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新疆厚皮甜瓜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差异分析
    杨永, 翟文强, 张学军, 李寐华, 张永兵, 马新力, 伊鸿平
    2021, 58(1): 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1
    摘要 ( )   PDF(2353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厚皮甜瓜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规律,为新疆厚皮甜瓜高糖品种培育及栽培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以可溶性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3份新疆厚皮甜瓜为材料,从授粉后10 d至果实完全成熟,采集心部和边部果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结果】 材料HH、HL和LL成熟期心部果肉总糖含量依次为110.8、88.0和70.7 mg/g,边部果肉总糖含量依次为85.2、36.8和26.5 mg/g。除HH边部与HL心部、HL边部与LL边部果肉总糖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两两之间均差异显著;HH心部果肉总糖及蔗糖快速积累的起始时间比HH边部及其它材料心部和边部果肉均至少提前了10 d;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且整体波动相对较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蔗糖和总糖变幅较大,蔗糖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总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糖与蔗糖、葡萄糖、果糖、果实发育期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与蔗糖相关系数最高,达0.96。【结论】 蔗糖含量及其积累起始时间是造成不同材料间及同一材料心部、边部总糖含量差异的主要因子;3份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葡萄糖和果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蔗糖呈持续增加趋势。
    基于花器官特征的新疆杏品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亚楠, 李雯雯, 周伟权, 樊国全, 章世奎, 王亚桐, 廖康
    2021, 58(1): 9-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2
    摘要 ( )   PDF(1728KB) ( )  
    【目的】 研究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花粉微观特征差异,分析新疆杏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新疆杏资源的评价、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定3个亚群(喀什亚群、和田亚群、库车亚群)中41个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微观形态特征。计算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其10个花器官性状及11个花粉微观特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当遗传距离为15.0时,3个亚群的41个品种可聚为4组,第I组有30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木孜佳娜丽等10个品种,喀什亚群的细黑叶杏等11个品种,库车亚群的卡巴克西米西等8个品种;第II组有4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洛浦洪待克、脆佳娜丽2个品种和库车亚群的黄其力干1个品种;第III组仅有库车亚群的克孜西米西1个品种;第IV组有粗黑叶杏等8个品种。当遗传距离为15.0时,来自3个亚群的41个品种聚为2组,第I组有36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古木杏等13个品种,喀什亚群的乔尔胖等12个品种,库车亚群的卡巴克西米西等11个品种;第II组有叶城黑叶杏等5个品种。41个新疆栽培杏品种表型指标中孔频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花瓣数的遗传变异系数为1.85,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1.85%~75.68%,平均值为16.18%;Shannon-weaver指数幅度为5.01~5.43,平均值为5.33;Simpson指数幅度为0.97~0.98,平均值为0.97。【结论】 供试的41个新疆杏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遗传多样性丰富,主要体现在花瓣颜色、花瓣形状、单花重、孔径、孔频这5个方面。21个表型指标中孔频的变异最大,其变异最丰富,花瓣数变异最小,其遗传稳定性较好。花瓣纵横径比值、单花重、花瓣颜色、花瓣形状、孔径和孔频是进行表型多样性观测时重要指标。
    扁桃果实发育过程内果皮中糖及木质素含量变化规律
    杨波, 郭春苗, 木巴热克·阿尤普, 肖丽, 许娟, 龚鹏, 徐叶挺
    2021, 58(1): 23-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3
    摘要 ( )   PDF(1127KB) ( )  
    【目的】 研究内果皮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糖含量的变化对内果皮木质化的影响,为优良扁桃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以薄壳纸皮和厚壳长石头扁桃为主要试材,测定扁桃果实内果皮在整个发育时期的糖含量,分析其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用巯基乙酸法测定内果皮木质素含量,分析其木质素沉积的进程。【结果】 在扁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纸皮和长石头内果皮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为先积累随后下降,而纸皮和长石头中还原性糖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纸皮和长石头扁桃淀粉、还原性糖在花后40 d达到高峰,纸皮可溶性糖在花后40 d达到高峰,长石头可溶性糖在花后55 d达到高峰。长石头后期淀粉和还原性糖含量下降速度快于纸皮。长石头扁桃花后40 d,内果皮木质素含量开始迅速积累,纸皮扁桃花后55 d,内果皮木质素含量迅速积累。【结论】 扁桃内果皮厚度与木质素、纤维素积累量呈正相关,扁桃内果皮的形成是果实内高水平糖类物质积累与代谢作为前体物质,并引起木质素的大量积累,导致内果皮木质化和加厚。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分析
    韩守安, 王敏, 钟海霞, 谢辉, 张付春, 周晓明, 张心语, 张雯, 潘明启
    2021, 58(1): 30-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4
    摘要 ( )   PDF(891KB) ( )  
    【目的】 研究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和引起裂果生理原因,分析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为生产过程中降低裂果发生率生产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无核白、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新郁等12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浸水诱导裂果,对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通过石蜡切片测定果皮细胞结构特征,测定果皮强度、果胶、原果胶、纤维素等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及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水24 h裂果率分布在0~80%,12个品种可以分成4个裂果特性差异类群,其中极易裂果类群包括里扎玛特1个品种,易裂果类群包括新郁、无核白2个品种;较易裂果品种包括火州黑玉、新雅、无核白鸡心、无核紫4个品种,耐裂果类群包括红地球、京亚、夏黑、维多利亚、火焰无核5个品种。【结论】 果皮角质层完整性,果皮、亚果皮细胞大小和排列紧密度与果实易裂程度密切相关;水溶性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与原果胶比值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皮强度、纤维素含量均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相关性分析
    王海琪, 庞胜群, 杜红艳, 吉雪花, 马海翔, 张小燕
    2021, 58(1): 40-4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5
    摘要 ( )   PDF(1111KB) ( )  
    【目的】 研究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内源激素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亲本T59、JW9、HZ38为参照,经系统选育获得的高代自交系Dg46-1和Dg149-1为试材,测定加工番茄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叶片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的含量,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析内源激素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加工番茄杂交亲本及其后代随着生长发育叶片内赤霉素及生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苗期内源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且苗期叶片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与株高、茎粗、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除了花期茎粗与赤霉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期株高与生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外,蕾期、花期、结果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杂交育种中,不同父本与同一个母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的子代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并不完全由父本决定,而和子代苗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有关。【结论】 苗期叶片的内源激素是影响加工番茄植株生长的关键因素,随着生殖生长的开始,赤霉素、生长素对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影响减弱。通过杂交育种途径进行株型尤其是株高改良时,应重点关注苗期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以提高选择效率,苗期叶片的赤霉素、生长素含量可作为预测杂交后代植株高度的参考指标。
    玉米钙依赖蛋白激酶38(ZmCDPK38)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李建平, 足木热木·吐尔逊, 常晓春, 郝晓燕, 陈果, 高升旗, 孙良斌, 黄全生
    2021, 58(1): 49-5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6
    摘要 ( )   PDF(1664KB) ( )  
    【目的】 研究ZmCDPK38与其它物种中同源基因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通过与亲缘关系较近且功能已知的同源基因比较,对ZmCDPK38的功能进行理论预判。确定ZmCDPK38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在线分析工具及MEGAX软件;基因表达分析采用Real-time PCR。【结果】 ZmCDPK38与ZmCDPK28及高粱等6个其它植物物种的CDP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近。氨基酸序列包含4个结构域,具有CDPKs家族氨基酸的典型特征,Ser/Thr蛋白激酶结构域相对保守。ZmCDPK38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部、根、雄穗及雌穗;受盐胁迫及干旱胁迫诱导,ZmCDPK38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在低温和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ZmCDPK38基因作为CDPK家族成员,在蛋白序列和结构上具备典型的CDPK家族成员特征;ZmCDPK38基因响应干旱胁迫与盐胁迫,可能在干旱应答与盐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一定的功能。
    不同粒重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及可溶性糖积累动态
    王春雨, 李彦生, 刘长锴, 张秋英, 金剑, 刘居东, 刘晓冰
    2021, 58(1): 56-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7
    摘要 ( )   PDF(1162KB) ( )  
    【目的】 研究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积累动态差异及生理机制,为不同用途大豆的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百粒重分别为7.13、20.21和30.54 g左右的小粒大豆、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为材料,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分析3种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重、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度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小粒大豆叶片光合高峰持续期短,且高峰期比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提前10 d。鼓粒前期(0~20 d)小粒大豆籽粒所积累干物质达到最终干物质重的82%,而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分别为49%和66%;整个鼓粒期,大粒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大豆和小粒大豆,普通大豆籽粒中蛋白质浓度显著低于小粒大豆和大粒大豆;籽粒发育前期,小粒大豆和大粒大豆的脂肪积累速率明显高于普通大豆。鼓粒前期,3种大豆籽粒干物质重与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后期呈显著负相关;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脂肪浓度与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大粒大豆脂肪浓度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小粒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鼓粒前期是小粒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速期和关键期,对籽粒的物质积累至关重要,而鼓粒后期对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的物质积累同样重要。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严勇亮, 张金波, 路子峰, 赵晓玲, 刘海军, 赵康, 丛花
    2021, 58(1): 65-7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8
    摘要 ( )   PDF(605KB) ( )  
    【目的】 研究120份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特性,筛选大豆耐盐资源,为新疆大豆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120份供试材料按照农业部《大豆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NY/PZ001-2002的标准,在萌发期设置2个不同NaCl(1.2%和1.5%)溶液处理,测定萌发期发芽率;大豆苗期用1.5% NaCl溶液对5 d的幼苗进行处理15 d后,测定株高、根长、植株鲜重、根鲜重、植株干重和根干重。【结果】 在1.2% NaCl浓度处理下,筛选出高耐盐品种2份,分别是中黄30号和FtC099,占参试材料的1.67%,相对盐害率为20.1%~40.0%的2级耐盐材料有10份,占8.33%;芽期在1.5%NaCl浓度处理下,筛选出2级耐盐材料为来自日本的FtC099,占参试验材料的0.83%。苗期中筛选出高耐盐材料有1份(日本引进品种S11-5),占0.83%。苗期2级耐盐材料有12份,占10%。【结论】 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表现不同,在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比耐盐品种受盐胁迫影响更大。
    基于产量反应的棉花推荐施肥效应
    哈丽哈什·依巴提, 李传龙, 刘欢, 叶新宇, 李青军, 张炎
    2021, 58(1): 72-7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09
    摘要 ( )   PDF(853KB) ( )  
    【目的】 评价棉花养分专家系统在棉花养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对新疆昌吉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不施氮肥(NE-N)、不施磷肥(NE-P)、不施钾肥(NE-K)、测土配方施肥(OPTS)和习惯施肥(FP)。【结果】 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NE处理氮磷钾素偏生产力显著高于OPTS处理和FP处理,较OPTS处理提高11.43、7.17和4.93 kg/kg,较FP处理提高14.19、7.50和25.60 kg/kg;与 OPTS 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磷素回收效率显著提高26.54和4.19个百分点,钾肥回收利用率与OPTS处理相当,与 FP 处理相比,氮钾素回收效率显著提高23.17和13.56百分点,磷肥回收利用率与 FP 处理相当,NE处理的氮磷钾农学效率,较OPTS处理显著提高2.64、2.24和4.83 kg/kg,较FP处理显著提高3.27、2.28和5.49 kg/kg。相比于OPTS和 FP 处理, NE 处理在调整氮磷钾投入比例和施用时期情况下,棉花分别增产4.72%和5.63%,分别增收5.64%和7.74%。【结论】 棉花养分专家系统优化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促进了棉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不同红蓝LED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赵明伟, 吕新, 张泽, 刘慧英, 牛宁儿, 崔金霞
    2021, 58(1): 80-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0
    摘要 ( )   PDF(2673KB) ( )  
    【目的】 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设置红光与蓝光比例为(3∶1),光强统一设定为300 μmol/(m2·s),补光时间设定为8 h/16 h(光/暗)为A处理,10 h/14 h(光/暗)为B处理,12 h/12 h(光/暗)为C处理,14 h/10 h(光/暗)为D处理,16 h/8 h(光/暗)为E处理。【结果】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冰菜叶片净光合速率也增大,冰菜在14 h光照处理下,生长形态最优,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在14 h光照下,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但达到16 h时,净光合速率开始降低,且Fv/Fm值和Φ值最小;在14 h光照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在12 h光照处理下有利于可溶性糖以及VC的积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达到16 h时,冰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最高。【结论】 冰菜在红蓝光比例为3∶1时,光照时间为14 h能更有利于冰菜的生长以及改善其营养品质。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保鲜加工·农业水土工程·微生物·农产品分析检测
    春麦田禾本科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王燕, 沈煜洋, 陈利, 马晓燕, 陈瑞刚, 皇甫蓓炯, 高海峰, 李广阔
    2021, 58(1): 92-9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1
    摘要 ( )   PDF(617KB) ( )  
    【目的】 筛选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春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结果】 药后30 d,7.5%啶磺草胺WG 8.44、11.25和14.06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和90.00 g/hm2和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和31.5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3.65%~100.00%和97.55%~100.00%。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62%~97.88%和95.66%~98.41%,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 7.5%啶磺草胺WG 8.44、11.25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 g/hm2,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 g/hm2,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可有效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且对春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设施番茄病毒病病原鉴定
    孙晓军, 周婷婷, 玉山江·麦麦提, 何伟, 罗文芳, 许建军, 阿布都赛买提·吐尔送
    2021, 58(1): 99-10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2
    摘要 ( )   PDF(1632KB) ( )  
    【目的】 研究危害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设施番茄的病毒种类,为该区域番茄病毒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秋季,在洛浦县设施蔬菜产区采集8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7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疑似感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对番茄褪绿病毒阳性样品的CP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进行同源性、地理来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8份样品中检测到南方番茄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ST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其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7.5%,未检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ToMV)、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对ToCV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中国新疆洛浦县分离物的CP基因的774个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51个ToCV CP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中国其它地区、日本、韩国、希腊、土耳其、巴西等地分离物一致性均在96%以上,中国新疆洛浦县采集病样分离的ToCV CP基因与中国北京、山东分离物的CP基因聚集在1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新疆洛浦县设施番茄疑似病毒病植株的"黄化"现象,由STV、TYLCV和ToCV中的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所致,番茄褪绿病毒已传播至新疆和田地区。
    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效果
    罗文芳, 何伟, 孙晓军, 许建军
    2021, 58(1): 107-11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3
    摘要 ( )   PDF(1044KB) ( )  
    【目的】 研究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和抗病性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抗病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黄瓜植株花期提前,产量相比对照提高3.5倍;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提高黄瓜植株光合性能,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达99.07%;蛋白免疫制剂提高了POD和CAT活性,是CK值的1.8和2.5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0.68%。【结论】 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显著促进黄瓜增产且可提高黄瓜植株对白粉病抗病性,适宜在黄瓜生产中应用。
    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
    高雁, 张永强, 张志东, 唐琦勇, 楚敏, 欧提库尔·玛合木提, 詹发强, 朱静, 宋素琴, 顾美英
    2021, 58(1): 115-12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4
    摘要 ( )   PDF(1352KB) ( )  
    【目的】 研究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质量等作用,为微生物菌剂复配和小麦土壤改良、病害防治和高产优产等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设置无菌水(CK)、抗倒伏(A)、促早熟(B)、防病促生功能菌剂(C)4个处理,通过田间浸种试验,采用测定小麦的生长、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与CK处理相比,添加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茎秆鲜重以抗倒伏菌剂最高,增幅为6.47%,其余2个处理均降低;促早熟菌剂株高呈增加趋势,增幅为4.78%,其余2个处理均降低;茎粗以抗倒伏菌剂增加最多,增幅为15.07%,其次是防病促生菌剂,但增幅仅2.74%,而促早熟菌剂则没有差异。添加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3种菌剂处理pH值有降低趋势,但总盐含量均呈显著增高趋势;施用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A、B、C处理分别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8.64%、6.46%和12.69%,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54%、8.30%和25.16%。Biolog结果显示,3种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5.10%、1.88%和13.95%;Shannon丰富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13%、0.97%和1.80%;不同菌剂处理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功能菌剂处理改变了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论】 不同微生物菌剂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对小麦的生长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也不同,需要将其进行组合,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发挥其各自优势的作用。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林青, 曾军, 史应武, 杨红梅, 张涛, 高雁, 楚敏, 王斌, 王金鑫, 孙九胜, 霍向东
    2021, 58(1): 125-13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5
    摘要 ( )   PDF(1088KB) ( )  
    【目的】 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AT生物降解膜替代PE地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铺覆传统PE膜为对照,通过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测定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 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同作物(除棉花外)之间土壤酶活也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土壤酶活性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外源营养因子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影响
    罗影, 关永强, 祁正祥, 郝敬喆,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魏鹏, 贾文捷, 贾培松
    2021, 58(1): 133-14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6
    摘要 ( )   PDF(1713KB) ( )  
    【目的】 研究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包括碳源、氮源、培养料、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分离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平板实验法进行试验。【结果】 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培养巴尔喀什蘑菇较为合适的培养料有木屑、棉籽壳发酵料和芦苇基质,无机盐(MnSO4、FeSO4、CaCl2、CaSO4、CaCO3),维生素(B1、B2、B6、H、B9、B-h、C),及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6-BA、6-KT、赤霉素和腐殖酸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结论】 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野生平菇菌株的培养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贾文捷, 郝敬喆, 罗影, 贾培松, 魏鹏, 温切木·阿布列孜
    2021, 58(1): 143-1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7
    摘要 ( )   PDF(1855KB) ( )  
    【目的】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进行生物学培养特征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供试菌株的多样性水平,为丰富和开发平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基础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生物学方法和ISSR标记技术对15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菌丝培养特征方面,各平菇菌株菌丝颜色基本为白色,菌株间无明显差异;而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中国云南菌株04131菌丝长速最快,来自新西兰的菌株00440长速最慢;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9条,多态比率为 95.16%;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 0.58~0.84,在遗传相似系数0.60水平上15个供试菌株分为5个类群,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结论】 15个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平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较为相关,而与生物学性状无明显相关,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北疆典型土壤纵向弥散系数试验
    虎胆·吐马尔白, 穆丽德尔·托伙加, 朱珠
    2021, 58(1): 151-1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8
    摘要 ( )   PDF(1407KB) ( )  
    【目的】 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纵向弥散系数和弥散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土壤物理学及水动力弥散理论,以新疆北疆较为常见的典型砂壤土、粉壤土、壤土为例,NaCI为示踪剂,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测定纵向弥散系数。【结果】 不同土壤质地,渗流速度越小弥散系数越小,渗流流速越大,达到土壤溶质浓度峰值的时间越短,且峰值浓度越大。砂壤土渗流速为0.020 cm/min,纵向弥散度为2.88 cm;粉壤土渗流速度为0.018 1 cm/min,纵向弥散度为3.85 cm;壤土渗流速度为0.011 cm/min最小,纵向弥散度为2.44 cm。【结论】 弥散系数和弥散度取决于土壤质地类型与渗流流速。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炎镇痛效果分析
    张亚涛, 包晓玮, 曾兰君, 魏晨业, 何梦梦, 金渭荃
    2021, 58(1): 159-16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19
    摘要 ( )   PDF(1519KB) ( )  
    【目的】 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 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大白菜中氟氯氰菊酯残留的快速测定及方法评估
    谭慧林, 金永生, 余琪, 牛贵洋, 包东东, 陈海元, 张志东
    2021, 58(1): 168-17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20
    摘要 ( )   PDF(750KB) ( )  
    【目的】 检测阿克苏市市场中大白菜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 进行菊酯快检试剂盒在大白菜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中适用性评估。【方法】 采用行业标准NY/T 761-2008参比方法和菊酯快检试剂盒对阿克苏市售大白菜中氟氯氰菊酯进行测定,并对菊酯快检试剂盒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在大白菜中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 所得大白菜样品经气相色谱测定,均未检出氟氯氰菊酯。根据不同加标水平检测结果分析,实验所用快检试剂盒的灵敏度75%,其对菊酯类农残具有特异性100%,其假阴性率25%,假阳性率0,试剂盒检出限为0.4 mg/kg。【结论】 阿克苏市售大白菜氟氯氰菊酯残留均低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限量要求,所用试剂盒适用于大白菜中氟氯氰菊酯残留的快速筛查。
    畜牧兽医
    复方金栀制剂对脂多糖致热鸡解热作用
    李璐璐, 姜苏, 范子洋, 赵红琼, 郝智慧
    2021, 58(1): 176-1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21
    摘要 ( )   PDF(738KB) ( )  
    【目的】 复方金栀制剂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青蒿、金银花和栀子组方,研究其对禽类炎症引起发热的解热效果。为禽类中药解热药的筛选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 用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制备鸡只炎症发热模型,肌肉注射260 mg/100g体重复方金栀制剂,注射前后每隔1 h监测鸡只肛门体温。【结果】 脂多糖注射后2 h发热模型组鸡只体温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且持续到注射后7 h。发热鸡只复方金栀制剂给药后1 h体温显著低于发热模型组(P < 0.05),之后体温同发热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不同给药处理与时间交互对鸡只体温影响均极显著(P < 0.01)。【结论】 复方金栀制剂对脂多糖引起的鸡只发热具有解热作用,但作用时间较短。
    新疆牛羊产业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调查与毒力基因检测
    胥兰, 刘英玉, 麦多, 朱明月, 蒋金豆, 卢炜, 朱梦含, 郑晓风, 彭斌
    2021, 58(1): 182-1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22
    摘要 ( )   PDF(738KB) ( )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牛羊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常见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采集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牛养殖场和牛羊屠宰场752份样品(粪样、挤奶厅工具拭子、胴体拭子、屠宰工具拭子等),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检测10种常见毒力基因(sea、seb、sec、fnbA、fnbB、hla、hlb、clfa、pvl、tst)的编码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46%,其中奶牛养殖场、牛屠宰场和羊屠宰场的分离率分别是4.39%、1.13%、3.72%、。其中有8株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出率的30.77%。毒力基因sea、seb、sec、fnbA、fnbB、hla、hlb、clfa、pvl、tst的检测率分别是11.54%、19.23%、3.85%、3.85%、23.08%、100%、53.85%、100%、0、15.38%,其中clfahla的检出率最高。 【结论】 新疆奶牛养殖场和牛羊屠宰场中均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奶牛养殖场中MRSA的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编码hlaclfa 2种毒力基因。
    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孙慧琴, 轩慧勇, 买占海, 杨紫嫣, 夏利宁
    2021, 58(1): 190-1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1.023
    摘要 ( )   PDF(992KB) ( )  
    【目的】 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鉴定的443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猪场常用6大类13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PCR方法,检测13种抗菌药物相应的4大类10种耐药基因。【结果】 该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对被检的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70.0%,其中对恩诺沙星、链霉素、大观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0.0%以上,对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E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未超过25.0%;多药耐药结果以7~9耐为主,占63.6%。除tetK外,对被检的其他9种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以携带floR(66.4%)和ant(3″)-Ia(66.4%)耐药基因为主。【结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至少对被检的1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且多药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应从基因水平对耐药大肠杆菌进行传播机制的监测。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