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5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转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棉花对干旱和高盐抗性研究
    杨红兰;周雅;张道远
    2015, 52(7): 1177-1182. 
    摘要 ( )   PDF(1331KB) ( )  
    [目的]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评估ALDH21转基因种子的抗旱耐盐性能.[方法]利用不同NaCl浓度(0、0.3;、0.6;、0.9;)和PEG浓度(0、10;、15;)的胁迫液处理两种转ALDH基因的棉花株系和受体对照,并对三者的形态大小、萌发率和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随着NaCl和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基因棉花的萌发率和株高始终高于受体对照;0.3;的NaCl胁迫8d以后,39-16的种子萌发率大于39-19,NaCl浓度为0.6;时39-16的株高大于NaCl浓度为0.3;时的株高;39-19在PEG浓度10;时萌发率和株高大于39-16.而在PEG浓度15;时萌发率和株高小于39-16.[结论]转基因棉花对干旱和高盐的胁迫抗性高于受体对照,ALDH基因有干旱和高盐抗性.
    新疆棕色棉纤维色泽决定相关数量性状决定基因的QTL定位
    刘海峰;王利祥;何志刚;陈文钢;黄芳;曹艳艳;李晓波;罗城
    2015, 52(7): 1183-1187. 
    摘要 ( )   PDF(1110KB) ( )  
    [目的]研究新疆棕色棉纤维色素决定基因的QTL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棉所41号和彩色棉1号杂交的F2群体作为QTL定位群体,在整个棉花基因组中选择350条引物,应用复合区间做图法,对棕色棉纤维色素决定基因进行QTL定位.[结果]经过亲本筛选后,共得到多态性引物45对.分别用此45对引物对F2代群体的137个单株进行扩增,检测到9个QTL连锁群,其中两个有效QTL位点定位到15号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qFC15-1和qFC15-2,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6.3和0.5.[结论]筛选获得2个棕色棉纤维色素决定基因QTL位点,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
    2006~2013年新疆棉花纤维品质变化分析
    孔杰;宁新民;朱家辉;王为然;孔庆平
    2015, 52(7): 1188-1194. 
    摘要 ( )   PDF(1393KB) ( )  
    [目的]各大棉区的公检数量增加迅速,全面覆盖了我国主要棉花主产区.分析自公证检验以来新疆棉区棉花纤维品质变化,了解我国主要棉区棉花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育种及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2006 ~2013年我国棉花纤维公证检验检测的纤维品质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区域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国储政策的深入实施,八年来,我国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 mm和0.16 cN/tex.新疆地方棉区纤维长度优于内地和新疆兵团棉区,年际间分别较二者高0.2~0.3 mm和0.3~0.6 mm,>28 mm长度级范围内新疆地方棉区棉花所占比显著高于内地及兵团;在纤维比强度方面,全国平均、新疆地方与兵团年均下降0.16、0.28、0.32 cN/tex.近三年来强度中上水平(>29 cN/tex)皮棉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表现为内地棉区占比较高,新疆地方棉区次之、兵团最低;在纤维整齐度方面,全国平均、新疆棉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新疆地方棉花优于内地和兵团;在马克隆值方面,表现出A级所占比整体下滑、B级微升、C级逐年增加趋势.[结论]新疆棉区棉花主要纤维品质下降严重,应启动优质手采、机采棉新品种培育及推广.
    陆地棉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刘杰;曹新川;胡守林;郭伟锋
    2015, 52(7): 1195-1199. 
    摘要 ( )   PDF(1057KB) ( )  
    [目的]陆地棉品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对其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有助于该性状的选择与改良,为陆地棉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亲本及F1代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强度和伸长率等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性状属于加性遗传模型,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增减效基因在亲本中的频率不相等,而整齐度和伸长率的增减效基因频率在亲本中分布均匀;马克隆值一般表现为超低亲遗传,而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伸长率表现为超高亲遗传,其增效基因可能为显性或隐性基因.[结论]针对不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在育种中采用不同的选育策略,对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强度等符合加性模型的性状可在早代选择,但其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不大.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康正华;赵强;娄善伟;葛杰;张海祥
    2015, 52(7): 1200-1208. 
    摘要 ( )   PDF(1201KB) ( )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花材料.共设置8个处理,其中6个化学打顶,1个未打顶对照和1个人工打顶.试验重复3次,收获期测定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产量差异.[结果]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在农艺性状方面均能降低株高,减少果枝数,缩短倒一至倒六果枝长度、叶柄长度,减小倒一至倒六主茎叶叶宽;在经济性状方面影响也明显,化学打顶剂与对照相比均能提高产量,与人工打顶效果无差异.其中化学打顶剂金棉增产最明显:中抗2号提高14.8;,金丰905提高20.41;.[结论]化学打顶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控制果枝数,提高产量;不同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影响有差异,应选用相应药剂和相应密度下的品种才能更好的发挥打顶剂的作用.
    不同播期对南疆杂交棉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冀川;徐雅丽;谷磊;艾买尔江·吾斯曼
    2015, 52(7): 1209-1215. 
    摘要 ( )   PDF(1287KB) ( )  
    [目的]研究杂交棉生长的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为杂交棉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杂交棉在南疆生态区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各处理杂交棉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出苗后95~110 d,各器官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苗期以叶最高,开花期以茎最大,生殖器官自开花后持续上升直至收获,其中从初铃期开始蕾铃生长占优势,为生长中心.随播期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生殖器官干重比例呈下降趋势,NAR高峰期推后,且后期下降过快,造成产量下降.[结论]播期对杂交棉产量物质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生产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尽量早播.
    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龚双凤;马兴旺;索俊宇;陈宝燕;朱靖蓉;何万义;杨涛
    2015, 52(7): 1216-1223. 
    摘要 ( )   PDF(1342KB) ( )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肥运筹技术模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指导机采棉模式下高效施肥.[方法]在田间不同施氮策略处理下,对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植株样品并测产,统计分析N、P、K含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 667.15 kg/hm2超高产,7 376.12 kg/hm2的中高产,7 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三种水平;机采棉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 ~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 ~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 ~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滴灌频率对南疆棉田水分蒸散特征及WUE的影响
    林涛;郭仁松;徐海江;崔建平;汤秋香;刘志清;田立文
    2015, 52(7): 1224-1229. 
    摘要 ( )   PDF(1165KB) ( )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频率对南疆滴灌棉田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田间设置5个灌水频率(3、6、9、12和15 d/次),研究根区水分调节对南疆滴灌棉田蒸散量(耗水量)、蒸散组分、产量、WUE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溉频率能降低苗蕾期的无效耗水比例和花铃期蒸散量,植株生长正常,产量、WUE等均增加.[结论]高频灌溉能降低无效耗水,提升WUE,增产效果显著.
    水分胁迫对间作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娟;江天才;万素梅
    2015, 52(7): 1230-1236. 
    摘要 ( )   PDF(1336KB) ( )  
    [目的]明确水分胁迫对枣园间作条件下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阿拉尔垦区幼龄枣园不同间作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棉花生产力动态.[结果](1)轻度水分胁迫、适宜水分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较高,紧实度适中,具有较强的保墒蓄水能力.(2)同一水分处理下,产量表现为M3>M2>M1.同一种植模式下,产量表现为W2> W3> W4> W1.(3)W1水分处理和M3模式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4)适宜间作枣园的灌水量为300 m3/667m2.[结论]阿拉尔垦区1~2龄枣园中,红枣与棉花间距保持0.5m距离,对提高棉花产量较为有益,且对枣树影响较小;第3年,红枣与棉花间距应调整为1.0m,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生产潜力.
    DPC对杂交棉生长发育调控效应研究
    徐新霞;苏丽丽;魏鑫;刘翠;张巨松
    2015, 52(7): 1237-1242. 
    摘要 ( )   PDF(1150KB) ( )  
    [目的]研究缩节胺喷施次数对杂交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缩节胺喷施次数,为其在杂交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品种鲁棉研30号为材料,在田间设置缩节胺(DPC)6种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研究DPC化学调控对杂交棉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DPC喷施三次的处理效果最佳,棉花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在盛铃期,最高值为4.8;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协调,并促进了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改善棉花成铃结构,使棉铃空间分布均匀,并具有提高单株成铃数的效果,较对照增加0.41 ~1.74个成铃数;棉株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皮棉产量达到3 583.3 kg/hm2.[结论]在肥水适量的基础上,适期运用DPC对棉花进行系统的化学调控,其中化控三次最为理想.
    化学打顶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杨成勋;姚贺盛;杨延龙;勾玲;罗宏海;张亚黎;张旺锋
    2015, 52(7): 1243-1250. 
    摘要 ( )   PDF(1516KB) ( )  
    [目的]研究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植株形态、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探讨应用化学打顶剂调节棉花株型、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因子的效应,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45-21(品系),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的棉花为对照,研究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株高、主茎节数增加、株宽变小,株形紧凑;不同部位DIFN较大,叶面积指数较高,不同冠层光吸收较人工打顶的均匀,中、下部冠层光吸收率高;不同打顶剂表现为氟节胺处理的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棉花化学打顶后通过叶片吸收药剂,封顶效应较慢,与人工打顶相比叶面积指数较高;由于对果枝长度控制,使株形紧凑,冠层开度增加,保证了冠层中、下部高的光吸收率,为棉花利用化学打顶控制株型提供了依据.
    残膜和灌溉水平对绿洲棉田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王静;李健伟;林涛;张巨松;王亮;林毅;刘振;汤秋香
    2015, 52(7): 1251-1257. 
    摘要 ( )   PDF(1442KB) ( )  
    [目的]探讨不同残膜和灌溉水平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揭示残膜量对棉田土壤中水分分布影响,调控灌水.[方法]在连续15 a覆膜种植棉花的棉田设置0、225、450 kg/hm2三个残膜梯度,全生育期设置3 450、4 650、5 850 m3/hm2三个灌溉水平.分别在蕾期、花铃期、盛铃期灌水后第1、3、5d取土测定其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趋势、横向、纵向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分分布明显受到残膜含量与灌溉量的影响,灌溉量较小时,450 kg/hm2的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且灌水后第1d到第5d土壤含水率下降最多,随着灌溉量增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相比对照也有所增加,当灌溉量达到5 850 m3/hm2时,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垂直方向上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450 kg/hm2残膜处理在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最少,当灌溉量为5 850 m3/hm2时225、450 kg/hm2残膜处理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大于0 kg/hm2残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结论]不同灌溉水平下不同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不同,含残膜棉田相比无残膜棉田土壤含水率会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增大,5 850 m3/hm2灌量促进高残膜量棉田水分的均匀分布.
    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下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生化物质的影响
    葛杰;吴玉东;赵强;康正华;李源祥
    2015, 52(7): 1258-1262. 
    摘要 ( )   PDF(1263KB) ( )  
    [目的]以新疆主要栽培陆地棉的棉株种子为目标产物,分析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对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打顶剂氟节氨、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未打顶和人工打顶4种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蒽酮比色法和印三酮溶液显色法,研究棉株种子胚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的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化学打顶剂氟节胺处理种子胚乳可溶性糖总活性最高,为17;;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处理棉株胚乳蛋白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1.06 mg/g;喷洒氟节氨化学打顶剂棉株上部种子胚乳含量最高,其淀粉含量为1.89;;人工打顶的棉株种子胚乳游离氨基酸的总活性最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 333 ug/g.[结论]棉株种子在氟节胺和金棉科技化学打顶剂处理下,与未打顶和人工打顶方法处理棉株种子相比,种子胚乳理化物质积累较多,更有利于棉株种子萌发和代谢活动.
    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努斯热提·吾斯曼;孔杰;艾合提·艾合买提;阿依谢姆古丽·牙合甫;赖成霞;徐建辉;李春平;沙红;高燕
    2015, 52(7): 1263-1268. 
    摘要 ( )   PDF(1132KB) ( )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长绒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39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而且稳定的34对,对19个长绒棉材料基因组进行检测,用NTSYS-pc 2.11e软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4对引物共扩增出108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3.17个.共检测出160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0.8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5 ~0.933,平均相似度为0.784.遗传相似系数阀值在0.69时,可把19个材料分为5个类群.大部分新疆自育品种和部分中亚及埃及资源材料聚类在第2类群中.[结论]材料聚类与资源来源相吻合,材料遗传相似度较高,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狭窄.
    新疆早熟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大伟;古丽阿扎提;祖丽皮亚;赖成霞;徐建辉;沙红;李春平;魏鑫;努斯热提·吾斯曼
    2015, 52(7): 1269-1274. 
    摘要 ( )   PDF(1767KB) ( )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北疆早熟陆地棉部分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分子检测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遗传性关系.[方法]从39个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24对引物在43份北疆早熟陆地棉种质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利用NTSYS-pc 2.11软件进行遗传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7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2.84个条带,扩增98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2 ~0.80.43份资源材料成对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8~0.944,其中63.75;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 ~0.696,35.71;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0.944.根据UPGMA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58时,可将43份材料聚类为2类群.[结论]43份资源材料中大部分材料成对间相似度较高,遗传性差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Zn2+对老化棉种活力生理生化指标的诱导效果研究
    高燕;沙红;赵其波
    2015, 52(7): 1275-1279. 
    摘要 ( )   PDF(1050KB) ( )  
    [目的]研究Zn2+对老化棉种的生理生化指标诱导效果,探索利用金属离子调节棉花种子活力的技术方法.[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对4个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样品浸种处理8h,测定其种子活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4种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对4个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样品浸种处理8h后,测定其种子发芽率、电导率、幼苗丙二醛含量、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种子活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各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在经过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8 h浸种处理后,出芽率较对照大幅度提高;电导率都较对照明显降低;幼苗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SOD、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在适当Zn2+浓度下较对照有所提高.[结论]Zn2+对于不同基因型棉花老化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有着显著的诱导作用,处理三(0.08 g/100 mL)对于提高老化种子的活力效果最为显著.
    缩节胺对棉花品种生理生育特性影响研究
    刘铨义;周晶;王文博;冯杨;王国平;曾庆涛;蔡晓莉
    2015, 52(7): 1280-1284. 
    摘要 ( )   PDF(1128KB) ( )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对不同棉花品种的生理生育特性影响,分析DPC对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及产量作用.[方法]比较DPC(缩节胺)处理与未处理的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潜在最大光合能力(Fv/Fm)、株高、始节、果枝数、果节数、单株成铃数、棉铃空间分布等生理生育特性的变化.[结论]DPC可以促使叶绿素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全效能强;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始节高和株高,增加有效果台数、单株成铃和铃重,减少脱落,提高产量.
    一种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的新疆早熟陆地棉筛选体系的建立
    楚敏;张丽娟;徐建辉;张大伟;赖成霞
    2015, 52(7): 1285-1291. 
    摘要 ( )   PDF(1263KB) ( )  
    [目的]建立高效的新疆早熟陆地棉田间遗传转化与室内潮霉素相结合的筛选体系.[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去皮早熟陆地棉新陆早17号种子为材料,进行头孢霉素敏感性实验,研究其对棉花植株的影响和抑菌情况;通过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和IBA,研究新陆早17号最适抗性筛选浓度及最适生根条件.[结果]新陆早17号最适的头孢霉素筛选浓度为500 μg/mL,在该浓度下,植株生长不受影响且其鲜重较其他处理增重明显;其对潮霉素反应较为敏感,10 μgg/mL潮霉素即可抑制棉花根部生长,棉花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其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 1.0 μg/mL IBA,在该浓度条件下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8.5根;具有3~4片真叶的生根无菌苗经练苗和移栽后成活率为100;.[结论]为新疆早熟陆地棉田间进行“喷花法”的农杆菌遗传转化方式和室内潮霉素抗性筛选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李青军;张炎;王金鑫;李宁
    2015, 52(7): 1292-1298. 
    摘要 ( )   PDF(1332KB) ( )  
    [目的]研究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上优化氮、磷、钾配比和基追比例,测定棉花干物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结果]在氮肥全部滴灌追施和50;钾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的情况下,磷肥65;基施和35;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优化处理)比磷肥全部基施的棉花干物质提高17.35;,产量增加5.80;,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13、8.41和7.67个百分点.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氮肥和磷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氮肥和钾肥的滴灌配方肥处理干物质量显著小于优化处理,但两种滴灌配方肥处理的棉花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优化处理相当,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结论]棉花初花期之前滴施氮和磷、初花期之后滴施氮和钾能够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内陆干旱区土壤施锌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金鑫;危常州;王娟
    2015, 52(7): 1299-1307. 
    摘要 ( )   PDF(1165KB) ( )  
    [目的]揭示锌肥对内陆干旱区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指导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棉花生育期设喷施锌肥和喷施清水两个处理,每处理土壤施锌用量分别为O、10、20 kg/hm2,通过2a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结果]喷施锌肥并土施10或20 kg/hm2但不喷施锌肥时,棉花产量及增产率最高.施锌方式处理间,喷施锌肥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及伸长率无显著影响,土施20 kg/hm2锌肥降低了马克隆值;土施锌肥处理间,锌肥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比强度,降低了整齐度及马克隆值.施锌后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增加,其吸收比例因施锌方式及施锌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养分吸收比例N高于P低于K.土施锌肥P/N由0.31降低到0.29,K/N由1.09升高到1.17.[结论]土壤施锌是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的重要途径.在稳定提高单株结铃数的基础上,花期喷施锌肥促进单铃重增加,且提高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
    太空诱变创制优异海岛棉资源
    洪梅;李诗林;吐尔逊·吐尔洪;陈晋瑞;阿同古丽·吾斯曼
    2015, 52(7): 1308-1315. 
    摘要 ( )   PDF(1168KB) ( )  
    [目的]利用“实践8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海岛棉B-3029种子,通过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种子的基因变异,创制新的海岛棉种质资源.[方法]经过在田间对材料的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观察研究,结合棉纤维品质检测,筛选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结果]获得5个海岛棉新品系3702、3706、3710、3715和3721,同时获得10余份衣分大于35;,铃重大于3.5g,纤维长度大于38 mm,断裂比强度大于50 cN/tex的新种质材料.[结论]空间诱变育种可以较大程度提高育种效率.
    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分析
    黄建;冯耀祖;耿庆龙;付彦博
    2015, 52(7): 1316-1321. 
    摘要 ( )   PDF(1361KB) ( )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以及科学地施肥管理.[方法]以南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枣棉间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2~4a枣棉间作土壤养分的短期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枣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电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显著,土壤盐分有一定的累积;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而速效磷却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养分主要累积在距树东侧50~100 cm,这与施肥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该地区枣棉间作土壤存在一定土壤盐渍化趋势且不同养分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
    磁化微咸水对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祁通;孙阳迅;刘易;黄建;王新勇
    2015, 52(7): 1322-1327. 
    摘要 ( )   PDF(1188KB) ( )  
    [目的]研究一种能可持续利用微咸水利用方式.[方法]在灌溉管上安装磁化设备,设置不同磁化处理,对灌溉微咸水进行磁化,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微咸水磁化灌溉棉花后,对棉花鲜物质和干物质的累积及棉花产量产生了影响,棉花株高、茎秆、蕾铃重及产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二次磁化处理(T3、T5)增加量更加明显.[结论]咸水磁化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棉花株高、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能够促进单株铃数的增加,进而提高棉花的产量,二次磁化效果更加明显.
    化学封顶高产棉花株型研究
    娄善伟;康正华;赵强;帕尔哈提·买买提;王新江;张鹏忠
    2015, 52(7): 1328-1333. 
    摘要 ( )   PDF(1146KB) ( )  
    [目的]明确化学封顶棉花高产的理想株型,为株型塑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化学封顶剂的使用效果,使化学封顶棉花能够保持稳定高产.[方法]通过田间培育和定点取样,研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的低产棉田和高产棉田的株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和产量对比.[结果]化学封顶的高产田封顶效果好,化封后株高增加控制在5 cm以内,而化学封顶一般产田棉花株高增加普遍在5~10 cm;化封后上部主茎节间变短,倒一主茎节间长度不超过3 cm,倒三和倒五主茎节间容易变长,其调控情况对株高影响较大;化学封顶后棉株上部果枝变短,尤其是倒一果枝变化明显;化学封顶的高产田棉株上部结铃高于化学封顶的一般产田,与人工打顶棉田没有差异,主要依靠内围铃,且三桃比例分部合理.[结论]化学封顶高产田的棉花产量比人工打顶的还要高,在合理调控和化学封顶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塑造高产株型,代替人工打顶并实现高产.
    棉蚜啶虫脒不同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作用的研究
    郭天凤;周晶;叶玉霞;王国平;蔡晓莉;刘铨义;曾庆涛;冯洋;赵富强
    2015, 52(7): 1334-1339. 
    摘要 ( )   PDF(1069KB) ( )  
    [目的]通过棉蚜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1.04和1.6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与高光谱数据相关性分析
    陈兵;徐丽;刘政;韩焕勇;王方永
    2015, 52(7): 1340-1345. 
    摘要 ( )   PDF(1184KB) ( )  
    [目的]探讨棉花黄萎病叶片全氮含量(LTNC)与高光谱数据间相关性,为遥感监测黄萎病冠层全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棉花黄萎病发生的不同时期,获取黄萎病叶片光谱及氮素含量数据,对其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和光谱特征参数提取,并与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棉花黄萎病LTNC与反射光谱在404~728 nm,880 ~2 500 nm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0.71,-0.68),748 ~ 768 nm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r=0.31),且在694、758、2 247 nm处的相关系数最大,|r(=0.87,0.32,0.73;(2)黄萎病LTNC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00 ~753 nm处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r=0.89),在452 ~ 632 nm处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0.64),与单波段554 nm处相关系最大(|r(=0.90);(3)黄萎病LINC与24个光谱特征参数均达极显著相关,组合波段参数相关性最好,植被指数和吸收参数的相关性较好,单波段相关性一般,与PVI[FD554,FD731]的相关性最好,r值最大,为0.91;与PPR[550,450]的相关性最差,|r(仅为0.48.[结论]黄萎病棉叶LTNC与高光谱数据间有高的相关性,可利用高光谱数据对黄萎病LTNC进行遥感监测.
    海岛棉枯萎病对产量性状的贡献分析
    余力;何玉梅;海丽齐汗·哈力克;梅拥军
    2015, 52(7): 1346-1351. 
    摘要 ( )   PDF(1069KB) ( )  
    [目的]阐明海岛棉枯萎病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抗枯萎病高产海岛棉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F1代17个组合病情指数和4个产量性状的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分析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影响.[结果]苗期病指对铃重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CRA=5;);花铃期病指对单株铃数有显著的加性贡献(CRA=100;);苗期病指和花铃期病指对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显性贡献(贡献率为36;~53;).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不同;亲本V3 、V4 、V5单株铃数的加性效应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但两个时期病指对7个亲本单株铃数的加性贡献均为0.00,说明病指对单株铃数无显著影响;两期病指对亲本V2、V4 、V6 、V7的铃重具有正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对亲本V1、V3、V5的铃重具有负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两个时期的病指对多数组合的单株铃数、铃重、单株皮棉产量有正向极显著的显性贡献.[结论]海岛棉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3个产量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两个时期的病指对产量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新疆棉花集约高效生产技术研发策略
    孔庆平;孔杰;徐海江;朱家辉
    2015, 52(7): 1352-1358. 
    摘要 ( )   PDF(1075KB) ( )  
    [目的]摸清当前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的重大限制性因素,为新疆棉花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技术策略.[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遴选、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棉区粮棉畜果结构失衡、市场竞争加剧与劳动生产率低下、棉花纤维品质呈现下降趋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和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结论]积极开展抗逆优质棉花新品种、综合节水技术、环境友好肥药等新产品(技术)研发,同步推进化学品施用、集约化高效生产等现代植棉生产技术模式的系统集成与推广,促进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田立文;白和斌;柏超华;崔建平;王会平;徐海江;郭仁松;林涛
    2015, 52(7): 1359-1367. 
    摘要 ( )   PDF(1093KB) ( )  
    [目的]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分析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实地调查阿瓦提县政府、乡政府、村棉农代表、棉花加工企业、棉花贸易企业等相关单位,采用面对面交流、资料(含统计数据)查询、相关文件阅读、问卷等方法,了解阿瓦提县棉花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现有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发展的促进和棉农收入的提高作用是肯定的,但现有补贴政策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目标价格补贴操作难、纠纷多,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补贴资源分配不公,补贴政策及配套管理措施不完善,以及收储政策导致国内纺织业萎缩,高价补贴不利于构建棉花产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结论]简化程序,提前发放,构建补贴政策制定、落实与监督互动机制,做好补贴政策落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补贴法制化建设.调低棉花目标价格,加大“绿箱”补贴水平,具体补贴方案应对大、小户棉农采取补贴标准差别化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补贴资源分配公开、公平,以现代化农场管理模式为发展方向,降低生产成本,锁定补贴目标,确保提高我国棉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中(新疆)塔农业科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师维军
    2015, 52(7): 1368-1372. 
    摘要 ( )   PDF(1043KB) ( )  
    [目的]通过对中国(新疆)与塔吉克斯坦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阐明双方继续深化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方法]考察访问、项目合作交流获得资料信息,以及收集、汇总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塔农业科技合作发展迅猛、前景广阔,这种合作在展现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结论]中塔农业科技合作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才能有所发展.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