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5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新疆海岛棉主要育成品种性状特征与系谱来源分析
    孔杰,王为然,朱家辉,洪梅,徐海江,张延辉,杨静,宁新民,阿里甫·艾尔西,华金平
    2018, 55(4): 589-6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1
    摘要 ( )   PDF(1867KB) ( )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性状表现,研究其遗传基础,为资源利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6年,对58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资源材料采用同一生态区连续集中种植的方法进行鉴定,研究其性状表现和系谱关系。【结果】枯萎病发病率品种间变异系变数大,达到89.2%,果枝类型次之,为48.6%;株高(13.0%)、始果枝节位(15.0%)、单株铃数(18.0%)、纤维强力(10.7%)、纤维黄度(11.0%)变异系数较高,其他性状变异较小(<10%)。除早期育成的4个品种外,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均为零式果枝类型,平均株高、单铃重、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呈逐年代增加的趋势,2010年后增长较为迅速,较2000年品种分别增加13.4%、9.7%、8.1%、5.5%、9.8%,枯萎病抗性显著提高,衣分增加较慢,絮色变白,近年来主栽品种铃期微增,单株铃数、铃重增加,抗病性变强。从系谱看,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主要来源于中亚埃及型,其中8763И、5230Ф和2И3、9122И主要分别用于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品种的改良,不同时期突破性的中间材料的注入是新疆海岛棉纤维品质、抗性提升的基础。性状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一致。【结论】中国新疆海岛棉品种近10a育成品种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较之前品种提升迅速,特别是铃重、纤维品质与抗病性改良作用显著。育成品种骨干亲本主要来源于中亚国家,早期品种遗传基础狭窄,2010年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海岛棉育种应在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前提下,寻求扩大资源来源途径,挖掘种质潜力,丰富品种类型,为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灌溉频率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吴凤全,汤秋香,王亮,祖米来提·吐尔干,崔建平,郭仁松,徐海江,林涛
    2018, 55(4): 601-6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2
    摘要 ( )   PDF(1177KB) ( )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灌溉定额(4 650 m3/hm2)下,设置5个灌水频率(3、6、9、12和15 d/次,其中6 d/次为CK),分析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高灌溉频率(3 d/次)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同化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率较高,开花结铃数也较高,有利于提高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4 650 m3/hm2常规灌溉定额下,3 d/次的高频灌溉能够提高棉花的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减量施氮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祁静玉,蒋桂英,李彦旬
    2018, 55(4): 609-61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3
    摘要 ( )   PDF(1297KB) ( )  
    【目的】研究减氮栽培模式下,滴灌春小麦群体源库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动态及规律,分析与产量目标相结合的高产稳产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调控指标,寻求滴灌小麦最佳施氮量。【方法】供试品种为新春31号(高秆)和新春6号(矮秆),5个减氮梯度为300(N1)、275(N2)、250(N3)和225 kg/hm2(N4)和不施氮肥(N5)。【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新春31号与新春6号分别在275 kg/hm2(N2)和250 kg/hm2(N3)群体质量表现为最优,茎蘖成穗率分别达到了79.19% 和75.91%,孕穗期LAI也达到7.7和6.8,粒数叶比与粒重叶比也分别达到了4 215.8粒/m2、199 g/m2和4 233.2粒/m2、203.9 g/m2,花后干物质累积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5.04%和75.52%。新春31号以N2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5%~37.7%;新春6号以N3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了2.5%~33.5%;对产量构成进行通径分析,新春31号和新春6号分别以千粒重和穗粒数对产量的综合作用最大系数为0.755 9和0.525 2;对施氮量和产量进行拟合,当两品种施氮量分别达到286和258 kg/hm2时产量达最高。【结论】在新疆麦区高产大量投入氮肥300 kg/hm2(N1)的基础上,降低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新春31号275 kg/hm2(N2)与新春6号250 kg/hm2(N3)明显改善了小麦群体结构。因此表明恰当的减量施氮,可以优化群体结构获得高产,但对于不同品种类型,应当选择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施氮量。
    水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崔月,张宏芝,赵奇,刘建鹤
    2018, 55(4): 618-6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4
    摘要 ( )   PDF(1355KB) ( )  
    【目的】通过对施肥量及灌水量调控,研究水肥最优组合,为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节水节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以新冬36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 kg/hm2(N0)、375 kg/hm2(N1)、450 kg/hm2(N2)、525 kg/hm2(N3)四个施肥量(纯量);四个灌水梯度为3 450 m3/hm2(W1)、4 200 m3/hm2(W2)、4 950 m3/hm2(W3)、5 700 m3/hm2(W4)。分析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等性状,研究水肥因子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至灌浆期呈快-慢的增长规律,Logistic方程对其进行拟合表明,各处理从拔节后6~10 d干物质开始快速积累,41~49 d后转为缓慢积累。N2W2进入快速积累时间最早,最大积累速率较高。叶面积指数(LAI)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后期逐渐减小,N2、N3处理在拔节至孕穗期快速增加,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与水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最终产量表现为N2>N3>N1>N0,最高产量为N2W3处理的9 848.13 kg/hm2,与N2W2处理无显著差异。水肥交互作用对穗数及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P<0.05),与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施肥量450 kg/hm2、灌水量为4 200 m3/hm2,即N2W2处理为兼顾高产节水、省肥最优组合。
    玉米幼苗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
    陈勋基,陈果,常晓春,足木热木·吐尔逊,李建平,郝晓燕,高升旗,黄全生
    2018, 55(4): 627-63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5
    摘要 ( )   PDF(1325KB) ( )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响应,分析自交系和杂交种耐盐差异。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为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GEMS46以及B73×GEMS46 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分析比较自交系和杂交种在耐盐条件下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和最终差异,研究自交系对盐胁迫下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玉米幼苗在3叶1心时用150 mmol/L NaCl处理植株是一个比较合理浓度;利用盐胁迫后植株的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Na+、K+离子含量是衡量植株耐盐性的较好的指标。在盐处理后,耐盐自交系的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与杂交种变化趋势相同,耐盐自交系和杂交种前期对盐胁迫的响应较快,后期生理指标变化平缓,植株体内积累Na+离子较小,表现为耐盐性。【结论】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可以较快地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
    不同灌溉量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
    董心久,杨洪泽,周建朝,高卫时,张立明,李思忠,石洪亮,刘军
    2018, 55(4): 635-64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6
    摘要 ( )   PDF(1288KB) ( )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溉定额,副区为5个氮肥施用时期(纯N总量一致120 kg/hm2)。【结果】同一氮肥施用时期,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甜菜Pn、Er、茎叶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单根重、产量、产糖量(除N4处理)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甜菜含糖率、产量增产率、灌溉水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提高;同一灌溉量,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后移各项测定指标先增后减,N4处理补偿指数最优,灌溉定额4 650比5 850 m3/hm2甜菜各项指标补偿指数提高-1.6%~27.5%。【结论】在北疆甜菜产区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为:灌溉定额4 650 m3/hm2,氮肥基施1/2,7月中旬追施1/2。
    脱水方式对无核白葡萄酚类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肖超男,白羽嘉,陈雪,章思博,古力尼格尔·玉散江,黄文书
    2018, 55(4): 647-65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7
    摘要 ( )   PDF(1259KB) ( )  
    【目的】研究不同脱水干制方式对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代谢及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材料,采用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2种干制处理,以质量每减轻10%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干制方式脱水过程中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辅酶A连接酶(4CL)、类黄酮以及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在质量损失率0~60%的干燥过程中均能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自然荫干处理在质量损失率为15%之内增强了PAL酶的活性;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增强C4H、4CL酶的活性。【结论】通过对无核白葡萄在两种脱水处理干制过程中的褐变度与酚类物质的关系进行研究,可知热风干制处理对无核白葡萄的褐变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韩文,郭鹏飞,张坤,刁明
    2018, 55(4): 655-66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8
    摘要 ( )   PDF(1678KB) ( )  
    【目的】研究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冬季设施栽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时研番茄为试材,三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CK:自然光照条件;T1:8 h非连续补光07:00~11:00、19:00~23:00延长早晚补光方式;T2:12 h连续补光07:00~19:00的辅助日光补光方式,对设施内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非连续光照8 h(07:00~11:00、19:00~23:00)早晚延长补光方式,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打破黑暗3~4 h较连续光照(07:00~19:00)辅助日光补光方式,番茄幼苗的叶面积增长16.17%,叶面积增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23.39%,光合能力增强约22.22%,壮苗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打破黑暗3~4 h补光方式使幼苗品质得到了提高,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为最优处理。
    库尔勒香梨果实可溶性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艾沙江·买买提,张校立,梅闯,马凯,闫鹏,王继勋
    2018, 55(4): 664-6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09
    摘要 ( )   PDF(1427KB) ( )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抗寒性研究
    阿布来克·尼牙孜,李超海,章世奎,阿曼古丽·吾斯曼,唐章虎,董胜利
    2018, 55(4): 674-6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0
    摘要 ( )   PDF(1628KB) ( )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和褐色句句梨两个亲本抗寒性及其对杂交后代的影响,为选育抗寒性强的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和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休眠枝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胁迫温度下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枝条恢复萌芽率。【结果】母本库尔勒香梨、F1代杂交群体及父本褐色句句梨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26.5和-28.6℃。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随后趋于平稳或小幅下降;SOD活性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升高,在半致死温度附近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库尔勒香梨在低于-30℃后,褐色句句梨和F1代杂交群体在低于-33℃后芽体全部死亡。三个群体中,父本褐色句句梨一年生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萌芽率和SOD活性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父本褐色句句梨和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抗寒性显著强于母本库尔勒香梨,且F1代群体的抗寒性稍弱于父本褐色句句梨。【结论】抗性较强的父本能够较大的提高杂交后代群体抗寒性。
    黑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宋锋惠,罗达,李嘉诚,史彦江
    2018, 55(4): 682-68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1
    摘要 ( )   PDF(1326KB) ( )  
    【目的】研究黑核桃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为黑核桃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a生黑核桃为试材,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植物图像分析系统和烘干称重法,分析不同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结果】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0~70 cm土层是根系垂直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垂直分布总量的85.45%。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大值和总根长密度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7.66 mm2/cm3和0.34 cm/cm3;在水平方向上,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离树干0~80 cm是根系生物量水平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水平分布总量的93.98%。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值均在距离树干0~20 cm的区域,分别为0.12和0.43 cm/cm3。【结论】5 a生黑核桃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树干0~80 cm,深0~70 cm的区域是黑核桃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土层应该作为肥水管理的重点区域。
    独行菜抗冷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娜,胡昕,傅代辉,丁金鹏,李群
    2018, 55(4): 689-6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2
    摘要 ( )   PDF(1673KB) ( )  
    【目的】独行菜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可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温胁迫,研究独行菜的低温耐受机制。【方法】设计兼并引物,从独行菜冷诱导叶片的cDNA中克隆获得LaCBF3LaCOR15a基因核心片段。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两个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442 bp LaCBF3及405 bp LaCOR15a核心片段,经比对与拟南芥CBF3COR15a基因核心片段相似性分别为84.38%、81.8%。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独行菜幼苗中,LaCOR15a基因不仅响应低温胁迫,还能迅速响应高盐、干旱及ABA处理,不同条件下表达各有差异。LaCBF3仅对低温胁迫响应迅速。【结论】LaCBF3LaCOR15a在独行菜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LaCOR15a基因也应答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
    药用资源沙枣产胶影响因素分析
    王果平,努尔买买提·阿布都克里木,阿吉艾克拜尔·艾莎
    2018, 55(4): 697-70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3
    摘要 ( )   PDF(1088KB) ( )  
    【目的】研究种源、产地和环境因子对尖果沙枣、沙枣和东方沙枣的产胶率和胶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对新疆不同居群药用资源沙枣实地考察,收集沙枣胶,测算产胶率,提取沙枣胶中多糖并计算含量。【结果】不同基源的沙枣其产胶率和多糖含量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P=0.173);产地与产胶率相关性显著(尖果沙枣P=0.003、东方沙枣P=0.019、沙枣P=0.011),即低纬度地区产胶率高于高纬度地区,而产地与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生态因子海拔、无霜期、年均温和年积温与产胶率相关性显著,即海拔越低,无霜期越长,年均温和年积温越高,产胶率越高(P<0.05),而多糖含量与生态因子无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天山以东、以南地区种植沙枣以推广沙枣胶产业。
    新疆精河枸杞中10种常量与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分析
    骆建敏,胡容博
    2018, 55(4): 703-7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4
    摘要 ( )   PDF(1315KB) ( )  
    【目的】分析新疆精河枸杞中10种常量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初级形态,对于建立检测方法及确立精河枸杞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 用0.45 μm滤膜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悬浮态、有机态与无机态。对水煎渣依次用丙酮和盐酸进行提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用ICP-MS对10种元素初级形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精河枸杞中10种元素Mg、Zn、Ca、Fe、Cu、Mn、As、Se、Cd、Pb各个元素的提取率在20.5%~47.8%,10种常量与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2%~1.25%;回收率在84.60%~106.1%。【结论】该工作的研究对于建立检测方法及确立精河枸杞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
    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郭文超
    2018, 55(4): 712-71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5
    摘要 ( )   PDF(1056KB) ( )  
    【目的】研究3种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卵和1、2、3龄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玉米田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饥饿处理24 h后的方斑瓢虫成虫、黄褐新园蛛、中华草蛉3龄幼虫分别与不同密度玉米螟卵和1、2、3龄幼虫进行组合,24 h后测定捕食量。【结果】3种优势天敌对各龄期玉米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II型,即天敌的捕食能力和和猎物的密度为负加速曲线。 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的控制能力最强,其对1龄、2龄、3龄玉米螟幼虫24 h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53.32、53.98和17.42头,并对卵块有捕食作用,24 h最大捕食量为251.03粒。【结论】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应保护和利用玉米田田间优势捕食性天敌。
    几种药剂对甜菜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杨安沛,张航,白微微,田明昭,叶新宇,李广阔,王锁牢
    2018, 55(4): 719-72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6
    摘要 ( )   PDF(1136KB) ( )  
    【目的】筛选对甜菜田叶螨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及配比。【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田间喷雾的药效方法,于药后1、3和7 d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叶螨数量,评价供试药剂处理对叶螨的防除效果及对甜菜的安全性。【结果】药后7 d,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处理、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 000倍液处理、10%阿维菌素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处理、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处理、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处理对甜菜叶螨的防效分别达93.35%、93.51%、93.38%、91.80%和89.87%。【结论】筛选出5种对甜菜叶螨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螨剂,药后7 d防治效果均达89.87%以上,对甜菜安全,可在甜菜叶螨防治中合理轮换使用。
    开垦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杨磊,张玉龙,姜同轩,张凤华
    2018, 55(4): 726-73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7
    摘要 ( )   PDF(1338KB) ( )  
    【目的】新疆盐碱弃耕地开垦后用于棉花的种植,研究比较开垦前后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分析开垦对土壤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比较弃耕地与开垦后种植棉花的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探索菌群所具有的特定功能。【结果】开垦显著地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弃耕地开垦为棉田后增加了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是弃耕地土壤中主要的细菌门。开垦降低了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但是增加了Chloroflexi, Acid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聚类分析显示弃耕地与开垦后农田的细菌群落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开垦后进行棉花生产提高了土壤理化特性,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
    不同灌水处理对寒旱区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曹彪,白云岗,陈俊克,肖军
    2018, 55(4): 737-74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8
    摘要 ( )   PDF(1385KB) ( )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对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对紫花苜蓿在浅埋式滴灌条件下进行大田试验,利用LAI-2200C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不同灌水处理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运用自定义函数拟合法,拟合紫花苜蓿在最适宜灌水条件下冠层生长模型。【结果】紫花苜蓿在适宜灌水条件下,冠层生长模型为LAI=0.978/(1+exp(5.96-0.271 t+0.002 t2))。对拟合的模型进行检验,实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6,平均绝对误差为0.372,拟合的模型对于适宜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条件下冠层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结论】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变化基本呈较缓慢生长—快速生长—缓慢下降的规律,在适宜灌水条件下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生长模型可用改进的Logistic函数进行模拟,且对于适宜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禁牧对博乐绢蒿种群和荒漠群落特征的影响
    靳茜,董乙强,安沙舟
    2018, 55(4): 746-75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19
    摘要 ( )   PDF(1299KB) ( )  
    【目的】研究荒漠建群种种群和群落数量特征对禁牧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在不同生长季时期的动态变化,为草地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博乐绢蒿荒漠为研究对象,对禁牧4 a后不同生长季时期(5、7和9月)植被生态经济类群重要值、博乐绢蒿种群和群落特征的测定分析。【结果】(1)半灌木、多年生草本的重要值在5和7月对禁牧的响应不明显,但在9月禁牧区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放牧区的6.5%、93.8%(P<0.05);(2)与放牧区相比,禁牧区的种群高度在7月显著增加23.1%,5月禁牧区的种群和群落盖度分别显著增加43.9%、57.0%,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19.9%、51.0%。【结论】短期禁牧可增加始牧期博乐绢蒿种群和荒漠群落盖度、生物量,改善草地质量。
    采用心率变异性指标监控伊犁马热身效果及竞赛表现
    程洁,孟军,曾亚琦,姚新奎,王建文,吴金秋,董健榕,新别力克,巴黑包尔
    2018, 55(4): 754-76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20
    摘要 ( )   PDF(1169KB) ( )  
    【目的】研究伊犁马赛前HRV(心率变异性)的特点,为评估伊犁马赛前状态及竞技表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马7匹,测试赛共6场,采集HRV热身前及热身后数值,分析热身前、后各指标差异性及其与竞赛成绩相关性。【结果】伊犁马热身后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最高R-R间距、PNN50极显著低于热身前(P<0.01),Lfnu显著低于热身前(P<0.05);VLF极显著高于热身前(P<0.01),TP显著高于热身前(P<0.05)。热身前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频域指标TP、Hfnu、LF、Lfnu、VLF、LF/HF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非线性指标SD1、SD2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热身后时域指标SDNN、RMSSD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频域指标TP、LF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非线性指标SD1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结论】马匹1 000 m测试赛热身前、后迷走神经活性占主导地位,是影响伊犁马竞技状态的主要因素。通过HRV变化能有效监控伊犁马热身效果及竞赛表现。
    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蛋鸡育雏育成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晓婷,罗燕,陈洁,连科讯,刘钢,马昭,朱晓庆,谷新利
    2018, 55(4): 763-77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21
    摘要 ( )   PDF(1246KB) ( )  
    【目的】研究肌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 II基因型蛋鸡免疫器官指数、血常规指标及血清中GM-CSF、G-CSF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试验鸡按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试验鸡分别于8日龄肌肉注射0.2 mL 50、25和12.5 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连续7 d,于21、35和49日龄时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测定胸腺、脾脏和法氏囊脏器指数,并采集血液检测血常规指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基因型鸡中,高、中、低剂量多糖对免疫器官、血常规部分指标及GM-CSF均有一定影响,但各剂量多糖对各基因型同一指标的影响不相同。其中,AA基因型鸡中,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脏器指数,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其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BB基因型鸡中,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而对血常规指标无影响;BC基因型鸡中,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结论】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多糖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基因型组蛋鸡免疫器官指数、部分血常规指数及GM-CSF质量浓度,以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免疫效果更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推广供需匹配分析
    苗红萍,丁建国
    2018, 55(4): 774-7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4.022
    摘要 ( )   PDF(1395KB) ( )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之间的均衡程度,建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分析、微信网络平台收集数据,运用比对法,分析农民合作社和农户的技术供需类型、科技推广主体供需、技术供需认知。【结果】各类农业推广技术供需重点基本一致;推广技术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较为突出;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推广主体在供需匹配方面矛盾较为突出;农技推广机构作用亟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渠道手段较为集中,不能很好满足各类经营主体需求。【结论】新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中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建立农户需求反馈机制和技术供给主体之间协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推广水平。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