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土壤肥料
    新疆春小麦籽粒灌浆动态差异
    李剑峰, 樊哲儒, 张跃强, 王重, 高新, 时佳, 张宏芝, 王立红, 赵奇
    2021, 58(3): 393-4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1
    摘要 ( )   PDF(1298KB) ( )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4个不同生态区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域内,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量动态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计算出一系列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分析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结果】 8个参试品种理论最高籽粒干物质量(K值)整体表现为(2.861±0.365)g/穗,籽粒终干物质量与K值比整体降幅13.37%~25.26%;参试品种新春40号初花期后13.24 d最早进入快速灌浆起始期,新春46号初花期后15.17 d最晚进入快速灌浆起始期,新春11号(14.66±0.4)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起始期性状表现最稳定;新春6号初花期后25.25 d最快到达快速灌浆终止期,新春26号初花期后29.07 d最晚到达快速灌浆终止期,新春38号(26.86±0.48)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终止期性状表现最稳定;快速灌浆持续期平均表现中,新春6号快速灌浆持续期最短为11.10 d,新春26号快速灌浆持续期最长为14.08 d,新春40号(12.97±0.45) 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持续期性状表现最稳定;新春6号最大相对灌浆速率最高0.17 g/(穗·d),出现在初花期后19.51 d;新春11号最大相对灌浆速率最低:0.12 g/(穗·d),出现在初花期后18.27 d;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起始期与快速灌浆终止期平均表现(初花期后天数):军户<焉耆<额敏<阿勒泰;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持续期的平均表现(天数):阿勒泰<额敏<焉耆<军户;4个生态区最大灌浆速率(Vm)的平均表现:焉耆(0.11 g/(穗·d))<军户(0.13 g/(穗·d))<额敏(0.15 g/(穗·d))<阿勒泰(0.17 g/(穗·d))。【结论】 参试主栽品种穗粒数平均表现低且整体表现变异幅度大,新疆春小麦品种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有提升空间;不同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因品种特性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及稳定性都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灌浆特征参数变量效应分析表明,快速灌浆起始期和最大灌浆速率地点效应最大,快速灌浆终止期地点×品种效应最大;4个不同生态区,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中快速灌浆起始期与快速灌浆终止期整体表现具有一致性,其它灌浆特征参数表现各有差异。
    国内外骨干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
    韩登旭, 杨杰, 王业建, 郗浩江, 梁晓玲, 李铭东, 阿布来提·阿布拉
    2021, 58(3): 401-4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2
    摘要 ( )   PDF(962KB) ( )  
    【目的】 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 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耐低温=0.162+0.250XNFGI+0.246X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 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播期及覆膜处理对旱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范晓芳, 索常凯, 褚璇, 王露霞, 冶军, 窦浩, 王蔚铭
    2021, 58(3): 412-4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3
    摘要 ( )   PDF(1177KB) ( )  
    【目的】 研究裸地和覆膜处理与不同播期组合对旱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裸地和覆膜2个处理,每处理3个播期,即4月15日(早播)、5月1日(适播)、5月15日(晚播),旱稻品种选用旱香1号、旱香2号,分析旱稻的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结果】 覆膜处理旱稻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处理,分别高出14.7%~19.5%、8.8%~54.2%和18.4%~24.0%。不覆膜条件下,晚播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早播,分别高出17.5%~22.1%、23.3%~55.0%和71.7%~85.1%。覆膜条件下,适播处理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最高,较早播和晚播分别增加9.0%~18.0%、7.5%~30.3%和3.6%~24.8%。【结论】 旱稻在覆膜和适播条件下,有利于旱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并提高产量,为最佳的栽培模式。
    亏缺灌溉对机采棉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林涛, 梅旭荣, 郝卫平, 田立文, 崔建平, 郭仁松, 王亮, 郑子漂
    2021, 58(3): 419-4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4
    摘要 ( )   PDF(1162KB) ( )  
    【目的】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亏缺灌溉对新疆机采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新疆典型机采棉地区,设置5个灌溉量分别为225 mm(Ir1)、285 mm(Ir2)、345 mm(Ir3)、405 mm(Ir4)和465 mm(Ir5)。分析亏缺灌溉对棉田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棉田耗水量呈现递增趋势,提高了棉花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使得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快速积累期较长。随着灌溉定额增加,棉铃干物质分配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Ir3分配量最大为64.7~82.2 g/株,茎叶占比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棉铃占比则显著降低;在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单株结铃数、单铃重,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籽棉产量提高,其中Ir5处理的皮棉产量比Ir4仅高了3.80%;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其中Ir1较Ir2~Ir5分别高20.59%、34.59%、48.68%和57.93%。【结论】 适当的进行亏缺灌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提高。在棉花生育期实际的耗水量的基础上,降低12%的灌溉定额,不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能够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因子对无膜滴灌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王洪博, 杨莹攀, 高阳, 周宇, 孙文君, 王兴鹏
    2021, 58(3): 430-4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5
    摘要 ( )   PDF(1526KB) ( )  
    【目的】 研究水、盐、温及其交互作用等环境因子对无膜滴灌棉种中棉619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正交试验、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以PEG模拟干旱胁迫、NaCl模拟土壤盐分胁迫及用生化培养箱控制环境温度,对比分析水、盐、温及其交互作用对无膜滴灌棉种中棉619(无膜棉)和膜下滴灌棉种新陆中37号2个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 两者均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而无膜滴灌棉种耐盐及抗旱性优于膜下滴灌棉种,其中温度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盐分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水分及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适宜无膜滴灌棉种中棉619环境因子范围是温度为25℃,盐分为0.1%~0.4%,水分为7.5%和15%,当水分含量为15%、盐分含量为0.2%及温度为25℃时,无膜滴灌棉种的萌发效果最好。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苗昊翠, 李强, 侯献飞, 贾东海, 石必显, 丁红, 李利民, 张智猛
    2021, 58(3): 441-4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6
    摘要 ( )   PDF(1344KB) ( )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间的关系,分析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花育25号、花育33号为材料,分析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抗旱特性等指标。【结果】 (1)干旱对开花期的开花量影响显著;(2)干旱胁迫过程中,参试品种叶片的主要光合特性均降低,其中胞间CO2浓度下降达2倍以上;(3)干旱严重影响花生的干物质量,各个生育期花生根、果针、幼果的干物质量下降均超过50%;(4)抗旱指标中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均表现出苗期>结荚期>花针期>全生育期,干旱伤害指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相反。【结论】 花针期是干旱胁迫最敏感时期,其次为结荚期和全生育期干旱,而苗期对干旱最不敏感,栽培中应保证花针期和结荚期花生充足的土壤水分,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以保证花生产量的增加。
    棉花根际土壤古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及时空分布特征
    管力慧, 刘萍, 党文芳, 杨红梅, 牛新湘, 楚敏, 李萍,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马合木提,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2021, 58(3): 450-45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7
    摘要 ( )   PDF(1080KB) ( )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新疆棉花不同生育期、不同地区的根际土壤古菌的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运用TaqMan探针根据古菌16S 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棉花总DNA进行扩增,纯化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得到基因序列进行MiSeq测序并构建标准曲线,分析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地区的棉花根际土壤古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群落丰度比较。【结果】 阿拉尔地区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古菌的数量在4个生育时期呈现下降趋势,在棉花吐絮期降至最低1.11×104 copies/g(FRW);哈密、石河子、图木舒克和乌苏土壤古菌数量从棉花苗期到花铃期逐渐减少,在吐絮期升高达到最大,其中哈密吐絮期古菌数量最高达1.75×106 copies/g(FRW);精河和库尔勒棉花根际土壤古菌数量波动明显,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吐絮期最大。对检测棉花根际古菌群落进行丰度比较Soil_Crenarchaeotic_Group_SCG> Thermoplasmata>Unclassified_p_Thaumarchaeota> Marine_Group_I> 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 Halobacteria> others。 SCG纲在不同生育时期和地区均占绝对优势,蕾期为79.94%,哈密为88.84%。【结论】 运用TaqMan探针法检测到古菌数量。在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病株根际土壤古菌数量较高,其中吐絮期棉花根际土壤古菌数量最高;在不同植棉地区,哈密棉花根际土壤古菌数量最高。不同生育时期和地区的棉花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及丰度差异显著,地区土壤环境差别很大。
    膜下不同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农田土壤呼吸及有机碳的影响
    杜孝敬, 安崇霄, 徐文修, 唐江华, 房彦飞, 张娜, 李玲
    2021, 58(3): 457-46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8
    摘要 ( )   PDF(1412KB) ( )  
    【目的】 研究膜下减量滴灌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评价出复播大豆高产稳产又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最佳膜下滴灌量。【方法】 于2019年,田间设置4 200 (W0)、3 780 (W1)、3 360 (W2)、2 940 (W3)、2 520 (W4)、2 100 (W5) m3/hm2 6个膜下滴灌量和未覆膜滴灌量4 200 m3/hm2处理 (CK),研究膜下不同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土壤CO2呼吸、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 覆膜条件下,不同测定时期各处理土壤中CO2排放速率基本表现为W2>W3>W4>W5>W1>W0,且W2和W3处理之间均无差异;土层0~ 30 cm的SOC、AOC、CPMI含量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W2或W3处理达到最大,其大豆产量以W3处理最高,为3 304.90 kg/hm2,较W0、W1、W2、W4、W5处理分别提高了7.45%、5.16%、0.77%、8.42%和18.68%。同等滴灌量条件下,覆膜W0处理的各指标均高于未覆膜CK处理。【结论】 复播大豆采取地膜覆盖且滴灌量为2 940~3 360 m3/hm2时可增加耕作层(0~30 cm)土壤SOC和AOC的含量,提高产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芝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芦海灵, 郭中义, 卫双玲
    2021, 58(3): 467-4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09
    摘要 ( )   PDF(673KB) ( )  
    【目的】 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 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理、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芝麻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土壤蔗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33.3%、26.4%和23.6%,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47.4%、35.9%和29.5%,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0.4%、13.6%和12.1%,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7%、9.4%和8.0%,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4.2%、16.2%和10.9%;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均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生物炭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效果较为显著;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产,较氮磷钾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1.7%~13.3%、8.8%~8.1%和4.4%~8.7%。【结论】 应用1 hm2施用生物炭1 500 kg 或有机肥1 500 kg配施化肥N 120 kg、P2O575 kg、K2O 75 kg施肥方式。
    园艺特产·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微生物·农业生态环境
    番茄microRNA调控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的研究进展
    李宁, 王娟, 王柏柯, 戴麒, 黄少勇, 帕提古丽, 高杰, 余庆辉
    2021, 58(3): 474-48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0
    摘要 ( )   PDF(923KB) ( )  
    【目的】 回顾与总结番茄MicroRNA(miRNA)调控其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番茄育种的应用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并对比分析文献数据。【结果】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通过定向降解靶基因mRNA和抑制其翻译,对靶基因表达在转录后水平起调控作用。高通量测序的出现有助于植物miRNAs的数量呈指数增长,使得miRNAs相关数据库种类及数据量日渐丰富。番茄诸多生物学过程都受到miRNA的调控,包括植株形态、器官发育、生长发育以及响应干旱、盐、温度和生物胁迫等方面。【结论】 miRNAs在番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围绕miRNAs及其靶基因对番茄的调控机制,定向改变番茄果实品质及生长周期。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韩雪琴, 沈文娟, 张振海, 田雷, 罗成科, 杨淑琴, 李培富, 张银霞
    2021, 58(3): 483-49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1
    摘要 ( )   PDF(889KB) ( )  
    【目的】 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抗性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抗性基因的鉴定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抗性基因在水稻抗稻瘟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 已有大约100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出和500个抗病基因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被鉴定和定位的基因中,已有37个基因被成功克隆;在不同的育种方法中,基因工程育种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最直接的方法。【结论】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是抗性育种的基础,抗性基因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快速有效的选育出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病品种。
    不同贮藏条件对阿克苏苹果品质及糖心的影响
    张亚若, 刘园, 童盼盼, 汤蕾, 徐强, 王江波
    2021, 58(3): 493-50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2
    摘要 ( )   PDF(2287KB) ( )  
    【目的】 研究最适宜阿克苏地区“冰糖心”苹果的贮藏条件。【方法】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为材料,监测不同贮藏条件下苹果的糖心消失及褐化的过程中,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贮藏100 d后,温度4℃,打孔条件下的果实糖心率、糖心指数显著高于、褐化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条件;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的PPO(Polyphenol oxidase)活性、乙醇、甲醇和乙醛含量的变化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果实的糖心指数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PPO活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温度4℃,打孔是最有利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糖心苹果贮藏的条件。
    红富士苹果不同成熟期矿质元素与可溶性糖相关分析
    冯贝贝, 梅闯, 张振军, 刘海蓉, 艾沙江·买买提, 王继勋, 闫鹏
    2021, 58(3): 502-51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3
    摘要 ( )   PDF(1414KB) ( )  
    【目的】 研究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长富2号和烟富6号苹果不同成熟期的果实中,矿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关系,为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长富2号和烟富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成熟期果实内矿物质元素和可溶性糖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可溶性糖种类和含量,利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姜黄素比色法测定果实中的矿物质元素。【结果】 9月16日,长富2号和烟富6号的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分别是20.12和36.4 mg/g,33.82和18.29 mg/g,3.52和4.68 mg/g,存在显著差异,在10月5~25日期间2品种的果糖含量分别是71.50和90.43 mg/g,91.64和78.69 mg/g,94.48和82.52 mg/g,均达到显著水平显著差异。长富2号果实中的N、Ca、Cu、Fe和Zn含量在9月16日~10月25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N含量与Ca、Cu、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蔗糖与Ca、Cu、Fe呈显著负相关,与Z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烟富6号中Ca元素与山梨醇呈显著负相关,Mg和Fe元素对蔗糖呈极显著正相关,B元素与果糖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10月15日,长富2号的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达到最大值,烟富6号此时的葡萄糖含量也是最高的。10月25日,2品种的蔗糖含量达到最高值。长富2号的果糖含量也达到最大值,烟富6号在10月5日达到最大值。长富2号全磷和B含量在10月5日达到最大值,全钾含量在10月15~25日上升,Mg含量在此期间处于下降趋势,9月16日~10月25日,全氮、Fe、Ca、Cu和Zn含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烟富6号中全氮含量从9月16日~10月25日期间,呈‘S’型增长,Ca、Cu和Zn含量在此期间处于下降状态,10月15~25日期间全磷、Fe、Mg含量不断上升,全钾含量在此前间下降。
    极端干旱区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的光合和酿酒特性分析
    白世践, 户金鸽, 蔡军社, 赵荣华, 陈光
    2021, 58(3): 511-52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4
    摘要 ( )   PDF(1621KB) ( )  
    【目的】 研究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光合及酿酒特性,为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推广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引进的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地方主栽品种赤霞珠为试材,采用 Li-6400 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响应参数,FMS-2 型便携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监测果实成熟后期基本理化指标及酚类指标,果实成熟后进行单品种酿造试验并测定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光合及酿酒特性。【结果】 马瑟兰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赤霞珠,而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低于赤霞珠,马瑟兰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马瑟兰叶绿素最大荧光值(Fm)、PS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指标均高于赤霞珠,而初始荧光值(Fo)小于赤霞珠,二者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无显著差异,马瑟兰具有更大的光能利用潜力,PSII能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活性,保护反应中心免受损害能力更强。马瑟兰果实成熟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上升速度均较赤霞珠快,而总酸含量降低速度较赤霞珠慢,马瑟兰能够保持较高的总酸含量;葡萄果皮中总酚、单宁含量呈现出下降后缓慢上升又略有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总花色苷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马瑟兰葡萄积累酚类物质更多;采收期马瑟兰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均大于赤霞珠,且果穗紧密度较为适中,果皮颜色、种皮颜色更深,成熟度更好,相对果皮质量更高,马瑟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总酸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单宁含量均高于赤霞珠,具有更高的酿酒基本品质;马瑟兰酿造的干红葡萄酒酒精度、总酸含量、色度、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均高于赤霞珠,而pH值较低,整体品质优于赤霞珠。【结论】 在极端干旱区气候条件下,马瑟兰相比赤霞珠具有更大的光能利用潜力,PSII能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活性;马瑟兰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底,马瑟兰较赤霞珠具有更佳的酿酒特性。
    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温切木·阿布列孜, 姚举
    2021, 58(3): 522-53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5
    摘要 ( )   PDF(1331KB) ( )  
    【目的】 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是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研究外界因素对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影响特征,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意义。【方法】 利用选择性分离培养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采自新疆棉花黄萎病田内不同处理组土壤中的微菌核,并结合室内盆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在棉田土壤中呈聚集分布,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根围微菌核的数量无明显差异。花铃期时'新陆中66号根围微菌核的数量显著高于新稻11号,至吐絮期时新稻11号根围微菌核数量显著增加,与新陆中66号根围相比已无显著差异。耐病品种中植棉2号以及中植棉2号+新稻11号混种处理土壤中微菌核数量与感病品种军棉1号及军棉1号+新稻11号混种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水淹20~30 d时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显著上升,至60 d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略下降,至150 d时微菌核数量升至最高,是初期微菌核数量的5倍;种稻处理土壤中微菌核的消长动态与对照一致,至150 d时微菌核数量是初期的8倍。【结论】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在土壤中聚集分布,其数量与棉花品种的抗病性无明显相关,大田种植旱稻前期能延缓微菌核的增长。盆栽水淹能够显著促进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增长,种稻未能抑制甚至促进了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增长。
    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除草剂减施效果评价
    陈利, 李静, 沈煜洋, 赵海燕, 刘琦, 李广阔, 高海峰
    2021, 58(3): 532-5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6
    摘要 ( )   PDF(795KB) ( )  
    【目的】 研究除草剂添加助剂减量施用对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除草剂减施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 药后45 d,6%双氟·唑草酮OD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20%双氟·氟氯酯WG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10%苯磺隆WP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33%~97.97%和98.78%~99.57%,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结论】 6%双氟·唑草酮OD、20%双氟·氟氯酯WG和10%苯磺隆WP减施30.00%可有效防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播娘蒿、灰绿藜等阔叶杂草,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新疆野苹果枝条解剖结构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张小燕, 梅闯, 闫鹏, 艾沙江·买买提, 马凯, 韩立群, 王继勋, 董连新
    2021, 58(3): 540-54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7
    摘要 ( )   PDF(1019KB) ( )  
    【目的】 研究新疆野苹果枝条解剖结构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为新疆野苹果抗虫育种、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疆野苹果抗虫植株和敏感植株为材料,研究光学显微镜观察野苹果枝条内部解剖特征,分析抗虫表型形成原因。【结果】 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解剖,导管密度对抗虫性的影响较大,抗虫植株的导管密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36.2 和163.1 n/μm2;木质部厚度、木化射线宽度对新疆野苹果植株的抗虫性影响不大。新疆野苹果抗、感植株的皮层厚度及韧皮部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植株韧皮部厚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94.9和432.3 μm;抗虫植株皮层厚度高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 282.9和1 037.7 μm;周皮厚度差异不显著。【结论】 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导管密度越小,抗虫性越好,韧皮部厚度越低,皮层厚度高,抗虫表型越明显。
    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中国一新纪录种-艾弗斯曼多眼蝶
    郭文韬, 努日耶·木合太尔, 罗顺刚, 钟问, 胡红英
    2021, 58(3): 547-55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8
    摘要 ( )   PDF(1809KB) ( )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与形态学相结合鉴定中国新纪录种艾弗斯曼多眼蝶Kirinia eversmanni,为其准确鉴定,以及开展该蝴蝶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艾弗斯曼多眼蝶成虫腹部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I,COI)基因作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序列作为艾弗斯曼多眼蝶的DNA条形码,并解剖艾弗斯曼多眼蝶的雄性外生殖器,描述其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结合其翅面特征。【结果】 艾弗斯曼多眼蝶的COI基因序列长度为696 bp,与NCBI中已知序列相似性最高可达99.70%,研究物种与NCBI中已有纪录种Kiriniaeversmanni为同一物种。对艾弗斯曼多眼蝶翅面特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背兜及抱器瓣等结构进行描述形态学特征与获得的序列相结合可作为艾弗斯曼多眼蝶的多个鉴别特征。【结论】 利用DNA条形码序列结合形态学描述使得对艾弗斯曼多眼蝶的鉴定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甘薯茎叶多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及抑菌活性
    霍锦双, 隋伟策, 孙红男, 木泰华
    2021, 58(3): 556-5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19
    摘要 ( )   PDF(979KB) ( )  
    【目的】 研究甘薯茎叶多酚的组分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甘薯茎叶多酚组分构成;采用牛津杯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甘薯茎叶多酚及其组分对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及霉菌(米曲霉、米根霉)的抑菌活性。【结果】 甘薯茎叶多酚主要由7种多酚类物质组成,其中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最高(占总酚的40.18%)。甘薯茎叶多酚及其组分抑菌活性强弱顺序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多酚各单一组分中咖啡酸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7 μg/mL,与阳性对照(头孢曲松钠)相同。【结论】 甘薯茎叶多酚有潜质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新型天然抑菌剂。
    盐生植物盐爪爪液泡膜钠氢反向运输载体基因(KfNHX1)遗传转化拟南芥的耐盐性鉴定
    银芳柳, 毛晓菲, 曾幼玲
    2021, 58(3): 565-57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20
    摘要 ( )   PDF(1368KB) ( )  
    【目的】 研究盐爪爪液泡膜Na+/H+反向运输载体KfNHX1 (AY825250) 基因的耐盐功能,为耐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 采用农杆菌介导花序浸染的方法,将KfNHX1转入拟南芥中,结合基因组PCR和RT-PCR方法鉴定符合3∶1分离比的转基因株系;利用在盐胁迫下的萌发率、根长和表型分析,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片的Na+、K+含量,推断其耐盐性。【结果】 对抗生素筛选符合3∶1的转基因纯合株系进行基因组PCR和RT-PCR分析,证实KfNHX1基因在拟南芥基因组中整合和表达。盐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的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和根长明显高于野生型。200 mM NaCl胁迫处理15 d的拟南芥成苗,相较野生型叶片萎黄和死亡,转基因植株的生长表型较好,且积累了较高的Na+和K+。外源ABA的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发芽率和生长表型也好于野生型。【结论】 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是一种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灌木,对盐的耐受性很强。液泡膜Na+/H+反向运输体(NHX)是在离子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通过调节胞间离子的跨膜转运来维持细胞内离子和pH平衡。盐生植物盐爪爪KfNHX1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具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潜力。
    中国美利奴羊羊毛弯曲相关microRNA的筛选
    于丽娟, 张艳花, 拉扎特·艾尼瓦尔, 徐新明, 玛尔孜娅·亚森, 狄江
    2021, 58(3): 573-5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21
    摘要 ( )   PDF(1018KB) ( )  
    【目的】 研究miRNA在不同羊毛弯曲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筛选出与中国美利奴羊羊毛弯曲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探究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毛弯曲频率有极端差异表型值(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细毛羊个体皮肤的miRNA组进行测序与比较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425个miRNAs,其中包括143个已知miRNAs和282个新发现的miRNAs。在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共筛选到8个上调和17个下调的miRNAs。对差异miRNA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简单的Gene Ontology与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跨膜信号受体活动、信号转导活动、分子转导活动、膜的组成等过程。15 761个靶基因注释到252个信号通路。【结论】 筛选出了25个与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相关的候选miRNAs。
    绵羊Myostatin前肽对成肌细胞的分化作用
    杜玮, 夏俊, 刘明军, 张杨
    2021, 58(3): 581-58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3.022
    摘要 ( )   PDF(1330KB) ( )  
    【目的】 研究绵羊Myostatin前肽对C2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并包装Myostatin前肽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质粒,包装慢病毒,分别用LV-CMV-MSTN-flag-GFP和LV-CMV -GFP慢病毒感染C2C12细胞,检测重组慢病毒对C2C12细胞的感染能力。【结果】 LV-CMV -GFP感染组可见明显的长条状肌管,LV-CMV-MSTN-flag-GFP组只见少量肌管的形成,肌管融合率的测定。未处理组,对照组,试验组肌管融合率分别为5.53%、6.62%、9.38%,试验组即转染Myostatin前肽的肌管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P<0.05)。【结论】 Myostatin前肽基因的过表达抑制了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影响肌管的形成,抑制了分化的进程。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