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5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近十年新疆北疆主栽棉花种子低温萌发能力差异评价
    徐建伟, 张晨, 曾晓燕, 张小均, 李志博, 魏亦农
    2017, 54(9): 1569-15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1
    摘要 ( )   PDF(1282KB) ( )  
    目的】研究低温对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耐冷种质资源,探讨模糊隶属函数法在棉花种子低温耐冷性鉴定的应用。【方法】以近10年新疆北疆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为试材,测试种子发芽指标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变化,基于发芽指标和相对发芽指标(耐冷系数)的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对试材的低温萌发能力差异进行评价。【结果】随着胁迫增强,棉花种子的萌发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种子平均发芽速度随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而其它发芽指标均随温度上升呈显著增高。棉花种子的耐冷萌发力均与其萌发指标显著正相关。同一低温下两种隶属函数法对种子低温萌发能力的鉴定结果高度一致,但不同低温下参试棉花种子的萌发力有所差异。15℃种子萌发强的为中棉所36号和新陆早46号,20℃为新陆早25号、新陆早42号、新陆早36号、新陆中26号、中棉所36号、新陆早41号和新陆早35号。低温下,除了平均发芽速度,其它棉花种子的发芽指标间及其与种子萌发力两两极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不同低温下棉花种子萌发耐冷性的鉴定模型,其中15℃为Y=0.01+0.022*发芽指数,20℃为Y=-0.046+0.002*发芽率+0.005*种子萌发指数。【结论】萌芽期种子耐冷性强的材料为中棉所36号和新陆早46号。基于发芽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可以有效用于棉花种子萌芽的耐冷性鉴定评价。
    陆地棉免打顶种质资源形态指标的研究及鉴定
    马晓梅, 李保成, 周小凤, 董承光, 王新, 李生秀
    2017, 54(9): 1579-15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2
    摘要 ( )   PDF(1543KB) ( )  
    目的】研究具有特殊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为棉花株型塑造提供参考依据,为培育免人工化控打顶、适应机采棉花品种提供有效亲本材料。【方法】采用田间培育和定点观察方法,研究在未化控打顶处理下,澳棉sicot75整个生育期的株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结果】在未化控处理下,澳棉sicot75始节高、果枝始节位、果枝数、果枝节间总数与化控打顶处理后的指标差异不显著,棉花株高与化控处理后的株高差异显著,但符合机械采收条件。【结论】澳棉sicot75的部分形态指标对缩节胺不敏感,株高在未化控条件下表现稳定,这一特性可作为株型育种中重要的种质资源,为培育株高稳定、株型适宜的免打顶机采棉品种提供有效的资源储备。
    追氮比例对滴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张永强,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梁玉超, 雷钧杰
    2017, 54(9): 1587-159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3
    摘要 ( )   PDF(1174KB) ( )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调节效应。【方法】以新冬18号为材料,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追施氮肥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含氮量、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冬小麦起身期不施氮肥条件下,一次重施孕穗期(F1处理)或开花期(F2处理)或将肥料分2次均匀补给于孕穗期和开花期(F4处理),都会造成最终产量的降低及籽粒品质的下降;生育期全程施肥却降低拔节肥(F5处理)虽较以上追肥方法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所提高,但却不及前期重施拔节肥、后期缺失孕穗肥(F3处理)的产量高、品质优。5种追肥处理中,产量、籽粒含氮量及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均表现为F3>F5>F4>F2>F1,其中F3产量最高为7 820.10 kg/hm2,较F1、F2、F4、F5处理依次增产14.94%、12.92%、7.84%和5.23% ;谷醇比F3最大为1.7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清蛋白亦以F3最高,虽与F5、F4处理无显著差异,却显著高于F1、F2处理。【结论】在类似试验条件下的滴灌冬小麦产区,追肥时期以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追肥量为41.1、123.3和41.1 kg/hm2为宜。
    新疆水稻主要育成品种13个稻瘟病的抗性基因分布
    张燕红, 贾春平, 文孝荣, 唐福森, 王奉斌, 朱小霞
    2017, 54(9): 1595-160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4
    摘要 ( )   PDF(1186KB) ( )  
    目的】明确新疆主要育成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状况,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以31份新疆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1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PCR鉴定,初步建立新疆主要育成品种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31份供试材料中均无Pi21基因存在;表现为广谱抗性的Pi9、PitaPibPikm基因所占比例偏少,分别占9.68%、22.58%、6.45%、12.90%;表现为广谱抗性的Pi2、PigmPilPikh/Pi54、Pi63和表现为生理小种特异性抗性的PiaPid2、Pid3/Pi25基因广泛存在,所占比率67.74%~100%;不同水稻品种抗性基因数量分布在5~11个,含11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是新稻23号,其聚合了除Pi21和Pid2外其余所有抗性基因。【结论】新疆主要水稻育成品种中广泛存在具有光谱抗性的Pi2、PigmPilPikh/Pi54、Pi63和表现为生理小种特异性抗性的PiaPid2、Pid3/Pi25基因,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快速鉴定品种中的抗性基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玉米ZmCPK9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足木热木·吐尔逊, 陈勋基, 陈果, 李建平, 郝晓燕, 黄全生
    2017, 54(9): 1606-161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5
    摘要 ( )   PDF(1391KB) ( )  
    目的】钙依赖蛋白激酶(CPKs)是一类依赖于Ca2+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仅在植物和部分低等生物中存在。Ca2+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玉米ZmCPK9基因在幼苗期不同逆境胁迫下的动态表达,为分析该基因在玉米逆境应答中的功能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ZmCPK9基因序列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ZmCPK9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诱导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出CPK基因,命名为ZmCPK9。序列分析表明ZmCPK9 cDNA序列长1 548 bp,编码51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上该基因与其他物种CPK基因一样非常保守。Real-time PCR的结果表明,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诱导下,ZmCPK9表达量均有所上调。【结论ZmCPK9是玉米CPKs基因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对干旱、低温、盐和ABA等非生物胁迫具有应答反应,推测ZmCPK9对植物防御非生物胁迫具有一定作用。
    盐角草PsaH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郝晓燕, 李建平, 足木热木·吐尔逊, 高升旗, 黄全生
    2017, 54(9): 1613-162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6
    摘要 ( )   PDF(1570KB) ( )  
    目的】从盐生植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中克隆得到一个参与光合反应光系统I(PSI)复合蛋白H亚基的PsaH基因,分析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为研究该基因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改良作物耐盐性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盐生植物盐角草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PsaH基因,利用NCBI、MEGA、Expasy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核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一个与耐盐有关的基因,命名为SePsaH,属于光系统I(PSI)家族H亚基成员,其开放阅读框(ORF)为438 bp,基因编码14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5.3 kD,等电点9.84,是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菠菜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该蛋白保守性分析发现其含有4个保守性结构域。【结论】获得盐角草SePsaH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耐盐功能及其在盐生植物耐盐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利用SRAP标记快速检测西瓜杂交种子纯度
    韩宏伟, 王浩, 佘建华, 王强, 庄红梅, 刘会芳, 李宁
    2017, 54(9): 1621-16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7
    摘要 ( )   PDF(1199KB) ( )  
    目的】以设施、露地兼用西瓜杂交品种早佳(84-24)及其父本、母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筛选出能够快速检测西瓜早佳(84-24)杂交种子纯度的SRAP标记。【方法】选取28对SRAP引物,对供试西瓜品种早佳(84-24)及其父、母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筛选出扩增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稳定的SRAP引物作为候选标记,利用100粒杂交种子进行纯度检测准确性验证。【结果】28对供试引物中有22对引物在F1及其父、母本之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8.6%,其中有1对为父本显示,母本缺失的显性SRAP引物(Me6F/ Em2R)。用显性引物(Me6F/ Em2R)对100粒西瓜杂交种子进行纯度检测,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度为99.0%,与田间形态学鉴定结果(99.1%)基本一致。【结论】利用SRAP标记(Me6F/ Em2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可以对西瓜杂交种早佳(84-24)的纯度进行快速、准确鉴定。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杂交种子纯度室内快速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新疆野生甜瓜形态学观察及其与不同变种杂交亲和性研究
    李寐华, 樊国全, 杨永, 王广智, 张建, 张学军, 伊鸿平, 张永兵
    2017, 54(9): 1627-163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8
    摘要 ( )   PDF(1202KB) ( )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鉴定与种内不同变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为明确新疆野生甜瓜分类地位和扩大甜瓜栽培品种遗传基础提供支撑。【方法】观察比较两份新疆野生甜瓜和地方品种叶片、茎、花及果实等28个形态学性状,利用苗期接种技术鉴定新疆野生甜瓜对蔓枯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同时,以亚种ssp. agrestis内var. agrestis、var. conomon、var. dudaim、var. chito和var. momordica等5个变种,亚种ssp. melo内var. cantalupensis、var. inodorus和var. flexuosus等3个变种为试材,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后坐果率和结籽率的观察记录,分析新疆野生甜瓜与种内的8个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结果】 哈密野甜瓜绝大多数性状与栽培品种对照差异明显,而吐鲁番野甜瓜大部分性状与对照接近。苗期人工接种甜瓜蔓枯病和白粉病菌后,哈密野甜瓜高抗蔓枯病、不抗白粉病,吐鲁番野甜瓜和对照易感或高感蔓枯病和白粉病。人工授粉杂交后,新疆野生甜瓜与2个亚种的8个变种之间未发现不亲和不稔现象;野生甜瓜与8个变种杂交果实的结籽率正反交间有差异,以野生甜瓜为母本时的结籽率高于父本时的;此外,哈密野甜瓜与亚种ssp. agrestis和ssp. melo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9.3%和83.4%,吐鲁番野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6.1%和79.4%,野生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相近。【结论】新疆野生甜瓜哈密野甜瓜的形态性状与亚种ssp. agrestis内野生变种的性状相近,而吐鲁番野甜瓜的形态性状接近于地方栽培品种。经苗期接种鉴定,哈密野甜瓜对甜瓜蔓枯病表现高抗。新疆野生甜瓜与甜瓜两个亚种ssp. agrestis和ssp. melo可正常杂交且杂种后代可育,应当被划分在C. melo.内。
    扦插环境对平欧杂种榛黄化萌条生根效果的影响
    田雪邻, 宋锋惠, 古丽米热·卡克什, 史彦江,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李嘉诚, 张晋
    2017, 54(9): 1636-16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09
    摘要 ( )   PDF(1268KB) ( )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黄化萌条扦插的适宜环境及管理方式,为简化扦插环境及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将黄化萌条置于3个环境下扦插管理,分析比较萌条抽梢生长、根系生长及根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在不同环境下,扦插生长根系指标存在差异性;3个环境条件下以塑料大棚(A)叶绿素含量及根系综合指标最佳,其次为榛子示范园行间(B),长山核桃大树行间(C)最低,说明扦插管理对根系生长影响较大。B环境因光照充足,综合根系指标高于C环境,但C环境抽梢生长及生根率指标较高,证明扦插中期土壤湿度增加可促进扦插生长,且土壤肥力同样影响根系生长力;此外,黄化萌条与嫩枝扦插相比较,管理复杂度降低50%,且生根速率、生根率、根系质量等均提高。【结论】生产中应以A环境扦插生长为参考,扦插管理前期严格控温控湿,后期逐步加大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大幅度降低了黄化萌条的扦插管理复杂度。
    新疆灰枣中15种营养组分的质量分析及评价
    何伟忠, 王成, 庄宇, 陶永霞, 张红艳, 陈贺, 赵馨馨, 朱靖蓉
    2017, 54(9): 1644-16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0
    摘要 ( )   PDF(1078KB) ( )  
    目的】明确新疆灰枣15种组分的营养质量。【方法】以新疆7县市产出的灰枣为受试材料,在完成受试材料15种组分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INQ(营养质量指数),对组分的营养质量进行研究评价。【结果】铁、锌、钙、镁、锰、VB1、蛋白、脂肪、纤维、磷INQ整体小于1;碳水化合物的INQ值在1.56~1.58;铜、硒INQ值整体高于1,部分试样INQ值整体高于2;VB2、钾INQ值整体高于2。【结论】铁、锌、钙、镁、锰、VB1、蛋白、脂肪、纤维、磷是新疆灰枣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需重点提高的营养素;灰枣铜、硒供给相对充足,部分产区灰枣为营养素铜、硒的良好来源;新疆灰枣是VB2和钾的良好来源。
    不同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相关性
    白剑宇, 宋峰惠, 吴正保, 刘正兴, 崔燕华, 史彦江
    2017, 54(9): 1651-16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1
    摘要 ( )   PDF(1165KB) ( )  
    目的】研究骏枣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的关系,不同病情级别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南疆红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建立枣黑斑病分级标准,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定枣果10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应用 SPSS 软件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3种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枣果总酸含量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正相关,而其余9种营养成分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负相关。【结论】骏枣种植密度越大,枣黑斑病发生越重,且枣黑斑病不同病情级别均会不同程度降低枣果品质。
    播期对北疆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尹鹏,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塔力木·再那力别克, 玛日耶姆·麦麦提, 台外库力·吾斯曼, 郭文超, 刘文
    2017, 54(9): 1659-166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2
    摘要 ( )   PDF(1568KB) ( )  
    目的】研究播期对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选择播期利用天敌昆虫实现害虫群落自然调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研究6个不同播期(T1、T2、T3、T4、T5、T6)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 628头,隶属于3纲13目42科66属71种;各播期总物种数(S)、总个体数(N)及优势种天敌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优势害虫玉米螟的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 T1、T2早播处理的百株虫量及被害株率均显著大于晚播处理(T5、T6)(P<0.05)。早播处理T1、T2的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群落最不稳定。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导致了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取相同的防治策略。【结论】播期推迟对鲜食玉米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递减趋势。因此,为降低田间玉米螟为害,综合考虑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新疆北部鲜食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高海峰, 白微微, 陈利,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黄天荣, 李广阔, 王锁牢
    2017, 54(9): 1670-167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3
    摘要 ( )   PDF(1184KB) ( )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伊犁河谷小麦条锈病菌源地调查研究
    李伟华, 刘太国, 高海峰, 刘博, 吴伟, 李宁静, 高利, 陈万权
    2017, 54(9): 1679-168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4
    摘要 ( )   PDF(1523KB) ( )  
    目的】实地调查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田间小麦条锈病和野外小檗锈病发生情况,为揭示新疆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对2013~2015年新源县小麦条锈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对异果小檗种类鉴定、锈孢子DNA提取及PCR检测。【结果】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类群有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高达31.25%;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为22.92%;贵农22类群出现频率为18.75%;中四类群出现频率为6.25%;其他类群出现频率为20.83%。异果小檗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结论】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为Hybrid46类群、水源11类群、贵农22类群。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
    班布蚋在新疆额河流域的分布及在新疆的适生区预测
    洪波, 黄敏, 胡祖庆, 李超
    2017, 54(9): 1688-16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5
    摘要 ( )   PDF(1519KB) ( )  
    目的】研究班布蚋Simulium maculatum在新疆不同适生区的划分及影响班布蚋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班布蚋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模型和防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于2013年6~7月班布蚋盛发期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7县市12个调查点对其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利用MaxEnt模型对班布蚋在新疆地区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班布蚋在整个额河流域都有分布,且分布趋势为从额河上游到下游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班布蚋在新疆的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阿勒泰、昌吉州、塔城和博州地区。模型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的AUC 值分别为0.974 9和0.952 7,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结论】班布蚋在新疆分布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北疆,高度适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3%。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和年有霜期是影响班布蚋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甜高粱籽粒与秸秆混合酒醅理化指标特征变化的研究
    岳丽, 涂振东, 王卉, 山其米克, 叶凯
    2017, 54(9): 1697-170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6
    摘要 ( )   PDF(1408KB) ( )  
    目的】明确甜高粱籽粒与秸秆固态发酵过程中混合酒醅温湿度变化特征,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甜高粱籽粒与秸秆为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利用自动温湿度计对发酵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定时取样分析酒醅中酒精度、水分、总糖、还原糖、蛋白质、酸度的变化,并利用 SPSS 软件对酒精度与各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窖池内各个部位的酒醅温度存在差异,酒醅温度上层>中层>下层,上层酒醅升温及降温过程比中层和下层更为平缓。同一发酵层中心区域与周围区域酒醅温度变化特征不同,中心区域酒醅温度变化相对缓慢。发酵过程中酒醅湿度变化幅度为10% rh左右,酒醅湿度下层>中层>上层;酒醅湿度中心区域比周围区域变化缓慢。发酵时酒醅理化指标变化规律为:①酒精度先增加后降低,于156 h时达到最高值12.5%;②总糖、还原糖含量快速降低,于第6 d后逐渐趋于稳定;③发酵后酒醅蛋白质含量由5.1%增加到了8.6%,提高了68.5%。【结论】依据甜高粱籽粒与秸秆发酵过程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选择合适的出窖蒸馏时间,可有效提高乙醇产率。利用甜高粱籽粒与秸秆固态发酵生产乙醇,不仅实现了甜高粱的能源化,还可提高甜高粱发酵残渣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
    不同产区红枣天然苯甲酸含量调查与分析
    周晓明, 苏敏, 汤永东, 巩志国, 宋姣, 樊丁宇, 朱靖蓉, 伍新宇
    2017, 54(9): 1707-171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7
    摘要 ( )   PDF(1243KB) ( )  
    目的】研究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含量分布及来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国三个主产区共122批干制红枣采收成熟样品的苯甲酸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红枣果实发育期及贮藏期苯甲酸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以干基计算的红枣果实苯甲酸含量普遍低于150 mg/kg,整体在40~50 mg/kg的范围分布较为集中。品种间苯甲酸含量差异较大,骏枣及赞皇大枣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骏枣果实成熟过程苯甲酸持续积累,在完熟期达到顶峰。红枣贮藏过程苯甲酸的变化因初始含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初始含量较高的贮藏过程变化较大。【结论】初步阐明了红枣果实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分布范围,为制订或修订红枣苯甲酸含量的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FeCl3溶液引起葡萄白藜芦醇积累与Halliwell-Asada途径的偶联关系
    董锦蕾, 李月荣, 王晓琴, 张波
    2017, 54(9): 1713-172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8
    摘要 ( )   PDF(1415KB) ( )  
    目的】FeCl3溶液可导致葡萄白藜芦醇积累但机制不明,研究Halliwell-Asada(H-A)途径与白藜芦醇积累的关系在损伤保护角度。【方法】FeCl3溶液处理葡萄叶片后,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和活性氧水平,分析白藜芦醇与H-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FeCl3溶液造成叶片活性氧积累与叶片损伤正相关,且伴随白藜芦醇呈量效关系积累,峰值36.83 μg/g;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以及H-A途径下相关酶PAL、C4H、4CL、STS、APX和MDAR的基因表达量除DHAR基因外均明显上调;H2O2协同处理增加白藜芦醇含量,抗氧化剂NAC和GSH-EE协同则相反。【结论】FeCl3溶液降低葡萄叶片H-A途径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造成氧化胁迫并引起白藜芦醇积累,提示白藜芦醇合成与H-A途径存在偶联。
    伊犁绢蒿荒漠植被特征和多样性退化演替分析
    张小侠, 董乙强, 安沙舟, 李坤
    2017, 54(9): 1721-17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19
    摘要 ( )   PDF(1380KB) ( )  
    目的】研究蒿属荒漠春季植被特征和多样性的退化演替规律,为建立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方案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方法】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轻度退化(LD)和重度退化(HD)荒漠的群落特征、多样性指数的春季演替规律。【结果】(1)随着退化演替程度的加重,群落高度显著降低了20.8%,群落密度显著增加了6.1倍(P<0.05),但群落盖度和地上现存量对退化的响应不明显(P>0.05)。(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73.5%,52.1%,91.3%和26.9%(P<0.05)。【结论】在退化演替过程中,伊犁绢蒿荒漠朝着植被种群低矮化,群落复杂化的方向演替。
    新疆部分地区牛源空肠弯曲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代婧, 彭斌, 雷程红, 阿热阿依·海依拉提
    2017, 54(9): 1730-173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20
    摘要 ( )   PDF(1198KB) ( )  
    目的】研究新疆部分地区牛空肠弯曲菌污染及耐药性。【方法】从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3个地区共采集牛肛拭子171份。用布氏肉汤初步增菌后,用改良CCD琼脂基础和哥伦比亚血平板2种选择培养基培养,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最后参照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使用的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乌鲁木齐牛场肛拭子分离鉴定到1株空肠弯曲菌(编号为N22),检出率为1.11%(1/90);昌吉牛场肛拭子分离鉴定到1株空肠弯曲菌(编号为C25),检出率为3.33%(1/30)。石河子牛场肛拭子没有分离到空肠弯曲菌。2株空肠弯曲菌对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和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新疆牛群存在空肠弯曲菌的感染,感染菌株可用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防治。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新疆牛群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新疆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亚森江·喀哈尔, 王敬哲, 吕光辉, 刘志辉
    2017, 54(9): 1737-174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21
    摘要 ( )   PDF(1417KB) ( )  
    目的】研究新疆1949~2012年64年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针对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的特点,预测新疆未来10年的粮食安全状况,为新疆粮食安全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以及GM(1,1)灰色预测模型定量分析新疆粮食安全程度。【结果】1949~2012年新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增加趋势,并且在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仍将大于1且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新疆的粮食安全形势将愈加严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等对策来保障粮食安全。
    吉尔吉斯斯坦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变异分析
    丁峰, 王则玉, 唐亚莉, 买买提托合提·苏来曼, 马雪琴, 王新勇, 陈署晃
    2017, 54(9): 1746-175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22
    摘要 ( )   PDF(2142KB) ( )  
    目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候变化及空间变异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中国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197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并结合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9个吉尔吉斯斯坦气象站点国际交换数据,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近3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吉尔吉斯斯坦年总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总降水量在东南部相对较少,西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邻近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大,季节差异明显,春季和冬季降水最多,夏季相对较少,与中国新疆降水特征差异较大,呈“地中海型气候”。年均气温不足10℃,“北热南冷,西热东冷”,冬季增温趋势明显,春季呈下降趋势,夏季幅度不大,秋季几乎无变化,气温年较差大于周边国家,但气温年较差减小。【结论】与同处于中亚地区的中国新疆在降水及气温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吉尔吉斯斯坦降水量较高,区域差别更为显著。
    利用区域回归分析法对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再分析
    李斌, 郑博华, 史莲梅, 朱思华
    2017, 54(9): 1756-17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9.023
    摘要 ( )   PDF(1228KB) ( )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