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
    新疆阿魏内生真菌AW57菌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蒋瑞娟, 何权, 朱军, 石书兵, 李晓瑾
    2019, 56(3): 393-40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1
    摘要 ( )   PDF(18011KB) ( )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内生真菌AW57菌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有实用价值的内生菌株。方法 以内生真菌AW57和新春31号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液浸种和浇灌处理方式,测定分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根数、苗高、苗鲜重和苗干重等相关指标。结果 浸种和喷施不同浓度AW57菌液均对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喷施20%浓度菌液小麦促生效果最佳,发芽率高达89.67%,苗鲜、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41%、45.45%,对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作用显著,对根数影响不显著,但对根长显著。结论 适宜浓度AW57菌液有利于小麦生长,可作为小麦生长调节剂。
    陆地棉光合和生理生化指标的耐盐性鉴定
    刘娜, 曲延英, 高文伟, 黄雅婕, 杨涛, 张茹, 安秋双
    2019, 56(3): 403-41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2
    摘要 ( )   PDF(1173KB) ( )  
    目的 分析盐胁迫对陆地棉花铃期的光合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自然盐胁迫对陆地棉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建立综合得分(D值)公式,为棉花耐盐性的快速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方式,2个处理分别为盐胁迫和对照,并重复两次进行,试验地为自然盐碱地,盐含量是根据各区组五点采样法取40 cm处的土样,测得处理1(盐胁迫)总含盐量为19 g/kg,处理2(对照)总含盐量为4 g/kg。结果 盐胁迫下光合指标明显下降,而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却有不同响应并且其相关性复杂;结合产量比较法得出盐胁迫下光合作用和POD活性越高,棉花品种越具有耐盐性,而MDA含量越低耐盐性越高。结论 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得到公式,D= 0.49F1 + 0.16F2 + 0.13F3 + 0.12F4 + 0.1F5,可利用此公式筛选耐盐材料。
    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阿力木江·克来木, 赵强, 占东霞, 努尔曼古丽·巴图尔, 崔延楠, 娄善伟
    2019, 56(3): 411-42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3
    摘要 ( )   PDF(1507KB) ( )  
    目的 研究盛花期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产量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优化化学封顶技术,为优质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棉花品种新陆早72号为材料,盛花期(7月17日)喷施8种不同外源物质,分别为:T1,0.4 mmol/L 6-BA;T2, 35 mmol/L 辛酸甲酯;T3, 30 g/hm2调酸环钙;T4, 35 mmol/L癸酸甲酯;T5, 0.24 mmol/L复硝酚钠;T6, 0.056 mmol/L DA-6;T7, 0.096 mmol/L NAA;T8, 0.01 mmol/L 三十烷醇;CK, 清水。在喷施药后0、14、28和 42 d 时测定9 株代表性棉株各部位的干物质重,在喷施药后0、7、14和21 d 时测定棉花倒四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8 种外源物质在改善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品质上均有一定作用,辛酸甲酯(T2)、萘乙酸钠(T7)、复硝酚钠(T5)调环酸钙(T3)等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生物量积累,提高籽棉产量,利于品质提升,其中辛酸甲酯(T2)与对照比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10%以上、有利于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单株铃数增加9.15%,籽棉产量增加25.50%,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等整体效果最优。结论 在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可以有效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成铃数、铃重增加及纤维长度,增长效果明显。辛酸甲酯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并提高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其次萘乙酸钠、复硝酚钠、调环酸钙、6-BA处理。
    不同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石必显, 林明, 顾元国, 贾东海, 侯献飞, 苏君红, 于伯成, 李强
    2019, 56(3): 422-42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4
    摘要 ( )   PDF(1209KB) ( )  
    目的 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分析花生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为新疆花生生产合理灌溉和产量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以花生品种花育36为材料,通过人工控水对其进行干旱胁迫,设置花针期干旱、结荚期干旱和全生育期干旱三个处理,以正常灌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的相关农艺性状及最终产量的变化。结果 干旱胁迫会影响到花生的各生育期进程,长期受旱会缩短花生的生育期时间;各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后,花生在株高、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荚果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干旱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结荚期干旱胁迫对花生株高的影响相对较小,花针期干旱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大。干旱胁迫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不但与有效果数的降低有关,而且与荚果的饱满度(百果重)有关,两者共同作用造成了花生产量的降低。结论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会对花生的生育期进程、株高、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荚果干重等造成不同影响,花针期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收获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生育时期花生对土壤缺水比较敏感,易限制产量的形成。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郑强卿, 陈奇凌, 王晶晶, 支金虎
    2019, 56(3): 430-43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5
    摘要 ( )   PDF(2041KB) ( )  
    目的 通过外援复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可改善果实品质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用6 a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超敏蛋白、亚精胺、水杨酸、DA-6为材料进行复配3个配方,调查分析喷施对叶片与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 通过外援亚精胺、水杨酸和DA-6复混试剂的应用,显著增强源叶的供应能力,减缓了库果的生长速度。在骏枣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源叶、库果之间的IAA比值较对照提高了183.0%,单果重和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27.69%和25.18%。超敏蛋白或水杨酸与亚精胺和DA-6的组合均显著提高了骏枣叶片从白熟到成熟期ZR的含量,ZR的叶果比能持续维持在1.37以上的高水平。30 mg/L的DA-6是提升骏枣叶片后期营养供应能力的核心物质之一。结论 在枣树坐果后喷施0.25 mmol/L水杨酸与0.1 mmol/L亚精胺和 30 mg/L DA-6的混合试剂,可解决骏枣因前期生长过快,后期营养不足致使干物质积累不够,果实不饱满、抗性不足的问题。
    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对盐碱地改良安全性评价
    姜同轩, 陈虹, 张玉龙, 孙鲁鹏, 杨涛, 吴刚, 马蕊, 张凤华
    2019, 56(3): 438-44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6
    摘要 ( )   PDF(1204KB) ( )  
    目的 以新疆玛纳斯流域盐碱土壤为材料,对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通过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设置: 0 t/667 m2(CK)、1 t/667 m2(1T)、3 t/667 m2(3T)、5 t/667 m2(5T),4个处理,分析土壤及植株各器官中重金属累积含量。结果 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pH显著降低,1T、3T、5T处理分别较CK降低20.4%、20.8%、21.3%,而土壤电导率、盐分均有所增加。土壤中As、Cr、Cd含量随着脱硫石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土壤中几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油菜各器官中As、Cd、Pb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各项重金属含量也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3T的处理在改良盐碱土壤方面具有投入低,见效快,且对环境未造成不良影响,适宜推广应用。
    新疆霍城蝴蝶群落多样性
    郭婕, 吴卫, 蒋玲玲, 胡红英
    2019, 56(3): 446-45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7
    摘要 ( )   PDF(1223KB) ( )  
    目的 研究新疆霍城蝴蝶的群落结构,对霍城县5种不同生境进行蝴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方法 2016~2017年5~8月采用样线法观测蝴蝶,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记录蝴蝶1 993只, 隶属于7科29属39种。粉蝶科个体数占比54.9%,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是稀有类群。蝴蝶群落呈现季节性变化,蝶类种类和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和7月。通过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比较,5种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亚高山草甸>荒漠,山地草原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达到0.458,荒漠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2。结论 蝴蝶群落的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组成、海拔高度、人为干扰程度和气候等因素对蝴蝶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南北缘荒漠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孔晓晶, 安沙舟, 刘慧敏
    2019, 56(3): 457-46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8
    摘要 ( )   PDF(1107KB) ( )  
    目的 研究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区系特征,分析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和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等特征,为干旱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荒漠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准噶尔盆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荒漠植物进行了组成特征及区系的地理成分。结果 (1)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共679种,隶属于46科238属。(2)按科内含种数多少排序,优势科有菊科、藜科、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等。(3)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87.63%。(4)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科、属分别占其总数的58.70%、84.45%。(5)南缘与北缘地区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科、属、种的相似值分别为75%、58.13%、39.58%。结论 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的植物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棉花化肥农药减施研究
    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繁殖及药剂敏感性亚致死效应
    许敏, 杨妮娜, 许冬, 丛胜波, 陈利珍, 万鹏, 李文静
    2019, 56(3): 465-47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09
    摘要 ( )   PDF(1112KB) ( )  
    目的 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经LC10和LC25氟啶虫胺腈处理,中黑盲蝽3~5龄若虫历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2.35 和4.19 d,产卵前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3.6 和4 d,单雌产卵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1.93和13.23粒。经氟啶虫胺腈LC10和LC25处理,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LC50在CK对照组中分别为187.18、506.35和153.22 mg/L,在LC10处理组中分别为134.15、370.99和111.15 mg/L,在LC25处理组中分别为86.90、271.15和97.60 mg/L。中黑盲蝽受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增加。结论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处理使中黑盲蝽发育迟缓且繁殖力降低,亚致死浓度处理增加中黑盲蝽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捕食选择性
    曹巍, 苏悦, 马雪, 姚永生
    2019, 56(3): 472-48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0
    摘要 ( )   PDF(1057KB) ( )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捕食选择性,为利用十一星瓢虫调控棉蚜以及研究由天敌介导的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性。结果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成虫日捕食量分别为107.67和98.67头;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成虫性比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十一星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选择性,成虫选择性强于幼虫,而且随密度增加选择性增强;两种蚜虫配置不同比例可影响瓢虫的捕食选择性。结论 十一星瓢虫取食两种蚜虫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条件下,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氟啶虫胺腈对棉田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尚娇, 丁建朋, 姚永生
    2019, 56(3): 481-48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1
    摘要 ( )   PDF(1054KB) ( )  
    目的 研究氟啶虫胺腈对南疆棉田三种蚜虫的毒力及其对三种瓢虫的安全性。方法 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吡虫啉乳油为供试药剂,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氟啶虫胺腈的敏感性,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两种药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安全影响。结果 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对两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三种蚜虫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敏感性均高于吡虫啉,棉蚜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1.17、0.36 mg/L,5%吡虫啉乳油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相对毒力分别为55.41、60.11,棉蚜对5%吡虫啉乳油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均小于5%吡虫啉乳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6.16、7.90和4.54倍,对3龄幼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5.07、7.48和9.23倍。结论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可用来防治棉田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且对棉田瓢虫有较高的安全性。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及蚜茧蜂寄生蚜的嗅觉行为反应与选择性研究
    苏悦, 马雪, 丁建朋, 熊仁次, 姚永生
    2019, 56(3): 489-4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2
    摘要 ( )   PDF(1722KB) ( )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及蚜茧蜂寄生蚜(以下简称被寄生蚜)之间的取食选择关系,为合理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协同治理新疆植棉区棉蚜提供依据。方法 于室内条件下,利用嗅觉仪测定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康棉蚜(以下简称健蚜)和被寄生蚜的嗅觉行为选择;分别以不同寄生日龄时长的寄生蚜和相同数量未被寄生的健蚜,于同一培养皿中供给十一星瓢虫选择取食,分别统计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蚜和寄生蚜的取食比例。结果 与健蚜相比,十一星瓢虫成虫对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趋向行为反应差异不明显,对3日龄以上寄生蚜有明显负趋向反应,雌、雄成虫间嗅觉反应相似。十一星瓢虫成虫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比率高于健蚜,但无明显差异;但对健蚜与3日龄、4日龄和5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差异显著,更喜欢取食未被寄生的健蚜。结论 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蚜与高日龄寄生蚜间存在明显的嗅觉行为反应差异,取食选择率与嗅觉反应结果一致,更偏向取食未被寄生的健蚜和初期寄生蚜。
    生防菌HFW217的鉴定及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丁建朋, 范瑛阁, 姚永生
    2019, 56(3): 498-5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3
    摘要 ( )   PDF(1407KB) ( )  
    目的 研究生防菌HFW217的种类及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方法 采用16 SrDNA、rpoB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方法,对HFW217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HFW217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结果 菌株HFW217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短杆状、有芽孢,其菌体的形态呈短杆状,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loliquefacien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经鉴定该菌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loliquefaciens。温室和田间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62%和73.18%,防效明显高于多菌灵。结论 菌株HFW217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对棉花枯萎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显著。
    连作障碍消减措施对棉花产量形成和化感自毒作用的影响
    刘雪花, 支金虎, 柴朝晖, 王德胜, 姚永生, 王远, 唐梦, 宋伞伞, 郑森宇
    2019, 56(3): 509-52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4
    摘要 ( )   PDF(1497KB) ( )  
    目的 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 棉花在不同连作障碍消减措施下的化感自毒效应和评价方式。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消减措施对塔里木盆地棉花土壤养分净变化、植株生长、产量、种子发芽的化感自毒效应。结果 不同的消减措施对棉花各项指标和化感综合指数有显著差异;CRI处理后土壤中碱解氮净变值最小,CRR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减少量最大,而速效钾则是RIM处理下减少量最大,不论是0~20 cm土层还是20~40 cm土层均是如此; RIM和CM对棉花株高、果枝台数、籽棉产量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IM对棉花单铃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生物肥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碱解氮的净变值与棉花籽棉产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净变值则与棉花籽棉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二次多项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将选择的各指标按公式进行RIs计算和比较,发现各消减措施都能表现出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其中以RIM处理(棉花-油菜间作+微生物肥料)下的RIs最大,化感促进作用最强,而不同浸提浓度下则以1:10表现的最佳,RIs均为正值且化感综合指数最大。结论 生产中采用棉花-油菜间作+微生物肥料是减轻棉花连作障碍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棉铃虫成虫消长动态
    芦屹, 王惠卿, 魏新政, 高永健, 代明, 李晶
    2019, 56(3): 521-52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5
    摘要 ( )   PDF(1419KB) ( )  
    目的 监测田间棉铃虫成虫消长动态,分析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方法 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结果 以逐日诱蛾量分析系统自动计数误差,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蛾量完全吻合的正确率为77.5%,吻合度高,数据传输反馈及时。结论 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与普通性诱、灯诱监测一致,且在主峰相同的情况下,自动监测仪监测到的峰次更多,更为明显。该系统能基本反应棉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可以较准确的统计实际发生量,满足了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需求。
    棉花基肥对行分层深施机的设计与试验
    何义川, 汤智辉, 温浩军, 郑炫, 李建军, 杨怀君, 刘进宝, 赵岩
    2019, 56(3): 528-53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6
    摘要 ( )   PDF(1575KB) ( )  
    目的 研究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肥料的对行深施。方法 采用样机田间试验。结果 平均施肥量为21.4 kg/667 m2,变异系数为4.0%,施肥量比较稳定。肥料分层深施效果方面,深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9.8 cm,浅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2.5 cm,可以有效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结论 该机主要由开沟分层施肥装置、覆土装置、排肥装置、限深行走轮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和覆土作业。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棉花飞防作业效果
    娄朝霞, 温浩军, 张斌, 辛芳, 韩小强, 付威
    2019, 56(3): 537-5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7
    摘要 ( )   PDF(1394KB) ( )  
    目的 研究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雾滴的沉积分布规律和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使用无人机和喷杆喷雾机进行喷施试验,以卡罗米特纸卡和滤纸作为取样器采集雾滴,研究雾滴在棉花冠层的沉积规律,比较两种植保机械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 在有效喷幅范围内,无人机喷施作业雾滴主要集中在棉花冠层上部,棉花冠层中部和下部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均较低;无人机施药雾滴在上风向和下风向的飘移量有显著差异,上风向雾滴平均飘移百分比为4.93%,下风向平均飘移百分比为14.96%,且波动较大;JT-30植保无人机和3W-1000Y悬挂式喷杆喷雾机在施药7 d后对棉蚜防治效果较好,在施药后15 d对棉叶螨防治效果较好。结论 雾滴在棉花冠层的穿透性较差,下风向雾滴飘移现象较突出,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不同曲面分禾器对分禾的影响及其作业受力分析
    易哲田, 温浩军, 潘佛雏
    2019, 56(3): 544-5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8
    摘要 ( )   PDF(1503KB) ( )  
    目的 研究棉花密植栽培模式下,雾滴无法穿透棉花冠层,影响植株中下部受药效果,研究不同曲面分禾器对分禾的影响及其作业受力分析。方法 建立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数字化模型,对分禾器工作瞬态作受力分析、棉枝弹性形变分析。结果 在相同扰动情况下,抛物线曲面上同一作用力对分禾曲面造成的压力逐渐减小,在分禾器末端降至23N。结论 抛物线曲面分禾器在通过阻力最低,为三种分禾器中效果最佳的分禾型式。
    植物保护·草业·畜牧兽医·农业经济
    春播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药效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李双建, 王小武, 王志慧,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丁新华, 郭文超
    2019, 56(3): 551-55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19
    摘要 ( )   PDF(1126KB) ( )  
    目的 研究田间除草剂药效试验及其安全性,筛选出高效化学除草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疆春播玉米田科学除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8种除草剂不同时期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及其对玉米苗期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各封闭处理中,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和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较为理想,其在施药后30 、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依次达到74.29%、61.95%、62.50%、61.39%和74.29%、62.48%、62.50%、60.88%;茎叶处理中,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最好,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达85.71%、83.18%、59.38%、64.78%,其次是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80.00%、79.41%、50.00%、56.06%,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的防效也较为理想。30%苯唑草酮(苞卫)SC 225 mL/hm2的防效最差,其在30 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仅为60.00%、56.07%和21.88%、41.73%。结论 在生产上安全高效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为,封闭处理: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茎叶处理: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
    天山北坡野生无芒雀麦群落特征研究
    宫珂, 靳瑰丽, 岳永寰, 韩万强, 刘文昊
    2019, 56(3): 560-56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20
    摘要 ( )   PDF(1748KB) ( )  
    目的 研究天山北坡野生无芒雀麦群落特征,分析该种质资源在新疆草地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以新疆天山北坡西段、中段和东段的5个地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的方法,分种测定5个地区3个海拔梯度下的无芒雀麦群落特征。结果 (1)无芒雀麦主要与禾本科、豆科植物混生,重要值在天山北坡中段、低海拔区域较大。(2)物种多样性从天山北坡西段至东段,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地区内随海拔升高呈现增加趋势,但在地区间、地区内差异均不显著。(3)群落数量特征在地区间存在较小差异,无芒雀麦相对数量特征从西至东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段地区最高。而地区内无芒雀麦相对群落数量特征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不同地区群落中无芒雀麦地位相差不大,天山北坡中段地区的群落中无芒雀麦相对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高于其他地区,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随海拔的升高,群落物种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地位逐渐降低,无芒雀麦在群落中相对数量特征变化不大。
    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规律的影响
    武开乐, 库西塔别克·买买提依不拉音, 马静, 邵伟, 余雄
    2019, 56(3): 570-57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21
    摘要 ( )   PDF(1786KB) ( )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生长周期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扩增生长状态良好的乳腺上皮细胞,添加0、50、100、200 μmol/L雌激素孵育乳腺上皮细胞后,分别在0、12、24、48、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结果 培养12 h时,50 μmoL/L雌激素组的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100 μmoL/L雌激素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200 μmoL/L雌激素添加组(P<0.01);培养至12 h时,对照组及添加50 μmoL/L雌激素组其G1期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对照组S期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添加100 μmoL/L雌激素组其G2期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添加雌激素可以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且50 μmoL/L、12 h时雌激素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效果最好。添加雌激素不影响乳腺上皮细胞在各时期时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各雌激素添加组在12 h时的细胞周期由G1、S期向G2期转化较快。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田聪华, 韩笑, 苗红萍, 徐忠, 田立文
    2019, 56(3): 580-58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9.03.022
    摘要 ( )   PDF(1320KB) ( )  
    目的 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 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