部病害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李国花, 王晓敏, 赵宇飞,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2021, 58(4): 741-75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7
    摘要 ( )   PDF(923KB) ( )  
    【目的】 在日光温室内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180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多抗材料,为宁夏番茄多抗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 对180份番茄种质资源采用5点式取样法,根据病害症状确定病害的类别,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研究其对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3种主要叶部病害的抗病性等级,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质材料抗病性。【结果】 179份番茄材料全部发生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仅1份材料只发生晚疫病和叶霉病,未发生早疫病。晚疫病发病最严重,其次为叶霉病,早疫病发病最轻。对晚疫病、叶霉病和早疫病达到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分别有5、25和50份,占供试材料的2.78%、13.89%和27.22%。筛选出16份材料对3种叶部病害均达到中抗等级以上。材料63049和63054综合抗性排名位列前2,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98和0.93。【结论】 63049和63054这2份材料对这3种病害均达到抗病等级以上且综合抗性好,可作为多抗番茄种质资源。
    草业·畜牧兽医
    新疆山地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
    张宇, 阿斯娅·曼力克, 张勇娟, 辛晓平, 张荟荟, 闫瑞瑞, 热娜·阿布都克力木, 郭美兰
    2021, 58(4): 756-76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8
    摘要 ( )   PDF(2436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整个生长季(5~8月)的草地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以及牧草养分。【结果】 (1)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在山地草甸草地中均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别为46.48%和26.91%,而在放牧区退化指示植物(如草原老鹳草、草原糙苏和紫花鸢尾等)所占比重增加;但围封降低了植物多样性。(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明显,围封区群落植被密度、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7~8月)和地下生物量(0~10 cm)均高于放牧区。(3)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牧草粗纤维含量在生长季前期(5月)显著降低了18.95%,而牧草粗蛋白含量在生长季中期(6月)显著提高了的8.37%。【结论】 围封能提高草地的数量特征,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有效恢复退化草甸草地,但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而在生长季前期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牧草品质。
    典型内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张帅, 汪洋, 安沙舟
    2021, 58(4): 766-77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19
    摘要 ( )   PDF(2368KB) ( )  
    【目的】 研究塔里木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采用修正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典型内陆盆地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1990~2018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中、低覆盖度草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涨幅最大,水域的降幅最大。(2)流域内ESV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8 728.84×108元减少到2018年的7 671.65×108元;2015~2018年ESV减幅最大,其中草地ESV占比最高,达39%以上;单项ESV以调节服务为主,占比在62%以上。【结论】 研究区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性;ESV增值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区域,ESV损失区域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区域。
    补喂L-瓜氨酸对种公马精液品质、精清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晓斌, 赵国栋, 李海, 马晨, 李凤鸣, 臧长江, 黄新新, 李佳豪, 许晓宝, 马玉辉, 徐文慧
    2021, 58(4): 778-7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4.020
    摘要 ( )   PDF(774KB) ( )  
    【目的】 研究补喂L-瓜氨酸对配种期种公马精液品质、精清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8岁的种公马12匹,平均采精量为(59.34±5.23)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6匹。所有马匹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组马匹在此基础上补喂20 g/d L-瓜氨酸。【结果】 (1)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采精量和精子直线运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8.08%(P<0.01)和19.12%(P<0.01);(2)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精清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显著提高GSH-PX的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3)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浆CAT、GSH-PX的活力(P<0.01)和T-AOC、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 对配种期种公马补喂20 g/d L-瓜氨酸能够提高种公马精液品质和精清、血浆的抗氧化能力。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